這個比較本身是沒意義的,也不會得出什麼有參考價值的結果!

因為戰鬥力本身就包括了士兵的素質、裝備、戰術等各方面因素的綜合總和,單獨談論某一方面的比較,很容易得出相當片面的結論出來。例如德國的軍迷會喜歡吹噓德國的坦克是如何厲害,蘇聯的軍迷則會吹噓蘇軍的戰略是如何地強大……但這些都是相當片面的結論,並不能真實準確地反應軍隊的實際戰鬥力水平!

而且,在進入現代戰爭以來,步兵的進攻已經越來越離不開火炮的支持,無論是一戰還是二戰,能夠在火炮、空地支援不足的情況下,單純依靠步兵獲勝的戰例極其稀少。缺少火炮的「土八路」之所以能戰勝固守炮樓的日軍,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日軍步兵的實際水平只相當於歐洲各國的一戰輕步兵水平而已。


如果不考慮裝備和火力因素,志願軍基層效率等於日軍主力師團,指揮等於蘇軍,大概3-5倍於德軍平均水平或者日軍三流部隊,10到20倍蘇聯紅軍水平。

舉例的話:面對差不多戰鬥力的對手:1942年火星戰役中的蘇聯紅軍人均殺傷戰績和死傷比類似砥平裏的志願軍。但砥平裏志願軍人均彈藥後勤肯定相比42年蘇軍相差一二十倍。

1952到53年,志願軍戰鬥力基本類似於德軍主力,但志願軍是用師沒有榴彈炮團的騾馬化水平步兵師做到這點兒的(自己死傷1人發射十幾發迫擊炮彈和中口徑炮彈;與德軍自己死傷1人,發射十幾發榴炮彈的區別)你用更差的火力達到類似的戰鬥力,那當然就是水平高


志願軍肯定在他們之上,因為二戰時期的德軍、蘇軍和日寇都在為各自利益而戰,當然蘇軍稍微難對付點,畢竟他還有張皮


個人以為,志願軍的總體作戰能力應強於侵華時期的日軍,尤其是基層單位的戰術戰法運用靈活,相比之下日軍的指揮能力略顯死板(個人認為,日軍並不擅長大兵團運動戰)。

當時中國軍隊從20年代一直打到50年代,起義攻城、反圍剿、反掃蕩、遊擊戰、會戰、運動戰、攻堅…除了機械化作戰外幾乎所有陸地作戰模式都經歷過,加上剛得了天下,捨我其誰的氣勢,說是百戰精兵並不為過。

至於與德軍相比,得考慮戰場因素,朝鮮地理特點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志願軍機動力和火力的弱勢,因此如論整體戰力,恐怕比不過德軍(至少韓戰初期的志願軍裝備差的太多),但如放在朝鮮戰場,德軍的優勢未必能發揮(二戰時期德軍火力不及韓戰美軍,但作戰方式更主動),因此可能雙方勢均力敵。

另一個參考是62年中國非王牌+地方部隊就能擊潰印度二戰「王牌」部隊(第四師曾在非洲戰場對抗非洲軍團,蒙哥馬利曾說「所有英聯邦軍隊中印度的第四師是最精銳的,表現最出色的」),從一個側面反映中國軍隊當時戰力不弱


意義不大,一個軍隊不同軍兵種,不同部隊間的差異可能是天壤。蘇軍近衛軍部隊與普通部隊士氣,戰術素養,抗打擊能力可以說是完全不同的,日軍前中後期素質差異很大,德軍雜牌與精銳可以說不是一個數量級。怎麼比?
是很強大的呢
比意志力天下一流
志願軍應該是近代最強輕步兵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