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跟3世紀危機抵抗日耳曼人形成的兩個軍事區有關,後期君士坦丁一直到朱利安皇帝不都是羅馬唯一的皇帝嗎?為什麼後面瓦倫斯他們還是需要兩個皇帝以上才能保持有效統治?反過來同期的中國不存在多個皇帝共治的現象。


羅馬帝國複數皇帝主要就是為了應付多線作戰。畢竟所謂的「皇帝"頭銜實際上是「大將軍」、「凱旋將軍」的意思。士兵們希望「皇帝」帶領他們,並且是很看不上不能帶領他們從勝利走向勝利的「皇帝「(極端情況就是除掉),這也是為什麼羅馬皇帝親自領兵的人比中國皇帝多得多。雖然中文中借用了中國皇帝的頭銜給了羅馬皇帝,但是這兩個皇帝的內涵不全然一樣,所以會有為什麼中國只有一個而羅馬會有複數個皇帝。

至於為什麼君士坦丁和尤利安沒有共治皇帝。首先這和是否當時是否需要多線作戰關係,君士坦丁時期外族壓力由於前幾任皇帝的努力並不太大。而尤利安自己平定了入侵高盧和萊茵河防線的日耳曼部族,西部已然穩固,也並不非常需要有共治皇帝坐鎮西方。此外,君士坦丁是任命了自己三個兒子為凱撒(副帝)的,你也可以看成他的帝國是有複數個皇帝,而尤利安在位時間太短而且沒有子嗣,來不及考慮這事。


個人看法:

我們應分清一個問題:中華帝國是一個皇帝就夠了,還是隻能就一個,多了立不了?

3世危機同期中國是三國分立,三個皇帝。

首先,法理上有困難。

大家好歹都是文明社會,立皇帝這事也得講基本法的,需要社會各界支持的。

不可能說大漢法律裏沒有立倆皇帝的先例,今天頭腦一熱,一拍大腿就出來立倆皇帝。

但羅馬就不一樣,羅馬民眾還是相當反感家族世襲的,父死子繼在羅馬沒有明確法律規定(收養的另說),奧古斯都不是中國皇帝,準確來講叫「國家元首」,或者是終身執政官,羅馬共和國時代,同時可以有兩位執政官,所以在羅馬出現兩位」皇帝「,也是有很多先例的,大家都是贊同的。

反過來,所謂中國只需一個皇帝就有效,我認為這有待討論。

漢朝滅亡,晉武帝統一後,馬上分封了大量諸侯王,把漢朝滅亡的原因歸結於宗室勢力衰落,這些諸侯王不僅可以參與中央政府的政治,還在封地有自己的軍隊,這不就是土皇帝嗎?不過是封地軍隊比皇帝在數量上有差距罷了


因為中國的版圖地理位置上基本屬於一塊。而羅馬帝國太分散了,巔峯時期幾乎有兩個內海(地中海和黑海)。而且因為版圖太大,面對的敵人也無比的多。北邊的蠻族雖然落後野蠻但你沒法徹底消滅他們,強如哈德良,都沒法消滅盤踞在高地的皮克特人。東方更是要面對強大的文明政權薩珊波斯,還要抵禦草原吹來如塵土一般的野蠻遊牧民族。


因為羅馬帝國需要兩線作戰。

縱觀羅馬帝國歷史,你會發現羅馬有兩條戰線(日耳曼和波斯)而不像中國只有一條。正好一個在東一個在西。若是同時受到侵襲,就需要兩個皇帝來抵禦(因為君士坦丁之後軍政分離,邊防軍實力遠不如古典軍團,需要等待皇帝或者將領帶領野戰軍支援,而皇帝不大可能信任將軍們)


把皇帝和副皇帝這種究極不論的詞換個更適合的翻譯你就不會覺得有問題了,比如總統之類。

我真想不通第一個翻譯出副皇帝這個詞的人腦子裡在想什麼?

副皇帝這詞給我的感覺就是「德差一點兼三皇,功差一點蓋五帝」

怎麼不整個副天子?天的副兒子,這稱呼更帥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