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M2+,定位就是录音,编曲和辅助混音的入耳式监听,已经有很多录音混音师都给出了好评,叉烧网也有评测,可以了解一下


这种耳机一般是官方定位为录音棚使用的耳机、同时一般为开放式/半开放式设计的头戴(也会有一些做电子乐的音乐人倾向于使用一些封闭式型号)。看官方说明和应用场景指导就知道了。实际上常见型号也没多少。

然而其实挺久以前开始,专业用耳机和民用Hi-Fi产品定位就越来越模糊……不少专业用的头戴本身水平就不错,也会被不少玩家接受(比如最近的老铁r70x);而有些一般定义为民用旗舰级别的耳机本身也可能被混音师拿去使用(电台级用STAX SR-009的都有)。

如果你要买一只工作用的耳机,多查厂商官网、看看一些录音棚里准备什么耳机就知道了。

先这样吧。


「真正定位」这个描述很那啥。。。

怎么说呢,棚子里都用箱子的,耳机就是个参考而已,能标准当然更好,但也没必要追求

市场宣传的那些耳机,很多基本上就是单纯的营销了,即使官方定位为「录音棚标准参考耳机」也不一定好的,甚至有混淆了用途,拿歌手监听来混音的。。。所以不用在意各个牌子自己的「定位」,如果想拿来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代替箱子,尽量选择频响标准的耳机,可以是某些不错的「监听耳机」,也可以是某些「hifi」耳机;如果只是拿来当个参考,那理论上来讲随便哪个耳机都能用,甚至刻意选市场存量大的民用型号来针对性进行参考都行。


不严格的讲,耳机主要是看两件事

音色品质、频段响应

前者就是耳机使用的材料、耳机声学设计、电子设计等等,这些会决定回放声音的细节、清晰度、频段范围等等。基本上是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

后者,频段响应,则是指耳机对于回放音乐的频段的展现。不管什么耳机都会有自己的频段响应,hifi耳机的目的一般是会让音乐更动听,会选择性地在某些频段进行一些提升或者衰减,目的就是润色,比如不算HIFI耳机但是很有特点的索尼重低音耳机XB700,低频提升非常明显,玩游戏、听舞曲的时候爽极了。

而对于混音来说,你需要的是尽可能真实、不添油加醋的回放,也就是说耳机的频段响应最好是完全平直、不加修饰的。有些耳机相对就是很平的,比如森海的HD650,如下图,它的频响曲线很平整,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都会选择它作为监听耳机,但是这个耳机听歌肯定不如那些低频或者高频提升了的耳机好听。

理论上来说,如果你能把耳机的频段响应补偿成为比较平的,这个耳机就能用来混音,而一些高端且不极端的HIFI耳机靠自己本身就非常好的音质,反而会很适合混音。

不过,说到混音耳机,总会有一些「行业通用」的选项,虽然并不代表权威,但是至少是比较流行,比如:

  • Audio Tehnica的ATH M50x
  • Beyerdynamic的880,890,
  • 森海的HD280, 6xx,800
  • Shure的440
  • 索尼的7506等等

尤其是索尼的7506,这个耳机的特性还是蛮强的,频响绝对说不上平,但是几乎是录音棚标配,出镜率非常的高,也是Andrew Scheps的常用耳机,而且Andrew Scheps是不用矫正软体的。

所以,说到最后,在合理的范围内(比如XB700就很不合理),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耳机,坚持用,并且不断的用你混的音去在别的回放设备进行对比,慢慢的你就能习惯、且熟悉自己的耳机,知道根据你的耳机做什么样的调整是对的。

我个人的经验是,如果可以的话,多用几个风格不一样的耳机,我自己用HD280,HD6xx,7506,Sony的WH1000,苹果的airpod,苹果的线耳机,各种便宜的耳机。

因为到最后你混音的目的,是确保你混的音在大多数大众回放设备上听起来合理、好听。


定位混音和编曲的都是监听音箱。。。用耳机混音编曲一般都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小工作室玩玩或者急用),一般拜亚动力990pro和880pro,也见过用hd800的。似乎都是用大厂的开放式头戴


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到中国卖家的利益。HIFI的定义就是高保真,也就是频响曲线平直的监听耳机。但是有些卖家打著HIFI的旗子卖有严重染色的耳机。这种耳机听感的确比监听耳机好,但是并不能很好的还原声音。这就导致了很多人对HIFI理解有误差。如果想要买的话,AKG,铁三角,拜亚动力都是可以的


QDC 8,建议试听,体验真正无色无味的声音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