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M2+,定位就是錄音,編曲和輔助混音的入耳式監聽,已經有很多錄音混音師都給出了好評,叉燒網也有評測,可以瞭解一下


這種耳機一般是官方定位為錄音棚使用的耳機、同時一般為開放式/半開放式設計的頭戴(也會有一些做電子樂的音樂人傾向於使用一些封閉式型號)。看官方說明和應用場景指導就知道了。實際上常見型號也沒多少。

然而其實挺久以前開始,專業用耳機和民用Hi-Fi產品定位就越來越模糊……不少專業用的頭戴本身水平就不錯,也會被不少玩家接受(比如最近的老鐵r70x);而有些一般定義為民用旗艦級別的耳機本身也可能被混音師拿去使用(電臺級用STAX SR-009的都有)。

如果你要買一隻工作用的耳機,多查廠商官網、看看一些錄音棚裏準備什麼耳機就知道了。

先這樣吧。


「真正定位」這個描述很那啥。。。

怎麼說呢,棚子裏都用箱子的,耳機就是個參考而已,能標準當然更好,但也沒必要追求

市場宣傳的那些耳機,很多基本上就是單純的營銷了,即使官方定位為「錄音棚標準參考耳機」也不一定好的,甚至有混淆了用途,拿歌手監聽來混音的。。。所以不用在意各個牌子自己的「定位」,如果想拿來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代替箱子,盡量選擇頻響標準的耳機,可以是某些不錯的「監聽耳機」,也可以是某些「hifi」耳機;如果只是拿來當個參考,那理論上來講隨便哪個耳機都能用,甚至刻意選市場存量大的民用型號來針對性進行參考都行。


不嚴格的講,耳機主要是看兩件事

音色品質、頻段響應

前者就是耳機使用的材料、耳機聲學設計、電子設計等等,這些會決定回放聲音的細節、清晰度、頻段範圍等等。基本上是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

後者,頻段響應,則是指耳機對於回放音樂的頻段的展現。不管什麼耳機都會有自己的頻段響應,hifi耳機的目的一般是會讓音樂更動聽,會選擇性地在某些頻段進行一些提升或者衰減,目的就是潤色,比如不算HIFI耳機但是很有特點的索尼重低音耳機XB700,低頻提升非常明顯,玩遊戲、聽舞曲的時候爽極了。

而對於混音來說,你需要的是儘可能真實、不添油加醋的回放,也就是說耳機的頻段響應最好是完全平直、不加修飾的。有些耳機相對就是很平的,比如森海的HD650,如下圖,它的頻響曲線很平整,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都會選擇它作為監聽耳機,但是這個耳機聽歌肯定不如那些低頻或者高頻提升了的耳機好聽。

理論上來說,如果你能把耳機的頻段響應補償成為比較平的,這個耳機就能用來混音,而一些高端且不極端的HIFI耳機靠自己本身就非常好的音質,反而會很適合混音。

不過,說到混音耳機,總會有一些「行業通用」的選項,雖然並不代表權威,但是至少是比較流行,比如:

  • Audio Tehnica的ATH M50x
  • Beyerdynamic的880,890,
  • 森海的HD280, 6xx,800
  • Shure的440
  • 索尼的7506等等

尤其是索尼的7506,這個耳機的特性還是蠻強的,頻響絕對說不上平,但是幾乎是錄音棚標配,出鏡率非常的高,也是Andrew Scheps的常用耳機,而且Andrew Scheps是不用矯正軟體的。

所以,說到最後,在合理的範圍內(比如XB700就很不合理),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耳機,堅持用,並且不斷的用你混的音去在別的回放設備進行對比,慢慢的你就能習慣、且熟悉自己的耳機,知道根據你的耳機做什麼樣的調整是對的。

我個人的經驗是,如果可以的話,多用幾個風格不一樣的耳機,我自己用HD280,HD6xx,7506,Sony的WH1000,蘋果的airpod,蘋果的線耳機,各種便宜的耳機。

因為到最後你混音的目的,是確保你混的音在大多數大眾回放設備上聽起來合理、好聽。


定位混音和編曲的都是監聽音箱。。。用耳機混音編曲一般都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小工作室玩玩或者急用),一般拜亞動力990pro和880pro,也見過用hd800的。似乎都是用大廠的開放式頭戴


這個問題其實涉及到中國賣家的利益。HIFI的定義就是高保真,也就是頻響曲線平直的監聽耳機。但是有些賣家打著HIFI的旗子賣有嚴重染色的耳機。這種耳機聽感的確比監聽耳機好,但是並不能很好的還原聲音。這就導致了很多人對HIFI理解有誤差。如果想要買的話,AKG,鐵三角,拜亞動力都是可以的


QDC 8,建議試聽,體驗真正無色無味的聲音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