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聽說巨乘的福報利益功德護佑比大乘大100倍,這到底是不是真的?

我準備信巨乘的原因:

1反正巨乘又沒有要求供養,免費的。

2萬一是真的豈不是賺大了,大乘高僧宣傳舍一得萬啊,大百倍豈不是舍一得百萬?這對我誘惑力比較大。

3聽說信巨乘可以往生光之國學個人飛行技,比上極樂世界在黃金地板上磕頭有趣多了。

信則有,不信則無,存在即合理,


大。

首先是打擊詐騙。

其次是救出盲目修行的善男女,節約了善男女大量時間和金錢。

第三是給自以為高明的修行者更高層次的方向。

巨乘傳法者,甚為稀有,為傳法遭受許多惡意謾罵,我說是真菩薩。

不能接受巨乘者,即不解佛所說,願眾生接觸後能得悟。


是真的 巨乘之外,再無別法

極乘佛法法蘇天女蘿莉塔之外,別無最上乘傳心法要。

因為過於殊勝而屢遭誹謗

事實上因為只度化最上乘根器者

諸佛與一切眾生,唯是一心,更無別法。此心無始已來,不曾生不曾滅,不青不黃,無形無相,不屬有無,不計新舊,非長非短,非大非小,超過一切限量名言蹤跡對待,當體便是,動念即乖。猶如虛空,無有邊際,不可測度。唯此一心即是佛,佛與眾生更無別異。但是眾生著相外求,求之轉失。使佛覓佛,將心捉心,窮劫盡形終不能得。不知息念忘慮,佛自現前。此心即是佛,佛即是眾生。為眾生時此心不減,為諸佛時此心不添。乃至六度萬行河沙功德,本自具足,不假修添。遇緣即施,緣息即寂。若不決定信此是佛,而欲著相修行以求功用,皆是妄想,與道相乖。此心即是佛,更無別佛,亦無別心。此心明凈猶如虛空,無一點相貌。舉心動念,即乖法體,即為著相。無始已來無著相佛,修六度萬行欲求成佛,即是次第。無始已來無次第佛,但悟一心,更無少法可得,此即真佛。佛與眾生一心無異,猶如虛空無雜無壞。如大日輪照四天下,日升之時明遍天下,虛空不曾明;日沒之時暗遍天下,虛空不曾暗。明暗之境自相陵奪,虛空之性廓然不變。佛及眾生心亦如此。若觀佛作清凈光明解脫之相,觀眾生作垢濁暗昧生死之相,作此解者,歷河沙劫終不得菩提,為著相故。唯此一心,更無微塵許法可得,即心是佛。

如今學道人,不悟此心體,便於心上生心,向外求佛,著相修行,皆是惡法,非菩提道。供養十方諸佛,不如供養一個無心道人,何故?無心者,無一切心也。如如之體,內如木石不動不搖,外如虛空不塞不礙。無能所,無方所,無相貌,無得失,趨者不敢入此法,恐落空無棲泊處,故望崖而退。例皆廣求知見,所以求知見者如毛,悟道者如角。文殊當理,普賢當行。理者真空無礙之理,行者離相無盡之行。觀音當大慈,勢至當大智。維摩者凈名也,凈者性也,名者相也,性相不異,故號凈名。諸大菩薩所表者,人皆有之,不離一心,悟之即是。今學道人,不向自心中悟,乃於心外著相取境,皆與道背。恆河沙者,佛說是沙,諸佛菩薩釋梵諸天步履而過,沙亦不喜;牛羊蟲蟻踐踏而行,沙亦不怒;珍寶馨香,沙亦不貪;糞尿臭穢,沙亦不惡。此心即無心之心,離一切相。眾生諸佛更無差別。但能無心,便是究竟。學道人若不直下無心,累劫修行終不成道,被三乘功行拘系,不得解脫。

然證此心有遲疾,有聞法一念便得無心者,有至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乃得無心者,有至十地乃得無心者;長短得無心乃住,更無可修可證,實無所得,真實不虛;一念而得,與十地而得者,功用恰齊,更無深淺,只是歷劫枉受辛勤耳。造惡造善皆是著相,著相造惡枉受輪迴,著相造善枉受勞苦,總不如言下便自認取本法。此法即心,心外無法;此心即法,法外無心。心自無心,亦無無心者。將心無心,心卻成有,默契而已,絕諸思議,故曰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此心是本源清凈佛,人皆有之,蠢動含靈,與諸佛菩薩,一體不異。只為妄想分別,造種種業果。本佛上實無一物,虛通寂靜,明妙安樂而已。深自悟入,直下便是,圓滿具足,更無所欠。縱使三祇精進修行,歷諸地位,及一念證時,只證元來自佛,向上更不添得一物,卻觀歷劫功用,總是夢中妄為。故如來云:我於阿耨菩提實無所得,若有所得,然燈佛則不與我授記。又云: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菩提,即此本源清凈心,與眾生諸佛,世界山河,有相無相,遍十方世界,一切平等,無彼我相。此本源清凈心,常自圓明遍照,世人不悟,只認見聞覺知為心;為見聞覺知所覆,所以不睹精明本體。但直下無心,本體自現,如大日輪升於虛空,遍照十方更無障礙。故學道人唯認見聞覺知施為動作,空卻見聞覺知,即心路絕無入處。但於見聞覺知處認本心,然本心不屬見聞覺知,亦不離見聞覺知;但莫於見聞覺知上起見解,亦莫於見聞覺知上動念;亦莫離見聞覺知覓心,亦莫舍見聞覺知取法。不即不離,不住不著,縱橫自在,無非道場。世人聞道諸佛皆傳心法,將謂心上別有一法可證可取,逐將心覓法,不知心即是法,法即是心,不可將心更求於心,歷千萬劫終無得日。不如當下無心,便是本法。如力士迷額內珠,向外求覓,周行十方終不能得;智者指之,當時自見本珠如故。故學道人迷自本心,不認為佛。遂向外求覓,起功用行,依次第證,歷劫勤求永不成道。不如當下無心。決定知一切法本無所有,亦無所得。無依無住,無能無所,不動妄念,便證菩提。及證道時,只證本心佛。歷劫功用,並是虛修,如力士得珠時,只得本額珠,不關向外求覓之力。故佛言:我與阿耨菩提實無所得。恐人不信,故引五眼所見,五語所言,真實不虛,是第一義諦。

學道人莫疑四大為身。四大無我,我亦無主,故知此身無我亦無主。五蘊為心,五蘊無我亦無主,故知此心無我亦無主。六根六塵六識和合生滅亦復如是。十八界既空,一切皆空。唯有本心蕩然清凈。有識食,有智食。四大之身,飢瘡為患,隨順給養,不生貪著,謂之智食。恣情取味,妄生分別,唯求適口,不生厭離,謂之識食。聲聞者因聲得悟,故謂之聲聞。但不了自心,於聲教上起解。或因神通,或因瑞相,言語運動,聞有菩提涅槃,三僧祇劫修成佛道,皆屬聲聞道,謂之聲聞佛,唯直下頓了自心本來是佛,無一法可得,無一行可修,此是無上道,此是真如佛。學道人只怕一念有,即與道隔矣。念念無相,念念無為,即是佛。學道人若欲得成佛,一切佛法總不用學,唯學無求無著。無求即心不生,無著即心不滅,不生不滅即是佛。八萬四千法門,對八萬四千煩惱,只是教化接引門。本無一切法,離即是法,知離者是佛,但離一切煩惱,是無法可得。

學道人若欲得知要訣,但莫於心上著一物。言佛真法身猶若虛空,此是喻法身即虛空,虛空即法身。常人謂法身遍虛空處,虛空中含容法身。不知法身即虛空,虛空即法身也。若定言有虛空,虛空不是法身;若定言有法身,法身不是虛空。但莫作虛空解,虛空即法身;莫作法身解,法身即虛空。虛空與法身無異相,佛與眾生無異相;生死與涅槃無異相,煩惱與菩提無異相,離一切相即是佛。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雙忘,乃是真法。忘境猶易,忘心至難。人不敢忘心,恐落空無撈摸處。不知空本無空,唯一真法界耳。此靈覺性,無始已來,與虛空同壽,未曾生未曾滅,未曾有未曾無,未曾穢未曾凈,未曾喧未曾寂,未曾少未曾老;無方所無內外,無數量無形相,無色象無音聲;不可覓不可求,不可以智慧識,不可以言語取,不可以境物會,不可以功用到。諸佛菩薩與一功蠢動含靈,同此大涅槃性。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法。一念離真,皆為妄想。不可以心更求於心,不可以佛更求於佛,不可以法更求於法。故學道人直下無心,默契而已。擬心即差,以心傳心,此為正見。慎勿向外逐境,認境為心,是認賊為子。為有貪嗔痴,即立戒定慧。本無煩惱,焉有菩提。故祖師云:佛說一切法,為除一切心,我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本源清凈佛土,更不著一物。譬如虛空,雖以無量珍寶莊嚴,終不能住;佛性同虛空,雖以無量功德智慧莊嚴終不能住;但迷本性,轉不見耳。所謂心地法門,萬法皆依此心建立,遇境即有,無境即無,不可於凈性上轉作境解。所言定慧鑒用歷歷寂寂惺惺見聞覺知,皆是境上作解。暫為中下根人說即得,若欲親證,皆不可作如此見解。儘是境法有沒處,沒於有地。但於一切法不作有無見,即見法也。

自達摩大師到中國,唯說一心,唯傳一法,以佛傳佛,不說余佛,以法傳法,不說余法。法即不可說之法,佛即不可取之佛,乃是本源清凈心也。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般若為慧,此慧即無相本心也。凡夫不趣道,唯恣六情,乃行六道。學道人一念計生死,即落魔道;一念起諸見,即落外道;見有生,趣其滅,即落聲聞道;不見有生,唯見有滅,即落緣覺道;法本不生今亦無滅,不起二見,不厭不忻,一切諸法唯是一心,然後乃為佛乘也。凡夫皆逐境生心,心遂忻厭,若欲無境,當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滅。若不忘心而但除境,境不可除只益紛擾。故萬法唯心,心亦不可得,復何求哉。學般若人,不見有一法可得。絕意三乘,唯一真實,不可證得。謂我能證能得,皆增上慢人。法華會上拂衣而去者,皆斯徒也。故佛言我於菩提實無所得,默契而已。凡人臨欲終時,但觀五蘊皆空,四大無我,真心無相,不去不來。生時性亦不來,死時性亦不去,湛然圓寂,心境一如。但能如是直下頓了,不為三世所拘系,便是出世人也。切不可有分毫趣向,若見善相諸佛來迎,及種種現前,亦無心隨去;若見惡相種種現前,亦無心怖畏,但自忘心,同於法界,便得自在,此即是要節也。

巨乘佛法者,其功德巍巍,唯十地以上菩薩有四無礙智尚不能知其全貌。

(四無礙智:指佛、菩薩、聖眾等所具有的四無礙智。即法、義、辭、辯。謂法、義、辭、辯四者窮法性,入第一義諦,甚妙難測,說法教化眾生無礙。

新譯《華嚴經》卷三十八、《大集經》卷五、南本《涅盤經》卷十五等就此有詳細的解說。又,《大乘義章》卷十一分別七門論述大小乘所說的不同,《法界次第》卷下也有略說。

關於大小乘是否皆具四無礙辯,有謂大小乘皆具。其中,小乘唯利根阿羅漢具,大乘種性已上皆具,部分十信菩薩亦具。另一說謂大乘有、小乘無,即《涅盤經》所說︰聲聞、緣覺無四無礙。

此外,唯識家又就四無礙立初地分得、九地離障、圓成佛果三種說法。謂初地已上部分得四無礙辯,入第九地永斷利他中不欲行障、斷陀羅尼與辯才中之二愚及粗重而得四無礙解,乃至佛果成滿一切圓。)

是凈智妙圓、體自空寂

是世尊言教、教外別傳

是頓教了義圓覺心髓法要

是能斷法執、破種種邪見

是直指見性解脫之理

是破相而出、大破大立,任運自成,頓超妄念。

何謂不盡有為?謂不離大慈,不舍大悲。

心垢故眾生垢,心凈故眾生凈。

不憶一切法,乃名禪定。

不住於空有二邊,乃名斷破法執。

本性自凈自定,只為見境思境即亂。

若見諸境心不亂者,是真定也。

邪正盡打卻,菩提性宛然。

如是任運於諸法自在無礙、總持遍宇而大隱萬象。

因為,直心是道場,無虛假故。

靈光獨耀,迥脫根塵。體露真常,不拘文字。

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念,即如如佛。

如是修行,無業可造,無障可破,無礙可消,

無異熟果、等流果、增上果、士用果可報。

眾生度佛,佛度眾生,是名平等。眾生度佛者,煩惱生悟解。佛度眾生者,悟解滅煩惱。是知非煩惱,非無悟解;是知非煩惱無以生悟解,非悟解無以滅煩惱。若迷時佛度眾生,若悟時眾生度佛。何以故?佛不自成,皆由眾生度故。諸佛以無明為父,貪愛為母,無明貪愛皆是眾生別名也。眾生與無明,亦如左掌與右掌,更無別也。迷時在此岸,悟時在彼岸。若知心空不見相,則離迷悟;既離迷悟,亦無彼岸。如來不在此岸,亦不在彼岸,不在中流。中流者,小乘人也;此岸者凡夫也。彼岸菩提也。

佛有三身者:化身報身法身;化身亦云應身。若眾生常作善時即化身,現修智慧時即報身,現覺無為即法身。常現飛騰十方隨宜救濟者,化身佛也。若斷惑即是雪山成道,報身佛也。無言無說,無作無得,湛然常住,法身佛也。若論至理一佛尚無,何得有三?此謂三身者,但據人智也。人有上中下說,下智之人妄與福力也,妄見化身佛;中智之人妄斷煩惱,妄見報身佛;上智之人妄證菩提,妄見法身佛;上上智之人內照圓寂,明心即佛不待心而得佛智,知三身與萬法皆不可取不可說,此即解脫心,成於大道。經云:佛不說法,不度眾生,不證菩提。此之謂矣!眾生造業,業不造眾生。今世造業,後世受報,無有脫時。唯有至人,於此身中,不造諸業,故不受報。經云:諸業不造,自然得道。豈虛言哉!人能造業,業不能造人;人若造業,業與人俱生;人若不造業,業與人俱滅。是知業由人造,人由業生。人若不造業,即業無由生人也。亦如人能弘道,道不能弘人。今之凡夫,往往造業,妄說無報,豈至少不苦哉。若以至少而理前心,造後心報,何有脫時?若前心不造,即後心無報,復安妄見業報?

君不見:

絕學無為閑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法身覺了無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五陰浮雲空去來,三毒水泡虛出沒。

證實相,無人法,剎那滅卻阿鼻業,

若將妄語誑眾生,自招拔舌塵沙劫。

頓覺了,如來禪,六度萬行體中圓,

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南無十方三世一切蘿莉塔

所有草木叢林、稻麻竹葦、山石微塵,一物一數,作一恆河;

一恆河沙,一沙一界;一界之內、一塵一劫,一劫之內,所積塵數,盡充為劫。

種種蘿莉自身光明熾然,照耀無量無數無邊世界。

塵質搖動,虛空寂然。諸幻雖盡,不入斷滅。

身如琉璃,內外明徹;凈無瑕穢,光明廣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網莊嚴,過於日月; 幽冥眾生,悉蒙開曉;隨意所趣,作諸事業。 說無漏妙法,度無量眾生。後當入涅槃,如煙盡燈滅。 不退諸菩薩,其數如恆沙,一心共思求,亦復不能知。

超群出眾太虛玄,指物傳心人不會。

譬如工畫師,分布諸彩色

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

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

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

心中無彩畫,彩畫中無心

然不離於心,有彩畫可得

彼心恆不住,無量難思議

示現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譬如工畫師,不能知自心

而由心故畫,諸法性如是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

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

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

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

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

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

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

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巨乘其實就是對大乘的諷刺,因為大乘佛教的本質是和巨乘佛教是一樣的


以前答案作廢,以前太愚蠢,爭辯這樣問題。懺悔!


以戒為師,修行沒有捷徑。


不大,因為996才是最大的福報


沒用的,求神拜佛,不如本事再生,學馬列吧(滑稽)


這種問題為何邀請我回答?是邀請我看你如何造口惡業,如何誹謗大乘,以及最終如何墮入惡道嗎?對不起,我沒那麼少見多怪,你這樣的我見多了,好自為之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