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兵結成陣型,騎兵怎樣造成有效的進攻?騎槍已經很難了,那麼後來廣泛使用馬刀還如何造成殺傷呢?知識淺薄,望科普。


任何騎兵都不可能直接沖具有相當厚度的、士氣較高的步兵陣,即便能衝到攻擊距離內,衝擊的動能也會在人牆中消耗殆盡,一次攻擊就會損失掉高價的騎兵部隊。

輕騎兵可以依靠機動能力,反覆襲擾,導致對方休息不足、疲於應對,從而降低士氣、放鬆警惕;也可以針對潰散的殘兵攻擊。

衝擊騎兵需要通過繞側、夾擊等方式攻擊對方陣型的弱勢位置,如果有弓箭手等投射輔助兵種,可以迫使對方分散陣型,以創造薄弱地帶。

騎兵衝擊的威懾力很大,可以對一線士兵的心理造成很大恐懼,這也是其作用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如果步兵受過嚴格訓練且組成空心方陣等抗騎兵陣型,騎兵就很難發揮攻擊作用。


騎兵一般是布置在陣型左右側翼的,主要面對敵軍的騎兵,直接正面衝擊結陣的步兵屬於極少數。

直接衝擊結陣步兵很不划算,除非步兵紀律差士氣低或者騎槍比步兵槍長。

1、冷兵器時代,如果雙方都是有步兵和騎兵的情況下,多數情況下會先讓己方步兵和對方步兵交手,騎兵有機會從側後襲擊。

2、游牧民族等步兵不強的對抗步兵,可能需要弓騎兵先騷擾拉扯,等步兵優勢方疲勞且陣型散亂的時候衝擊。例如卡萊戰役和北宋第二次北伐東線。黑斯廷斯也算這類,就是諾曼人用騎兵而不是弓騎兵騷擾。

3、馬刀普及是在步兵普遍裝備刺刀,放棄長槍兵之後了。這個時期,刺刀的反騎兵能力比大槍差很多,馬刀可以對抗了。另外,馬刀多是用於在對方潰逃階段追擊的。

4、在刺刀普遍裝備前,步兵方陣一般會由火槍手和長槍兵組成,肉搏反騎兵強,但火力稀疏。這個時候騎兵(除波蘭翼騎兵外)多使用手槍隔一段距離白嫖為主。

5、最後一種辦法就是讓騎兵下馬,當作步兵肉搏。法國人在阿金庫爾就是這麼搞的,不過翻車了。金國用這種戰術相對成功很多。


騎兵沖步兵方陣,尤其是有拒馬和長槍的步兵方陣,不是不行,只是一般不會這樣做,性價比太低了,只有天降猛男或電影電視劇里才會經常出現類似情況。

騎兵殺傷力單從兵器上講,我認為是弓箭大於馬刀大於騎槍的,這些都是主流武器,還有一些投槍,飛石,流星錘啥的,比較小眾,暫且不提,原因稍後再說

如果從整體上講,騎兵的優勢就是速度和勢能,也就是衝擊力,可以理解為沒有速度的騎兵真不一定有步兵好使。

影視作品中的騎兵衝鋒,大多就是騎兵排成一排,呼啦啦的沖向敵陣,然後對方步兵一下就被衝散,接著騎兵用槍或刀,在對方敵陣中左揮右砍的,把步兵殺的抱頭鼠竄

現實中有類似情況發生,但總體來說次數不多,如果真這樣容易的話,那豈不是是個人就能當騎兵統領了?叫馬排好隊,一鍵衝鋒就完事了。

你可以設想一下,你騎著馬立著,一群手拿2-3米長矛的人把你圍在中間,並且還都用槍尖指著你,我猜你這時不是需要馬刀或騎槍,而是一把無限子彈的AK

在現實中騎兵戰術可以大致分成2類,西方的重甲騎兵和東方的騎射騎兵

簡單來說就是

西方重甲騎兵,仗著人高馬大,馬匹的力量足,所以從人到馬全用鎧甲覆蓋,用時排隊沖向敵陣,馬、人,裝備的重量,加上速度的加持,不用刻意攻擊,撞也能撞死不少,但和影視作品中不同的是,衝鋒的路線、距離、加速的節奏、攻擊的位置、攻擊的目標、撤離的路線、集結的場地等都是很有講究的,並不是衝進去後就停了,一般是衝擊比較薄弱的位置或側翼,馬不停蹄,攻擊完接著跑出來,再集合起來,等發動下一次衝擊。

你可以想像成用鞭子抽陀螺,騎兵是鞭子,步兵是陀螺,一鞭子上去,鞭子的各部位連續對陀螺做功,然後馬上離開,並不會停在陀螺身上的,只不過騎兵這隻鞭子是帶鋸齒的,一下上去,是要帶走不少肉的。

而東方騎射,用蒙古馬,這種馬比較矮小,但耐力很好,加上東方在戰術上的研究比較先進,所以一般不會幹那種殺敵1000,自損800的事,所以東方騎兵經典戰術就是蒙古騎兵的畫圈放風箏了。

大體就是根本不衝擊對方陣營,就仗著自己速度快,耐力好,弓箭射程遠,在你陣前繞著圈射箭,你動我也動,你不動我就射你,你派騎兵來追我,我扭頭就跑,邊跑還邊能往身後射箭,你說氣人不,反正就是我能射到你,你射不到我,管你多少人,在我眼裡就是人形箭靶,等把你打散了,潰敗了,人家收起弓箭,抽出馬刀,轉身就衝上砍鬥志全無的散兵游勇了。

至於這兩種戰術那個好用,歷史上蒙古在歐洲如入無人之境,差點統一歐洲的事實已經給出了答案

現在回到之前有關兵器的問題,看到這您可能也看出來為何我會說弓箭大於馬刀大於騎槍了吧,騎兵配弓箭,光在外圍放風箏也足以把一隻軍隊打崩潰了,用馬刀只是為了錦上添花,追擊潰軍,或對付防禦不是那麼好的步兵,只有極個別猛將,做過帶隊衝擊對方中軍大帳的猛事,

至於用騎槍怎麼說呢……我各人感覺象徵、威脅或單挑意義大於實戰意義,馬刀為啥都是帶弧度的?因為在高速移動砍人時,彎刀比較不會被人的骨肉卡住,比較順滑,但用騎槍,穿透力是比刀大多了,但是有啥用呢?就算你一槍穿透5個人,那然後呢?你拔不出來啊,只能鬆手,現實中騎槍的作用也並不是為了殺人,而是為了在衝擊敵陣時,撥開對方長兵器的,但這難度比較高,撥一層還好,如果對方有防禦面厚一點,也一般撥不過來,所以我認為騎兵用長兵器,作用有限。

所以總結一下就是騎兵對步兵,最好就是先在外圍用箭射,靠速度優勢和步兵一直保持相對距離,不停的射,直到把對方射崩潰了,要不投降,要不逃跑,總之就是混亂,沒有陣型了以後,掏出馬刀一波衝鋒,能砍幾個算幾個,中間不要停,然後回到外圍重新集結,再發動一波衝鋒,就這樣在步兵里不定方向和時間的來回穿插,用不了幾次,基本就殺光了。

以上只是最簡單和籠統的概述,我知道有些地方不全或不準確,但來不及解釋了,想講清楚的話最起碼可以出好基本書了,入門級來說,這些也夠了,大神別來抬杠,謝謝


你去下載一個叫steam的遊戲平台,買一個叫騎馬與砍殺的遊戲,然後你就知道怎麼攻擊了


根據目前掌握的情況,實際上這是一個較為複雜的問題。

案例:

1,塞琉古的普通騎兵是持大盾和短矛,而高階騎兵則是雙手持長矛。

2,繼業者騎兵根據描述採取雙手持矛遠距離接觸,撤回再接觸的作戰模式。

3,波蘭翼騎兵在對瑞典的戰鬥中最終被後續增大縱深的馬刀騎兵擊潰。

解釋:古典時代的持大盾和短矛的騎兵的武器裝備純屬擺設或自衛心理用途,而雙手持矛的才具有一定的接戰職能,且可能不具備殲滅作戰能力,純屬威懾,驅散步兵和對方騎兵對峙用途,而近現代的短兵器騎兵如果陷入較長時間的混戰將佔有優勢,這種優勢能夠抵消長兵器的首次攻擊優勢。

案例:

1,根據拿破崙時期的騎兵交戰案例來看,騎兵在高速運動時遇到障礙物馬匹會減速,因此騎槍,直劍,馬刀的動能優勢可能不存在。

2,根據物理建模分析,人,馬匹,騎槍,即使有騎槍座,馬鞍,馬鐙,腋下增大接觸面積增大摩擦力的方式,也不能使得兩者構成剛性整體。

3,馬匹的運動速度是有限的,提供的武器初動能和自身手動加速提供的武器初動能是差不多的。

解釋:馬匹的動量和動能始終無法為騎兵戰鬥力提供相關增幅。

案例:

1,不列顛戰車兵通過下車步戰很好地壓制了羅馬騎兵。

2,東羅馬重騎兵和在東日耳曼部落騎兵交戰時,被對方埋伏的輕步兵擊潰。

3,羅馬步兵通過木棍正面擊潰帕爾米拉具裝騎兵。

4,馬穆魯克騎兵通過下馬的方式擊潰了亞美尼亞重騎兵。

5,根據力學建模分析,騎乘作戰只有劣勢,例如更能閃避和格擋攻擊,居高臨下攻擊在雙方穩定攻擊姿態後是等效的,也就是居高臨下不佔博弈上的優勢,同時,馬匹所佔面積更大,更容易受到圍攻。

6,根據有關實際演示,馬匹可能能夠通過頂撞步兵的方式阻止其攻擊,但是這隻能針對單一步兵,且操作較為複雜,可能僅僅只能出現在演示和單挑中,又戰場較為密集,這種情況實際並不會存在。

解釋;騎兵不適合正面攻擊任何士氣並不低迷的步兵。

結論:

騎乘作戰會大幅度降低士兵的戰鬥能力,騎兵主要用於攻擊在心理上沒有準備,在陣型被馬匹破壞後士氣會大幅度衰減的步兵,以及用於攔截或擊潰對方的重騎兵,追擊潰散部隊和敵方的輕騎兵,在面對上述情況以外時,騎兵等效於龍騎兵,主要用於增強戰術機動性,因為馬匹耐力不如人類,並不能增強戰略機動性。古代到近代,騎兵武器中的騎槍向短騎槍,短騎槍向直劍,軍刀的轉換意味著騎兵的衝擊職能向殲滅職能的轉換,當面對能夠被快速擊潰的單位時,應使用衝擊型方式和武器,反之則使用殲滅型作戰方式和武器。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