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有必要答一個(我覺得說退乎還是必須再考量一下):都不是,明顯是農牧結合帶的騎兵最強(無論民族)

歷史上騎兵最強的分布地帶,基本是沿著農牧漁獵結合帶與礦產富集區分布的。(這一點契丹和女真非常典型,契丹根本算不上游牧民族(其實契丹人性質和女真人類似有點漁獵民族起家的意思),女真人更是典型的漁獵民族起家』),雖然從表面看來,從漁獵民族發展出來的騎兵一般最能打,但是仔細觀察,就發現實際這是一個相對有點偏見的看法,因為這不能解釋後來蒙古和明軍強悍,所以細究一下內涵,就會發現如下三點:

接近牧區,比較容易獲得馬匹。

接近農耕區,比較容易獲得穩定的糧食供應。

接近銅鐵礦產富集區,比較容易獲得冶金資源鍛造兵器,從而獲得穩定的兵器供應。

而且農牧結合帶不一定非得在游牧民族控制區域或者傳統意義上的長城沿線才有,總體而言在長城以南所謂廣大的漢地,也有大量的畜牧業區域。比如這個答案裡面:南北朝時期北朝調動騎兵部隊,是從河南地區調集的。

花木蘭為什麼要自己「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當時的部隊不發放戰馬和武器嗎??

www.zhihu.com圖標

還有一個根本算不上冷的冷知識:即便到元朝,元朝的主要駐軍區域,除了元大都以外,蒙古軍戶其實主要主要集中在河南。如果沒有龐大的畜牧業區域是很難支撐這樣龐大的駐軍的。而且有點諷刺意味的是,恰恰是元朝所謂天下布馬場的方針,最後反而把元朝葬送了,朱元璋手上有一支好用的騎兵部隊,完全拜元朝這個蜜汁政策的福。

所以游牧民族從小放牧打獵練出來的騎兵和農耕民族訓練的職業騎兵哪個強一點?這個是個純粹的假問題,再強的也有比你更強的,再弱的也有比你更弱的,找比你強的有的是,比你弱的也有的是。

如果放大開看,凡是最強的,都是得到農耕背景和穩定兵器供應加持的騎兵部隊,都吊打周邊單一(農耕、漁獵、游牧任何單一)背景的騎兵部隊。

契丹、女真、蒙古、明軍直至八旗,時代不同民族屬性不同,甚至都不是單一民族背景的騎兵部隊,之所以吊打天下,明顯都是有穩定糧食供應背景和穩定兵器供應加持的騎兵部隊。

肚子里填滿了酒肉糧食,刀是精鋼打的,甲片放光,弓強矢勁,戰馬膘肥體壯,戰鬥力就是頂天的強,這就是主角光環加持,至於游牧民族從小放牧打獵練出來的騎兵和農耕民族訓練的職業騎兵哪個強一點?哪個強一點有什麼用,我看來,有幾個算幾個,都是渣。


太教條了。

中國沒有實質上的游牧和農耕之分。蒙古地區也有板升農戶,就在呼市,創建人就是俺答汗。

中國內地也有非常牛逼的捻軍輕騎兵,靠著騾馬驢保持機動性,打敗曾格林沁的地道草原騎兵。

應該這樣問,日暮西山陷入馬爾薩斯陷阱後的騎兵部隊和處於國力上升期的騎兵部隊,誰強誰弱。


這個問題有個大前提,就是雙方的裝備在同一水平。

穿皮甲,射骨頭的游牧騎兵再牛,也很難和裝備鐵甲的農耕騎兵對敵。

游牧民族長期都是農耕民族的最大威脅,游牧民族不過幾十萬,極盛之時,控弦之士不過十多萬,但是能對一個人口幾千萬,常備軍數百萬的農耕民族疲於奔命,甚至滅亡,這個優勢是天然,因為經濟生產和軍事活動相同。三歲騎羊,五歲射鼠,天生的騎手,放牧和打獵與搶劫,是游牧民族賴以為生的謀生手段,所以一個合格的牧民是個天然的戰士。

而農耕民族,經濟生活和軍事活動是天然分開,農業經濟需要農民長期在土地上勞動,沒有過多的時間接受軍事訓練。所以天然的軍事素養不高。但是由於農業產出的固定和豐厚,農耕民族可以供養數量更多的專業士兵,進行長期專業化的訓練。如果農耕政權能夠有效組織自己的軍隊和軍工以及後勤補給問題,那麼農耕民族會在裝備上領先,兵力上佔優,如果現場指揮得當,游牧民族基本不是對手。

所以游牧和農耕民族騎兵的對比要有前提,就是給不給農耕民族長期穩定的物質準備和專業訓練以及技術積累。


實際上軍隊戰鬥力跟文明劃分沒有為什麼關係。

不過真的一定要列公式那就是:久戰職業兵&>職業兵&>久戰兵&>世襲兵&>徵集兵(自願兵)&>奴隸兵

實際的現實問題是:農耕民族和游牧民族所面對的生存問題完全不同。

實際上民族這個概念直到工業文明,不同文明出現才會出現。關於古典時代


做個類比的話,游牧騎兵就像從小在街頭打架打出來的混混

農耕騎兵就像職業練武的人

當然兩者是有上限下限的

農耕騎兵的上限類似專業的搏擊運動員,下限類似那些沒怎麼實戰過,全靠徒弟放水的傳武大師

游牧騎兵的上限類似身經百戰經驗豐富的混混,下限類似第一次鬥毆就被打死的戰五渣

總體來說農耕騎兵上限&>游牧騎兵上限&>游牧騎兵下限&>農耕騎兵下限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