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和家庭条件没有直接关系,

而是和家庭教育风格有直接关系。

比如我认为我自己intp人格的形成就和小时候家庭熏陶有关。

那个时候我们家沙发后面有一个长方形的空间,而在空间的尽头有一个大书架。

而两三岁的我每天没事干就就在沙发后面席地而坐,一声不吭地看书(有可能看的是图画书?反正我记忆里那个时候确实只有两三岁)

由此,自我童年开始,我的情绪价值很大一部分都在书里得到了满足,所以小时候的我很少买玩具。

在物欲方面,我的家长在书的方面从来不控制我的花销,但买别的东西之前一定要得到他们的允许。

以上种种,让我从小就觉得书和知识是极重要的,探究知识间的关系和搜索、获取知识不知不觉地成为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还有很多intp的其他特质,我认为都是来源于儿时的一些环境熏陶,或者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些事件激发了儿时形成的思维习惯,并将其表现出来,导致了外显的intp人格。


intp的童年大概或多或少都有被关起来看书的经历。

个人看法,intp→父母放养/不会表达感情+重视教育/尽量满足知识上的需求+不让出门/让自己玩

我测试是永远的intp,小时候家里也不算有钱,游戏机飞机玩具这些当时都是不给买的,零食也很少买。

但是但凡是我想看书,眼都不眨的给我买书。而且都是百科全书,各地杂谈这种,当时小说和漫画都买的少。当时百科全书一套下来得好几百,完全够买游戏机了,如果我爸妈真想糊弄我,买个游戏机可以一劳永逸。但是他们还是觉得知识改变命运。

所以我觉得不能说是家境不错,而是教育素质好,会给孩子灌输这种求知欲是好事,爱看书是好事的这么一个理念。


自己本人是高ni的intp

呃,通过对于身边并不多的intp观察,包括结合自身情况

从资产方面,他们大多是家庭条件并不富裕,让他们更早的认清一些事实。

但,他们家庭环境区别于entp的,要更加有爱且温暖,甚至部分会出现溺爱导致自理能力低下。

我觉得一般家庭富裕且有爱温暖的家庭更容易出现EF

我遇到的entp家庭一般都会充斥着一些暴力(语言、躯体),导致有些发展不成熟的他们急迫的想去社交并且有些过于在乎他人对他们的看法。

当然,这只是我从自身和一些身边例子观察加上一些推理,相对主观,但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我认识的INTP家境也就中等

要我说INTP,INFP这种,极其难以通过环境影响产生

我自己估计是INFJ,认识一个INTP

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这哥们怎么都搞不懂如何用手指加减,成绩普通,我当时就看出来他不笨,就是有点怪

三年级的时候,大家都在安安静静考试,考的数学,这哥们直接拿出书开始翻,监考老师震惊了,问他在干嘛,他说有个字不会写翻的是语文书,跟数学没关系。。。老师给他解释了一下让他把书收下了。。。

你说自负,自卑,内向,外向可以通过家庭环境改变,但是这种性格我是真的不知道要怎样才能养成,感觉就真的是从出生就决定好的

家境真的影响不大


至少我家庭条件不好,经济条件就是五线城市的中下工薪阶层水平。我的父亲酗酒,三天两头半夜回家吵闹。我的母亲独断、蛮横、“为你好”、过量奉献的同时一遍又一遍地强调因为我她遭到不幸,如果不是我她早就离婚了,即便我曾主动地劝过她离婚。

我是在大学之后接触mbti测试的,多次测出intp,姑且算是吧。

现在细想起来,一些特质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了。小学时候家里人说我不听话,我第一反应是“难道听话就是好的吗?”。他们认为错误的地方我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好,他们也没能说服我,我非常直白地表达了这一点。所以每次家长说我不听话的时候,我都不以为然,因为这根本不算批评,只是描述我与他们意见不合的事实,而我并不以意见不合为耻。

我与父母的关系是长年累月的我搏斗,我想表达我的意见、做出自己的选择,而他们总是不讲道理地以自己贫乏的认知来否认我,并专断地让我服从。到了高中阶段我基本放弃了和他们的交流,一切话语当做耳旁风,在他们开始说话时故意哼歌。只要不来打扰我学习拖我后腿,怎么看我都可以。

即便如此,我人生的轨迹还是受他们控制,那时候我所想的事情,是彻头彻尾顺着他们画下的路走下去,最后告诉他们,我失败了,我的人生一团糟,以此证明他们错了。虽然我的人生一团糟,但我和他们搏斗胜利了。可惜没能等待那一天,我的母亲就在生活的摧折下死去了。

我无法断定自己是怎么成为intp的。但可以确认,我的某些intp特质形成得很早,早在我上学之前、与父母搏斗之前。可能是天生的,可能是童年与我开明的爷爷一起时养成的(那段时间我自己也记不清了),可能是我小时候长时间一个人在家的阅读所致,我不能肯定。但一定与优越的家庭条件无关。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