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和家庭條件沒有直接關係,

而是和家庭教育風格有直接關係。

比如我認爲我自己intp人格的形成就和小時候家庭薰陶有關。

那個時候我們家沙發後面有一個長方形的空間,而在空間的盡頭有一個大書架。

而兩三歲的我每天沒事幹就就在沙發後面席地而坐,一聲不吭地看書(有可能看的是圖畫書?反正我記憶裏那個時候確實只有兩三歲)

由此,自我童年開始,我的情緒價值很大一部分都在書裏得到了滿足,所以小時候的我很少買玩具。

在物慾方面,我的家長在書的方面從來不控制我的花銷,但買別的東西之前一定要得到他們的允許。

以上種種,讓我從小就覺得書和知識是極重要的,探究知識間的關係和搜索、獲取知識不知不覺地成爲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還有很多intp的其他特質,我認爲都是來源於兒時的一些環境薰陶,或者是成長過程中的一些事件激發了兒時形成的思維習慣,並將其表現出來,導致了外顯的intp人格。


intp的童年大概或多或少都有被關起來看書的經歷。

個人看法,intp→父母放養/不會表達感情+重視教育/儘量滿足知識上的需求+不讓出門/讓自己玩

我測試是永遠的intp,小時候家裏也不算有錢,遊戲機飛機玩具這些當時都是不給買的,零食也很少買。

但是但凡是我想看書,眼都不眨的給我買書。而且都是百科全書,各地雜談這種,當時小說和漫畫都買的少。當時百科全書一套下來得好幾百,完全夠買遊戲機了,如果我爸媽真想糊弄我,買個遊戲機可以一勞永逸。但是他們還是覺得知識改變命運。

所以我覺得不能說是家境不錯,而是教育素質好,會給孩子灌輸這種求知慾是好事,愛看書是好事的這麼一個理念。


自己本人是高ni的intp

呃,通過對於身邊並不多的intp觀察,包括結合自身情況

從資產方面,他們大多是家庭條件並不富裕,讓他們更早的認清一些事實。

但,他們家庭環境區別於entp的,要更加有愛且溫暖,甚至部分會出現溺愛導致自理能力低下。

我覺得一般家庭富裕且有愛溫暖的家庭更容易出現EF

我遇到的entp家庭一般都會充斥着一些暴力(語言、軀體),導致有些發展不成熟的他們急迫的想去社交併且有些過於在乎他人對他們的看法。

當然,這只是我從自身和一些身邊例子觀察加上一些推理,相對主觀,但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我認識的INTP家境也就中等

要我說INTP,INFP這種,極其難以通過環境影響產生

我自己估計是INFJ,認識一個INTP

小學一年級的時候這哥們怎麼都搞不懂如何用手指加減,成績普通,我當時就看出來他不笨,就是有點怪

三年級的時候,大家都在安安靜靜考試,考的數學,這哥們直接拿出書開始翻,監考老師震驚了,問他在幹嘛,他說有個字不會寫翻的是語文書,跟數學沒關係。。。老師給他解釋了一下讓他把書收下了。。。

你說自負,自卑,內向,外向可以通過家庭環境改變,但是這種性格我是真的不知道要怎樣才能養成,感覺就真的是從出生就決定好的

家境真的影響不大


至少我家庭條件不好,經濟條件就是五線城市的中下工薪階層水平。我的父親酗酒,三天兩頭半夜回家吵鬧。我的母親獨斷、蠻橫、“爲你好”、過量奉獻的同時一遍又一遍地強調因爲我她遭到不幸,如果不是我她早就離婚了,即便我曾主動地勸過她離婚。

我是在大學之後接觸mbti測試的,多次測出intp,姑且算是吧。

現在細想起來,一些特質在很早的時候就有了。小學時候家裏人說我不聽話,我第一反應是“難道聽話就是好的嗎?”。他們認爲錯誤的地方我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好,他們也沒能說服我,我非常直白地表達了這一點。所以每次家長說我不聽話的時候,我都不以爲然,因爲這根本不算批評,只是描述我與他們意見不合的事實,而我並不以意見不合爲恥。

我與父母的關係是長年累月的我搏鬥,我想表達我的意見、做出自己的選擇,而他們總是不講道理地以自己貧乏的認知來否認我,並專斷地讓我服從。到了高中階段我基本放棄了和他們的交流,一切話語當做耳旁風,在他們開始說話時故意哼歌。只要不來打擾我學習拖我後腿,怎麼看我都可以。

即便如此,我人生的軌跡還是受他們控制,那時候我所想的事情,是徹頭徹尾順着他們畫下的路走下去,最後告訴他們,我失敗了,我的人生一團糟,以此證明他們錯了。雖然我的人生一團糟,但我和他們搏鬥勝利了。可惜沒能等待那一天,我的母親就在生活的摧折下死去了。

我無法斷定自己是怎麼成爲intp的。但可以確認,我的某些intp特質形成得很早,早在我上學之前、與父母搏鬥之前。可能是天生的,可能是童年與我開明的爺爺一起時養成的(那段時間我自己也記不清了),可能是我小時候長時間一個人在家的閱讀所致,我不能肯定。但一定與優越的家庭條件無關。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