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意各位答主的觀點,作為同時接觸到這兩種功能的INFJ補充一些個人經驗。

首先Ni和Ti的J/P屬性不同,這關係到,Ni受到Judging的影響是Deductive的而Ti受到Perceiving的影響是Inductive的。Ni的優勢在於找到核心的動機/動因,並且在某些情境中這不是一項容易的任務因為可觀察的局部規律可能不明確指向這個中樞本質(J);而Ti的優勢在於確保邏輯正確/準確,並且能夠堅定在無需設定某一個結論或某一套理論時保持系統的開放性(P)。

舉例來說,Ni和Ti進入相同情境,有一個調色盤及一堆顏料。

Ni在接收到一堆顏料這類Specific信息時的慣性思考/感知,是處理(這類似於Si通過抽調、結合過去的經驗)並存留下唯一或少量的Generalized的目標任務,儘管顏料數量很多,其最終目的更傾向於調出某一種顏色或填充指定/確定的空間區域。伴隨著這個任務Ni是有一套理論來解釋行為動機的。接著,Ni必須結合像Te這種帶有排他性的、結合具體情境(在這裡是此任務目標)的實踐行為進行操作。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有幾種顏料Ni根本用不到但這不是問題,包括一些手法、技巧,在明確的主導思想面前必須被犧牲掉,甚至,如果所有條件和這個主導思想發生衝突時,N寧願傾向於無作為(意即抗拒為了做些什麼而做些什麼)。對Ni而言,其信仰是,正確的理論才能導致正確的行為,如果二者矛盾,則犧牲行為。

而Ti即使一開始面對一堆顏料,並不會產生Specific的歸納,意即,並沒有立即構建出一條明確的行為路徑。顏料反而成為Generalized的信息,在沒有明確指向限定的情境中,紅色不是為了和藍色而非黃色存在的,所有的顏色具有均等和任意其他顏色調和的可能性,而這正迎合了類似Ne這種多元擴散思維的功能。然而Ti並不總是完全沉浸於空想實驗的,因為具體情境總是存在具體限制條件的,比如顏料的數量在配比上可能還是有差別,比如需填充區域的特性會對填充色的數量作出限制(類似四色地圖),不過Ti傾向於在發展過程中通過操作本身呈現出最優解(對比Ni一開始的最優解認定可能會有主觀偏誤)。Ti是邏輯的,會確保所有行為均是合情合理的,這也是確保開放性系統指向正確的核心(而可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需要一個明確的任務指向出現)。Ti的信仰是,正確的行為確保正確的理論,如果二者矛盾,則犧牲理論。

經常有一種爭論,集中在Ni和Ti哪種功能更理性,可以理解其實背後是在討論同樣在邏輯/科學領域表現非常突出的INTJ和INTP誰更優秀。其實這個比較有點脫離對等性,因為畢竟Ni是輸入功能而Ti是輸出功能。

嚴格來說,如果討論Thinking的傾向差異,大可應該將INTP(Ti主導)和ENTJ(Te主導)並行相較(輸出vs輸出)。這裡差異更明顯,ENTJ的Te是一種絕對具像化的實驗/實踐衝動,很容易伴有一種理念浮出則必須在實境中付諸具體實驗的熱誠(因為耗費實體資源所以一旦失敗所必須承擔的代價是非常大的),而INTP擅長的是腦內推演,即使出現歸謬也只是紙面甚至是思維層面的,成本還是非常可控的。

而INTJ(Ni主導)應該和ENTP(Ne主導)並行相較(輸入vs輸入),ENTP大概算是搭載多線程CPU的典型,交互擴展速度驚人但很難剎住車(對ENTP而言普適性的意義遠遠高於理論邏輯自洽本身),而INTJ在同樣的單位時間內已經完成了n項單線程任務演算(並完成提交和校驗)了。

因此,在Science的領域,我認為Ni和Ti主導的人材所應對的領域是不重合的。其中,Ni特別適合在理論前沿工作,因為實境研發有時面對的是一片理論空白,毫無強相關數據支持(或者過去的文獻只能提供弱相關支持),這不但需要思維重組(打破慣性思維),也需要不斷進行量化試錯(而非確保每一步都不出錯)。Ni在定位核心本質上是非常高效的,並且雖然嚴格來講Ni也是有失誤率的,但結合Te正符合了試錯的需求(我對INTJ量化試錯的自控力還是相當有信心的)。而INTP更適合在後端理論梳理階段,因為Ne的多元開放性能確保理論的形成經歷充分的辯論和檢驗,並能避免來自具體情境、局部條件、主觀感受帶來的偏向幹擾(可以具像化到某一個時代/世代強烈的觀念慣性)。總之兩者很難互相取代,INTJ過於強勢的Science場容易出現導向性過於明確的實用主義傾向,而INTP過於強勢的Science場則容易出現理論先行無視實境的教條主義傾向。

此外,還有一類特例,就是進入一三循環的INFJ(Ni-Ti)和ISTP(Ti-Ni)。雖然Ni和Ti兩者結合從本質上來講之一種脫離現實層面的思維方式,即,針對所有邏輯賦予某種形而上的哲學意義,有點類似站在第一因的角度(當然已經設定存在第一因的前提)去探索「設計」整個宇宙的Masterplan(及其意義)。必須說,這有違近代自然科學的初衷,即質疑但不構建終極「意圖」。但回到現實,Science似乎總是在引導我們放棄「本能的人性衝動」假裝遵循物性規律,而Ni-Ti/Ti-Ni能夠從類似哲學、心理學、倫理學(或神學?)層面將某些議題帶回到「人羣」中來,激發某些思辨(比如「感受」究竟是純神經器質性範疇的,還是帶有「心因」性的?)。

P.S. 補充題主談到的體驗的部分。Ni在切入重點上效率非常高,並且Ni有時(特別在時間、資源不足的緊迫情境中)可以替代輸出功能使用(類似於直覺性的押題),有些類似Si的經驗主義但Ni可能因為來源在於潛意識或集體潛意識層因此資源相對充裕很多,但過度使用Ni還是容易讓(即使使用者本身)陷入神祕主義的困惑(或過少依賴主體判斷造成的自我價值缺失感)。Ti的正確率非常高而且解釋能力很強,能形成穩固、確鑿的邏輯網,可以廣泛地應用、推廣到陌生的情境中去,缺點是演算速度較慢(很多時間、精力耗費在甄別、篩選、重新定義概念上),此外對外溝通不容易。Ti的優勢正在於認知一套不受或更少受到主觀情緒幹擾的理論體系,但在和部分人類交流時可能會天然抗拒「人的因素」,需要後期調整。


來講講ti吧

ti配合ne,構成了一個輸入–驗證結構。而輸入的意象帶來的驗證是多維多循環嵌套的。舉個例子,張三殺人死刑,被迅速的轉化為抽象意義的「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的理論,而這後面的法哲學制度,已經更深層的價值–倫理學選擇,也在同一個案例的輸入中被迅速抽象出各類原型,並與薄薄的框架進行驗證。而從哲學原型推導出法哲學,再從法哲學到要件分析,再精確到個案,ti呈現出內循環的體驗。

多維在於ne的發散效果,它不僅帶來的是同一時空的,它會追問未來的可能性。這種可能性與創造性的源泉很大程度在於多重內循環–理念原型見的碰撞。比如,從哲學推導出美學,一般需要美學意象的輸入,但僅僅輸入案例,也可能引發美學內循環的單項循環。如果案例裏有悲劇性因素,可能引起案例–悲劇意象–悲劇–美學–哲學的效果。而美學和法學的同時驗證循環,則帶來交融創新的火花。

嵌套的意義在於整個運算核心渾然一體,速度快且不彆扭。因此,高質量信息流是相對於ti–ne結構很好的養料,由此引發的無窮循環和多維碰撞,使大腦時時刻刻保持興奮狀態,儘管別人的大腦也會因此而興奮,但越高質量,對ti–ne的補益越大,這個與低質量的信息相區隔,嚴重同質化的信息會讓ti迅速厭惡。

此外,為了加速運行,大腦對模糊了高精確度的檢索和分析模式,在許多涉及快速處理的信息節點用了高度概然性(統計學上將其表述為小概率事件)此外,另有資訊理論,系統論,控制論等循環輔助決策,避免了在單個邏輯節點的過度損耗。

多維多循環嵌套是基本運行模式,ti–ne結構對信息真實性的要求非常高,它不能接受濾鏡的美化和陰搓搓的投射,它要求直達本源,穿透預設的真實。因為許多信息是有預設的「局部性」,比如政治立場。人的反應也是信息的一種,人的「局部性」很大一部分來源於人邏輯鏈推導的遠端和理念圈的差值,就像自己會做數學題和看答案,用邏輯鏈推解題步驟的差距。因此對信息真實性的要求也是消解使用人的局部性的過程,消解局部性的過程也是反向「提純」抽象型原型的過程。

這裡隱藏了一個預設,可以找找看?

其現實部分的概率指向即所謂「勢」的集合,其觀感並非單純的歷史遊戲通關或者憑欄遠眺的滄桑感,它甚至消解了滄桑感。建設完成的ti的能量流動是彌散,難以集中到個體的。因此ti主導下的「自我」實現需要有一個功能去重新帶動運行能量,或是好奇心,或是享樂心,或是微弱的情感等。

@張子佾 老師指出了ti的邏輯性,但本人想補充的是ti的反邏輯性。邏輯並不是通向真理的唯一路徑,其在日常行為中所向披靡,但在尋求真理時,嘗嘗會落入預設的陷阱,就像以理性人假設構建現代經濟學而忽略混沌系統一樣,足夠大的數量和足夠多的非理性因子足夠破碎邏輯模型。因此,需要有概率模型來替代邏輯的因果性。而再補充概率模型的步驟裏,其ne–ti類比機器學習,最終目的是為最大多數的合理服務,「情」在進化論觀點中自然屬於廣義的「理」。其吸納了狹義「理」之外的「非理」。

@弈雪 講述的邏輯鏈就是如此,形式邏輯足以保證精確。

因此雖然mbti缺陷很大,八維可能存在多重共線性,但並不妨礙將八維作為趁手的分析工具,新工具還在探索中。ni是一個很神奇的功能,可以結合這個答案https://www.zhihu.com/answer/1268354748

基本分析範式是八維邏輯,fe功能造成了理念質料的不純凈,其抽象的過程容易將正面負面情感吸取過來,從而導致本體ni的失衡。如同ti長期吸收負面信息一樣。這造成了ni的局部感。

純粹的ni是非常強大實用的功能,無論定位精度還是速度超越純粹的ti,ti的優勢在於無比的堅固,基於概率模型的ti框架基本不存在崩潰的可能,且能容納任何語言能陳述、驚嘆、疑問之物,並保持高度的活性。超越語言邏輯的原型能否被抽象,存疑。是否存在該原型,存疑。

關於ni的理念局部感來源於輔助功能吸收的信息還是其本身,其塑造又是如何起源的,期待解答。


ni越來越高,結合ti

這兩個真是互相印證

而且視角真的互補!

ni比較直觀,簡單。讓很愚癡之人也能明白

這應該就是我之前ni低時候所說的穿透力

而ti則比較死,最起碼,是沒有那麼活

就是這樣,但好在她堅固,可靠,穩定

真的是成為了我完全信賴的後背力量

可以說ti為我最底層的信仰也不為過

就是因為其可靠,堅定。

嗯,我無比信賴ti,他就是真實的

至少,對這個世間來講

而ni呢,

爆炸,窒息般的呼聲

但是是一種低鳴,陰沉,帶有些狡詐與詭異

其變化莫測,深不見底

而又不可捉摸,像是那少女的心

ni,ti。感知與道法

天生神力的兩個功能

不過istp好像用在了享受上面

而intj好像用在了實用之上

面對精神與靈魂的拷問的

或者想要透視精神與靈魂的

僅僅剩下intp與infj

說不出是幸運還是悲哀

福兮禍兮,誰也說不上絕對

只能說

使命感在這

您自己選

好運,

兩類可愛的人兒


Ni跟原始意象有關,Ti不是這樣。二者出發點不同的。

Ni向內濃縮意象,是一個往內坍塌的核。

Ti不這麼做,它只問因果。


Ni無意識根源這個怎麼說呢,個人覺得是偏向於「處理過程似乎是無意識進行」的,但是本身也是積累的思維慣性、潛意識抽絲剝繭的結果,只是這個過程快地幾乎是一瞬完成,瞬間找到了那個「點」的。

我個人偏向於用事物舉例,就像給你一張非常龐雜的地圖,藏寶點、線索、無用信息等都在上面,你看這張地圖的時間不長,但是沒多久就get了藏寶點的位置【或者大概率覺得某幾處是,這個一般建立在信息特別多的基礎上】

當然這個和intj的Ni-Te有直接關係的,目前就想到這,Ti的話自己沒有太深的理解。

不過據說Ni偏網狀【和地圖概念也差不多】,Ti偏結構層級。

這麼說的話就是Ni偏圖,Ti偏多叉樹咯【略略略】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