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意各位答主的观点,作为同时接触到这两种功能的INFJ补充一些个人经验。

首先Ni和Ti的J/P属性不同,这关系到,Ni受到Judging的影响是Deductive的而Ti受到Perceiving的影响是Inductive的。Ni的优势在于找到核心的动机/动因,并且在某些情境中这不是一项容易的任务因为可观察的局部规律可能不明确指向这个中枢本质(J);而Ti的优势在于确保逻辑正确/准确,并且能够坚定在无需设定某一个结论或某一套理论时保持系统的开放性(P)。

举例来说,Ni和Ti进入相同情境,有一个调色盘及一堆颜料。

Ni在接收到一堆颜料这类Specific信息时的惯性思考/感知,是处理(这类似于Si通过抽调、结合过去的经验)并存留下唯一或少量的Generalized的目标任务,尽管颜料数量很多,其最终目的更倾向于调出某一种颜色或填充指定/确定的空间区域。伴随著这个任务Ni是有一套理论来解释行为动机的。接著,Ni必须结合像Te这种带有排他性的、结合具体情境(在这里是此任务目标)的实践行为进行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有几种颜料Ni根本用不到但这不是问题,包括一些手法、技巧,在明确的主导思想面前必须被牺牲掉,甚至,如果所有条件和这个主导思想发生冲突时,N宁愿倾向于无作为(意即抗拒为了做些什么而做些什么)。对Ni而言,其信仰是,正确的理论才能导致正确的行为,如果二者矛盾,则牺牲行为。

而Ti即使一开始面对一堆颜料,并不会产生Specific的归纳,意即,并没有立即构建出一条明确的行为路径。颜料反而成为Generalized的信息,在没有明确指向限定的情境中,红色不是为了和蓝色而非黄色存在的,所有的颜色具有均等和任意其他颜色调和的可能性,而这正迎合了类似Ne这种多元扩散思维的功能。然而Ti并不总是完全沉浸于空想实验的,因为具体情境总是存在具体限制条件的,比如颜料的数量在配比上可能还是有差别,比如需填充区域的特性会对填充色的数量作出限制(类似四色地图),不过Ti倾向于在发展过程中通过操作本身呈现出最优解(对比Ni一开始的最优解认定可能会有主观偏误)。Ti是逻辑的,会确保所有行为均是合情合理的,这也是确保开放性系统指向正确的核心(而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需要一个明确的任务指向出现)。Ti的信仰是,正确的行为确保正确的理论,如果二者矛盾,则牺牲理论。

经常有一种争论,集中在Ni和Ti哪种功能更理性,可以理解其实背后是在讨论同样在逻辑/科学领域表现非常突出的INTJ和INTP谁更优秀。其实这个比较有点脱离对等性,因为毕竟Ni是输入功能而Ti是输出功能。

严格来说,如果讨论Thinking的倾向差异,大可应该将INTP(Ti主导)和ENTJ(Te主导)并行相较(输出vs输出)。这里差异更明显,ENTJ的Te是一种绝对具像化的实验/实践冲动,很容易伴有一种理念浮出则必须在实境中付诸具体实验的热诚(因为耗费实体资源所以一旦失败所必须承担的代价是非常大的),而INTP擅长的是脑内推演,即使出现归谬也只是纸面甚至是思维层面的,成本还是非常可控的。

而INTJ(Ni主导)应该和ENTP(Ne主导)并行相较(输入vs输入),ENTP大概算是搭载多线程CPU的典型,交互扩展速度惊人但很难刹住车(对ENTP而言普适性的意义远远高于理论逻辑自洽本身),而INTJ在同样的单位时间内已经完成了n项单线程任务演算(并完成提交和校验)了。

因此,在Science的领域,我认为Ni和Ti主导的人材所应对的领域是不重合的。其中,Ni特别适合在理论前沿工作,因为实境研发有时面对的是一片理论空白,毫无强相关数据支持(或者过去的文献只能提供弱相关支持),这不但需要思维重组(打破惯性思维),也需要不断进行量化试错(而非确保每一步都不出错)。Ni在定位核心本质上是非常高效的,并且虽然严格来讲Ni也是有失误率的,但结合Te正符合了试错的需求(我对INTJ量化试错的自控力还是相当有信心的)。而INTP更适合在后端理论梳理阶段,因为Ne的多元开放性能确保理论的形成经历充分的辩论和检验,并能避免来自具体情境、局部条件、主观感受带来的偏向干扰(可以具像化到某一个时代/世代强烈的观念惯性)。总之两者很难互相取代,INTJ过于强势的Science场容易出现导向性过于明确的实用主义倾向,而INTP过于强势的Science场则容易出现理论先行无视实境的教条主义倾向。

此外,还有一类特例,就是进入一三循环的INFJ(Ni-Ti)和ISTP(Ti-Ni)。虽然Ni和Ti两者结合从本质上来讲之一种脱离现实层面的思维方式,即,针对所有逻辑赋予某种形而上的哲学意义,有点类似站在第一因的角度(当然已经设定存在第一因的前提)去探索「设计」整个宇宙的Masterplan(及其意义)。必须说,这有违近代自然科学的初衷,即质疑但不构建终极「意图」。但回到现实,Science似乎总是在引导我们放弃「本能的人性冲动」假装遵循物性规律,而Ni-Ti/Ti-Ni能够从类似哲学、心理学、伦理学(或神学?)层面将某些议题带回到「人群」中来,激发某些思辨(比如「感受」究竟是纯神经器质性范畴的,还是带有「心因」性的?)。

P.S. 补充题主谈到的体验的部分。Ni在切入重点上效率非常高,并且Ni有时(特别在时间、资源不足的紧迫情境中)可以替代输出功能使用(类似于直觉性的押题),有些类似Si的经验主义但Ni可能因为来源在於潜意识或集体潜意识层因此资源相对充裕很多,但过度使用Ni还是容易让(即使使用者本身)陷入神秘主义的困惑(或过少依赖主体判断造成的自我价值缺失感)。Ti的正确率非常高而且解释能力很强,能形成稳固、确凿的逻辑网,可以广泛地应用、推广到陌生的情境中去,缺点是演算速度较慢(很多时间、精力耗费在甄别、筛选、重新定义概念上),此外对外沟通不容易。Ti的优势正在于认知一套不受或更少受到主观情绪干扰的理论体系,但在和部分人类交流时可能会天然抗拒「人的因素」,需要后期调整。


来讲讲ti吧

ti配合ne,构成了一个输入–验证结构。而输入的意象带来的验证是多维多循环嵌套的。举个例子,张三杀人死刑,被迅速的转化为抽象意义的「故意杀人的,处死刑……」的理论,而这后面的法哲学制度,已经更深层的价值–伦理学选择,也在同一个案例的输入中被迅速抽象出各类原型,并与薄薄的框架进行验证。而从哲学原型推导出法哲学,再从法哲学到要件分析,再精确到个案,ti呈现出内循环的体验。

多维在于ne的发散效果,它不仅带来的是同一时空的,它会追问未来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与创造性的源泉很大程度在于多重内循环–理念原型见的碰撞。比如,从哲学推导出美学,一般需要美学意象的输入,但仅仅输入案例,也可能引发美学内循环的单项循环。如果案例里有悲剧性因素,可能引起案例–悲剧意象–悲剧–美学–哲学的效果。而美学和法学的同时验证循环,则带来交融创新的火花。

嵌套的意义在于整个运算核心浑然一体,速度快且不别扭。因此,高质量信息流是相对于ti–ne结构很好的养料,由此引发的无穷循环和多维碰撞,使大脑时时刻刻保持兴奋状态,尽管别人的大脑也会因此而兴奋,但越高质量,对ti–ne的补益越大,这个与低质量的信息相区隔,严重同质化的信息会让ti迅速厌恶。

此外,为了加速运行,大脑对模糊了高精确度的检索和分析模式,在许多涉及快速处理的信息节点用了高度概然性(统计学上将其表述为小概率事件)此外,另有资讯理论,系统论,控制论等循环辅助决策,避免了在单个逻辑节点的过度损耗。

多维多循环嵌套是基本运行模式,ti–ne结构对信息真实性的要求非常高,它不能接受滤镜的美化和阴搓搓的投射,它要求直达本源,穿透预设的真实。因为许多信息是有预设的「局部性」,比如政治立场。人的反应也是信息的一种,人的「局部性」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人逻辑链推导的远端和理念圈的差值,就像自己会做数学题和看答案,用逻辑链推解题步骤的差距。因此对信息真实性的要求也是消解使用人的局部性的过程,消解局部性的过程也是反向「提纯」抽象型原型的过程。

这里隐藏了一个预设,可以找找看?

其现实部分的概率指向即所谓「势」的集合,其观感并非单纯的历史游戏通关或者凭栏远眺的沧桑感,它甚至消解了沧桑感。建设完成的ti的能量流动是弥散,难以集中到个体的。因此ti主导下的「自我」实现需要有一个功能去重新带动运行能量,或是好奇心,或是享乐心,或是微弱的情感等。

@张子佾 老师指出了ti的逻辑性,但本人想补充的是ti的反逻辑性。逻辑并不是通向真理的唯一路径,其在日常行为中所向披靡,但在寻求真理时,尝尝会落入预设的陷阱,就像以理性人假设构建现代经济学而忽略混沌系统一样,足够大的数量和足够多的非理性因子足够破碎逻辑模型。因此,需要有概率模型来替代逻辑的因果性。而再补充概率模型的步骤里,其ne–ti类比机器学习,最终目的是为最大多数的合理服务,「情」在进化论观点中自然属于广义的「理」。其吸纳了狭义「理」之外的「非理」。

@弈雪 讲述的逻辑链就是如此,形式逻辑足以保证精确。

因此虽然mbti缺陷很大,八维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但并不妨碍将八维作为趁手的分析工具,新工具还在探索中。ni是一个很神奇的功能,可以结合这个答案https://www.zhihu.com/answer/1268354748

基本分析范式是八维逻辑,fe功能造成了理念质料的不纯净,其抽象的过程容易将正面负面情感吸取过来,从而导致本体ni的失衡。如同ti长期吸收负面信息一样。这造成了ni的局部感。

纯粹的ni是非常强大实用的功能,无论定位精度还是速度超越纯粹的ti,ti的优势在于无比的坚固,基于概率模型的ti框架基本不存在崩溃的可能,且能容纳任何语言能陈述、惊叹、疑问之物,并保持高度的活性。超越语言逻辑的原型能否被抽象,存疑。是否存在该原型,存疑。

关于ni的理念局部感来源于辅助功能吸收的信息还是其本身,其塑造又是如何起源的,期待解答。


ni越来越高,结合ti

这两个真是互相印证

而且视角真的互补!

ni比较直观,简单。让很愚痴之人也能明白

这应该就是我之前ni低时候所说的穿透力

而ti则比较死,最起码,是没有那么活

就是这样,但好在她坚固,可靠,稳定

真的是成为了我完全信赖的后背力量

可以说ti为我最底层的信仰也不为过

就是因为其可靠,坚定。

嗯,我无比信赖ti,他就是真实的

至少,对这个世间来讲

而ni呢,

爆炸,窒息般的呼声

但是是一种低鸣,阴沉,带有些狡诈与诡异

其变化莫测,深不见底

而又不可捉摸,像是那少女的心

ni,ti。感知与道法

天生神力的两个功能

不过istp好像用在了享受上面

而intj好像用在了实用之上

面对精神与灵魂的拷问的

或者想要透视精神与灵魂的

仅仅剩下intp与infj

说不出是幸运还是悲哀

福兮祸兮,谁也说不上绝对

只能说

使命感在这

您自己选

好运,

两类可爱的人儿


Ni跟原始意象有关,Ti不是这样。二者出发点不同的。

Ni向内浓缩意象,是一个往内坍塌的核。

Ti不这么做,它只问因果。


Ni无意识根源这个怎么说呢,个人觉得是偏向于「处理过程似乎是无意识进行」的,但是本身也是积累的思维惯性、潜意识抽丝剥茧的结果,只是这个过程快地几乎是一瞬完成,瞬间找到了那个「点」的。

我个人偏向于用事物举例,就像给你一张非常庞杂的地图,藏宝点、线索、无用信息等都在上面,你看这张地图的时间不长,但是没多久就get了藏宝点的位置【或者大概率觉得某几处是,这个一般建立在信息特别多的基础上】

当然这个和intj的Ni-Te有直接关系的,目前就想到这,Ti的话自己没有太深的理解。

不过据说Ni偏网状【和地图概念也差不多】,Ti偏结构层级。

这么说的话就是Ni偏图,Ti偏多叉树咯【略略略】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