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論》原話「物的有用性使物成為使用價值」,「它決定於商品體本身,離開了商品體就不存在」。

這兩句話的意思是商品體具有使用價值,還是說商品體本身就是使用價值?


剛開始看《資本論》第一節,說下自己的看法。

我看的譯本和你的可能有點不同,我這裡是「決定於商品體的屬性」你那裡是「決定於商品體本身」

「物的有用性使物成為使用價值,但這種有用性不是懸在空中的。它決定於商品體的屬性,離開了商品體就不存在。因此,商品體本身,例如鐵、小麥、金剛石等等,就是使用價值,或財物。」——《資本論》

某天你走在街上,想叫朋友出來一起玩,於是你拿出手機撥通了她電話。

手機通過自身屬性滿足了你的需要(實現遠距離對話、交流),這時手機是有用的,這種有用性使得手機成為使用價值

你們去了很多地方,想記錄下今天的生活,於是拿出手機拍了很多照片。

同樣,手機通過自身屬性滿足了你的需要(通過圖像方式記錄生活),這時手機是有用的,這種有用性又使得手機成為使用價值。

假設你這部手機壞了,手機無法滿足你上面的兩個需要,這時對應的使用價值消失了,使用價值總是需要通過「物/屬性+以此屬性去滿足人的需要」建立起來。

所以我的理解是:商品體首先是物,而物的使用價值,是建立在物的屬性上的,因為物總是通過自身屬性來滿足人的需要,我們才會說這個物是有用的,這種有用性就使這物成為使用價值。沒有這屬性或沒有這物(物和屬性這兩者是同一的,沒有屬性可離開物或物離開屬性而存在),就沒有有用性,自然也就沒有使用價值,所以馬克思說「(使用價值)離開了商品體(物)就不存在」

至於是說商品體具有使用價值,還是說商品體本身就是使用價值?

我覺得意思是一樣的,使用價值是馬克思從商品體或物裡邊推演出來的,

從物——屬性(可滿足人的需求)——有用的——到使用價值,

這使用價值不是作為外在的東西引入進來的,而是從物本身裡邊推演出的,物本身就包含著使用價值,即是說使用價值就是物的一個屬性或規定性(質),而質(屬性/規定性)與物是同一的,使用價值作為一種質而和物(商品體)也是同一的,

A.「商品體具有使用價值」和「商品體本身就是使用價值」,

B.這相當於說「物具有質」和「物就是質」,

C.也相當於說「手機具有通話功能」和「手機就是通話功能」

這句子意思是一樣的,C的兩句都是通過謂語「通話功能」給予了主語「手機」一個規定,A的兩句也都是通過謂語「使用價值」給予了主語「商品體」一個規定,這種規定性就是質,C都是說手機具有的某種質即通話功能,A都是說商品體具有的某種質即使用價值。


通話功能是手機的某種質,通話功能也是使用價值,手機=通話功能=使用價值,即手機就是使用價值,所以馬克思後邊也說了「鐵、小麥、金剛石等等就是使用價值」。


關於質與物的同一:

氧氣是純凈物,它有助燃的屬性,或者說有助燃的質,如果失去這個屬性/質,它就停止為氧,不再是氧,所以氧的存在就是它的質/屬性,氧的質/屬性是與存在同一的。

關於上述說的馬克思的從物到使用價值的推演:

從物推演出使用價值,這種推演不是馬克思在推演這個物,而是它自己推演自己,這種客觀事物的推演、聯繫與人的主觀思想是無關的,我們不能改變它,只能發現它。


馬克思說:「物的有用性使物成為使用價值。但這種有用性不是懸在空中的。它決定於商品體的屬性,離開了商品體就不存在。因此,商品體本身,例如鐵、小麥、金鋼石等等,就是使用價值,或財物。」

按照上述這句話來看,馬克思說的使用價值,就是物體、財物,就是物品的本身。

也就是說,使用價值不是物的有用性,而是有用的物,包括自然產物和人類產物。

當人類產物用於交換,為了交換,又叫商品。此時,商品的使用價值,也就是商品體,商品本身。

世界上有東西是沒有使用價值的嗎?賣不出去的空房沒有使用價值是否正確呢??

www.zhihu.com圖標如何解釋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不一定有價值??

www.zhihu.com圖標

這其實是政治經濟學的一個觀點。馬克思認為: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二重統一體。空氣也有使用性但是它並不是商品(沒有自身價值)所以它的有用性無法構成商品。


100人民幣在流通期價值就是面值,過了流通期,就是廢紙,被回收毀滅。被人收藏就是沒有脫離商品體,何為商品體,有買賣雙方,中間是買賣物。


由人的勞動創造,並且能夠流入市場為商品。

那麼能被稱為商品的千千萬,我們要研究他,則需要對商品的本質抽象一下,於是出現了交換價值和使用價值。

所以理解使用價值,其實就是商品的一個被抽象出來的特性。 商品必須要具有使用價值。

多說一句為什麼要分為交換價值和使用價值,那是因為我們研究的是物質中商品這一類,如何科學的研究呢,我們需要對它進行找規律,找到它們不變的地方,而交換價值和使用價值就是它們的本質。 概括出了本質後,我們可以直接用這些本質去替換商品,瞬間我們看到的迷人眼的資本世界,便簡潔了許多。

比如,原始積累時期,資本主義嘛,我們怎麼研究呢? 太多物質在流轉,比如奴隸,棉花,糧食等等東西,看不清本質。

這時候我們需要對其進行替換,用抽象過的概念交換價值去替換奴隸,棉花,糧食等等在客觀世界中具象的變現,自然簡潔多了。

於是我們知道了,原始積累是如何積累的,他們用先進的手工業 讓少量的勞動量 轉化為更多的商品,然後再用商品去換美洲的奴隸,而奴隸含有的勞動量是大於手工商品的,於是利潤便產生了。

上面我只分析了一小段例子,你看懂了嗎,我說了怎麼多,其實想告訴你的是,馬克思創造這兩種概念是為了什麼,只有理解了為了什麼,你才能更好的學習。知道那些是重點,那些是無關緊要的東西,而不是非要每一句都讀透。


你可以這麼理解:

1.物有用,所以物有使用價值。

2.商品之所以有使用價值,是因為商品是物。一旦商品不是物,它就沒有使用價值了,它就沒有做商品的資格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