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的短篇小說集《沒有女人的男人們》("Men Without Women"),村上春樹有一本同名小說集,就是以此標題向本書致敬。

短篇小說是海明威的性格和寫作風格的精華和凝練,小說集由14個故事組成,除了經典的《白象似的群山》、《在異鄉》,也有很多拳擊手、鬥牛士的內容,後者是海明威最迷戀和熱愛的競技和職業。

海明威的重要精神內核在於,「個體精神價值和力量的縱向升華」的意義遠遠高於傳統的個體在社會集體中的橫向地位的提高」,甚至否定後者的價值。所以很多人在看老人與海之後甚至略有些「失望」,因為漁夫好像也沒有因此升官發財,或者榮歸故里、衣錦還鄉,這是海明威對結尾「爽文」趨向所做的刻意壓制,用以強調其核心在於漁夫自己對自己的挑戰和人的力量的至高體現。

在《沒有女人的男人們》的「沒有被斗敗的人」(The Undefeated)一章中,主角Manuel 是一個巔峰已過的剛剛出院的老鬥牛士,用盡以前的關係才找到了一份工作,也就是一場鬥牛的機會,海明威用大量的篇幅刻畫了整個鬥牛的細節,歷盡千辛萬苦艱難險阻,最後...

畫面一轉,Manuel於鬥牛中負重傷住進了醫院,故事在他躺在病床上的畫面中戛然而止。在這裡,海明威沒有以一個傳統上「勵志」的結尾來完結這個故事,而是留下了暢想的空間和似乎「失敗」的結局。我想在這裡特別提一下的是,其實Manuel的故事並「沒有結束」,在這本小說集的倒數第二章中,海明威突然回到了Manuel的故事,又寫道:

就在這時,Manuel正仰面八叉躺在特里納的一個黑屋子裡,因患肺炎肺里積水,兩葉肺里都插著導管。安達盧西亞亞的所有報紙都為他的去世預留出了特別增刊,人們預計他要死已經有好幾天了。無論成年人還是孩子,紛紛爭購他的全身彩色畫像紀念他。看著他的平版印刷畫像,人們反而淡忘了他那保留在大家記憶中的勃勃英姿。他的死倒是叫鬥牛士們鬆了口氣,因為他在鬥牛場上總是絕技頻出,而這樣的絕技其他的鬥牛士只能偶然為之。有一百四十七位鬥牛士為他送葬,冒雨跟在他的靈車後把他送往墓園,將他埋葬在何塞利托墳塋的旁邊。葬禮過後,大家都跑進了咖啡館躲雨,那兒賣掉了許多Manuel的彩色畫像,買家把畫像捲起來放進兜里。

也就是說,海明威在這一章中,為Manuel安排了一個雖在鬥牛場上身亡,卻成了受全城人懷念、愛戴和敬仰的偶像人物的結局。這樣的增補結尾,充滿了傳統英雄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味道,那為什麼這一章可以用來表現前面所說的海明威所主張的非傳統的英雄精神和理念呢?這個結局不就是Manuel社會地位得到了空前地提高嗎?

————因為海明威給這一章命名為《陳腐的故事》("Banal Story"


用Rick and Morty編劇Dan Harmon經典的Circle Story理論來說:

Dan Harmon的圓敘事法(Circle Story):1.主角處於舒適區 - 2.他突然想要得到什麼 - 3.進入了一個不熟悉的境況 - 4.逐漸習慣這個境況 - 5.得償所願 - 6.為此付出了巨大代價 - 7.回到了先前熟悉的境況 - 8.主角個體和生活產生了改變 - 1.處於舒適區-...

海明威的冰山風格,擅長在5、6處將故事戛然而止,留給讀者想像空間。更重要的是,他對結尾的處理,會將5和8的"Get what they wanted"以及"Having changed"中橫向的物質與地位的改善徹底否定,完全替換為純粹個體的精神突破,也就是說,你若是抽離開主角個體,忽視他內在精神的變化,從宏觀的角度去評價,會發現整個故事甚至是虛無的、無意義的

這本短篇小說集中的篇章不僅都是海明威名篇,而且其中的一些故事也能讓人很好的理解海明威這樣的思路和理念,非常推薦。


我沒有讀很多,但可以看看他寫的一些短篇小說,他的人生經歷也是一本悲壯的小說。

你如果了解這個人,讀他的作品就能體會到更多。海明威一直是一位勇敢、生猛的硬漢,熱愛打獵、釣魚等運動,參與過戰鬥,追求浪漫,所以作品裡你能看到濃濃的挑戰精神,超越自我的英雄主義。

但他又遭遇和見識到了太多不幸,看到了戰爭的殘酷、荒誕、虛無,親人早早離他而去(他的父親也是自殺),經歷過經濟大蕭條這一整體的低迷時期,參與的運動並沒有好結果,個人也被身體的殘疾和內心的痛苦困擾,晚年還受到了迫害,在酗酒中麻醉自己。所以作品多是悲劇,沒有大團圓的結局。

哪怕獲得世俗的成功,又如何?他曾經說過,勝利者一無所獲

他奮鬥過,他努力過,但很多事情都已經過去,只有他的內心,知道他自己是誰,做過什麼。

所以,海明威的作品既有"悲",也有"壯",故事的靈感往往來自於現實生活

他早年寫過很多短篇,有一個回答提到了《沒有女人的男人們》這本短篇小說集,確實值得推薦。

關於早期的短篇,我還想推薦的是《一個乾淨明亮的地方》(A Clean, Well-Lighted Place),收錄於《勝者一無所獲》。沒有複雜的故事情節,沒有宏大的場景,只有日常的對話。

年輕侍者和年長侍者不同的觀點,反映了不同階段的人生感悟。世俗的成就再多,賺到的東西再多,恐怕都抵不過最終的孤獨。作品中充滿著濃濃的虛無主義,一個人究竟擁有什麼,又需要什麼?什麼是值得追求的?

虛無一直陪伴著我們,可能我們無法改變殘酷的現實,但也許可以在內心保留一份光亮的地方,遠離黑暗。

每個人在不同階段,都可能會有不同的解讀,是一篇非常值得品味的作品,下面放上全文(轉自海明威:一個乾淨明亮的地方)。

一個乾淨明亮的地方

BY ERNEST HEMINGWAY

翻譯 湯偉

天已經很晚了,所有人都離開了咖啡館,只剩下一位老人,他坐在遮住電燈的樹葉投下的陰影里。白天街道上塵土飛揚,但到了晚上,被露水打濕的塵埃落了下來。老人喜歡坐到很晚,因為他耳聾,晚上比較安靜,他能覺察出這個差別來。咖啡館裡的兩個侍者知道老人喝得有點多了,儘管他是個好顧客,但是他們知道如果他喝得酩酊大醉,會不付錢就離開的,所以他們一直留神地看著他。

「上個禮拜他想自殺。」一個侍者說道。

「為什麼?」

「絕望唄。」

「為了什麼?」

「不為什麼。」

「你怎麼知道不為什麼?」

「他很有錢。」

他們坐在咖啡館大門旁靠牆的一張桌子邊上,看著陽台,除了隨風擺動的樹影下坐著的老人外,陽台上所有的桌子都空著。一個姑娘和一個士兵從街上走過,街燈照亮了士兵領章上的黃銅號碼。姑娘沒戴頭巾,急匆匆地走在士兵的身旁。

「警衛會把他抓起來的。」一個侍者說。

「如果他得到了他想要的,抓起來又有什麼關係?」

「他還是趕快從街上走開為好,警衛會抓住他的。他們五分鐘前剛從這裡走過。」

坐在陰影里的老人用杯子輕輕敲了敲托碟。年紀較輕的侍者來到他跟前。

「你要什麼?」

老人看著他。「再來一杯白蘭地。」他說。

「你會喝醉的。」侍者說。老人看著他。侍者走開了。

「他會坐上一整晚的,」他對他的同事說,「我困了。我從來沒有在三點以前上過床。他真該在上個禮拜把自己殺了。」

侍者從櫃檯上拿起白蘭地酒瓶和一個托碟,朝老人的桌子走去。他放下托碟,往杯子里倒滿白蘭地。

「你真該在上禮拜自殺。」他對這個聾子說。老人用手指示意。「再多一點。」他說。侍者把白蘭地倒進酒杯,酒溢出了酒杯,順著杯腳流到了一疊托碟最頂端的那一個上。「謝謝你。」老人說。侍者拿著酒瓶回到咖啡館。他又坐回到他同事的桌旁。

「他現在喝醉了。」他說。

「他每天晚上都喝醉。」

「他幹嗎要尋死呢?」

「我怎麼知道。」

「他是怎麼自殺的?」

「用繩子上吊。」

「誰救了他?」

「他侄女。」

「他們幹嗎那麼做?」

「怕他陰魂不散吧。」

「他到底有多少錢?」

「很多。」

「他起碼有八十歲了。」

「我覺得他有八十了。」

「但願他馬上回家去。我從沒在三點前睡過覺。這算是什麼樣的就寢時間?」

「他不睡是因為他喜歡那樣。」

「他孤單,我可不孤單,我有一個在床上等我的老婆。」「他也有過老婆。」

「現在老婆對他來說已經沒什麼用了。」

「這很難說。有老婆他可能會活得好一點。」「她侄女照顧他。你剛才說是她救了他。」「我知道。」

「我可不想活那麼老。人老了邋裡邋遢的。」

「也不都是那樣。這個老頭就很乾凈。他喝酒從不流出來,就像現在,都喝醉了。你看他。」

「我不想看。我希望他回家去。他一點都不在乎那些必須上班的人。」

老人從酒杯上抬起眼睛,望了望廣場,然後朝兩個侍者望去。

「再來杯白蘭地。」他說,指著他的杯子。那個著急的侍者走了過來。

「完了。」他說,他用的是蠢人對醉漢或對外國人說話時的那種省略句法,「今晚沒有。現在關門。」

「再來一杯。」老人說。

「沒了,完了。」侍者一邊搖頭,一邊用抹布擦著桌邊。

老人站起身,慢慢地數著酒杯托碟,從口袋裡掏出一個皮的硬幣錢包,付了酒賬,在桌上留下半個比塞塔做小費。

侍者看著他順著街道往前走,一個很老的老人,雖然步履蹣跚,但不失尊嚴。

「你幹嗎不讓他留下來喝酒?」那個不著急的侍者問道。他們在上門板。「還沒到兩點半呢。」

「我想回家睡覺。」

「一個鐘頭又能怎樣?」

「對我比對他有用得多。」

「一個鐘頭對誰都一樣。」

「你說話的口氣就像一個老年人。他可以買一瓶酒在家裡喝。」

「那不一樣。」

「嗯,是不一樣。」有老婆的侍者同意道。他並不希望自己不公平,他只是有點著急。

「你呢?你不怕不到正常時間就回家?」

「你想侮辱我?」

「沒有,老弟,開個玩笑。」

「不怕。」那個著急的侍者說,拉下金屬窗帘後直起腰來,「我有信心。我非常地自信。」

「你有青春、信心和一份工作,」年長的侍者說,「你什麼都有了。」

「那你缺什麼?」

「除了工作,什麼都缺。」

「我有的你都有呀。」

「不是這樣,我從來就沒有自信過,我也不年輕了。」

「好了。別再說廢話了,鎖門吧。」

「我是那種喜歡在咖啡館待到很晚的人,」年長的侍者說,「和那些不想睡覺,那些在夜裡需要一點燈光的人待在一起。」

「我想回家睡覺。」

「我倆是不同的人。」年長的侍者說,他已換好回家的衣服,「這不光是年輕和信心的問題,儘管這些都很美好。每晚打烊時我都很猶豫,生怕有人需要這家咖啡館。」

「老兄,有通宵營業的酒館。」

「你不懂。這是一家乾淨舒適的咖啡館。非常明亮。燈光很美妙,而且,這會兒還有樹葉投下的陰影。

「晚安。」年輕侍者說。

「晚安。」另一個說。關掉電燈後,他繼續在那裡自言自語。當然是燈光,但這個地方必須乾淨舒適。不需要音樂,肯定不需要音樂。你也無法在一個吧台前保持自己的尊嚴,儘管在這個時刻只剩下這個了。他到底害怕什麼?這不是害怕或恐懼,是一種他太熟悉了的虛無。一切都是虛無,人也是一種虛無。所需要的只是燈光和某種程度的整潔。有人生在其中,卻從來感覺不到,但他知道一切都是nada y pues nada y nada y pues nada。我們在虛無的虛無,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虛無,你的國為虛無,願你的虛無行走在虛無,如同行走在虛無,賜給我們虛無,作為我們日用的虛無,虛無我們的虛無,因為我們虛無我們的虛無,並虛無我們沒有遇見的虛無,把我們救出虛無;除了虛無還是虛無。歌頌充滿虛無的虛無,虛無與你同在。他微笑著站在一個吧台跟前,吧台上有一台亮閃閃的蒸汽咖啡機。

「你要什麼?」酒保問道。

「虛無。」

「Otro loco mas.」酒保說完走開了。

「一小杯。」侍者說。

酒保給他倒了一杯。

「燈光很亮,也很舒適,但吧台擦得不夠亮。」侍者說。

酒保看著他,沒有答話,這麼晚了,不是聊天的時候。

「再來一小杯?」酒保問道。

「不用了,謝謝你。」侍者說完走出門去。他不喜歡酒吧和小酒店。一個乾淨明亮的咖啡館則完全不一樣。現在,不再去想什麼了,他要回到家中自己的房間里。他要躺在床上,最終,天亮後他會睡著的。畢竟,他對自己說,這可能只是失眠症。患失眠症的人一定很多。

註:海明威晚年的心境則更為複雜,寫出了《老人與海》再度出名,但隨後又受到了更多打擊。


乞力馬扎羅的雪

私以為,比老人海更好一些。更符合國人的審美觀


.《雨中的貓》,故事雖短但文筆雋永,引人深思


戰爭與和平


非文學專業海明威粉絲,意見不具有專業性。《太陽照常升起》和《流動的盛宴》,以及短篇小說。《太陽照常升起》是海明威早期作品,第一本長篇。《流動的盛宴》是晚期作品,寫於60歲左右。寫作的是同一時期的經歷,可以讀到作為年輕人的海明威和生命盡頭的海明威不同的心境。

《太陽照常升起》中的對話非常精彩。此時海明威剛辭去記者工作,全職寫作,因此與後期的作品相比,《太陽照常升起》的原文更加簡潔,貼近電報風格。除去巴恩斯的幾次自白,各種情緒衝突都隱藏在簡短的對話中。

我發現早期的海明威非常喜歡「永遠不死」這一表述。比如,在《太陽照常升起》中:

「我方才說你會長命百歲。」

「這我知道,」羅梅羅說。「我永遠不會死。」

又例如,在《印第安人營地》中:

清早,在湖面上,尼克坐在船梢,他父親劃著船,他蠻有把握地相信他永遠不會死。

在寫作《流動的盛宴》時,海明威已經貼近死亡。《流動的盛宴》是將死的海明威回憶「永遠不死」的年輕自己。不過,海明威將這種老人眷念、悔恨甚至憤怒的情緒隱藏得很好。《流動的盛宴》中所描述的生活簡樸有趣。寫作,賽馬,拳擊,滑雪,構成「巴黎永遠沒有個完」中的年輕作家海明威。

海明威不擅長虛構長篇,他必須經歷之後才能寫作,而且有非常強的自我意識。從他的所有主要角色中都能讀出他自己的映射。而他喜愛的事情,如鬥牛,拳擊和釣魚,會一遍又一遍地描寫,這些主題都和他的「永遠不死」契合。

海明威的短篇則非常出色,如他評價契訶夫的短篇小說像水一般明澈。在寫一個場景的對話方面,海明威是完美的。如比較出名的《雨里的貓》,《白象似的群山》,《一個乾淨明亮的地方》,《乞力馬扎羅的雪》,《殺手》等。《流動的盛宴》也可以當作一本短篇小說集看,其中和畫家帕散的對話就很像他的短篇風格。

個人最不喜歡《喪鐘為誰而鳴》,甚至覺得有些做作。

最後,海明威常給我一種,我能流暢閱讀英文作品的錯覺。翻譯方面,趙靜男版的《太陽照常升起》和湯永寬版《流動的盛宴》都比較可讀。李文俊先生譯的《流動的盛宴》感覺像是給自家的福克納報仇(笑),另一個常見譯本就不評價了。


伊甸園,最喜歡的長篇


To have and have not 這部作品可能是海明威最不出名的一本 但真的很好看,與老人與海相同,故事背景設定在古巴但寫的都不是古巴的事。必須承認海明威因老人與海成為海明威,但是在個人英雄主義的另一面,海明威對於群體和taxonomy一樣做得很好。


喪鐘為誰而鳴


《太陽照常升起》,海明威的早期作品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