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看,現在暫時還沒有出現為羅切斯特辯護的回答。乾脆我來寫個為羅切斯特說話的,可能帶有一定的偏袒性質的回答。並且有些論點沒能找到合適的證據,所以就當這篇回答是虛構的也行。

首先換個角度來回答題目里的問題吧:讀《簡愛》時,是否能把自己代入到羅切斯特先生的角色里?

什麼樣的讀者最容易代入到羅切斯特這角色呢,大概是跟羅切斯特有些相似點的讀者。中年男人,有一定的財富和地位,憤世嫉俗,性格有些乖僻粗暴,見過世面,但經歷也相當坎坷,曾經做過一些荒唐事,現在已經在後悔了,很希望能找到一個跟自己有著同樣靈魂的單身女性,但是對大部分女性身上的世俗氣息都很鄙夷。這樣的讀者,大概還真是挺少的。所以能把自己代入到羅切斯特這角色的讀者恐怕不多。

然後回答題目里的問題:是否有時候覺得自己和羅切斯特先生有些相似。這問題就比上面那個問題,更容易得到肯定回答了。雖然年齡、性別、財富、地位、見過世面、經歷坎坷,這些特徵不是想跟羅切斯特相似就能變得相似的,但是會有更多讀者具有跟他相似的性格和願望?不過就算是這樣,這類讀者或許仍然只是《簡愛》讀者群體的一小部分。

接下來,讓我開始灌水,進行虛構創作~~

《簡愛》的作者是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她是怎樣構思出男主角羅切斯特先生的形象的呢?一種可能是,她把自己的戀愛經歷寫入小說,她的戀人和羅切斯特先生高度相似,寫作過程中也不需要對人物經歷做太多改動。這種可能性里,可以把羅切斯特當成一個真實人物來評價。另一種可能是,她雖然是根據自己的戀愛經歷來寫的,但是她的真實戀人,與羅切斯特先生只有一部分相似,而她在創作過程中,是進行了很多的虛構,虛構出了羅切斯特先生這樣一個角色,而這個角色的人生經歷和性格特點,都是她的真實戀人和當時英國報紙某一條新聞里的人物,雜糅起來的。對於這一種可能性,羅切斯特可以被更多看作一個虛構角色。

為了替羅切斯特先生辯護,我決定採用後一種可能,把他當做一個虛構角色。

這樣,羅切斯特可能仍然會受到道德和人格這些方面的批評~~~但是大家都不會那麼認真批評了,畢竟是作家為了滿足想像而虛構出來的角色嘛,那樣的話,寫得不嚴謹也是作家的錯誤,而不是男主角羅切斯特的錯誤了。大概還可以說,男主角的道德和人格有缺陷,都要怪作家。人類不能責怪創造了世界和人類的神明,那是因為人和神不處於同一層次。但是讀者除了可以責怪小說主角以外,還可以責怪創造了小說角色的作家不公,因為讀者和作家都是人類。

其實世上這些作家,總會寫一些道德和人格有問題的主角出來。比如《安娜卡列尼娜》,讀者可以說,安娜是出軌的壞女人,情人是花花公子,丈夫是崇尚道德和宗教的冷血動物。比如《百年孤獨》,第一代布恩迪亞簡直是個瘋子,第二代的布恩迪亞上校簡直是個權力狂。魯迅小說里的主角們,用現代人的眼光來看,好像也沒幾個是正常人。最讓人無語的可能要數《紅樓夢》里的賈寶玉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里的托馬斯,這倆男主角的生活方式,足夠被認定為極品渣男了。

為什麼作家總是拿這樣的角色當小說主角呢?

因為這樣的角色才能更好地推動劇情啊。假如世界上全都是老實謹慎不犯錯的人,世界上也就沒什麼故事可以供作家當素材了。假如世界上的人類全都是道德高尚的聖人,那麼世界上的衝突也只能發生在一類聖人和另一類聖人的理想分歧之間了。同樣,在小說里,一個道德高尚、人格完美的聖人推動劇情的方式只有兩種,一種是用自己的理想去擊敗邪惡反派,一種是把自己的理想和高尚道德向外推廣,甚至去海外傳教(像《簡愛》的聖約翰那樣)。前一種方式不太適合嚴肅向文學作品,更適合娛樂向的作品,後一種方式,後來被我們叫做殖民主義或者帝國主義了。

接下來,我試著瞎猜夏洛蒂·勃朗特的想法:為什麼這位女作家,要設計一個這樣的角色來推動劇情,並且在這樣一個道德有缺陷的羅切斯特和高尚的聖約翰之間,最終選擇了前者。

在夏洛蒂·勃朗特的時代以前,歐洲文學是由男性作家獨佔的,女性只能是男作家的描寫對象、書中人物,女性沒辦法同樣拿起筆來描寫男性。男作家的作品裡,女性要麼是純潔的聖母,要麼是墮落的魔女,男主角在這個虛構的文學世界裡,輾轉於這兩類女角色之間。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女性要跟男性爭取平等的權利之時,該怎麼做呢?難道要告訴男性,你們不應該再寫小說了,就算是寫小說也不能再寫女性角色了,就算是寫女性角色也不能寫那些墮落魔女的類型了~~做不到的。女性爭取平權,不是要剝奪男性的權利,而是要增加女性的權利。於是女性也開始寫小說,可以在小說里寫出不同類型的男角色,由女主角在幾個男角色當中選擇一個。

夏洛蒂·勃朗特就屬於最早開始這麼寫的那一批女作家。她在小說里設置了兩位男角色,一位是靈魂將會去地獄的羅切斯特,一位是靈魂將會去天堂的聖約翰。然後她選擇了地獄的那位。

這樣的設置,跟英國詩人彌爾頓的《失樂園》形成了一個對比。長詩《失樂園》里,最出彩的角色是魔鬼撒旦,人類始祖亞當的風頭不但比不過撒旦,也比不過神子耶穌。但是彌爾頓所塑造的亞當,仍然算是一位完美的男性家長形象,有著近乎完美的人格。只不過是夏娃聽信了撒旦的讒言,想要爭取獨立自主,想證明自己不比亞當弱,才偷吃了禁果,以至於把亞當也拖下水了。

亞當代表了既有的父權制的秩序,只會維護秩序。他不會支持夏娃爭取自主爭取平等的,因為那種爭取,肯定會改寫秩序。但是撒旦作為最大的叛逆者,卻毫不愛惜那種秩序,反而會贊成夏娃的叛逆行為。

同樣的,在《簡愛》中,羅切斯特和簡愛有著同樣的叛逆靈魂,這兩個人可以既深深相愛到不能沒有對方,又在愛情中各自保持彼此靈魂的完整。如果嫁給了聖約翰,簡愛就只能放棄自我,把自己的靈魂變成聖約翰靈魂的一部分。

引用兩段原文來證明。第十四章,羅切斯特說,

「你是個成年人了,所以必須學會為自己說過的話負責。」

「我的意思是,我永遠會把你當成是和我平等的人來對待。也就是說,除了在年齡上我比你大二十歲,我的人生經驗比你多一點以外,我再沒有什麼地方比你更優越。」

第三十一章,簡愛對聖約翰的印象,摘出一句來:

而從我這一方面講,我每天都希望自己能夠更討他喜歡,但是每當我這樣做的時候,我每每都會更加覺得,每天我都必須犧牲我多半天的時間,被迫扭轉了我的興趣傾向,強迫著自己從事自己並不愛好的研究。

簡愛和羅切斯特在小說結局走到一起時,她是以勝利者的姿態,拯救者的姿態,來到了落難的羅切斯特身邊。這樣的結局,並不是來自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人生經歷,而是來自她的信念——由於那種信念的緣故,才有了那樣的結局:

在羅切斯特有著地位、財富、見識閱歷的優勢時,羅切斯特願意把卑微的簡愛看作一個平等的戀愛對象;當天平逆轉,羅切斯特失去了一切優勢之時,處於優勢的簡愛也仍然願意把他看作一個平等的愛人。

不過話說回來,儘管有這樣追求平等的信念,作者對於小說里的角色來說,卻恰恰是一個暴君。她的意志表現得太過明顯,屢次強加在了故事角色們的身上。嘛,這確實很符合清教徒的作風,在同類之間追求著自由和平等,同時又相信上帝是殘酷的,相信外人的權利是可以犧牲的,同類和異類之間是不平等的。有一些文學評論里說羅切斯特那位前妻是牙買加人,夏洛蒂·勃朗特在追求男女平等時,放棄了種族平等。(我在《簡愛》里沒找到原文的哪一段有寫前妻的國籍,稍微有點迷惑)也許這個世界就是這樣難以盡善盡美,就像簡愛找到的羅切斯特難以盡善盡美,甚至還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衰老殘疾。儘管如此,也不能放棄追求呢。最起碼,簡愛找到了理想的自己。


看完《簡愛》一段時間內,我覺得男主是個渣男,現在仍然是這麼覺得,他欺騙隱瞞了簡已經結婚的事實,雖然他也算是受害者,但是既然選擇了「金錢和地位」,那麼肯定是要有犧牲的,他受害者的身份也是自己選擇的結果(怪不得哥哥和父親),但是他的這種「渣」卻因為妻子是「精神病人」而被美化了,變成了受害者了,

是不是受害者暫時不說,他因為不幸的婚姻的存在,所以到處流浪,想要找一個讓他「心動」的女孩,這一點極其不負責,因為他十分清楚自己的處境:無法離婚,無法給另外一個人真正的幸福和合理的,可以見光的身份。

所以他的這種行為真是渣的不行,但是卻又給自己找了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好吧,我承認,也許如果我是他,也許我也會這樣做,.隱瞞一切何樂如不為呢?沒有人知道真相。

另外以前不知道為什麼要將妻子關起來,後來才知道那是因為那時候人們對精神病人的「認識」——時代使人們那樣對待和看待精神病人。


你這個觀點很有趣,怎麼理解呢?


我覺得我像書中提到的那個本來羅切斯特打算娶的虛有其表的貴族小姐,忘了什麼名字了。。。。


感覺更像簡


我只學撩人技術了,但是我不渣,雖然最後只是朋友。


我覺得我和簡愛相似,總是與文中簡愛的心理產生共鳴,只是遠遠沒有她勇敢罷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