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没问题,特效也没问题。

事实上,围绕这部电影(乃至小说原著)的争议,主要是剧情。小说还简单点,因为大多数人也不会觉得看完一篇小说晕晕乎乎是多大的问题。电影则不然。就算是奔著蒙观众去的,起码主创方自己要把这事弄清楚。不然从编剧到导演都是昏的,演员就没法拍。主创们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拍的东西,硬拍出来,也不是电影,而是行为艺术。所以为了把表世界和里世界这两条线捋清,又加了若干人物和事件。但这些后加上去的,实在是浮云。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淹没了真正的剧情。

另外就是,结尾是被修改过的。这电影好歹也是贺岁档,不好意思大过年的给全国人民添堵,所以硬改了个大团圆结局。

其实小橘子没找著。

但这也不关小橘子的事。她的存在在任何一种介质里都是意向。她不改变任何事情,也不推动任何事情。她叫小橘子小橙子小菜子小让让子什么的,都无所谓。我们要说的是这个「我",或者说,电影里的关宁。实际上这是这篇小说或电影里的唯一一个人物。一个在6年(9年)前丢了孩子的父亲。

角色是很多,人物总共就只有这一个。

也没有什么表世界或里世界,两个都是里世界。路阳生怕大伙看不懂,还特意在开场就给关宁加了个没羽箭的绝技。你们家真实世界里石头能扔出巡航导弹的效果。

6年(9年)前,小橘子丢了。」我「辞了职,关掉手机,独自一人走上寻找小橘子的道路。但在原著小说里,」我「提到小橘子已经是全部九章里的第七章。」我「去接受刺杀小说家这个任务的目的很简单,赚一大笔钱,然后去北极看熊。

去北极看熊这个线索在原著里相当重要。但在电影里表现的并不充分,虽然关宁在幻觉中确实也看到了北极熊。但这个意向很容易被人忽略。所以我们还是先来想像原著中的」我「和电影里的关宁。这不是一个人。电影里的关宁始终是紧绷著的。第二场里,关宁从高坡上醒来,紧接著就开始捡石头暴打人贩子的汽车。这个特异功能其实一点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关宁为什么这么愤怒。

你说废话,人家孩子丢了。

这当然是很大的痛苦,而且如果正常人碰上这档事。谁的第一反应也是弄死他丫的。但是,但是,但是,这是第一反应。而关宁这条路已经走了6年,」我「走了9年。为什么我一直强调这个6或原著中的9呢?因为,这是一段相当长的时间。而即使是最强烈的痛苦,在很多年之后也足以将人的反应折磨成不一样的东西。

比方说,想去北极看熊。

电影里虽然没有这一段,但另外加了一场戏,就是屠灵刚把关宁领回总部的时候,给关宁五张照片。关宁当时就懵了。因为即使电影里的关宁始终紧绷著想找到小橘子。他发现他居然认不出哪个是小橘子,他记忆里的永远是走失之前的那个很小很小的三岁小橘子。而小橘子现在在哪里,变成了什么样,他完全不知道。

而知道这个答案的只有一个人,就是小说家。

小说家路空文这个角色,是最容易被绕懵的点,尤其电影把小说的题目也改了,改成《弑神》。其实在小说里这个意向更明确。它叫《心脏》。所以说为什么关宁要去刺杀路空文,而且李沐一直说只有关宁才能杀死路空文。

这个答案很简单,因为路空文是唯一一个还看得见小橘子的人。

换句话说,路空文和关宁,本来就是一个人的不同意识。当然李沐也是。

只有一个人物。

9年前,一个父亲,他的孩子走丢了。他就辞了工作,关掉手机,找啊找,找啊找。直到把自己也变成了一个丢掉的人。看原著你会注意到小说家还有他妈,还有不固定的球友。而」我「没有任何固定的联系。上一次接到妻子的简讯是九个月以前。在这个过程中,他起初一定是十分愤怒,十分痛苦,但最后一定会变成十分孤独,十分疲惫。但他还在坚持。越坚持,愤怒和痛苦越会蜕变成琥珀一样的东西,坚硬而隐秘。他会本能的去尝试忘却,尝试逃避。

去北极看熊。

但同时他其实根本不可能忘掉小橘子。

所以这些被他刻意逃避掉的意识,变成了小说家。只有在小说家的小说里,小橘子还活著,还在成长。赤发鬼把京城分割成十三坊,互相吞并,越来越少,这也是一个隐喻。

这就是为什么,只有关宁才能杀死路空文。

因为只有关宁亲自杀死路空文,他才能自己斩断对小橘子的最后的记忆和爱,他才能蜕变成另一个人,淡定的去北极看熊。

而李沐,或者说原著中的老伯,则是」我「这个意识的主体。

为什么小说家的小说能够作用到李沐身上。因为他们本来就是一个人,小说家不肯忘却,他的痛苦就必然会反映到主体。

总共只有一个人。

这个父亲已经精疲力尽了。他想放下,但他心里还在记挂著他的女儿,他已经接近崩溃,所以他只能强行抹去他记挂女儿的那一部分,也就是,刺杀小说家。

小说家的小说能直接作用李沐,而关宁能接著小说家写小说。这些都不是特异功能。而是他们本来就是一个人的不同意识。《刺杀小说家》这整个故事,就是这个父亲脑子里的事。原著里也没老伯什么事。」我「没有刺杀小说家。相反,」我「作为父亲的意识被重新唤醒。

所以有些人看了原著,更加懵逼,甚至认为双雪涛把里世界写得很糟糕,《心脏》写得很差。其实这当然是不重要的事,重要的是这个故事,小橘子是主角。只有这一点是真实的,其他的东西,都不重要,都是意向。

」我「作为真实意义上的父亲把小橘子弄丢了。虽然他一直很痛苦,但完全没有能力保护她。所以作为」我「意识的一部分的小说家,在自己的故事里又捏了一个分身去保护小橘子。这就是电影里的空文或者原著故事里的久藏。久藏,他父亲久天以及赤发鬼的故事,相当无厘头,也不合逻辑,其实这不需要有逻辑。因为这已经是第二重里世界了。我们以为空文是里世界的主角,其实主角永远是小橘子。十三坊互相吞并,地方越来越小。等到吞并完成,小橘子就失去了最后的立足之地,就只有消失。所以一定要在此之前找到小橘子,打败赤发鬼。赤发鬼在 很久以前受过重伤,但他不但活了下来,改变了天下的规则,还把自己包裹成一尊神佛。这也是意象。包括电影里的大眼睛。

至于什么贩卖儿童集团,看起来有点现实观照,其实倒是幌子。不要被它们带到沟里去。双雪涛的小说从来也不著意于讲一个特别具体和坚固的事。

有的时候,你得后退一下,眯起眼,才能意识到你正在看著什么。


今年再次因为疫情和任务的原因,被迫在单位原地过年。休班的间隙,一个人实在无聊,就独自走进电影院,想跟著人群蹭蹭「年味」。因为在公安系统,看到「刺杀」两个字就觉得更有代入感,而且看宣传片的特效也不赖,于是果断就选择了《刺杀小说家》。电影的剧情和特效有多好已经有很多知友写过了,里面爸爸的角色却让我更著迷。

一、爸爸找小橘子

一个人贩子,打破了男主角家庭的宁静,让男主角妻离子散并踏上了寻找小橘子(男主角女儿的名字)的不归路。

自己作为一名人民警察,本就对人贩子深恶痛绝,而且现在还是一名孩子的父亲,更能体会到一个孩子对父亲到底有多重要。

剧中男主打开人贩子货车后备厢时,里面全是被拐骗来关在铁笼中的无辜孩子,看到这一幕再想想现实中还有那么多遭遇可能更惨的孩子及家庭,无论是作为父亲还是警察,都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特别重:

护佑孩子一生的平安,可能远大于任何其他事:可以不给孩子报补课班,不去学特长,可以平平淡淡的过一辈子,就是不希望看到出现意外。

电影中,孩子被拐后的男主苦苦寻子6年无果,而他的经历被自己经常使用的一款「神灯」APP所记录并上传给该公司的幕后老板,这名老板就想利用男主迫切找到女儿的心情来帮助他完成刺杀一名小说家的任务:按照老板的说法,这名小说家正在写的一本书中的内容直接影响到了他的生命安全,所以愿意以男主女儿的信息换这个小说家的命。

如果我遇到类似的情况,可能不知道会如何抉择:毕竟面临重新让孩子回到自己身边和一个无关人员死活的选择时,很少有人会理智的做出判断,这足以说明亲情对一个人的份量。

而随著剧情的推进,男主再次偶遇人贩子时得知,自己的女儿可能早已不再人世,开始变得绝望、抓狂。

说句不中听的话,我甚至幻想过自己的孩子丢失的场景,无论我怎么想,都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所以每次和孩子出门,我都谨慎再谨慎,眼中除了孩子别无他物。

天无绝人之路,当男主跟小说家深入接触后发现,自己孩子丢失的时间刚好和小说动笔的时间相同,而书中的一个小女孩也叫小橘子,这样的巧合让男主重新燃起了找回女儿的希望,并放弃了刺杀的任务,转而保护小说家顺利完成这部作品:他寄希望于这样过于奇幻的事情上,真的是为找到女儿拼尽一切了。

老板为了让任务顺利完成,接连派出其他杀手,虽然男主为了让女儿「复活」拚死保护,但最后小说家还是被刺入院。走投无路之际,男主孤注一掷,将命运握在自己的手中:帮助小说家完成了小说的结尾,而最终,小橘子(猜测)也随著新一天的来临而出现在了医院的楼下。

小橘子的「复活」是对男主坚持不懈寻女的认同,更让我看到任何困难在父爱面前都是「纸老虎」,只要还有一口气,哪怕挖地三尺也要有一个结果!

二、小橘子找爸爸

剧中另一部分描写小说内容的情节里,小说主角空文在复仇路上遇到的小女孩就是小橘子。书中的小橘子是一名「孤儿」:父母早年的某一天外出寻找食物,就再也没有回来过,小橘子一个人顽强的在乱世生存,只为有一天能和自己的父母重逢。

于是空文带著小橘子一路披荆斩棘,见到了赤发鬼(小说中的反派大BOSS)发起复仇之战。实力的差距让两人命悬一线,这时候小橘子通过笛声不断的呼唤最终唤醒了被赤发鬼抓来当铠甲傀儡沉睡多年的爸爸。

当橘子爸爸登场的时候,影厅全场都沸腾了:在一个奇幻武侠神话背景下的世界里,居然冒出来一个拿著蓝光加特林的重甲骑士!这突如其来的违和一幕却没有让我感到有什么突兀:因为这最后决战的一段正是现实中的爸爸绞尽脑汁想要扭转战局创作而出的,想要打败赤发鬼,就必须有足够强大的武器和武力,小说中的爸爸越威猛,就越能证明出现实中的爸爸舐犊情深。

有意思的是,决战时的爸爸一边和BOSS对战一边高喊著:「爸爸给你打妖怪!」场面既搞笑又让人觉得安心:遇到危难的时候,冲在最前面的一定是爸爸!

纵观整部影片,在各自的「主场」里,父女都深信能够重逢,并全力向另一方奔赴,甚至直到最危急的时候都没有放弃过的念头,「重聚」的信念始终萦绕在彼此的心间。如果换做是我,应该也会如此吧。

三、为什么一定是男主角关宁去刺杀这名小说家?

有人可能会纳闷:直接换一个武艺高强的狠人动手不就行了,为什么非要让关宁去杀呢?会不会有些刻意?

作为一名父亲,我觉得这个问题的答案真的就是唯一的:非关宁不可。

一方面,幕后老板通过技术手段了解到了他已寻女6年,毅力非凡,只要向他透露一点关于小橘子的信息,关宁就不会轻易放弃,甚至乖乖听话,毕竟对他来说,女儿就意味著全部。只要老板利用好这一点,再通过人为干预制造关于小说内容的信息差,当刺杀完成时,老板就可以顺利甩锅,让外界以为这是一个为了寻找女儿不择手段甚至失了智的父亲在迁怒于一名无辜的作者:谁让他写的书中小女孩的名字和自己女儿的名字一样呢?

有这么完美的替罪羊,没理由错过啊!而且老板还可以通过资本力量运作,让关宁消失也不一定……

另一方面,哪怕没有老板的介入和干预,关宁在最开始就看到原版小说的情况下,可能过不了多久也会主动找上门来:毕竟书中人物不仅和自己女儿名字一样,就连描述的场景都和自己梦境极为相似,任何人遇到这样惊人的巧合必定会有一探究竟的心理,自然就不排除双方接触后发生矛盾,然后关宁想要通过极端手段干预小说的进度,从而达到创造奇迹、改变现实来找回女儿的目的。

抛开扣人心弦的剧情不说,《刺杀小说家》的特效真是看得我相当过瘾,细节刻画的也到位(比如关宁跟踪小说家的时候唇语那句「这不是SB吗」真就是xswl),而且打戏也很出彩,特别是大幂幂打戏的利落劲儿出乎我意料的棒。

虽然著急回去上班没来得及看最后的两个彩蛋有些遗憾,但《刺杀小说家》让我在节日中享受一场视觉盛宴的同时,重新回顾了自己跟孩子的温情时刻,让我内心和孩子的纽带无形之中又紧密了一些,而且以后我可能会更加关注防拐骗方面的信息和能力的提高,毕竟于公于私我都有足够的理由要做得更好,以减少更多家庭面临这方面的风险甚至悲痛。

人间的亲情、不屈的信念,

或许这就是《刺杀小说家》所要传递的价值吧。


春节档群雄并起,但质量稂莠不齐,《刺杀小说家》究竟能不能打呢?

《刺杀小说家》虽然现在票房不是《唐人街探案3》《你好,李焕英》的对手,甚至有被《熊出没》反超的风险,但片子本身,确实有值得一看之处。

本文有剧透。

1

《刺杀小说家》是个奇幻故事,这个奇幻点就在于,小说世界和现实世界能够互相影响纠缠。

男主关宁原来是个银行职员,六年前丢了女儿小橘子,然后著了魔找女儿,找著找著,工作、老婆、房子,都没了。

结果就在他找到人贩子的时候,人贩子跑了,留下一车孩子,他被当成人贩子抓走。

此时有个神秘女人屠灵把他救走,告诉关宁只要跟著她走,就能找到女儿,还说出他总在梦中见到虚幻城市的秘密。

屠灵救走他的原因,是因为屠灵的老板要关宁做一件事,杀死一个小说家,路空文。

路空文,弱鸡小说家,快三十岁,没工作啃老,每天就是写小说,一事无成。但他不知道的是,他小说里的时空,似乎能以一种奇妙的方式去影响现实。

在这个时空中,男主空文和姐姐被世界的统治者赤发鬼追杀。姐姐为了保护空文,被赤发鬼的手下杀死,于是空文决定去皇都报仇。

赤发鬼感受到了空文的报仇之心,旧伤复发晕倒。而就在路空文直播小说讲到这一段的同时,老板也突然在发布会上晕倒。

老板找来关宁的原因,是因为赤发鬼和他的命运产生了奇妙绑定,他不止一次被赤发鬼影响,再让路空文写下去,说不定就把他写死了。

所以老板就让屠灵监视关宁,在小说完结前,亲手把路空文杀死,以此为条件,帮他找回女儿。

但就在这个过程中,关宁逐渐接触到了路空文,两人产生了交集,屠灵也发现了新的真相。

2

导演路阳代表作是两部《绣春刀》,在近几年的国产武侠里,算不错的水平。

虽然《刺杀小说家》的异世界设计和打斗戏段落,也带有侠的元素,但对于导演来说,这么大量的特效,是头一回。

片中有现实和小说两个世界,所以一大噱头就是视效,为了把异世界的概念强化,搭建了17万平方米的实景,搞了不少大场面。片子光特效,就做了两年。

最后成片效果,也不错。各种流体毛发,丝滑;几个战斗大场面,惊艳。

《刺杀小说家》虽是靠特效取胜,但演员演技也在线,尤其雷佳音的男主。

从《黄金大劫案》到《长安十二时辰》,雷佳音演过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这部戏里他的角色是个杀手,也是个想要找到女儿的失落中年男人。

差点掐死人贩子的段落,他的表情、动作、状态等等细节,情感爆发张力够强。

杨幂近年在《我是证人》《消失的子弹》中,表现也还行。

这次角色立住了,和雷佳音也是自《绣春刀2》后再合作。但这片不同的是,男女一号俩人不仅没谈恋爱,关宁还被屠灵暴打好几次。

董子健从《少年派》到《大江大河》,演技日渐提升,这次为拍奔跑动作戏,瘦了四十斤,也挺拼。

他分饰少年空文和小说家路空文两角,也演出了两个角色不同的气质,少年空文的初出茅庐,小说家的颓废味儿。

大反派老板,由借著「接著奏乐接著舞」蹦迪出圈再火一次的于和伟出演,他把大资本家角色的那股邪性,演出来了。

3

《刺杀小说家》核心在于两个世界交互影响的设定,这也是片子最精彩的一点。

虚拟小说世界影响现实世界,现实世界又影响小说世界,现实与小说两个世界互为因果,相互纠缠。

宿命、因果、真实、虚假,这些东西扭结纠缠在一起,让这部电影在瑰丽画面、奇异故事的基础上,内核有了升华。

《刺杀小说家》有原著,是同名短篇小说改编,收录在作者双雪涛的小说集《飞行家》里。

他的另一本代表作《平原上的摩西》,也在影视化的路上,由刘昊然、周冬雨主演。

《刺杀小说家》原作行文、人物行事,其实有点村上春树作品的林少华译本的风格。

但电影和短篇小说比起来,变化很大。

首先丰满了人物、情节和视觉效果,短篇小说是比较单薄的,电影拓展了原故事的维度和细节,叙事更加完整。

这就相当于把一个朦胧、抽象的寓言,具象成一场视觉盛宴;以原书糙砺的现实隐喻,改换出一个精细的魔幻世界。

影片还给现实世界的角色加了特异功能,关宁有扔石头超强力量、超强速度的能力,这让刺杀相关情节更具可看性。

屠灵是电影性转出来的,原书中这个角色是个男人。不过换成女性,也给关宁寻找女儿的线索又加了一层互文,给最后屠灵的立场转变增添合理性。

甚至女儿小橘子这块儿,把拐卖儿童、有社会意义的副线加重。

《刺杀小说家》原书奇幻含量很低,除了小说能改变现实的设定和赤发鬼,实际上两个时空都很贴近现实。

但电影用大致的世界框架,做出了种种奇幻化的细节,并且把重头放在视觉体验上。

《刺杀小说家》还对原书结尾进行大幅修改,让高潮更符合影视化要求。

原书结局晦暗不明,没有给出答案,而电影做了浪漫化的处理,算是开放式的大团圆。

《刺杀小说家》的小说,是作者笔下的世界;书中的人物,都来自现实的投影。但小说和现实中的世界、真实与虚假的界限,在逐渐模糊。

关宁相信小说世界,以小说去尝试改变现实的时刻,是电影高潮。

《刺杀小说家》的浪漫之处在于,将小说和现实夹杂。

两个时空、两条故事线的设计,受篇幅限制,有些东西没讲透、没清晰交代,悬念设置高,但解答就显得草率。

总体看,《刺杀小说家》应该是春节档画面最给力的片子。如果你想在喧闹的春节档选择真正有光影沉浸感的片子,它还是不错的。


《刺杀小说家》:写小说不能改变现实,但坚持可以

今年春节档中我最期待的电影,是最早定档也是上映前透露信息最少的《刺杀小说家》——此片的设定和模式在国产电影中极少出现,所以,这种尝试也最有可能带来前所未有的惊喜。

虽然影片没能达到我预期中的惊艳,但也绝没有令人失望,我愿意为它的努力做出好评。

《刺杀小说家》的特效出类拔萃,剧情方面富有奇情与巧思,其融合两个世界进行交互叙事的特色,为观影带来了极大的新鲜感和层次感,可与此同时,影片在「观影体验有效转换」方面欠缺一些力道,令其整体水准打了折扣。

即便如此,影片还是完成了这个奇思妙想的故事,并在天马行空过后贡献了平凡而踏实的感动。

【友情提示:下文会有剧透,请酌情阅读。】

先抛一个结论:《刺杀小说家》的特效已经达到了国产电影的「顶流」水平,甚至连「一流」的谦词都可以不用。

仅以赤发鬼来说,这个反派BOSS应该是迄今为止做得最好的数字虚拟角色:纵向对比,可以参照前两年《狄仁杰之四大天王》里的恶鬼幻象,同是泰坦巨人的形象,本片里赤发鬼的优化做得太棒了,几乎找不到后期制作带来的生硬感;横向对比,则可以参照同一团队的另一部作品《流浪地球》,一些近景和动作镜头里的僵硬、简陋等问题也得到了很大改善。

不光是角色,《刺杀小说家》中那个虚拟世界里,除了部分真人演员外,其余一切都是靠特效无中生有的,从皇城到废墟、从焚天火龙到红甲武士等等不一而足,不说以假乱真吧,却也相差无几了。另外,现实世界里几位异能人士似真似假的「动作戏」也增添了不少类似的趣味性。

看完影片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尽管距离好莱坞顶尖工业化水平还有距离,但国产特效的差距真没那么大了,至少已不是肉眼可见的鸿沟。

当然,夸奖影片特效的文章已经有很多了,我作为非专业的观众,就在此点到为止。

而且无不恶意地说,每当有人使劲吹一部新片的特效时,往往意味著其他方面不行……那么,下面就来聊聊《刺杀小说家》的故事。

影片的根本性矛盾立足于现实:男主角关宁苦苦找寻被拐走的女儿「小橘子」整整6年,在他濒临绝望时,跨领域巨型商业集团「阿拉丁」出现在他面前,并承诺可以找回他女儿,条件是去刺杀小说家路空文,而目标路空文和他十分相像,同样陷于一段6年来都无法解开的「魔怔」

世上一切恩怨情仇往往都离不开人的执著。丢了孩子确实无比痛苦,但很少有人能做到像关宁这样,在失去工作、妻子以及正常人生活后,像条疯狗似的追著人贩子跑,倒是路空文这样写小说写「废」了的人时有出现……

原本大家可以继续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直到搅局者阿拉丁集团大老板李沐的出现——他想杀路空文,是因为对方小说《弑神》里诸多情节都影射了自己肮脏的发家史(大反派赤发靠残杀结拜兄弟久天上位,对应李沐杀害了合伙人,即路空文的父亲),以及不光彩的目标(赤发残忍嗜杀,成为掌控世界的「神」,李沐功成名就,也想做垄断一切的人间之神),还会导致自己犯病(???),而选择关宁去行凶,是因为他的遭遇、能力和梦境,能够成为最完美的杀手和替罪羊。

小说情节真的能像扎娃娃那样,影响到一个人的健康乃至生死?纯属扯淡,这不过是李沐的心魔作祟罢了。

倘若李沐问心无愧,他大可不必在乎loser路空文写什么东西,正因为心中有鬼,他才会把不可名状的恐惧感和负罪感都归咎到路空文的小说上,直至动了斩草除根的杀心,哪怕这个大孩子根本不知道过去发生了什么。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刺杀小说家》存在的一个问题:实际上,现实世界和小说世界之间是没有关系的,所有看似巧妙的关键节点都是由「巧合」来联结的。

关宁梦到的城池和小橘子,《弑神》中越干预越要杀赤发的剧情走向等等,都有点强设定/强行解释的意思,就算我们可以用「李沐画蛇添足」和「影片风格特殊」来解释两个世界互为因果的故事发展,如此多的巧合还是显得不够高明。

影片还有一个毛病,即使用(残留)了大量小说式的「意识流」的表现手法——和漫画、小说这类需要读者主动进行一定脑补完成故事理解的载体不同,动画、影视等故事载体,观众更多是被动汲取信息,《刺杀小说家》在这方面并没有充分完成相应的转化,往好处说叫「有个性、留白」,往坏处说就是「不抓人、缺根弦儿」。

这就导致了观众必须能够接受且十分投入这样的调调,才能够理解并欣赏影片的故事(比如李沐的所作所为和其他人物的一些行为逻辑,要多脑补才可以明白),难怪有些人会认为「剧情不够,特效来凑」,这恐怕也是《刺杀小说家》无法获得广泛赞誉的主要原因。

除去上述的缺憾,影片其余方面都做得不错,比如人物塑造和性格转变。

像屠灵这个角色,人设很简单也很典型,表面上是阿拉丁集团的CIO,其实是替养父李沐干脏活的黑手,童年时被父母抛弃的经历,令她格外憎恶关宁这种丢了孩子的家长,让她负责刺杀行动最合适不过,可也正是关宁的锲而不舍与李沐的穷凶极恶,才让她转念反水、完成救赎。

更令我喜欢的,是《刺杀小说家》立意的最终定位和落地:坚持做一件看似徒劳的事也许是无用功,但坚持不懈这种品质却能带来收获。

老实说,路空文就是个不入流的网路写手,写了6年都没出头不冤枉(关宁最后补的结局更是烂透了),但若是没他的执拗,也不会引来心虚的李沐自爆、还债——可以预见,路空文和他母亲能够获得一笔足以财富自由的赔偿,今后哪怕他继续做个废柴小说家,至少也是个衣食无忧的废柴小说家。

更妙的是关宁的柳暗花明,他的执著换来了人贩子的伏法和李沐的青睐,进而在刺杀过程中从拾荒男孩口中听到了属于他和女儿之间的歌谣,并最终在守护住小说里的「小橘子」之后,用这份希望赢回现实里的小橘子,迎来了父女团聚。

《刺杀小说家》那句「只要相信,就能实现」标语,并不是随心所欲、言出法随般的妄想,而是坚定不移、矢志不渝的信念

【也欢迎关注我的公号「有爱评论区」。】


我有时候想,在这个原创性弥足珍贵的时代,那些有原著小说可供参考的改编电影,到底算不算走了创作的捷径?

今天去看的电影《刺杀小说家》,改编自双雪涛同名短篇小说。要想评判《刺杀小说家》究竟改编得如何,我们就必须和原著小说的设定和情节进行对比。

值得注意的是,我并不打算裁定二者之间孰高孰低,文学小说和商业电影本来就是两种迥异的载体,文学作品中很多堪称精妙的处理技法,放在商业电影中也许就显得突兀和不知所云,反之亦然,我将对此一一展开分析。

强动机与弱动机

在电影《刺杀小说家》中,关宁的女儿遭到拐卖,他六年来历经千辛万苦、寻找无果。财大气粗的李沐找到他,声称已经有了他女儿的下落,但条件是,让他去杀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说家路空文。关宁眼看团聚在望,当然只能接下任务,退无可退,这就是强动机。

而在原著小说中,「我」同样失去女儿,人生无望,主动接下律师发布的刺杀小说家任务,准备挣一大笔钱,去北极看北极熊。

是的,你没有看错,他就是打算看熊,看完以后的事还没考虑过。相较于关宁为了救女儿而杀人,「我」为了看熊而杀人当然就是弱动机。

不过,这里所谓的「强弱」,并不带有褒贬之意。

对于文学作品和文艺电影来说,弱动机的主人公完全不构成什么问题,例如《罪与罚》中的拉斯柯尔尼科夫,他杀人也仅仅是为了验证「伟人与虱子」理论。

然而,对于商业小说和商业电影来说,如果主人公的行事动机不够鲜明或者不够有说服力,往往足以摧毁整部作品。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主人公的动机强弱,已经成为文学作品和商业作品之间一条看不见的分水岭。

电影《刺杀小说家》显然对此心知肚明,除了关宁以外,另一个在电影中被赋予强动机的角色,就是小说家路空文。

原著中的路空文,写的那部神奇小说叫《心脏》,说的是十九岁的久藏在母亲临终时,得知父亲被赤发鬼所杀,由此进京复仇。

乍看之下,电影除了将《心脏》改成了《弑神》、把久藏改成了空文,似乎并没有多大改变。

事实上,电影对路空文关键性的改编,来自他与自己小说主角的映照关系。

原著中路空文映照自我的核心,是母亲。他并不认识雇凶杀人的「老伯」,赤发鬼也是随便一写,现实中的他写小说挣不到钱,只能靠母亲养,小说中久藏脑子有点问题,干啥啥不成,也是靠母亲养著;现实中他母亲跛脚,小说中久藏母亲去世,是被磨盘砸烂了脚。虽然她口口声声让他杀赤发鬼为父报仇,但久藏对父亲全无印象,反而认为母亲为了逃避赤发鬼追杀,受苦受穷没钱修磨盘而死,他要杀赤发鬼为母报仇。

简而言之,原著中路空文写作的动机,包含对母亲的歉疚和补偿。

而在电影中,路空文映照自我的核心,是父亲。少年空文的父亲久天与赤发鬼曾是好友,为了反抗其暴虐被杀;路空文的父亲曾是李沐的好友兼创业搭档,却死得不明不白,如今李沐名利双收,而他们母子度日艰难,路空文对此无能为力,只能在小说中寻求寄托。

简而言之,电影中路空文写作的动机,同时包含了对母亲的愧疚和对父亲的怀念。

电影对这个部分的改编,不仅使少年空文和路空文的故事线形成强烈的互文关系,也同时解答了两个关键问题:为什么路空文笔下的赤发鬼会影响李沐?以及李沐想要雇凶杀掉路空文的真正原因。

由此可见,电影针对角色动机的改编,既补充了原著的留白,也加强了已有元素的融合,由此作为推动情节发展的强大动力。

角色的增删与悬念伏笔

原著小说中作为「老伯」代言人的「律师」,在电影中改成了神灯集团的CIO屠灵,除了替幕后老板传话以外,还在与关宁的接触中慢慢转变,形成人物弧光,而她改变的契机来源于她的黑暗过去,这部分也是电影新增的,丰富了人物形象。

另外,电影中还增加了一个名为黑甲的角色,这种实时吐槽、还能单打独斗的活盔甲,是很有意思的设定,不仅缓和了《弑神》世界沉郁的基调,还贡献了片中最潇洒凌厉的武戏。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对于红甲武士这个角色的处理。

在原著中,小说《心脏》的最后一节,也是整部作品的最后一节,久藏面对强大的赤发鬼无计可施,一个从没出场过的红衣人被小橘子吹的曲子召唤出来,成为强有力的帮手。

由这样一个凭空出现的强力角色,来帮助主角突破他无法处理危机,在短篇文学作品中并没有多大问题。然而,《刺杀小说家》作为一部商业电影,如果将这个情节照搬,那就犯了一个明显的错误——机械降神,是难以令观众信服的。

所幸,改编后的剧本对此处理得可圈可点。我们可以看到,红甲武士早在久藏入城后不久就出场了,并且为了解释这个角色出现的合理性,电影增加了一系列原著中没有的设定,如赤发鬼亲兵队、宵禁制度等等。

与此同时,还利用红甲武士的特殊设定,增加了一场令人胆战心惊的夕阳屋顶追逐战,并且解释了空文能够轻松穿过亲兵阵的原因,让主角与赤发鬼单挑的原著情节保持一致。

此外,原著中的现实世界并没有超能力的设定,而电影在现实世界增加了超能力者的对战,这样的处理方式,很大程度上平衡了两个世界中武戏的力度和可看性。

原著中一笔带过的13区对战,在电影中细致呈现出一场冷兵器时代的白翰坊和烛龙坊大战,无论是孔雀战鼓轰鸣,还是飞龙空袭助阵,都进一步发酵了带著狂欢意味的战场气氛,令人印象深刻。

事实上,相较于原著小说的文学性和含蓄性,电影《刺杀小说家》在这个双线叙事的框架下,用文学的骨撑起了商业的皮,将人物和相关元素打散、重构,并以电影独具优势的视听效果和顶尖的视效水平来呈现,新增的部分也都能够自圆其说,算得上成熟的改编。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