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識了一些學校打辯論打得比較好的辯手,不乏名校生,他們身上有個共同的特徵,就是對社會一直有著批判,我想知道這是一個辯手在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嗎?


題主可以做個論文研究喲
謝邀。

辯手呢,有著天然的思考問題的天性,特別是有著多學識的辯手。

用馬恩主義的話來說,社會的發展是一個個矛盾的產生和解決帶來的,而辯手則看到了矛盾也想要解決矛盾。畢竟辯論最開始就是一項政治技能,辯手有善於發現美的眼睛,也有善於發現惡的眼睛,這樣纔有辯手對社會的思考和批判。辯手還有天然的表達能力,很多人有思考卻不會表達或者說表達地不夠好,讓人的感覺是他沒有去批判。而辯手有思考能力也有表達能力,則能夠讓自己的思考和批判展露在世人面前。而任何社會任何組織的發展都需要不同聲音的發出,陽光要照進黑暗才能讓黑暗破滅。辯手則願意去批判黑暗。應該說,批判社會不是辯手成長的必經階段,而是成為合格辯士之後的社會責任。


小辯手不請自來……私以為批判不等於憤世嫉俗 憤世嫉俗是斷言 批判是論證
謝邀,我只是一個辯論愛好者,不是很擅長打辯論,相比而言,更喜歡思考。我現在在圖書館的走廊背肖八,看到題主的問題,覺得有一些話說。普遍憤世嫉俗,我不太懂。如果只是批判政府,我覺得很正常,政府不可能時刻讓人滿意,而且在政府不透明的今天,太正常了。假如更深入瞭解政府,瞭解一下現在的做法,瞭解一些過去的事,批判是正常反應。所以在這裡,我並不能認同辯手憤世嫉俗這個標籤化,我覺得年輕人都是一樣的,關鍵看人有沒有那個心氣兒。我反而覺得,憤世嫉俗是一件好事。我們憤世嫉俗這個時代對我們很多的限制,其實這是一種力量,一種可以爭取民權的力量。當然我絕對不支持無理暴力行動。上個世紀的人們,眼睛裡全是相信,所以到了遭受文革的波折之時也難以蘇醒。現在我們這羣年輕人,眼睛裡都是憤懣,所以政府的小舉動,小事件都會充分的發揮自己的言論權和監督權,學會了用輿論制約公權。當然付出的代價總是,有一羣不長腦子的人無腦黑,可是為了民智和民權的蘇醒,我覺得值多了。

假如非要把這個和辯手聯繫起來,作為一個辯手,我覺得還是對政治,哲學,歷史的瞭解,對很多思想觀點的理解。讀了這些書,豐富思考也是一樣的效果,至於題主可能覺得越好的辯手越憤世嫉俗,這是本質體現的假象,好的辯手也有滿意現實,覺得政府可貴的。這不是好的辯手的共性,只是一些人的個性而已。跟人的成長也有很大關係。

我個人也覺得政府有很多不足,但是我覺得我還沒達到憤世嫉俗的程度,我每次講不足都是心平氣和的說服人的,唯一激動的一次,是談到坦克。繼續複習。

首先,一些辯手,普遍有些,你這個表達真的有點問題

其次,對社會有批判不等於憤世嫉俗,沒人生活在盡善盡美的天堂,不然恐怕只有歌功頌德的人才能不被叫做憤世嫉俗

最後,這不是辯手的必經階段,應該是每個人的必經階段


因為會去思考邏輯,所以會看到一些主流說法的邏輯錯誤。比如:XXX是歷史的選擇,所以XXX是對的就是經典的循環論證


我聽說,大部分鍵盤俠,喜歡在歌頌盛世的文章下高呼萬歲,在他人倒黴的文章下落井下石;

我聽說,蘇格拉底和第歐根尼,喜歡在廣場和庭院裏向人們表述自己切中肯綮的觀點、入木三分的邏輯,更多的是團結同志,呼籲改革;

我聽說,林肯和特朗普,喜歡否定不認可的事務,並進行以身作則開始改革;

希望好的辯手不止於憤世嫉俗,更多的是繼絕學、開太平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