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别人主动跟我聊,不一会儿也说不上了。


对于这个问题,知乎的主流答案似乎一直都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自己拥有一个有趣的灵魂」,然后就是听听自媒体上面那些关于说话技巧的课程加之不断实践。

要我说,这种方法放生活中基本没什么用。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闲聊的话题基本不可能是那些知识性、思想性很强的内容,比如哲学历史、宇宙人生、量子物理抑或业务技术细节。即便是那些高校科研所,大家闲聊话题也是日常琐事,即便偶尔涉及严肃的主题,不会持续几分钟便又滑到八卦类的内容中了。至于中小学教师,聚在一起谈论最多的绝对是收入。毕竟,大多数人都是俗人,对于和自己利益无直接关系的所谓知识,真的提不起多少热情了。更何况,现在咨讯那么丰富,你能从公开书籍获得的东西,同一圈子的人也能获取。你所谈论的「知识」,如果恰恰是别人看过的,人家还得耐著性子倾听,反而显得讨嫌。

知乎上讨论李白的诗、康德的「物自体」会有大把点赞,那是网路的聚集效应,同时网上用文字表达这些,不喜欢的人完全可以跳过不看,不耽误别人时间。如果生活中谈论这些,会显得可笑。

至于各种趣闻轶事、幽默段子,讲实话,也不讨巧。现在人手拿的都是智能手机,打开APP,各种脱口秀搞笑短视频应有尽有,人们的笑点已经被调的很高很高了。我们普通人能比得上专业喜剧演员吗?

还有前面答案介绍的「和老年人谈光辉往事,和年轻人谈时尚娱乐,和中年女谈子女教育」,这个当然有作用,但我想题主真这么做,会让内心更加厌恶和人交流,因为你始终当捧哏角色,实际和对方一直处在寒暄状态。

现实中,普通人交流能够真正吸引人的恐怕就是:每一个人在当下的态度、情绪和观点的真实流露,在互相交换、认同之后彼此得到心理抚慰,获得更多安全感。

举个例子:

有一次,有位同事要我陪她去工会申请一笔补贴。我们平时不太熟。往工会办公室有一段路,路上说些什么呢?说的就是当下发生的事。当时单位出台一个福利措施,就是符合某些条件的人员比如生育、流产、得病住院的人员可以享受一笔工会补贴。这个同事刚流产休息回来,她就说生病和生育的人领补贴很常见,流产的可能她是第一个,她很不好意思。但不想放弃这个权利。然后我们就谈论起这个事情,比如工会负责人是个男的,他会不会要求提供书面证明呢,那些不好意思领补贴的人会不会觉得她爱占便宜呀等等。后来,事情很顺利,填个表就完事了。我们回来路上一起夸赞办事的人很爽利。

日常这类谈话很常见,既不深刻,也不有趣,但让我印象很深。我以前认为这位同事很外向大胆,但在小事上实际也有她的焦虑、顾忌和不安,原来每个人内心都有共通的地方。如果愿意真实地表达,大部分日常琐事都是可以成为话题的。内向的人缺乏的是:袒露的勇气。


曾经我也和你一样,不太喜欢和别人说话。

彼此明明很熟悉,但多聊一会儿就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感觉和别人待在一起,就是一种煎熬。

工作了,才认识到不善于沟通的严重性,

也丢失了好几次原本属于我的表现机会。

看了不少社交类的书,事实证明用处也不大,

道理谁都懂,做到真的很难。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我参加了学习,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开始逐步调整自己的状态。

下面,就谈谈我的认识。

----------------------------------------------------

常言说得好:

当你认识到问题的时候,就离解决问题不远了,

只要你能督促自己,朝著想要的方向前进。

想要和别人聊的愉快,首先要学会倾听。

只有当你耐心倾听、听进去别人说了什么,

你才会发现,你对有些话题也很有兴趣,

你就可以和对方交流交流彼此的看法,

对话题的共同兴趣就会打开话匣子。

其次,你想要和别人聊的愉快,

那就要弄清楚别人到底对什么感兴趣。

人性的一个弱点是:只对自己最有兴趣。

聊对方有兴趣的话题,对方就可能会滔滔不绝;

如果只聊你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万一对方不感兴趣,

那就可能陷入冷场的尴尬。

然后,平时多接触一些社会主流的东西,

无论是网上热议的话题,还是生活中热烈的讨论,

亦或是大家热捧的图书电影电视剧,

看的多了,你脑子里的东西也就多了,

对知识和话题的储备,永远都是你滔滔不绝的基础和底气。

然后,督促自己参加一些有兴趣的团体活动。

始终记住,人是环境的产物。

当你独处的时候,你想说也没有人听;

当你身在群体中,你的情绪也会被感染。

也许一开始,你感觉没什么意思,

但是,只要你经常参加团体活动,

你一定会慢慢融入进去。

慢慢的,你可能发现自己已经变了,

—— 说成了话痨有点夸张,但真的能侃侃而谈了。

为了这个目标,加油!!!


写给内向人的谈话技巧

1、所选择的话题,应该是双方都共同感兴趣的。

如果只是一个人感兴趣的事情,谈话必然无法持续下去。

最佳的话题范围有:

  • 双方都经历过的往事。
  • 双方都面临著的问题。

其实,话题只是引子,情感共鸣才是重点。

实际上,话题本身并不重要,话题只是起到一座桥梁,一种媒介的作用。

人们只是想通过共同话题的桥梁,表达出自己的情感,获得对方的情感共鸣而已。

人们谈一件事情,其实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观点,然后获得对方的认可。

因此,谈话高手一般都会著重引导对方说出自己的情感或观点。

比如,

2、当对方谈到一个话题时,

通过重复问:」然后呢?「,就很容易让对方不断地说下去。

3、当你讲完一个话题时,

问一句对方:「你觉得如何?」或者「你怎么想/看?」

4、当对方表达完自己的情感或观点时,

你再附和一句:「我也这么觉得!」或者「「我也这么想的!」

如果你不同意对方的情感或观点时,只需复述一遍对方的话就行:「原来你觉得...啊!「或者」原来你是想...的啊!「等等。

这才是最关键的地方,要明确表达出你和对方有情感上的共鸣,至少要表达出你认可并尊重对方的情感或观点。

5、扩展到类似话题。

当对方讲完一个话题,你也完成了情感共鸣之后,

一个最高明的做法是,由你再讲一个类似的话题,然后问对方的感受和想法,再给予你的情感共鸣。

同理,当你讲完一个话题,询问对方的感受和想法,给予你的情感共鸣之后,可以问一问对方有没有经历过类似的事情,或者面临著类似的问题。

谈完类似的话题之后,就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把话题引导到关联的话题。

只需不断重复上述过程,你就会有聊不完的话题。


先别急著否定自己!

有过关于「想成为能跟任何人都聊得来」念头的人,或许,下一秒又会对自己说:「算了啦!我就不会说话啊!」「我就不是那种人,只能怪我天生内向」来否定自己。

但这不是事实,因为社交好并不是天生的,而是懂不懂得在与人相处时,让话题延续下去。

要当一个善于聊天的人,得先从「关心对方」出发,这里有五个秘诀,让你成为一个「好聊」的人。

1. 别说「我也是」

对方:我昨天去爬山了。

错答:我也是 ×

正答:好玩吗?√

大家一定都听过「把天聊死」的这个形容,天是怎么聊死的呢,就是把话题的重心转到自己身上,也没有留下一点话尾、更没有想要听别人分享经验的意愿。

这种「我也是」的回答,无疑是变相的告诉对方「我没有很想了解你」、「这件事情没什么特别的」,很快就让话题结束了。

往后遇到他人想和你分享经验,请试著先把「很想分享自己」的心情收起来,好好听完他人的经验,再适时提问、聊聊自己的故事吧。

2.别只单纯地回答别人的问题

对方:你最近有看某某剧吗?

错答:没有。×正答:没有,好看吗?√

面对他人提出的「是非题」,不要只回答「是」或「不是」,否则对话瞬间就结束了。

想让对话顺畅、延续,得留「话尾」给人回应。像是「原来你对这个有兴趣?」「好玩吗?」

如果对方的话题你真的不了解、也没有兴趣,不如就先从提问开始,尽量将对话的方向引导向对方熟悉、有兴趣的那一端。

3. 将对方说的话发展成新话题

对方:我以前大学的时候做过学生会干事。

错答:哦。×正答:学生干事会有很多事务要负责吧?√

延展话题的好方法,其实是可以练习著将对方说的话「图像化」,像是在脑中描绘「学生会干事」的例行事务,针对工作项目进行提问。

如果想像不出来,可以直接问:「学生会干事都负责什么事?」一旦开始想像对方处境,接著联想到他可能会遇到的事情,甚或是与他一起共事的伙伴可能是什么样的人,这些都是聊天的素材。

4. 具体回答对方的问题

对方:你喜欢什么运动?

错答:都喜欢。×正答:我最近喜欢跑步。√

回答「都喜欢」,几乎完全不留给对方发展下个问题的空间,会很容易陷入冷场,即便你是微笑著回答,也会让对方有一种「他是不是不想跟我聊天」的错觉。

假如对方的提问你真的毫无涉猎,也可以举个例子,为对方铺设问下个问题的台阶,进一步寻找双方的交集点。

5. 避免问出「是非题」,可以反问

对方:我觉得工作很不开心

错答:你是太累吧?正答:为什么会觉得不开心呢

是非题的问题,通常答案都是理所当然,也很难接续,一问出来就会让场面陷入冻结。

为了避免这种事情发生,你必须更深入了解对方的状况,把对方的处境做为切入点,就可以问出比较有发展性的问题。

最好的提问者是,能够让说话者本人主动想起他忘记的事情,这样才能得到意料之外的回应。

「反问」是很基本的对话技巧,基本上对方会提出某个问题,表示对该问题很感兴趣,换句话说,他可能针对这个问题有准备许多答案与讨论内容,也想被问。

刚开始聊天的时候,反问可能并不会制造多有趣的气氛,但通常只要丢出任何信息,对方都会回应,不至于中断话题。所以,初次见面的人,针对对方的话进行反问,可以缓解彼此紧张的情绪。


聊天最大的重点还是在于自身的状态,而不是说什么,说什么从来都不是关键。

可能有的人会说,我也知道,但是我想要知道的是在跟喜欢的人在一起的时候怎么聊天,聊什么话题,怎么才能捕捉到对方感兴趣的地方然后聊下去。

聊天的内容的确要对方有兴趣没错,但如果连你自己都对这个话题没有热情,那你又要用什么方式去感染对方的情绪呢?

「聊天」是指空闲时候说说话,就是用在比较轻松无负担、随性所致的谈话上。

但出乎意料的是,很多人竟然觉得自己不会聊天,觉得聊天是一个很沉重的负担,很多时候会问,「要聊什么?我经常聊天没有话题很冷场怎么办?」

当你在想「你要聊什么」的时候,其实就注定了你没办法跟人自在愉快的聊天了。

哪怕聊的是废话也没有关系,聊废话不可耻啊!

聊天是一个只建立在轻松状态下的动词,同时对方也会自然接收到你的状态。与其想一堆想表现自己深度、内涵的话题,不如说些垃圾话更轻松。

你要优先处理的是你聊天的方式而不是内容。你不能保证对方有没有热情,但至少你应该要拥有。

聊天最大的话题,莫过于你生命中发生的每一件事,但前提是你要好好的活在那个当下,用生命去体验每一个瞬间。很多人走路就是走路,不会去注意街道上的变化、树上飘下的落叶、自己的脚步是否比平常更快,但这些都确实是我们生命中会体验到的事情。

只要有去留心自己活著的每一分每一秒,每个人都有故事可以跟别人分享。故事不见得要磅礡壮阔,很多时候都只是一点点微小的事件,却能让我们对生命有完全不同的感触。

只要你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又何愁要与人聊些什么呢?

编辑于 2020-10-13继续浏览内容知乎发现更大的世界打开Chrome继续牛牛牛牛职场到家庭

善于沟通的人,一般过的都不会太差。

而不善于沟通一般会有这么几点认知不透:

1、沟通中的定位模糊:一个面对面的沟通中,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不同、个人的角色不同、要说的话也会不同。很多时候人会陷入自卑,自认为我什么都说了、说不明白,这种潜意识的自我设限,会影响沟通中的发挥。多种场景对比一下,同样的人和事在不同的场景下,使用的语言、语气和肢体动作都是不同的。因为人在不同场景下的定位不同。办公区之外可以随意交流工作上的事,工作时又会是另外一种状态。

2、个人知识和能力的广度和深度

2.1、知识能力的广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沟通中与他人交集的程度,知识匮乏的人相对沟通不太畅通,但阅历丰富的除外。生活中不乏万金油的人,这一类人很多东西都知道,也能干活,沟通交流相当顺畅;

2.2、知识和能力的深度,相对的决定了在一个话题中可以参与的深度。比如你对一项工作任务很熟悉,从工作分工到进度到关键节点以及突发状况的应对策略都能条理分明的讲清楚,那么在这一工作任务的话题中,你能参与的程度就很高。

3、沟通是有技巧可寻的。人际交往总会有一些规则和潜规则,说话办事也有一套成型的可习得的技巧。这些技巧可以自学也可以参加培训学习。

4、经常自我总结沉淀。这一点和第二项有类似之处。自我总结是一项快速成长的方法。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很多的信息,对这些信息的理解并转化成自己的认知都是靠自我总结这个行为完成的,慢慢的理解、掌握和醒悟的东西就多了。有句话常说一通百通,就是这个意思。人类有历史的时间已经相当长远了,各个时代总结和沉淀的文字也很丰富,平常人没有太多新鲜的理解不了的实物了,所需的就是捅破窗户纸的那个时间。


善于沟通的人,一般过的都不会太差。

而不善于沟通一般会有这么几点认知不透:

1、沟通中的定位模糊:一个面对面的沟通中,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不同、个人的角色不同、要说的话也会不同。很多时候人会陷入自卑,自认为我什么都说了、说不明白,这种潜意识的自我设限,会影响沟通中的发挥。多种场景对比一下,同样的人和事在不同的场景下,使用的语言、语气和肢体动作都是不同的。因为人在不同场景下的定位不同。办公区之外可以随意交流工作上的事,工作时又会是另外一种状态。

2、个人知识和能力的广度和深度

2.1、知识能力的广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沟通中与他人交集的程度,知识匮乏的人相对沟通不太畅通,但阅历丰富的除外。生活中不乏万金油的人,这一类人很多东西都知道,也能干活,沟通交流相当顺畅;

2.2、知识和能力的深度,相对的决定了在一个话题中可以参与的深度。比如你对一项工作任务很熟悉,从工作分工到进度到关键节点以及突发状况的应对策略都能条理分明的讲清楚,那么在这一工作任务的话题中,你能参与的程度就很高。

3、沟通是有技巧可寻的。人际交往总会有一些规则和潜规则,说话办事也有一套成型的可习得的技巧。这些技巧可以自学也可以参加培训学习。

4、经常自我总结沉淀。这一点和第二项有类似之处。自我总结是一项快速成长的方法。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很多的信息,对这些信息的理解并转化成自己的认知都是靠自我总结这个行为完成的,慢慢的理解、掌握和醒悟的东西就多了。有句话常说一通百通,就是这个意思。人类有历史的时间已经相当长远了,各个时代总结和沉淀的文字也很丰富,平常人没有太多新鲜的理解不了的实物了,所需的就是捅破窗户纸的那个时间。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