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在中醫講叫不寐,輕者難以入睡,或睡中易醒,時寐時醒。中醫睡眠機制是:陰氣盛則寐(入眠),陽氣盛則寤(醒來)。失眠之症,原因眾多,但最常見的原因,是長期憂思多慮、用腦過度,暗耗心肝陰血所致。《黃帝內經》說,「陽入於陰則寐」。意思是說,陽氣收斂,入於陰血,就睡著了。中醫認為,睡不著覺,主要是因為陰血不足,陽氣不能入於陰所致。陰血不足一般都是因為脾失運化,肝失藏血,腎失藏精所致。

長期失眠,試試這些招!

1、按摩穴位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按摩阿是穴,通俗來講就是哪痛按哪。越痛的地方越要按揉,但按摩一個穴位十分鐘左右即可,不宜長時間按揉。阿是穴又名不定穴、天應穴、壓痛點。這類穴位一般都隨病而定,多位於病變的附近,也可在與其距離較遠的部位,沒有固定的位置和名稱。它的取穴方法就是以痛為腧,即人們常說的「有痛便是穴」。臨牀上醫生根據按壓式病人有酸、麻、脹、痛、重等感覺和皮膚變化而予以臨時認定。

2、478呼吸法

方法:用鼻子吸氣4秒後,憋氣7秒,接著用嘴呼氣8秒,重複4次。專家指出,通過重複的呼吸動作,使氧氣灌滿肺部,流通全身,有助於放鬆身心,更易入睡。但要注意吸氣、憋氣、呼氣時不要過於專註於數數,否則會令意識更清醒、更難入眠,所以忌過分呼氣、吸氣,練習時要注意緩慢、柔和、深長。體虛肺弱者不要憋氣過久,否則容易導致頭暈,應根據身體情況,量力而行。

3、早睡很重要

早睡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如果你每天都熬到十一二點,甚至凌晨才睡,什麼靈丹妙藥也沒用的!要想不失眠的話,先把自己的作息調整過來,順應自然,最好十點半就上牀睡覺,還要保證室內通風,選擇舒適的牀和枕頭,並培養正確的睡眠姿勢,一般主張向右側臥,微曲雙腿,身體自然放鬆,一手屈肘放枕前,一手自然放在大腿上。

4、調節心態和情緒

有許多人容易失眠,是因為平時事事存在心裡,容易感傷或者生氣。防治失眠,需要自己好好調節心態和情緒,避免過度緊張、興奮、焦慮、抑鬱、驚恐、憤怒等不良情緒的發生,保持心情舒暢,以放鬆的心態對待生活。睡前可以聽一些舒緩的音樂,設置時間自動關停,幫助你慢慢入睡。

5、食療推薦:麥豆棗仁湯

配方:

黑豆20克,浮小麥20克,酸棗仁15~30克,蓮子、紅棗各5顆。

用法:

將原料洗凈後置於砂鍋中,加水1000毫升,大火煮沸後,小火煎煮15分鐘左右,關火,過濾藥液後放至常溫,即可服用。

功效:

調理氣血、清火寧心。酸棗仁味甘酸,性平,歸心、肝、膽經,益肝血又安神,並具備斂汗生津的功效。

浮小麥味甘性涼,止虛汗、養心安神的效果非常不錯。此湯尤其適用於肝血虛所引起的失眠,患者可伴有心悸不安、健忘多夢、體倦眩暈或自汗、盜汗等癥狀。


因為是心裡有事,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總是亂想。

可以聽一些舒緩的音樂,來放鬆自己


看醫生,這個是必須要做的,如果你是長期失眠的話,那這個就是你現在必須要做的事。

一個人長期失眠的話,身體得不到休息,身心得不到調整,這的話,一天天都在虧損自己的精力,一天天都在傷害自己的健康。

長期下去,是要出大問題的。

長期睡眠不足導致猝死的多了去了,這個不是嚇唬你。而且長期失眠的話,身心受到的傷害,你自己知道有多麼的痛苦。

所以,先去找醫生進行調整,然後自己也要在以後的日子裡,注意自己的身心調整,讓自己活著,纔有無限可能,要是失去生命了,那麼一切都是浮雲,你說是不是?


長時間失眠對人的身體非常不好,會造成白天精力下降、感覺疲倦,工作效率降低,興趣降低,危害非常大。長期失眠會引起氣血不足,甚至會引起器質性疾病,所以長期失眠的病人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飲食習慣,盡量少喫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尤其是晚上,盡量避免食用生冷、硬、刺激、難消化的食物,因為胃不舒服也會影響到睡眠;2、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盡量按時睡覺,早起以後進行體育鍛煉,適當增加活動,也可以改善睡眠。


這是病,得治。

到專業醫院找專業醫師看看。


我也不知道我怎麼辦,我是戒不掉安眠藥


恢復睡眠我只用2招:1使自己足夠瞌睡,2破除入睡障礙。


睡眠是一個循環,睡意是一波一波的,每一波之間存在時間間隔,長期失眠是病了。

需要認真對待,睡眠不好其他器官肯定出問題,睡眠差無法用其他的方式彌補。

什麼軟的牀墊,暗的臥室,安靜的環境,睡前的自我暗示,起不到作用。

人的健康更多是需要靠自身來維持,人就像是一個單獨的生態系統,互相關聯缺一不可。

可以喫安眠藥了,去一次醫院掛精神科,和醫生說明自己的情況。

自己也反省一下自己的性格和對事物的看法是否會影響自己情緒。適當的調整,就算改不了也裝出樣子,對自己有好處。


比別人多出這麼多可利用時間還不好嗎?


比較麻煩,可以看看關於正念,靜修的書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