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地方经济很发达,城建却很差

但一些地方经济一半,城建就很好。

这种差距真的只是经济因素吗?


题主的这个问题很好,首先点明:经济水平与城市建设是密切相关的。但许多人是只看到了「」,没看到「」。当前或某个时期一个「点」的经济水平,对城建的影响非常有限。而一段时期或长期的经济「面」,对城建的影响很大。因此,研究城建与经济,切记不要」以点带面「。

做个最简单的对比,就是采取谷歌地球的街景,我为什么要用谷歌地球呢?因为谷歌地球拍的街景不带滤镜,不带美颜相机,像素一般,但作为导航用非常清晰。且谷歌地球覆盖面广,可以非常真实地反映街景。

而许多游客去一个国家旅行,通常是走马观花,去的都是景点区,景点区的建设或许会高于该国/该市的平均。如京沪大城市的景区和商区,在一些公共设施上如洗手间、车站,要比郊区好不少。此外游客用的相机,因为像素、镜头、拍摄水准的不同,得到的效果会有很大差异,且拍摄的相片还可以后期处理,会比较「失真」。所以用谷歌街景比游客的拍照更反映了实况。

1.经济水平与城建水平不「相符」,最典型的例子是阿根廷,以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为例

马路宽敞而明亮,整洁而干净,绿化丰富。抛开经济的影响,从城建来说,阿根廷俨然是具有发达国家水准的。

与阿根廷作对比,我选取的是韩国首尔,并选取韩国首尔江南区(首尔富裕区):

这是韩国首尔的精华部分的街区,总的来说还是很干净。但做得美中不足的是:绿化较少(可能是担心绿化带泥土多,影响街道干净),此外道路上的污渍仍然可用肉眼看见。此外从透视角度来看,空气质量不是很好。

那么抛开成见,不说上图是首尔,是布宜诺斯艾利斯,可能不少人会将首尔认为是某个中国城市的街景,而将布宜诺斯艾利斯认为是欧洲某个国家的街景。

但就经济程度而言,现在的阿根廷与韩国差很多,根据IMF,2019年韩国人均GDP是31850美元,而阿根廷是9890美元,差距是3倍。

这个差距的根源,在于历史上积累的富裕程度不同,即:阿根廷富裕的时间很长,它的城建,是以前富裕时期建设的,而韩国富裕时间不长,城建并不是在如今人均GDP31850这个「点」时建设的,而是几十年前人均只有几百、几千美元时期建设的。

根据《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欧洲卷,阿根廷早在1930年,人口只有1300万时,私家车就突破了34.4万辆,1948年阿根廷人口1628万,私家车是30.4万。而1930年德国人口6500万,私家车是48.9万辆。做个对比是1948年,日本全国拥有8000万人口,但只有3.1万辆私家车。整理上述数据,就是:

1930年阿根廷人均私家车拥有率是德国的4倍

1948年阿根廷人均私家车拥有率是日本的50倍

1948年韩国只有3000辆私家车,人口2018万,1948年韩国的私家车拥有率,不足阿根廷的百分之一

1990年韩国有207.5万辆私家车,人口4287万,达到了48.4/1000,而1968年阿根廷人口2317万,私家车118.4万,达到了51.1/1000,1990年韩国的私家车拥有率不如阿根廷1968年。

1895~1949德国轿车保有量
1915~1949阿根廷轿车保有量
1950~1993阿根廷轿车保有量

1945~1993日本、韩国轿车保有量

私家车拥有率高,说明两个因素:其一是汽车工业发达,其二是居民富裕。阿根廷在二战前并没有多少汽车工业,相反德国是汽车工业很发达的。而阿根廷的私家车拥有率是德国的数倍,只能说明阿根廷居民非常富裕,有充足的外汇进口汽车供居民消费。

所以不难理解,为何阿根廷的城建较好,原因是其富裕的「面」很长,虽然当前「点」不富裕,但城建是以前富裕的时期完成的规划。此外,「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因为富裕的时间较长,所以居民普遍具有良好的审美,从而使得城市风貌得到很好的维护。

2.说完了亚洲与拉美,我们把目光放在欧洲。不仅在亚洲、拉美,城建水平与经济可能存在脱节,在欧洲同样是存在的。以义大利都灵为例

都灵是义大利西北部皮埃蒙特大区的首府,位于义大利经济发达的西北部。根据Regional policy of the European Union(欧盟区域经济政策),义大利北部属于「发达地区」。

为了做对比,我选取另一个欧洲国家的城市——西班牙巴利亚多利德。该地位于西班牙北部卡斯蒂利亚-莱昂自治区,但经济上不如都灵发达。引用欧委会的数据,义大利的皮埃蒙特,人均GDP是欧盟平均值的104%,人均PPS是欧盟的104%,而西班牙的卡斯蒂利亚-莱昂,人均GDP是欧盟平均值的80%,人均PPS则是85%。

那么巴利亚多利德是否城建比都灵差很多呢,请看以下,都是居民区的街景:

观感上,是不是比上面的都灵好不少?如绿化、道路、细节、环境、垃圾桶附近,是不是都好不少?需要注意的是,这两座城市,都不以「高楼大厦」著称。

有人会说,是气候原因吗?比如降水丰富的地方,地面经常清洁,更干净。但统计显示,都灵的年均降雨为981毫米,而巴利亚多利德为433毫米,不到都灵的一半。

有人又会说,是因为西班牙基建业发达吗?根据相关统计,2019年义大利建筑业增加值是765亿美元,而西班牙是529亿美元,也就是说,义大利的基建增加值更高,因此城市的基建更为兴盛。所以并不是西班牙「大兴土木」,欧洲各国都在「大兴土木」,义大利「大兴土木」丝毫不亚于西班牙。此外英国的建筑业增加值是1550亿美元,约为西班牙的3倍,日本是2604亿美元,是西班牙的5倍,而美国是8349亿美元,是西班牙的16倍。许多国家的人均建筑业产值,也高于西班牙。

2019年各国建筑业增加值

那么这个差异是如何造成的呢?其实最关键的,并不完全是经济水平,也不是气候,也不是基建力度,而是积累程度

欧洲的城市化推行较早,许多城市并不是近年兴建的,而是历史上很早就得到规划,逐年建设的。因此城市建设与城市化水平密切相关。

而判断城市化水准,可以看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根据Feeding the World: An Economic History of Agriculture, 1800-2000:在1938年义大利有1060万人口从事农业,而西班牙是410万。

1938年义大利人口是4359万,西班牙是2527万,农业劳动力占总人口比重,义大利是24.31%,西班牙是16.22%

1910年义大利有1050万农业劳动力,人口是3475万,农业劳动力占比是30.2%,而1910年西班牙有440万农业劳动力,人口是1977万,农业劳动力占比是22.22%

1880年义大利有940万农业劳动力,人口是2820万,农业人口占比是33.33%,而1880年西班牙有490万农业劳动力,人口是1700万左右,农业人口占比是28.82%

1800~2000年各国农业人口数量

我们可见的是1880~1938年期间,西班牙的农业人口占比长期低于义大利。看完整体,再来看两国内部的情况,首先是义大利内部各大区1911年农业人口占比:

根据The Age of Mass Migration Causes and Economic Impact,1911年义大利各大区农业就业人口占比如下:

1911年义大利各大区农业劳动力占比

总的来说,是北低南高。最高的在坎帕尼亚大区,80.3%,而最低的在伦巴第,47.3%,皮埃蒙特大区为58.4%,

此外,我们再来看西班牙境内1900年前后农业人口占比差异。根据Was there an urban height penalty in Spain 1859-1900 一文,1859~1940年期间,西班牙的农业人口占比,南北差距很大。北部的卡斯蒂利亚-莱昂,以帕伦西亚为例:

1859~1900年期间,北部帕伦西亚的农业人口占比为15.8%,而南部瓦伦西亚的埃尔切,为64.5%,

1901~1920年期间,北部帕伦西亚的农业人口占比为20.7%,而南部埃尔切为71.5%,

1921~1940年期间,北部帕伦西亚农业人口占比19.1%,南部埃尔切64.6%

1859~1940年西班牙帕伦西亚(卡斯蒂利亚-莱昂,北部)与埃尔切(瓦伦西亚,东南部)农业人口占比

可以说,西班牙北部卡斯蒂利亚-莱昂,农业人口占比,在1859~1940年期间,长期低于义大利的北部。而西班牙的南部,农业人口占比,略低于义大利的南部。可见西班牙的北部,城镇化推行很早。

城镇化推行早,在漫长的城市化过程中,城镇具有更多的时间弥补细节,修修补补,因此景观上较为良好。

此外,是历史上的富裕程度不同造成的差距。根据《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欧洲卷的最后一部分「国民账户」,可还原各国1900年以来的人均GDP,都是名义值,非购买力评价值。

义大利国民账户 1900~1944
义大利国民账户 1945~1979
西班牙国民账户 1900~1944
西班牙国民账户 1945~1979
比塞塔1900~1928汇率
比塞塔1934~1949汇率
义大利里拉1915~1935汇率

我们可见,以当年汇率值进行计算,1900~1935年期间,西班牙许多时候人均GDP/NNP高于义大利。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缺乏国民账户。但到了1950年,西班牙人均仍然高于义大利。

1950年后,义大利里拉汇率稳定下来,与美元挂钩,人均稳定增长。而1950~1960年期间,西班牙因为汇率下跌,所以以美元计价的人均GDP,是零增长。

而同时期,许多得到马歇尔计划的各国,人均GDP都是翻倍增长,以土耳其为例,根据《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亚洲、非洲和大洋洲卷,因马歇尔计划援助,1950~1960年10年间,人均GDP翻三倍:

马歇尔计划受援金额分配
1946~1993土耳其国民账户

如果光看1960年,许多人会认为土耳其比西班牙还富裕,事实上,那只是一个「点」,因为倒推到1950年,土耳其不到西班牙人均GDP的一半。因外援「打鸡血」而上涨的GDP,短期对城建影响有限。

比如,许多人印象里,爱尔兰是个「贫穷」的国家,在几十年前,爱尔兰的人均GDP长期不如义大利,那么真实情况是这样吗?根据《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欧洲卷的「爱尔兰国民账户」,可见爱尔兰在二战前,人均GDP就高于义大利,尽管在1960年那个「点」低于义大利。

1900~1944爱尔兰国民账户
1945~1979爱尔兰国民账户

1926年,义大利人均GDP为157美元,而爱尔兰是252美元,是义大利的1.5倍以上。尽管在某些时间「点」爱尔兰人均GDP低于义大利。但并不对城建构成多大影响。

我举例爱尔兰、土耳其,是为了说明,短期的经济好坏,对城市建设影响并不大,需要长期的经济水准,才能体现在城建上。同样,布宜诺斯艾利斯城建是早年长期富裕的结果,巴利亚多利德城建丝毫不逊于都灵,细节非常到位,也是因为当地上百年的城市化过程,以及早年积累得到的优势。

如果有空,你们可以去看看爱尔兰的街景,纽西兰的街景,澳洲的街景,这三个国家,人均GDP在1970年到2000年之间,长期低于义大利,但城建是另一回事。澳洲许多城市风格大同小异,但无不是街道干净整洁,路面完好,绿化丰富。

我借此想说的是,澳洲这样的城建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澳洲并不是因为卖矿的」暴发户「,早在一战前,澳洲的富裕程度就与美国类似。根据Historical Benchmark Comparisons of Output and Productivity,1913年,以美国=1,澳洲是美国的107%

1929年澳洲人口达到635.5万,私家车数量达到47.4万辆,拥车率达到74.5/1000,高于韩国1990年。因此澳洲并不是」暴发户「,早在一战前,澳洲就很富裕。二战前,就实现了」私家车「、」红酒「、」牛排「的日子。

1920~1954澳洲汽车数量

有关系。但并不是一个城市GDP越高城建水平就越好。

1.得看城市发展历史。一般来说,近些年发展迅速的新兴城市,由于城市规划更新,更具有前瞻性,城建也相对较好。像国内很多城市的各个新区,马路宽阔,写字楼林立。

2.看城市产业结构。如果城市偏向于第二产业更发达,那么这座城市的经济大多产出于工厂而不是写字楼,城建可能就会相对差些。比如广西南宁和湖北宜昌,这俩GDP差不多,但宜昌经济结构更偏向于第二产业,南宁更偏向于第三产业并且有想利用首府优势发展总部经济的想法,南宁的写字楼因此会更多,更多给人繁华感。

3.看城市规划者。有些城市的官员为了给了城市增加一些所谓的地标建筑,建造了一些并不是太美观的建筑。


有联系~但不一定完全对应

首先,题主说的对应是指哪一种?宜居的花园城市vs大量立交桥,现代化的火车站和机场,地铁~一些富裕地方的小县城正在走宜居的花园城市这条路,所以如果以宜居的花园城市,绿化好这条为标准,那么这些小城市会比很多大城市要好~

此外省会一般会比经济相当的地级市建设好一点

该城市县域经济的发达程度也是一个因素~比如苏州,之前看到一些人就说苏州gdp很大一部分来自周围的县级市,所以无锡城区和苏州城区的差距可能就没有那么大了


有联系,不成正比,但成正相关


一个城市的城建水平当然和经济发展有关系,一般为正相关,当然也与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有关。


肯定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