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道題的關鍵其實是諸葛亮沒事。對於當時人才濟濟且是一代雄主曹睿在位的魏國來說,司馬懿的不可替代性其實沒有那麼高。

相反諸葛亮沒事帶來的影響就太大了,因為諸葛亮五伐相較於之前最大的不同是已經比較好地解決了困擾漢軍很久的後勤問題。諸葛亮不僅有了長期相持的資本,也有了敢於直接出兵關中的底氣。

第五次北伐是諸葛亮出兵最多的一次,卻反而全程沒有受到後勤問題的困擾

分析歷史離不開歷史地理學,漢軍北伐之所以後勤困難,在於從漢中到祁山—關中一線的各通道都沒有水運可以藉助,只能走崎嶇難行的山路(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在古代陸運相較水運的成本本來就高十倍不止,更別提漢軍北伐的路線全程是崎嶇難行的山路。

這裡提一下漢中北伐關中唯一成功的案例:韓信還定三秦。

之所以劉邦出兵時沒有受到後勤困擾是由於當時漢中有一個天池大澤,由於天池大澤存在漢中和關中是有水運相連的。

漢水上游的略陽一帶在當時有一個巨大的山間湖泊,被稱為天池大澤。由於天池大澤儲水抬高水道的原因,漢水上游的各個河道,大多通航,水路交通便利。從漢中出發,逆流而上,舟行可以抵達隴西,順流而下,行船可以一直抵達西楚。

在劉邦出漢中之後二十年武都大地震,地貌改變,天池大澤不存在了,漢中和關中的水運也不存在了。這也是漢軍前四次北伐被後勤困擾的原因。

可是這一切伴隨著諸葛亮的技術發明被改變了。諸葛亮在政治家,軍事家之外還是頂級的技術發明家。(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

諸葛亮發明的木牛流馬在第五次北伐時大大解決了漢軍的後勤問題。木牛流馬當然不是小說中神乎其神的無能源自走機器,但仍然是漢軍的後勤神器。

木牛其實就是獨輪車,這在山區的道路行走上非常有用。第四次北伐時已經派上用場。(九年,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若非李嚴拉跨,則四伐結果已經未可知了。

獨輪車直到上世紀在不少偏遠山區仍然是不可缺少的運輸工具。獨輪車相較於之前只可人力肩挑身背,當然是大大增加了運輸量,而且還讓人輕鬆了不少。

而流馬則更為關鍵,流馬實際就是一種特殊的運輸艇,這是諸葛亮為了蜀道專門定製的

實際上天池大澤消失後不是沒有人試圖恢復關中漢中的便利聯通。漢時就有人疏通褒斜道的水路。褒斜道就得名於褒水和斜水。

但是疏通後仍然發揮不了作用。這是因為褒斜道的水路屬於山間河流,水流湍急,無法行船。(數萬人作褒斜道五百餘里,道果便近,而水湍石,不可漕)

而流馬就是針對這一特殊水路的工具,有了流馬,蜀道可以藉助水路了。漢軍的後勤問題將大大改善。(十二年春,亮悉大眾由斜谷出,以流馬運)

這也是為什麼五伐諸葛亮改變之前的行軍路線,而是走褒斜道進關中的原因。因為可以藉助水運了,諸葛亮認為終於可以有直接進攻關中的資本了。

當然這也是為什麼第五次北伐是五次北伐中諸葛亮出兵最多的一次,但全程沒有受到後勤困擾的原因。

而且在五丈原諸葛亮軍還在當地屯田,在即將收穫時因為諸葛亮去世退軍而沒有發揮作用。不然後勤補給將更好解決。


所以在後勤問題得到大大緩解的情況下,如果諸葛亮沒事。那麼魏國集體制定的拖延戰術(不出戰是曹睿和司馬懿等魏國高層集體的意思,非司馬懿一人之功)還能否發揮作用將是一個大大的問號。

實際上司馬懿在五伐時面對諸葛亮已經幾乎沒有辦法了,唯一寄希望的就是諸葛亮的壽命。所以如果諸葛亮沒事,而司馬懿去世,魏國找一名能替代司馬懿的統帥不難,但是在己方最強戰力都無法戰勝諸葛亮的情況下,找一個能戰諸葛亮而勝之的統帥卻是幾乎不可能的。

那麼皮球將踢回給魏國一方,魏國新統帥戰不能勝,又面臨的是後勤大大緩解的諸葛亮軍。魏國新統帥的難度無疑極大提高了,他能否守住這個局面將大打問號。

更何況司馬懿剛去世時魏軍面臨主帥新喪,士氣必然低落,而新統帥恩信未立的尷尬交接時機。諸葛亮抓住這個時機尋求突破也是非常有可能的。總之局面將轉向極大有利於漢軍一方。


另外,其實很多人眼中的諸葛亮五次北伐其實受固有印象影響,忽視了諸葛亮五次北伐的不同和進步。

實際上縱觀一下五次北伐,諸葛亮的進步是相當不小的:

一伐的時候統領全軍之間還略有一些瑕疵,僅僅面對身為前軍的張郃部就損失不小(當然也有馬謖豬隊友的原因),撤軍時還有不小的損失。

二伐時撤軍的時候可以反殺王雙了,漢軍自此進退自如,也開啟了諸葛亮「反殺狂魔」的標籤。需知撤退戰是最為複雜的戰術形勢(科涅夫語)。

三伐的時候可以打爆魏軍的地方軍了(三伐破郭淮),還佔領了二郡,增加了人口還可以威脅涼州。

四伐的時候已經可以在主力會戰中戰勝魏軍主力了(甲首三千,也是諸葛亮和司馬懿唯一一次正面決戰)。從戰後魏軍諸將咸懼的記載和司馬懿五伐的表現看,魏軍對在正面決戰中戰勝諸葛亮已經不抱希望了。並且撤退時還殺了魏國僅存的五子良將張郃。也可以說,這一戰方才代表了諸葛亮治軍的大成

五伐的時候則到了軍隊一出魏國天子就憂之,馬上派出中央軍支援的程度。魏軍已經認為必須集中郭淮的地方軍+司馬懿的關中主力+中央軍的支援才可以面對諸葛亮了。而且五伐還大大解決了一直困擾的後勤補給問題。

可以說,諸葛亮北伐實際上每一次都有相當不小的進步,而且局面正在一點點轉向有利。哪裡是什麼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悲壯。站在當時來看,如果不開上帝視角,完全沒理由認為接下來沒有希望,反而認為下一次有更大的戰果更符合預期。

其實諸葛亮也是被三國演義坑了,小說中因為「天命」問題著重描寫了諸葛亮的無力回天,將諸葛亮塑造成了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悲壯英雄。實際上諸葛亮的北伐哪兒有那麼悲情!現實中在他治軍大成後他的北伐反而是逐漸有利起來了。

而很多人受既有印象影響,只認為他是一次次碰壁,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鞠躬盡瘁。諸如後勤天險決定了北伐不可能成功,司馬懿只要拖死他不出戰就好等等都是被這影響了,忽視了五次北伐之間的不同。

另外,常說魏蜀之間的國力差距問題,很多觀點動則言魏蜀之間是九礦打一礦,根本不可能勝利。這是把國力和軍力混為一談了,也是把有完善動員體系的現代的情況和古代混為一談了。

在古代,沒有完善的動員體系,國家的主力往往就是那麼幾萬到十多萬人,只要把這支主力殲滅了,古代國家根本沒法短期內恢復,往往一個國家就此滅亡或者由盛轉衰。

在三國來說,魏國的軍制是世兵制,軍民分開的,軍戶世代當兵。這意味著兵源來源是有限的。這才會出現當兩代士兵年齡限制世代更替的青黃不接的時候魏國的軍力短期內暫時大降的情況。

很多分析動則以國力來談,斷言不可能,實則是認為魏國有像二戰蘇聯一樣動員全國為軍的能力,彷彿不把魏國的血耗干就不可能勝利。但是這實在是高估了古代王朝了。

波斯的國力是亞歷山大的多少倍?然而亞歷山大高加米拉戰役殲滅幾萬波斯主力,就一戰滅國了。

金朝的國力是蒙古的多少倍?野狐嶺一敗就束手無策了。

明朝全國人口一個多億,國力不知道是努爾哈赤的多少倍,然而薩爾滸損兵五萬多,就喪失進攻能力了。

實際上,一場決戰改變形勢才是古代的常態

當時的曹魏軍力主要分為雍涼軍區、淮南軍區、防備游牧民族的北方一線和中軍四大部分。其中雍涼軍區、北方一線和淮南都各有任務(分別面對蜀漢、游牧民族和吳國),

全國兵力雖多,其實不過是幾萬中軍才可以四處支援。曹睿一朝由於戰事頻繁,實際上也是這麼做的。中軍四處支援作為救火隊。面對頻繁的調動,當時魏國的中軍實際上是有些疲憊不堪的。

同時代的吳國大鴻臚張儼就看出來說:「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國,其戰士人民,蓋有九分之一也,而以貢贄大吳,抗對北敵,至使耕戰有伍,刑法整齊,提步卒數萬,長驅祁山,慨然有飲馬河、洛之志。仲達據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眾,據牢城,擁精銳,無擒敵之意,務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自來自去。若此人不亡,終其志意,連年運思,刻日興謀,則涼、雍不解甲,中國不釋鞍勝負之勢,亦已決矣。」

需要注意的是,五伐相較於前四伐的區別就在於,魏軍高層的謀劃已經認為光靠司馬懿和郭淮的雍涼軍區是沒法單獨對抗諸葛亮的了,所以曹睿才會一聽說諸葛亮北伐就立刻又派中軍兩萬支援。(天子憂之,遣征蜀護軍秦朗督步騎二萬,受帝節度)

如果諸葛亮不死,那麼耗不起的一方就將轉移為魏國一方。因為魏國是四戰之地,中軍是需要四處支援的。而蜀漢有賴於諸葛亮成功的外交謀劃,漢軍則只用面對魏國一方。

實際歷史中,五伐時諸葛亮還聯絡了鮮卑和吳國一起發兵,因為諸葛亮死而作罷。現在諸葛亮壽命延長且後勤解決,那麼諸葛亮可以與魏國長期相持而魏國一旦其他方向出事(或鮮卑或東吳),魏國的中軍支援將變得捉襟見肘。到時按奈不住必須尋求決戰的反而是魏國一方,怎能說沒有戰略決戰的機會呢?

而諸葛亮只要能抓住機會贏得一兩次戰略決戰,改變形勢就是很有可能的。若能得涼州甚至關中,蜀漢的局勢就全盤活了,後續天下相爭,則勝負猶未可知也。


建興十年(西元234年)九月,大魏軍帥,前任天子的忠實夥伴,堅定的建制派保守主義戰士——司馬懿突然死在軍中。

於是……

其一·司馬師篇

司馬師:「子上,速去。」

司馬昭:「啊?」

司馬師:「快跑,跑便是了。營東南小坡前,我已讓人給你備好了車馬扈從。」

司馬昭:「跑,為何啊?」

「為何?」司馬師一腳狠狠跺在地下,「沒了我們那死鬼老頭子,這軍中有誰能頂得住諸葛妖孽?誰能罩得住你我弟兄?雍涼這下是丟定了,長安怕也是要懸。子上你此刻回去,還趕得及與三叔父通氣,保住我河內司馬家門。」

「何至於此,何至於此?」聽了這話,司馬昭臉都白了:「就算敵不過諸葛亮,大軍回師,也能保存軍力,何至於如此啊!」

司馬師:「哼,若是能從我之言,或許能好好地退兵。但換作旁人接印,無論進退,皆將覆師滅營。」

見兄弟雙手都扶向了桌邊,司馬師表情稍緩:「不說這些了,你道我為何讓你此時便走么?」

司馬昭:「弟愚鈍……」

司馬師:「退兵、追擊之時,汝怎知不會讓你我弟兄去?」

司馬師:「忘了張郃是怎麼得的謚?」

其二·楊儀篇

聽說丞相病體小可,楊儀顧不得梳洗,頂著殘月便來探視,到得帳外,卻先是撞見了魏延。

魏延魏大將軍,鐵青著個臉,眉目猙獰,大步向他走來。

楊儀:「你你你你你你你要幹什麼,我我我可喊人了啊……」

楊儀:「嗚嗚嗚……丞相!」

荒原夜空中,驚起田鼠老鴰數只。

魏延:「滾一邊去!」

「哦饒命!啊?」雙手抱頭,滿以為要交待在此處的楊長史,忽然聽到這句,不由得呆住。

只見魏延,仍是大踏步,撇下了他,真的走了。

雖然暫脫險境,楊儀一時驚魂未定,也不敢進帳去看,也不敢遠離。因為怕魏延又回來,要麼被堵在帳內,要麼被大刀一路追殺。

不遠處,袁綝提著火把,正遇見魏延:「老魏,上哪裡去?」

魏延:「尋費禕。」

袁綝:「找他何事?」

魏延:「不知為啥,突然特想把他望死里打。」

其三·夏侯威篇

渭水之畔,夜色沉沉。

魏營之中,人心惶惶。

主帥司馬懿竟而暴死!

不管此前恩怨如何,各營將官凡是帶腦子的,無一不曉得此時之困難險惡。

然則,張郃已故,滿寵、郭淮、牽招等名將皆不在場,又有誰能把大家從這深水中撈出來哇。

夏侯威:「這大將軍之印,可由吾來接管。」

聞言,眾人都是愕然無話。其中大將軍軍師辛毗也是沉眉思索。這夏侯威嘛……雖說資歷淺了,尚不如夏侯儒、曹泰等宗室二代人物,但到底是神行將軍夏侯淵之子,輪到軍中舊緣及公室身份……確實都能壓得住。再細想此人之過往,似乎也並非蠢材。

他正思考著,那邊夏侯威又說:「諸將盡可放心,吾有破敵之策。」

眾人都閉上嘴,朝夏侯威看。

夏侯威:「說起這玄龜縮首之功法么,吾也是會。看著先大將軍司馬懿練那許多天了,便是傻子,也已學會。」

帳中有些騷動,有氣憤的,也有不屑的,但終究沒人出來抗議。

夏侯威繼續說:「蜀逆雖勁,本已有退兵之意,即便不退,我亦可乘大將軍之逝,借哀兵之勢打他個摧枯拉朽,諸將若肯用命,何須在此擔驚受怕!」

辛毗暗道一聲完蛋,這把老骨頭看來要丟在這裡了。

沒想到,袁、曹兩家的末日,他都能瞧見。

其四·司馬昭篇

「不成。」司馬昭說,「我還是得回去。」

司馬昭:「回去,回去。」

他的令出得急,但所乘馬車並未轉向,駕車的石苞雖是他家親信,卻是只管駕車,根本沒有聽話的意思。

「鏘」的一聲,司馬昭拔寶劍在手。此地乃是荒野惡路,此時乃是大廈方傾時,非是平日可比,不論怎樣的親信,也不能全然信任了。

誰知道,石苞依舊是不作理會。

司馬昭:「汝竟敢抗命?」

石苞把臉一側:「二公子,小的若是把您帶回去,才是抗命,莫要忘了您兄長是怎麼吩咐。」

司馬昭:「住口,住口!」

司馬昭:「吾豈能看著兄長死,豈能連老父的棺槨都不帶回!」

石苞:「其實……我也覺得該轉回去。」

司馬昭:「啊?」

石苞口氣幽幽的,語意也大大出乎司馬昭意料,只聽石苞續道:「講真的,二公子你遠不如您兄長,該你死才好,大公子才是司馬家之棟樑。」

司馬昭:「你……」

石苞:「怎樣,開回去唄?」

司馬昭:「你,你怎敢如此對我說話?」

「呵呵呵,二公子是真有情,還是裝腔勢,小的管不了,分不清。」石苞笑著,仍是駕他的車,「小的只是憑著這對小人眼,覺出大公子更有出息,至於對您,真不值得客氣。說句忤逆老主人的話吧,反倒是現在您死在這裡,搞不好皇帝或諸葛亮還會好好地賞賜小的,您說呢?」

司馬昭:「你……你你……」

石苞:「怎樣,想好沒?」

「等-我-回-了-洛-陽。」司馬昭咬牙切齒,一字一頓,「一定殺汝全家,汝,可怕么?」

石苞:「呵呵,等回得京中,您先守好自家吧,還能有閑來找小的我的麻煩?」

其五·費禕篇

這一夜,漢國丞相司馬費禕眼皮翻跳,坐卧難安,飲茶湯暖羹也不見效,越是不知緣故,心裡便越是怕得要命。

姜維:「文偉,這都後半夜了,這麼急尋我是有何好事?」

姜維來得雖及,臉上喜氣洋洋,顯見得是聽了什麼好消息。費禕卻沒有他的福氣,手向案頭一指,道:「哪有甚好事,只是想請伯約你在這裡坐一會兒,借卿之武威鎮壓邪祟,吾方能安心定神。」

姜維:「什麼啊,既然沒事,那我走了啊,丞相今夜大病初癒,我手邊還有許多事要忙呢。」

他要走,費禕也不強留。卻不想姜維前腳剛走,費禕便聽外頭重鎧響動,刀鞘叮噹,當時又怕了,不自覺地便靠向帳篷邊緣。

然而來的卻是牙將王嗣,小人物而已。

費禕:「何事來問?」

王嗣:「司馬帳外打將起來了,小將職位低微,勸解不開,特來請費司馬出面調解。」

「哦。」費禕舒了口氣,「是誰?」

王嗣:「馬岱馬平北,給人打得快不成人形啦。」

費禕聞言悚然:「是誰這麼大膽?」

馬岱可也是他費禕特意關照的人呀,還沒用到就出事,這怎麼成?

「是魏延將軍。」王嗣答道。

待續……

愛看三國故事請來專欄:

躺著?

www.zhihu.com圖標

相關文章:

如果司馬懿死後在天堂遇見了諸葛亮,他們兩個會說些什麼??

www.zhihu.com圖標宣漢:漢獻帝誅曹操!第二景?

zhuanlan.zhihu.com圖標

阿斗聽了都想潛入洛陽去祭祖

那真是祖宗顯靈,天佑炎漢,關中已唾手可得

首先,這是五丈原景區的地圖,你體會下

本來到五伐北伐魏國的西線戰略就是消耗戰,五丈原時丞相已是居高臨下在上邊搞大生產。此時已經是魏國消耗大於蜀國了,

然後你還設定司馬懿死了,這是什麼概念?依據後來高平陵之變的前後來看,雍涼就是司馬老賊接著蜀漢多次北伐打造的鐵票倉啊。他死了不是魏國有沒有人能耗的住諸葛亮,而是誰過去了能使喚得動郭淮等人。

所以在此設定下,對魏明帝來說,關中已經是「不(能)攻不(能)戰,不(能)進不(能)退,不(能)爭不(能)斗」的境地

此時的魏明帝就是知道了自己身後事,此情此景此時此刻也要那上一句「老諸葛你不講武德,提問的我勸你耗子尾汁」


蛇吞象,一般都要消耗幾代人的力量才能成功。強如曹操,官渡贏了袁紹之後也沒敢直接攻略河北,如果不是袁紹短命,再加上神奇的幾個兒子互相爭權導致的分裂,讓曹操有機會逐個擊破,就這,曹操還得加上極好的運氣,才在幾年內討平河北,要不然也是大概率陷入跟河北無限的拉鋸和消耗戰中。

曹操跟袁紹的實力差距,有蜀漢跟曹魏的大嗎,肯定沒吧。


司馬懿若是在五丈原掛了,或者蜜汁自信一番,司馬懿和司馬師司馬昭都真的真的真的在上方谷被孔明「燒」死了,曹魏就真的藥丸?

司馬懿只是曹睿執行在西線戰事的主要立場的執行官而已,不要拿高平陵事件時的司馬懿套入到五丈原時期的司馬懿,這兩個司馬懿是不一樣的

西線戰事的目標就是堵和資源消耗,利用季漢軍馬出漢中後行動力量不足的先天劣勢,迫使季漢軍力撤軍,司馬懿在西線戰事的關鍵點只是在於把這個戰略發揮到極致,即便去當女裝大佬也不願和季漢來一場主力會戰一決勝負

曹魏在這一點上,和東線戰事的方略完全不同,打孫吳從來就是針尖對麥芒,總體戰略就是從來就是不怕戰不畏戰,賊之乃發然後打得你江東小兒啼,遼來遼來

所以司馬懿在五丈原掛了,連同兩個兒子都掛了,最多就是讓諸葛亮拿下隴右,但然後呢?就算徹底全部放棄隴右,曹魏依舊可以選擇以潼關為險要繼續防守,曹魏只需再派出上將一名經略長安區域即可,郭淮,蔣濟,即使是曹爽皆可,只要曹睿比諸葛亮晚走,諸葛丞相拿曹魏基本沒什麼太大的辦法

另外還有就是君主的魄力決斷

劉禪敢不敢離開成都遷都漢中,支援相父繼續北伐,曹睿敢不敢遷都長安,天子守國門?

從政治角度來看,曹睿是敢遷都的,畢竟是從祖父那裡繼承的家業,也是在他眼裡繼承正統的國土區域,但是阿斗未必,畢竟益州地區荊州集團,東州集團,益州土著三方勢力沒有阿斗這個正統君主鎮著,根本無法調和矛盾

就算兩邊的天子都願意前進一步把戰線推到潼關,季漢有沒有足夠的兵卒源源不斷地攻擊曹魏?

難道要丞相借兵五胡,提早五胡亂華?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