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都是资本控制资本家,不是资本家控制资本。资本家是资本的奴隶。

举个简单例子,某资本家小明要购进一批原料。供应商a报价18元,供应商b报价16元。那小明肯定选b。这个过程在通俗意义上他没做错什么,不能判断他是个坏人。但是小明深究发现b报价低是因为b剥削工人给工人更低的工资才得以压低成本。小明良心发现觉得自己要当正义的伙伴,于是从a那里购进原料。b没过多久由于得不到小明的订单破产了,工人失业于是只能去a的工厂打工,而小明也因为成本高于同行被市场淘汰。而a这时候由于b破产得以以更低的价格招聘到工人,同时赚到了钱通过技术升级压低了成本把价格降到了14,获得了更多的市场。

你看,顺应资本市场规律的a赚到了更多的钱,主宰了市场。小明呢,心怀仁慈结果害了自己,害了b,还害了工人。气不气?


的对于绝大多数无产阶级来说,资产阶级就是「坏」,但不是题主理解的那种,道德水平上的好与坏。

资本家与无产者就像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关系一样,寄生虫压榨宿主体内的养分是出于它的天性,而不是由于它的道德水平低。贪婪的寄生虫甚至想把骨头吞下,「高尚」点的只吃饱肚子就点到为止,但无论如何,他们都是靠偷取宿主的养分而活。在这个「高尚」的寄生虫看来,寄生虫一点都不坏,坏的只不过是个别贪婪的寄生虫罢了。

资本家也一样,只有不断地剥削,从而累积资本,才能在资本家之间的商业竞争中胜出(竞争失败的后果往往是破产,不仅会失去已有的财富,还要负债累累,所以,资本家必须在彼此之间的竞争中胜出),资本家剥削无产者,这是他的天性,并不是他的道德水平,或者贪婪与否决定的。

并且,资本家的道德显然也不认为雇佣无产者,也就是我们说的剥削,是一件多么不道德的事,相反他们往往还以此为荣,不仅自己奉为皋臬,还要无产者跟著相信,于是,「商业本身就是最大的公益」,「996是福报」这一类话就出现了。当然,它们被骂的很惨。

「高尚」资本家玩弄的慈善把戏更是令人作呕。他们将一小部分窃得的钱还给失主,借佛的花献给佛,还要佛对他们感激不尽,给他们冠以各种各样的响亮名号。

由此可见,无论「高尚」的,或者低俗的资本家,对于无产者来说,都是「贪婪的坏人」。对于他们的帮凶来说,资本家自然「不坏」。


坏是一个道德上的定义,那么这里的坏是哪个阶级的道德定义的?再者即便是从共通的道德上来评价,在一个群体当中总是有完全不同的个体存在。

如果从无产者的角度来看,一切的所有的资本家都是坏的,就算有一些道德高尚的品格良好的资本家,他们也同样是坏的。因为所有的资本家,他们一切的经济的来源都是对无产者的剥削,这一点不随他们是否做慈善、是否关心穷人而转移。

如果从资产阶级角度来看,那就没有这里所谓的坏。资产阶级的坏,是不能使资本增值,至于资本家的个人品德、理想信念与资产阶级的道德毫无关系。关于资本家的贪婪,资本家是人格化的资本,而资本的天性就是要增值。所以不是少数资本家贪婪,是所有资本家都贪婪,如果有不贪婪的资本家,那他马上就不是资本家了,他马上就会成为无产阶级的一员。

最后还要再说一下,背叛阶级的个体是存在的,背叛资产阶级的资本家是存在的,同理背叛无产阶级的无产者也是存在的


假使他是对的,那么打个比方:

一共有五个人,有五碗饭,结果有一个特别贪婪的人拿了两碗,刚好你没有。那么你就要给有饭的人打工来换取饭吃。问题是,多拿一碗的人坏还是不合理分配坏。

得出,无论怎样,资本主义都是坏的。

接著,提出新的假设,五个人都不贪婪,一人一碗饭,但是其中有一个是你怀孕的老婆,你和你的老婆两个人吃两碗饭是不够的,问,这是谁的错。看起来很公平合理,但是没有社会关怀,这就是私有制社会的问题。

所以最后得出结论,不论资本家的好坏,资本主义都是坏的,要消灭资本主义,这要求限制、消灭资本家。

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不是因为资本家坏而消灭资本家,是因为资本主义坏而需要消灭资本家达到消灭资本主义。


资本家主体的恶,并不是主观意志上想要去作恶,而是为了维持价值的流通,令价值的兑现得到保障,客观上必然要通过占有生产资料,获得权力,使劳动者只能以他们掌控下的方式完成生产。

因此,资本家主体本身,就有赖于这种「专制」而存在,甚至可以说,没有这种「作恶」,资本家本身的存在都无从谈起。

但,这不意味著拥有资本家这一身份的人对此都有自觉。这是因为,自资本主义时代以来,生产的社会化和力比多再生产的私人化,已经在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机器中完成了割裂。普通人自然而然地会将某个确定的对象当成价值实现本身,认为价值的实现是先天的、必然的、中立且不受干预,这就是拜物教的信仰,但事实并非如此。前面说过,资本垄断了价值实现的途径。

因此,有的资本家会真的相信自己做的慈善是有益于这个社会的,而忽视自己绝大多数的财富,其实都来自于对价值流通形式的占有完成的盘剥。如果你误认为价值实现的途径是中立的,那自然无法分辨资本主义的双重逻辑。

占有某一种物,并不代表价值的必然实现,物只有在具有转化为其他形式的价值的潜能时,才能够维持它的价值本身。而在资本主义时代,越来越多上述过程的环节,都被纳入更加普遍的资本的流通,也就意味著本身非实在的价值,必然要通过资本的流通才能够实现。但是,价值在不同形式中流通并不是必然的,而是危险的「一跃」。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