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来藏真心本性(楞严经)

1,空性;

2,绝待性;

3,无生灭性;

4,非因缘非自然性;

5,不存在体相,周遍法界;

6,绝对空性,一切事究竟坚固;

7,一切正与常,一切诸法皆正常;

8,一切意识,不管真与妄,皆建立在如来藏性之上。

首楞严——不出不入,一切现成。

如来藏,第三层境界,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只是此山此水已经非彼山彼水。


《楞严经》说为「而如来藏本妙圆心。非心、非空,非地、非水、非风、非火,非眼、非耳鼻舌身意,非色、非声香味触法,非眼识界,如是乃至非意识界。非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非老非死、非老死尽,非苦、非集、非灭、非道,非智、非得。非檀那、非尸罗、非毗梨耶、非羼提、非禅那、非般剌若、非波罗蜜多;如是乃至非怛闼阿竭、非阿罗诃、三耶三菩、非大涅槃,非常、非乐、非我、非净。」

《法华经》寓于莲藕中心之「孔」。《心经》明示为「五蕴皆空」之「空」。

《阿弥陀经》隐为「阿」、为「旦」。

二者不空如来藏。亦言有相之相。通常说为妄心妄相——天地万法,后天造化。《楞严经》说为「即如来藏元明心妙。即心、即空,即地、即水、即风、即火,即眼、即耳鼻舌身意,即色、即声香味触法,即眼识界,如是乃至即意识界。即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即老即死、即老死尽,即苦、即集、即灭、即道,即智、即得。即檀那、即尸罗、即毗梨耶、即羼提、即禅那、即般剌若、即波罗蜜多;如是乃至即怛闼阿竭、即阿罗诃、三耶三菩、即大涅槃,即常、即乐、即我、即净。」《法华经》寓于莲藕之肉及诸边孔。《心经》明示为「色受想行识」之五蕴。《阿弥陀经》隐为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三者空不空如来藏。亦言无相无不相之相。通常说为不二法门——若言其空,其性真实,能不变随缘而为万有,是故真空不空,空即不空;若言其有,其相虚妄,能随缘不变法尔一如,是故妙有不有,不空即空。《楞严经》说为「即如来藏妙明心元。离即离非,是即非即。」「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法华经》中,月光三昧,黑白一月。《心经》明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阿弥陀经》,「临命终时」,断常一命!

此三藏者,非并非纵,即并即纵。若言并者,三藏是一;若言非并,空与不空,及空不空,三相宛然。若言纵者,三藏是一;若言非纵,表有先后,及于中间,次第宛然。是故说为一心三藏,一心即三藏,三藏即一心,藏藏互即,万法互即。《楞严经》说为真真如性!以别于诸经真妄空有之说,而总括真妄空有于一心,分别天地万法于三藏。当知一心三藏、真真如性,说透了天地万法来龙去脉及其相互关系。无量法界,上自佛菩诸圣,下至天人鬼畜,旁及无情万类,总括为空与不空,及空不空,又及于身口意三业,无非真真如性,一心变现而已。或问:此真真如性,此一心如何变现三藏,变现无量法界?答:通常说为,真如不守自性,不觉一念而有无明,无明即法界。《楞严经》为引导众生,特开方便门,演说真实义!硬是从一心分化出真心,从真真如分化出真如,即空如来藏,亦方便说为第九识(白净识)。此识无形无相、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虽离一切相,却本具、自具一切法之性德。既如此,则万法之显现,只是时机问题,而且是随时随机。 《楞严经》第四卷云:【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无同异中,炽然成异,异彼所异,因异立同,同异发明,因此复立,无同无异。】

概言其义,此空如来藏,有说为真心、真精、真空、第九识,有意无意「跑」(强说为生相无明)出一个「念」,即所谓【因明立所】,有说为业相无明。进而思惟,即所谓【生汝妄能】,有说为转相无明。至此三相无明,有说为第七识(末那识)。第七识与第九识,和合而为第八识(阿赖耶识)。无量第七识共一个第八识。七、八二识,亦合说为一念,亦说为见分、见精、见性、意根、投胎种子识。此念带妄显真,为真妄和合之心,亦说为半真半妄之心,以别于真心、真精、第九识与妄心、妄见、眼耳鼻舌身意六种识心;亦可强说为虚空,即所谓【无同异】,以别于真空与三维世界。此念执著思惟,而有无情色尘互相连带而出。《楞严经》说为一念坚相而有「地大」,一念润相而有「水大」,一念温相而有「火大」,一念动相而有「风大」。即所谓【炽然成异】,亦有说为相分。至此,第八识中「见相二分」崭露头角,「原料俱足」,则十法界中森罗万相、千变万化,只是随机而遇、随缘显现而已了。《楞严经》说为【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

众生迷惑,妄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故有轮回之苦,尘劳之相;佛圣在觉,以妙明元「合如来藏,圆照法界」,故而超越,成解脱乐。所谓【无同异中,炽然成异】,念念相继而有时间,物物拉距而有空间,盘根错节而有万相……【以是因缘,世界相续】。无情色法与心念相互作用,而有各种生命体,即所谓【色心连持为体】【同异发明,因此复立,无同无异】。由明暗(色尘)、动静(声尘)、通塞(香尘)、恬变(味尘)、离合(触尘)、生灭(法尘)等六尘十二相【粘湛然之性】,而发见、听、嗅、尝、觉、知等六根,进而根尘相映、相结、相卷、相纳、相绞、相抟、相揽,而成眼、耳、鼻、舌、身、意等六体肉团,亦谓【色杂妄想,想相为身】。【以是因缘,众生相续】。由杀盗淫妄、贪嗔痴慢疑……无量妄想、习气,总为身口意三业,涉入人与人、畜与畜、人与畜乃至天、仙、鬼、神等众,旁及山河大地、风云雨雾、树木华草……此情无情界,千类万辈,常在争斗缠缚,彼此上下左右、是非你我。【以是因缘,业果相续】。此一心三藏,开方便门,示三相续,囊括了十方三世森罗万相、千变万化之来龙去脉及其相互关系。古今中外,各宗各教,各党各派,无数哲学家、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英雄豪杰、圣哲大贤,孜孜不倦、梦寐以求的所谓「真理」、「上帝」、「本性」、「本来面目」……直于此际,和盘托出!《楞严经》说为【因缘自然,义极于此】。【如是三种颠倒相续,皆是觉明,明了知性,因了发相,从妄见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天地万法,无非一真之人一念变现而已呀!所谓「万法唯识所变,唯心所现」。识者,即报身功德——智慧妙用,机谋权变,出神入化。心者,即法身功德——性具真如,天然本具,原来如此。所变所现,即化身功德——人文万法,竖穷三世,量周沙界。

既说为变,岂可唯一?十法界中,云吞雾绕,天堂地狱,同分别业,唯各自招。所谓「无分别不妨分别也」。

既说为现,岂可不一?如来藏中,谁不是谁?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唯是一念。所谓「分别不妨无分别也」。 既说变现,则生何曾生?死何曾死?父何曾父?子何曾子?人何曾人?鬼何曾鬼?佛菩诸圣,六道正依,又何尝异?彻法源底,了义终此。情无情界,天地万法,无非一真之人一心变现而已!纵讲第二义谛,无量劫中,一切众生,都曾多生多世互为父母儿女至亲骨肉啊!众生迷不自知,妄自执著,互不认亲,反相计较,乃至相害,故有轮转,枉受苦报!如人在梦,梦境万千,梦中人事,岂关他人,何关别事,无非梦人,一念变现!诸佛出世,良苦用心,无非劝导,迷蒙等辈,醒梦归真!试问,倘若地球公民,人人明于此理,个个晓于此义,何来人我是非?怎会兵连祸接?该是地球人觉悟的时候了!饭僧印广2015.1.19于海口


还是有不少问题的,因为这个涉及第一义谛,我也没有实证如来藏,所以还是引用善知识的文章吧

八个奇妙的心?

mp.weixin.qq.com图标第23集 如来藏的体性 正圜老师?

www.sanmodi.cn

第39集 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 正德老师?

www.sanmodi.cn


看到提问者是谁就知道肯定不正确了,如果你哪天不会再天天网上提问,而是老老实实去看经论,能提出来真正有标的的问题,言辞不再混乱、堆砌名词了,再来问这句话吧。


建议善友读一读《宗镜录》卷四,卷五。

会对如来藏真如本心有更深刻的认识。

我也在学习中。共勉共勉


如来藏分三如来藏,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这个得说啊,这是根本,需要解释清楚的。你却没说。也许本来就不知道。

如来藏真如所具有的三种体性。遍计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这个你也没说,这是重心,大概也不知道吧。

还是好好学习吧,别急吼吼的讲。


你解的远超伪楞严了。或者说,你把伪经里参杂著的真经成分尽可能地挑出来了(虽然有两三条不是)。相信你若读真经,一定比较不会犯多数人的毛病——误读误解。

请读真楞严:《佛说首楞严三昧经》

阿弥陀佛。


一看是杨一心提的问题,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恕我直言,我说三点:

第一,你这个总结里有好几个错误。我只说第5条:不存在体相,周遍法界。什么东西能周边法界呢?它既然没有体,怎么能周边法界呢?它为什么就不是法界呢?你这个总结显然是错误的。由这一个错误可以推测,你其他的认识也是不正确的。

第二,你是在研究佛学,而不是在实际修证。佛所教的东西,重在实证。没有了实证,这些研究的意义不大。无论你做多少研究,都没有什么大的意义,而且研究结论正确的可能性很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于佛法修证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而且,无论有没有理论,实修都是必须的。

第三,说说你的研究路线,这个问题以前的回答中说过,给你提过建议,你看来是没有重视过。你这个研究路线是不正确的。一门深入才是正确的方法。你没有实修的基础,也没有一门精通的基础,那么现在的这些做法都是博大而庞杂的,反倒会造成思维上的错乱,互相干扰。对于专精和博学的关系,你没有搞清楚。从你提出的各种问题来看,你都是在猜测。你没有办法确认你学到的东西、想到的东西是不是正确,没有标准。但实际上,佛经中,以及后世的大德,对这些东西是提出过明确的验证标准的。你没有重视这些内容,所以这些研究是舍本逐末的。

愿你能重视。人生有限,提高效率。一门深入的实修才是最有效率的。古人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苟不净。——心经

不出不入,自性本定。——首楞严三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