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想要认清自我、理解自我、提升自我而选择入门心理学,但入门后才发现,努力跻身科学领域的心理科学好像并没有我想要的答案。

比如我们生活中最基本的问题——「如何与父母更好的相处」「如何克服自卑」「如何找到愤怒的真正所在」「如何成功劝阻父母的迷信行为」等,因为不可证伪等「非科学」特性而在心理科学中找不到答案,在「精神分析」中能找到答案,但精神分析却好像正处于心理学的边缘地带。

所以在此真心希望得到一个专业的建议,出于我这样的目的,是否适合继续学习心理学?若是更适合选择精神分析领域,该如何判断正确的方向?


看到你的问题描述,也许你希望的心理学是」实务「的,而不是研究型的。

不如试著读一些科普类的心理学读物,而不是去读专业的心理学研究和理论。专业的学科知识,对专业之外的人来说,并不是友好的。而也正是这种「不友好」,才会使其成为一门学科。

如果你希望找到一些问题的答案,那么读专业学科的知识,似乎并没有什么用处。最简单的路径,是预约个心理咨询师,也许经过一段时间,你能够在你们的咨询关系中找到答案。

还有,即使是你真的找了咨询师,他也没有办法告诉你你想要的答案,你想要的答案,都在你自己的心里,那需要你自己找到。咨询师也许只能够起到——当你找不到答案而挫败或者当你找到答案又因为觉得痛苦而想要的放弃的时候——陪伴你和支持你的作用。

另外,精神分析的话,自学还是算了吧~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学的能力,也都有学好的可能,但是自学一门像是精神分析这样的学科,终究还是有很大的「学偏」的可能的。


我的建议算不上专业,毕竟我也缺乏经验,但是我也思考过这个问题,可以和你分享一下我的一些想法,不能保证完全正确,但可能会有些帮助。

其实心理学近年来一直对科学化和去科学化有很多争论。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更加注重去科学化的发展,未来发展更偏向于临床治疗。行为主义和认知学派更加注重科学化发展,专注于感知觉等生理机制,未来发展方向更偏向人工智慧和教育领域。

其实当初为什么学习和了解心理学起到的作用是帮助你产生兴趣,这在一开始的学习过程中很重要。但是如果是决定你是否该继续,应该通过自己的能力、对行业的判断、自己未来想要的生活来判断。

首先从能力上来说,我猜测你在日常生活中对情绪的感知能力应该是不错的,如果你还能够很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问题,是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师的。当然如果你的实验思维也非常突出,学术道路也是一种不错选择,敏锐的情绪感知能力也会成为绝佳的帮助,只是可能会更枯燥。

行业上来说,我觉得精神分析目前之所以处在边缘地带的原因除了科学性不强,发展陷入瓶颈外,和国内咨询环境杂乱,缺乏监管,大众普遍心理咨询意识不强也有很大的关系。咨询发展前景不错,但想成为心理咨询师,短时间内行业的不成熟是未来可能需要面对的问题。人工智慧和教育领域相对来说,产业会规范和成熟很多,感知觉方面相关人工智慧发展潜力很大,不过对能力要求也高。如果不喜欢太过学术,教育可能是个折中的选择。

至于你对未来生活的预期和判断,就是自己的事情了。在尽可能充分了解现实信息的基础上做选择,了解现实信息其实是为了了解风险,做选择取决于你能承受哪方面的风险,毕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接下来的就和问题直接关系不大了,纯粹是我个人对心理学的态度。虽然精神分析现在发展遭遇瓶颈,但我个人认为还是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其实心理领域已经很久没有重大分析理论的突破了,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量变已经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所以我对精神分析还是持有一个乐观的态度的,当年弗洛伊德真是凭一己之力突破了学界对心理科学化的惯性认识(其实背后还有尼采的影子)。实话说,我认为科学实验很难做到精神分析的高度抽象概括,但科学实验的积累其实也是很有必要的,这可能也是双方争端的原因吧,不过在新的质变到来之前,科学实验确实能够最稳定地推动心理学的量变积累。

最后给你分享一段看过的话,对我自己来说是很有浪漫色彩,哈哈,希望也能激励你继续喜爱心理学。「心理学还没有准备好实现这个目标;它的状态就像伽利略宣布运动定律以前的物理学,拉瓦锡宣布质量守恒律以前的化学。在这门科学的伽利略和拉瓦锡出现以前,它能够做的最好的事情是解释有意识的,心理生活的定律,可是———这一天最终必将来临。」心理学可能还需要另一个弗洛伊德带来的突破吧。


「如何让父母不再迷信」

1.量化「迷信程度」

2.开发迷信程度量表

2.1结构化访谈,编码,提取因子。

2.2制作问卷,然后施测。

2.3修改问卷,提高信效度。

2.4得到较为可靠的问卷。

3.根据生活经验,国外研究,已有理论,初步确定可能影响迷信程度的因素,综合成一个量表。

4.施测,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各种社会因素与心理因素对迷信程度的影响。

5.发一篇论文,比如自尊程度,内外向,受教育,开放性会影响迷信程度。

6.以这个问卷为基础,开始实验研究。

7.比如说,催产素可能会改变人的社交倾向,从而让他们愿意改变自己原有的迷信观点。

8.你可能转向认知神经方向,上eeg,fmri,做花里胡哨的脑研究,迷信者的脑结构,脑活动机制,神经组学,或者拿tms刺激你父母的大脑,直接影响他们的大脑,从而影响他们的迷信行为,或者是其他的什么方法,比如某种激素。

8.你可能转向基因方向,研究某种基因对于迷信行为的影响。

8.你可能转向迷信的神经生物学,转行研究动物,延续斯金纳的迷信鸽子研究,比如光遗传学控制老鼠的迷信。

8.你可能转回量表研究,继续挖掘无穷无尽的影响因子,做一个又一个结构方程模型。

8.你可能走向具体应用,心理健康方向或者咨询方向,寻找一种能够干预迷信行为的疗法。

8.你可能转向了质性研究,专注于少数群体。比如地震中失去孩子的父母的特殊迷信行为。

9.你完成了你的博士论文。

10.在你丰富的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

长久的心理学科研经历让你知道了,人类的多样性,你最后学会了不再去直接否定迷信的父母,而是理解了他们迷信有非常复杂的因素:政治经济地位,基因,生活事件,受教育程度,人格因素,脑活动,基因,性别,文化环境等等。

你不企图去给你父母的行为一种大而全的解释,不再奢望自己有神之手去改变一个人。

你最后坦然接受了自己的,乃至人类所有的成果目前只是揭开了迷信行为的一角的事实。

但是仍然要继续研究下去,因为没有现在「无用」的研究去打基础,去试错,未来就没有「有用的结论」和「可靠的方法」,只剩下「能解释一切,却难以解决问题的理论」。


我想以我的工作经历给你一些角度和观点。正好我也是学的精神分析,可以供你参考。

其实我认为你的目的是相对的明确的,没错就像你说的,心理学是实证的学科,是科学,对于一些问题其实是无力解决的,因为对于哲学性质的问题,科学本就是无法去解释和探索的。当然,理论心理学任然是很好的东西。

然后你说到了『精神分析处于心理学的边缘地带』,其实这句不太准确,准确的说应该该是精神分析是心理咨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准确来说,心理学是科学,而非治疗之学,治疗之学称之为心理咨询。也就是心理咨询和心理学不是一个东西,不能重叠起来。老实说绝大部分学心理学的都不能做心理治疗的工作,必须需要重新学习。(这里不再展开,会说很多很多,如果要我说,评论里面给我说,我给你好好摆。)

然后我必须承认,目前全球来说第一大流派一定是认知行为,为什么,因为符合快节奏,短频快的处理和解决问题,但是也有一个很大的弊端,治标不治本。 来访者能在短期收获效果,但是从长期的角度,会复发,无法延伸和扩展到更深次的地方。但是,我任然认为认知行为是非常好的东西,能解决人的焦虑和快出收获结果。但是精神分析不行,他要时间去积累,去感悟,去探索,挖掘,联想,这一切都要建立在时间和金钱的基础上。这就是势必会有更多的人去选择认知行为,而不选择精神分析的治疗工作,无论是治疗师还是来访者,都是如此。

但是是否意味著精神分析没用呢?当然不是,完全不是。因为就个案自身的工作和发展阶段来说,前期需要解决问题,但是后期会发现他们开始寻求情感和更深层次的探寻,这一点只有精神分析能做到。而且从目前的个案工作看,有增加的趋势。

你最后提到「是否适合继续学习心理学?若是更适合选择精神分析领域,该如何判断正确的方向?」就像我刚才说的,请注意,心理学的学习和精神分析的学习不冲突,因为心理学的学习是理论学习,要广度和科学性,是非常好的,得学好,真的我现在特别怕遇到没学习心理学理论的跟我谈心理咨询的,是本末倒置。

然后我必须要提醒你,你是想以后发展做心理咨询行业吗? 如果是,当然可以选择精神分析流派,学习沉淀,然后走上心理咨询的道路。(涉及其他问题,需要展开,请告诉我)。如果不是,你为啥要学精神分析?除了对你从事相关工作有用,其他没啥用处。真别信什么得到啥啥能力,扯淡的。如果你没有要从事心理咨询行业的目标,请谨慎起见。不过你也可以解决你前面说的问题,去找个专业的精神分析家或者心理咨询师,展开个人分析(也就是自己去做心理咨询。)从而去解决你说的问题。

说的比较散,如果有其他问题,欢迎回复,知无不言。



可能我对你的回答有些误解,因为我实在不明白你为什么这么问

精神分析是心理学的一个学派

emm

如果你说的心理学科你的意思是科研类的心理学的话,

科研类的心理学就是研究一些生理上的心理变化的机制现在脑科学方面的也比较流行,这就要求有足够的基础理论知识,开展一系列实验等等

精神分析是一个学派,主要是在咨询方面会用上,但是我老师给我们讲每个学派都有自己的缺点,最好的治疗方法应该是学会多个学派的方法,这样遇到不同的病人就使用不同的方法。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