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特兰蒂斯


首先,我们本来就是鱼类。

所有的陆地脊椎动物按著支序分类都是鱼。

现在的人类文明就是鱼类的文明。

你说的情况是把人变成适合海洋生存的条件后,会产生什么样的文明。

具体可以看一下海豚或者鲸鱼,大概就是这个程度。因为现在的海豚和鲸鱼的智商估计和智人刚出现的时候区别不大,说不定还要高一些。


这些鱼形动物能再次从消化道演化出肺并登上陆地吗?我们拭目以待。

不能上岸大概会跟海牛/儒艮一样濒临灭绝。


想活下去很难,海洋里几乎没有和人类一样大小的植食性动物。

海洋中缺乏大型植食性动物是因为海水的透光能力有限,50米以下几乎不可能长植物,而海洋的深度大多超过这个数字。几乎是唯一特例的儒艮生活在水深30-40米的浅海。

海洋中主流的生产者体型都很小,一毫升的海水中所包含的蓝藻数量就超过了100万个,因此捕食它们的消费者体型也很小。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海洋中消费者的体型是随著营养级增加而逐渐增大的,如果一种鱼类有人这么大,那么它在食物链中的营养级通常至少是4-5级,是吃肉食动物的肉食动物,让它吃植物并不现实。

将该物种从植食性动物改成肉食性动物可以显著增加其存活率,但即便如此还是很难诞生出文明。

进化并不都是进化型进化,还有中性进化和退行性进化。比如人把尾巴进化没了就是退行性进化。

海洋中的食物比陆地丰富,地形比陆地简单,阻力比陆地大,偷袭比陆地困难。种种环境决定了海洋中的较量更加单纯,智慧与运用工具的能力远不如速度重要,而大脑的能量消耗又很高。因此随著智人在海洋中逐渐进化,他们的智商可能越来越低,对工具的依赖性越来越弱,最终变成类似海豚那样的生物——事实上海豚也是哺乳动物重新下海进化出来的。


那就变成了纯粹的水猴子了,类似海豹这样的生物吧。

主要是在水里解放双手没有优势,况且我们陆行人种也是在解放双手之后的几百万年后才有了进化的优势。就算有优势,这个过程也是渐进的,极为缓慢。手的优势可能在它进化成优势之前就被退化掉了。可以观察一下重返大海的哺乳类动物(海豚、鲸鱼、企鹅、海豹),前肢都被进化成类似于鱼鳍的身体构造了。

不过如果设想出一个前提,强行摒弃这些不利因素,有没有可能进化成优势的智能物种呢?我想是有可能的。假设海里的食物应该是充足的,足够给我们大脑进化提供能量(人类大脑的耗能极高,占总量的五分之一)。我们的主要威胁可能就是劣势生态位了,容易出现被大型生物捕杀的情况。参考我们陆地上是如何面对这种威胁的(集中群体合力面对捕食者)。但海里和陆地上有一个本质上的差异,陆地的捕食者体重大多都在几百公斤,而海里的捕食者体重可以上吨,并且行动迅速敏捷(类似于巨齿鲨这类生物)。且海里没有明火这样种生物天然害怕防御手段。那我们的反扑手段需要达到怎样的程度才能避免大多数的捕食者不敢轻易进攻呢?

再假想一个前提,有没有人可能产生出现毒素的突变基因?我觉得完全有可能。这可能并不算进化的偶然,甚至是进化的必然结果(大多数看似弱势生物都进化出了类似毒素的生化武器)。

我们人类本质上应该是不怕大型捕食者对我们的围杀影响我们生存延续的,毕竟还有更低的生态位。

我们唯一要担心的是被大型捕食者骚扰,没有进化出足够幼小的幼体,去承载大脑的体外发育(有研究得出猩猩幼体的学习能力和行动能力都要比人类强很多,甚至部分生物出生就会跑)。

想要进化出更高效的大脑,人类母体子宫已经容不下大脑更大的幼崽了,甚至我们幼体时的颅骨是没有闭合的,就是为了挤满整个子宫才产生的形变,大多数婴儿的脑袋出生的时候也都是尖尖的。还有刚出生的婴儿的骨头数量多达三百多块,成年后才慢慢融合成两百零六块。

也就是说,相比之下我们人类都是早产儿,需要后天的发育才能进一步优化身体和大脑,而正是因为有这种前提条件人类才能进化的足够高效智能。

而要保护一个种群的幼崽幼体化,单纯的防御手段肯定是不够的,还需要建立足够的威慑手段。参考人类陆行进化过程中有捕杀猛犸象甚至反杀最高生态位生物的记录,那相应的水行人类应该也需要有相应的手段。如果像群围式攻击那样,效率貌似不太高,甚至容易被临死反扑,或者容易逃走。那么要保证人类的水行速度的提高就应该进化出高效灵敏的移动器官,但应该不会像鱼尾那样,因为大腿占比太大,不好退化。

假如人类有了足够强大的社会群体,有了充足的食物来源,有了强有力的防御手段(毒素攻击),有了足够灵敏反击追踪的高效器官改造,并且能保护幼崽能进化出足量体外发育,那么人类很有可能进化出类似于陆地上的智能人种。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