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俄狄浦斯出生后,其生父忒拜王拉伊奥斯从神谕中得知他长大 后将会杀父娶母,因而用铁丝穿其脚踵,令一个 仆人把婴儿抛到荒郊野外。仆人怜惜这个无辜的孩子,把他送给科林斯的一个牧羊人。科林斯国王因为没有儿子,于是就收养了他。

成年后,当 俄狄浦斯从神那里得知自己命中注定要杀父娶母时,他为了躲避神示的厄运降临,就逃离了科林斯,因为他以为科林斯国王和王后是自己的亲生父母。可是俄狄浦斯万万没想到正是这种刻意的躲避加速了他人生悲剧的步伐。

他离开养父母, 朝忒拜城走去,在逃离的路上俄狄浦斯受到了一伙路人的凌辱,一怒之下杀了四个人,其中就有他微服私访的亲生父亲——年迈的忒拜国国王拉伊奥斯。

不久之后,俄狄浦斯以其非凡的聪明才智除掉了危害忒拜民众的人面狮身女妖斯芬克斯,被忒拜人民拥戴为王,并且娶了前国王的王后——他的生母为妻,还和她生育了两个孩子。 俄狄浦斯就这样成为了杀父娶母的罪人,可他自己对此却毫不知情。

为了平息忒拜国内流行的瘟疫,按照神的指示,俄狄浦斯寻找杀害前王拉伊奥斯的凶手,结果发现要找的凶手就是自己,而杀父娶母的命运还是降临到了他的身上。俄狄浦斯的母亲伊俄卡斯特在悲痛中自尽来洗净自己的罪孽。

俄狄浦斯在百感交集中刺瞎了自己的双眼,然后自我放逐,与他的两个女儿远离了忒拜城,到处流浪,来惩罚自己的弥天大罪。以求忏悔。


命运不能被改变,俄狄浦斯注定「弑父娶母」,但是结果可以改变,俄狄浦斯不一定要字面意义上杀死自己的父亲,也不必字面意义上娶自己的母亲。

这是因为神谕是含糊的,似乎怎么解都有道理。一个著名的例子是吕底亚王克洛伊索斯在德尔菲求神谕说要不要攻打波斯,神谕回答:如果出兵,他能够毁灭一个庞大的国家。得知神谕他非常高兴,出兵攻打波斯,结果被反杀,自己的帝国被灭了,这也是应验了神谕。还是这个克洛伊索斯,他还问了他的国家是否能长久统治下去,神谕回答:「等到一匹骡子变成了米底国王的时候,|你这两脚瘦弱的吕底亚人就要沿著多石的赫尔姆斯河逃跑了;|快呀!快些逃跑吧,也不要因为成了胆小鬼而无地自容了。」克洛伊索斯认为骡子不可能当国王,所以自己的江山能够千秋万世,更高兴了,结果当时的波斯王居鲁士是个混血儿,正是这「骡子」毁灭了克洛伊索斯的国家。(见希罗多德《历史》1.53-91)

所以我们可以考虑重解神谕的方法来改编俄狄浦斯的结局,原先神话中的俄狄浦斯的结局是应验了字面直解的神谕,我们这里要采取象征解读的方法。这个方法确实以前知乎上早就有人答过了:俄狄浦斯王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娶母弑父应该受到惩罚吗?(不过我觉得这种解读法并不适合于原版《俄狄浦斯王》悲剧,但是这启发了我们俄狄浦斯的故事完全有改编空间)

那么「弑父」是什么意思呢,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其实已经给了一种可能的解读,当俄狄浦斯得知自己的「父亲」(实际上是养父)波吕波斯的死讯,他说道:

俄狄浦斯:

啊呀,夫人,我们为什么要重视

皮提亚神坛发布的预言,或头上飞鸟的叫鸣?它们都曾指出我注定要杀死自己的父亲,但如今他死了,命归黄泉,

我人在这里,未拔过刀剑。

除非他是因为想念我而死,在这个意义上我杀了他。——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964-970

所以说,「弑父」可以解读为:俄狄浦斯的养父因相思病而死,在这个意义上俄狄浦斯「弑父」了。

在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中,尽管俄狄浦斯的「父亲」已死,但俄狄浦斯仍不愿意回科林斯继承王位,因为他害怕「母亲的婚床」(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974)。

但是,与母亲同床,或者说「娶母」也可以做象征性解读。韦尔南曾经援引希罗多德记载的希庇阿斯所做「与母亲同床」的梦和希庇阿斯本人的解读,驳斥了所谓「俄狄浦斯情结」。他这样告诉我们:

让-皮埃尔·韦尔南「无恋母情结的『俄狄浦斯』」,收录于《古希腊神话与悲剧》,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通过对神谕的象征性解读,而非直接解读,俄狄浦斯的结局完全改变了,「弑父」是指他的「父亲」死于相思病,「娶母」是指取得母亲故土的统治权,但他「弑父娶母」的命运完全没有改变。只要俄狄浦斯领悟到这种象征性解读,他就能名正言顺地成为两个国家的统治者,且毫无负罪感。

要是我们再魔改一下俄狄浦斯的身世,即俄狄浦斯并不是拉伊奥斯和伊奥卡斯忒的亲生儿子,仅做出这一点改变,其余剧情不变,俄狄浦斯那就完全变成人生赢家了。

有人会反驳我说我没有考虑到拉伊奥斯的预言,也没有给出预言的逐字逐句的版本,但是我这里其实是想指出,诗人要是想在保留「俄狄浦斯『弑父娶母』命运」这一核心的同时,改编创作出一个俄狄浦斯的幸福结局其实非常容易(但是这样就不震撼了对不对= = )。 各位可以考虑一下怎么曲解拉伊奥斯的命运。


谢邀

我觉得不能

这个故事的目的就是表达人的命运早已有定数,无论怎么挣扎怎么努力都无法改变既定的命运,就像俄狄浦斯王的生父提前知道儿子会弑父娶母,为了改变命运而把他抛弃,最后却正中了神谕。

其实无论怎么改变,是遵从预言还是违背预言,故事都会朝著既定的结局发展,假如说俄狄浦斯王的生父没有抛弃他而是选择留下他,也有可能会因为种种原因弑父娶母,因此这个故事才体现它的悲剧性——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其实,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这样,不管你信或者不信,都会按照既定的轨道前行,或者因为巧合或者因为必然,这就是所谓的命运,天地道法,自然规律,都遵循著规则,人凭一己之力是很难改变的。但是,人的尊严体现在不向万物低头,纵使俄狄浦斯王没有改变命运至少他也努力尝试过,所以,不走到最后,怎知命运是什么呢。


严格来说,古希腊神话中所有的预言必定成真


可以,如果他不信神谕说的话,应该就会安安稳稳的过完一生。


不能,命运之所以为命运是因为他是既定好的,就像里面俄狄浦斯从刚开始听到的神谕和童谣一样。整部戏剧写的就是仁和神也就是既定命运的对抗,最终,人看上去是失败了,但是实际上人却在这个过程中自我觉醒了,因为他搞清楚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