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 第 一

「乾:元亨,利貞。」 辭解、乾:象徵上天、陽剛、光明、萬物萌生;元:象徵初始、起步; 亨:亨通、順利;

利:象徵需要;貞:象徵堅忍不拔、美德。

卦意:上天為人們帶來了光明,故而為人們所親近、理解和讚美。君子明白這一點,所以他要想有所作為的話,必須象上天那樣平易近人,給人們帶來光明、信心和希望,使自己得到天下民眾的擁護和愛戴。有了號召力,有了民眾,自己的願望才能最終實現。(1)以百姓之心為心,是號召力、美德、智慧產生的根源。(2)但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啊!因為它需要始終如一、堅忍不拔、歷經百撓而不改初衷的美德。這並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3)只有明白天意,持之以恆地益德化自律,且幾代人

數十年如一者,才能成為天之驕子,天下之君王。

史實:周的始祖名棄,是大族姜姓之女姜嫄未婚所生,並在外祖父家長大成人,後脫離母姓,自姓為姬。棄在堯舜時任農師之職,受封於邰,(今陝西武功西),子孫世代為夏的農官。傳之子窟,夏政衰敗,子窟怕受迫害,就逃到游牧民族(戎狄)之間。其孫公劉率族人定居於豳,(今陝西旬邑縣西的陝甘交界處)發展農耕,勢力漸興。後又傳九世,到古公亶父時,因其財富大增,又受到戎狄的進攻。古公只得又率族人向南逃亡,離開游牧地帶,進入農耕地區。當他們逃到岐山時,受到其始外祖父姜姓氏族的庇護,將其族人安置於周原(今陝西的扶風、岐山之間),周人這才開始自立為一方諸侯。古公死,他的少子季歷繼位。季歷死,文王繼位。從古公到文王,祖孫三代修德積善不止,終成偉業。(4)

註:1、《l呂氏春秋》:「大公無私,乃能成其私。先聖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則天下平 。有得天下者,眾矣。其得之必以公,其失之必以偏。」

2、《尚書·大禹謨》:「苗民逆命,益贊於禹曰:『惟德動天,無遠弗到』。禹拜昌言道:『俞!』班師振旅。帝乃誕敷文德,七旬有苗格。」

3、《道德經》:「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初,則無敗事。」

4、《史記·周本紀》:「公劉修后稷之業,務耕種,行地宜,取材用,民賴其慶。百姓懷之,多徒而保歸焉。周道之興自此始。公劉第八代古公亶父立,復修先人之業,積德行義,國人皆戴之。他旁國聞古公仁,亦多歸之。季歷立,修古公遺德,篤於行義,諸侯順之。季歷卒,子昌立,是為西伯。他則古公、季歷之法,篤仁、敬老、慈少、禮賢。士以此多歸之。」

「初九:潛龍,勿用。」

爻意:龍,是人主、帝王的象徵。(1)潛龍,是身居下位,但已具備人主德才者,當以君子稱呼之。此爻的意思有兩重:一、《易經》是教鯉魚如何跳龍門之書,只有君子才可研讀;一般人是萬萬不可研讀,不可讓他明白此書之意的。(2)不具備人主德行,而妄行登龍術者,只會使天下大亂動蕩不已;(3)二、雖有帝王之德,但還處在社會最下層時,也不可照此書的指導去做。若不聽此言,妄意行事的話,德高不合眾,行異不合俗,不但會遭到普通民眾的誹謗、猜疑和反對,而且必然遭到上面的排斥與打擊。若再不改變,甚至會因此而滅亡。(4)

君子不管處在下層,還是處於上層,在形勢不利時,都需後退一步,適當隨俗,與眾同歡樂,共呼吸,讓他們理解、信服自己。這樣,在形勢好轉之後,才能按照《易經》中所教導的,尋求進一步的發展。(5)

註:1、《易·文言傳》:「子曰:『龍,德而隱者也。』」 2、《易·繫辭下》:「苟非其人,道不虛行。」

3、《易·繫辭下》:「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孔子是深知《易經》本意的:只有德者,才配做天下之主。但這又與他「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的政治主張大相徑庭;他的臣民地位,也使他不敢公開說明《易經》的宗旨就是研究如何造反的。於是他對弟子們說:「我的解釋,只能說到這個地步,不能再往下說了。假如你們一定要追問到底的話,我只能說,也許我不知道呀!」

4、《屈原·卜居》:「寧正言不諱以危身乎?將從俗以偷生乎?」《屈原·九章》:「邑犬之群吠之,吠所怪也。非俊疑傑兮,固庸態也。」

5、《屈原·漁夫》:「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夫見而問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漁夫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挖)其泥(基礎)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濿?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屈原曰;『吾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吾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知道了《易經》包括什麼之後,然後再分以下兩步去學習,便可以入門了。

第一步:一張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圖,用於認識卦符、卦名、卦序、64卦排列;

第二步:一本適合自己的學易參考書,用於學習卦爻辭等註解以及應用原理、應用方法;假如你喜古文閱讀,我的推薦是《周易折中》這本書,《周易折中》遍采各家易學研究大家之長,收集了261家大儒學說,可以說是最全面、最適合新手學易的一部輔助圖書了;假如你喜現代文白話閱讀,我推薦的是《易解人生》這本書,這本書扎紮實實的從易的歷史起源、分類、發展、基本卦等基礎談起。外附一些學習小技巧,再通過伏羲易對六十四卦卦象特徵概括總結。從而讓學習者系統性地掌握易經。

學習了《易經》之後,又如何從《易經》里的智慧指導現實生活呢?

也可以分為兩個方向:易理和易經現實應用。

所謂易理,廣義來說,就是以陰陽邏輯為基礎,模擬自然萬物運行規律的宇宙觀和方法論,是認識自然和社會運行規律的知識體系,是中華文明獨有的認識自然及社會運行規律的認知體系。狹義來講,易理就是《易經》內容所輸出的積極健康的價值觀和方法論。

可以說《易經》64卦的每一卦、每一爻的卦辭、爻辭都是一種智慧的價值觀或方法論。舉個大家都知道的例子:「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兩句名言的出處就來自於乾卦和坤卦的象辭。當然了,不僅僅就這兩句,還有很多典故、成語和其它名言名句你會在學《易經》的過程中一一遇到。

孔子曾說過:「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意思是:「如果再讓我年輕幾歲,五十歲時學習《易經》,我就可以沒有大的過錯了。」由此可見,易理對於我們更多的幫助是「修身、修心」。

說到現實應用方面,要想系統化全面搞懂易學應用的原理和方法,行預知、測算之便是需要花很大精力和時間去鑽研、試驗的。對於一般普通人而言,我們只需會使用應用工具即可,這種易應用工具有很多,大家可選擇自己喜歡的使用,便於指導我們現實生活中趨吉避凶。

「易經」構成了中華民族認識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獨特模式,為中國傳統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創立與發展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思維範式。

中華文明的歷史如同一條奔騰咆哮的洶湧大河,數千年來跌宕起伏,經久不衰。《易經》則以自己獨特的思想魅力和實用價值穿逶歷史,哺育了歷代人傑,成為今日優秀的中華文化象徵之一。

學易的價值是認識社會,認識人性,認識生活,指導實踐。學易、知易、用易,也符合我們當代人的精神需求。


可以看看唐明邦教授,周易評註


這類書多如牛毛,近代白話文出現以後層出不窮。

特點就是越解釋越亂,越注釋不能解釋的內容就越多。

六十四卦的解讀書籍,雖然方法角度繁多,但是稍微看過幾本,就知道都是一個模子裡面翻出來的,這些現代作者的入門書籍都是80年代出版的易學書籍。


我推薦您可以看南懷瑾的「白話易經」或者台灣孫振聲的「白話易經」。我開始學習時就先讀這兩本。僅供參考!


看我最近更新的文章。


自《周易》岀現的三千多年來,中國歷代解讀的著說成千上萬,所以就造就了許多思想家、哲學家……但至今,只有我方湛洲岀版的《中華千古之光》和《中國太極史》兩書是中國唯一成功讀懂。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