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初一、十五到寺廟看看,周圍的人,都是已度、當度、未度,已成就、當成就、未成就眾生。也可以在知乎里看看這些討論佛法,研究佛法的大眾,也都是已度、當度、未度,已成就、當成就、未成就眾生。

若問都是什麼身份,可以自己親自問,這樣更真實。

這些人當來都會的解脫的,你可以和他們留下聯繫方式,解脫後告訴你聲。就怕你沒那心。


仁清法師:佛菩薩和那幾類人有緣

佛陀講經說法四十九年,是根據不同根性的眾生,由不同的因緣緣起,而從自性當中流露的真實的東西。一切的佛法都是正確的。而不像有人說,某一部經典講對了,某一部經典講錯了。如果我們認為佛講的哪一部經典沒有正確,或者我們看不懂,是說明了我們的業障重,我們自己尚未理解如來的真實含義,這是我們個人的問題,不是佛經的問題。這個理念大家一定要有。

佛陀在經上,實際上講經說法就是針對不同根性,說了不同的法。對於根性呢,一般情況我們可以分為五種。眾生的根性之人乘第一種就是「人乘」。就是乘啊,乘法的那個乘啊。我們這裡念『乘』sheng『人乘』就是乘「五戒」之行法而生於人間。古代也是有這種人。你說:「你成佛吧。」他可能不信,成佛是別人的事,成佛是幹什麼,不懂,也不理解,他沒有信心。包括我們現在也有人這麼說:「我是想來世再做個好人」。幹什麼呢?他的想法是這樣的:「我好好孝敬我媽。」人乘的思想,「來世再做個好人。」幹什麼呢?「我再找到我的那個媳婦,組織個和睦的家庭。」有沒有這個情況?山盟海誓,指月為婚:「石頭也炸了,我們也不分。」領了結婚證第二天:「走,離婚去。」是不是啊,一個為情所動啊「來世咱們再相遇,還是那樣談。」老調長談啊,是不是這個意思?所以說當我們沒有認識到佛法,或者沒有那種根性和福報的時候,可能就是,他僅僅是一個人乘的根性,人乘的理念,人乘的根性、理念,那是個知見問題。還有一種行法也是直接得人身的正因。就是乘五戒之行法。乘五戒之行法也就是說,我們受三皈受五戒,持住五戒,其他的什麼也不做。也不念佛求往生,也沒有大菩提心,也不知道自己能夠成佛。可能這時候他死了以後,因為這個功德和因緣,可能就得人身了。那時候真能得人身,至於他找到找不到他那個媳婦,那就很難說了。他能得人身了,但是他那個媳婦沒得,就不好找了。看過《再世情緣》沒有?玉林國師?除非跟那個玉林國師一樣,像他跟他那個媳婦碰到一塊。兩個人一見,不行了,不行了。這個不行了是怎麼來的呢?哎呀,願力啊。以前嘛他們兩個人就死去活來的喊,「來世我還找你。」他也說「來世我再找你。」一定找,你看吧,找了。乘五戒之行法而得人身,這是一種,人乘。眾生的根性之天乘還有一種「天乘」,就是我想升天。民間的那個升天就是供玉皇大帝。殺個雞:「玉皇大帝你吃,死了我去你那裡。」殺個魚也是。每年過年啊,往往都是這樣。「好好伺候玉皇大帝,好好的供養玉皇大帝」,那個意思就是我們就能夠升天了。「去了以後玉皇大帝認識了」。玉皇大帝說了:「啊!你來了,那次你燉的那個雞不太爛。」是不是,認識嘛,是吧?這是民間的那種想法。但是民間的那種想法,說明了有一部分根性的人,確實是天乘的那種根性、那種理念、那種想法。

在佛教當中,如果你想升天,天界有二十八層,你要想往生到天上,那麼他那個正因是什麼呢?你得行「十善」。只要你行十善,死了以後,你可能就往生到天上。你不用巴結玉皇大帝,照常能讓去。因為何因何果嗎。

「十善」大家知道嗎?十善:身三、意三、口四。身三是:不殺、不盜、不淫。這個初學佛的可能還是聽不懂,那麼老佛弟子一聽就是啰嗦了,早就知道。身體的不殺、不盜、不淫,是身體的三善業。意的三:不貪、不嗔、不痴。是意的三善業。口的:不惡口、不兩舌、不綺語、不妄語。那是口的四善業。如果你能保證這十條善業,死了以後你就往生天上。所以民俗的為了能求生天上,殺雞、殺魚供養玉皇大帝,那是一種愚痴的行為。為什麼呢?你在殺雞殺魚的過程當中,又造了殺業。殺業這種業力,能纏縛著我們在六道里輪迴,能纏縛著我們墮落惡道。何況玉皇大帝不見得就吃我們殺的東西。這是第二條了。眾生的根性之聲聞乘第三個是「聲聞乘」。聲聞乘是乘「四諦」之行法而得的阿羅漢果位。四諦之行法,而得的阿羅漢果位。這個大家能知道不?剛才已經講了阿羅漢了吧。四諦就是講的「四聖諦」。這個四聖諦在《涅磐經》是這樣說的「苦集滅道是名四聖諦」。這個四聖諦是聖者所見的諦理,是真實不虛的,恆常不變的。實際上,這個道理是在聖不增,在凡不減的。在聖不增,在凡不減是什麼意思呢?打個比方:冬天很冷很冷的,那個要飯的他也感覺到冷,那個省長他也感覺到冷。有人可能說了:「不,師父,省長那房子里有暖氣。」那是他改變了緣,並沒有改變溫度低,人會感到冷的那種原理。這是一個比喻。在聖不增,在凡不減。這個聲聞乘是修四聖諦而證得的阿羅漢果。這一類人,這一類根性的人,他們是這樣修行的,得到的果位就是阿羅漢。所有的這些人,稱為聲聞乘的人。眾生的根性之緣覺乘第四:是「緣覺乘」。緣覺乘就是乘的「十二因緣」的行法,而得到的辟支佛果。我們佛弟子肯定很多人都知道辟支佛是什麼。修的十二因緣法而得到的辟支佛果。這就叫什麼因,就會有什麼果。「十二因緣」,在佛經當中也叫「十二有支」,或者叫「十二緣起」。實際上,我們放生儀軌上給那些有情眾生所開示的那一段就是。它分為十二種:第一是無名、第二是行、第三是識、第四是名色、第五是六入、第六是觸、第七是受、第八是愛、第九是取、第十是有、第十一是生、第十二是老死。

它就像一個鏈條一樣,使眾生流轉不息。如果我們斷了這個鏈條當中的任何一個環節,他就可能了脫、就有可能證果。但是,如果不是修六度萬行、志求佛果的話,這樣修行,最終求得的還是一個是辟支佛果,尚未圓滿佛果。這是第四條。

眾生的根性之菩薩乘第五種是「菩薩乘」。菩薩乘也叫佛乘,也叫大乘,是乘「六度萬行」而上達佛果。就是修六度志求佛果,這一類眾生叫菩薩乘、也叫大乘。所以,佛講了很多經,無非是度這幾類的人。

度其眼之所見,耳之所聞,心之所感的一切眾生。一切眾生都是未來佛。包括有幸看見這個問題及回答的你。


一切都是暫態虛妄,實無眾生得度,實無輪迴可出,一切佛菩薩所得果,實際皆是無所得之果


度了誰?

難道不是你……以及象你這樣的一切大小乘顯密宗的行人?擴而言之……難道不是接觸到佛法的一切六道無始輪迴眾生?那還有誰?……

被度之眾生是什麼身份,

你是什麼身份?難道不是有福德法緣的眾生身份嗎?……

被度之眾生解脫了輪迴沒有?

你解脫了輪迴沒有?……


從相上說,度無量眾生,從本質上說,而實無眾生得滅度


大乘佛教度了我,我去年開始信凈土法門,除了嚴格遵守五戒,吃素放生,還經常去做義工,現在感覺棒棒噠,一想到自己死後就可以去佛國成佛,就沒有太多生活上的負擔和煩惱了,感謝佛祖,阿彌陀佛。


大乘佛教 從沒說過度人啊

金剛經說 菩薩無我相 人相 眾生相

其實不是菩薩度了眾生 反倒眾生度了菩薩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