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由於各種巧合原因與突發情況,蘇軍未能在斯大林格勒對納粹軍團實現分割包圍,反而斯大林格勒變成了又一次基輔戰役。

下一步東線的戰局方面,蘇軍尚有多少抵抗的餘地?由此會在國際上引發怎樣的直接影響?二戰的歷史會在多大程度上被改寫?

PS:不必考慮能否拿下,假設出現極特殊案例,導致德軍拿下了斯大林格勒。

又一次基輔戰役,指的是斯大林格勒地區的蘇軍守軍的傷亡比例接近基輔戰役的狀況,且斯大林格勒被佔領。


無非就是另一個偉大的基輔戰役罷了。斯大林格勒遲早會出現的,即使斯大林退到烏拉爾。

明斯克戰役:俘虜蘇軍32萬

斯摩棱斯克戰役:俘虜蘇軍45萬

基輔戰役:俘虜蘇軍60萬

又如何?

二戰就是德軍就是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最終滅亡的故事。

血流快乾了,敵人還沒倒下。(人家血槽是你一百倍)

在耗盡蘇聯的人力前,納粹的力量一定先耗盡。


瀉藥,這點我不太清楚,但是,保盧斯從哪調來那麼多軍隊?


這個問的非常奇怪,因為你要定義全勝是指哪方面?殲滅第62和64集團軍?還是徹底佔領斯大林格勒城區?還是渡過伏爾加河建立縱深?殲滅62和64集團軍可能不太好搞,背靠一條河且戰且退人家實在不行可以撤到河對岸去。徹底佔領斯大林格勒城區,到了42年和43年之交德軍幾乎做到了。渡過伏爾加河建立縱深,那你得讓分出去的集團軍羣回來,還要準備各種渡河的器材,然後該死的冬天又來了......

和基輔戰役不同,基輔戰役是圍繞基輔的廣大平原地帶的運動包圍野戰,斯大林格勒是以城市攻堅為主的戰鬥。

要斯大林格勒變成了又一次基輔戰役,那麼從42年戰役開始德軍不能分兵去搞巴庫,得從南北強渡伏爾加河,在城市周圍建立包圍圈圍點打援,然後再有一個集團軍對城內固守待援的蘇軍拳打腳踢,那麼問題來了,第一即使是包圍城市在藍色行動後德軍哪兒來的那麼多人,第二南方集團軍羣下面的數量相當的羅馬尼亞軍隊能不能頂住蘇軍的衝擊~

最後上百萬人站在一個地方長達幾個月,不怕被蘇軍包個更大的餃子?南方集團軍羣要是在43年覆滅,那怕是真44年解放柏林了吧。


題主 那是不可能的想定。

就好比遼瀋戰役,如果侯鏡如的東進兵團突破了塔山阻擊線逼近錦州市南郊怎麼辦? 答案是不可能。 東北野戰軍還有強大的戰役預備隊(第一縱隊的第1師、第2師)放在塔山北側的高橋一直沒用上呢。

斯大林格勒會戰同樣如此。為什麼德軍在市區的巷戰殘酷血腥爭奪了3個月也無法把崔可夫的集團軍攆下伏爾加河? 為什麼德軍不從城市南北的遠郊區強渡伏爾加河,在河東岸的戰役後方迂迴合圍葉帥方面軍的有生力量,把崔可夫、舒米洛夫兩個集團軍包餃子全殲??難道上自希特勒、下到保盧斯,幾級統帥都沒有想到這個徹底解決方案嗎?

對於軍迷、二戰迷、(黃)德粉、蘇粉來說, 斯大林格勒會戰最值得玩味的是——德方是否知道斯大叔憋大招集結了空前的新銳兵力就是不投入岌岌可危的戰局,直至1942年11月19日突然發起大反攻戰役,幾天內就達成合圍保盧斯30萬大軍的特大餃子餡。德國的戰役偵察事先察覺了什麼? 德軍各級統帥有何預案? 蘇軍大反攻是否達成戰役戰略突然性?蘇軍發動大反攻後,德方如何掌握情況、如何應對??


先說可不可能。

斯大林格勒不可能變成基輔,因為斯大林格勒根本不是德軍的戰略目標,高加索纔是,而斯大林格勒只是因為伏爾加河的天然地理位置成為掩護德軍南方集團軍羣左翼的理想堡壘。如果想要把斯大林格勒變成第二個基輔,那麼除了攻佔斯大林格勒右岸城區外,德軍要多次準備強渡伏爾加河,同蘇軍隔河搶佔渡口,與蘇軍隔河炮戰和承受內河炮艇的壓制。簡單地說,把整個南方集團軍羣和半個中央集團軍羣都挪到伏爾加河一線纔有實際操作的可能性。

那麼南方集團軍羣的藍色計劃高加索攻勢肯定是泡湯了,中央集團軍羣沒有了一半兵力勒熱夫方面是否還能那麼堅定就不好說,甚至牽動列寧格勒方向北方集團軍羣的側翼安全,說不定要撤圍。

然後無論這種情況下無論斯大林格勒打得效果如何,藍色計劃都無法在42年執行,南線蘇軍又多了半年的時間進行防禦準備,甚至反攻準備。勒熱夫維亞濟馬方面莫德爾要不到人不說還要給其他方面人,能不能守住實在是問題。如果打得不好,中央集團軍羣要撤,那北方集團軍羣也非撤不可,列寧格勒方向只剩下芬蘭人,說不定芬蘭會提前媾和。

再往下實在不好說了,南方集團軍羣孤軍深入,形勢連傻子都知道如果不撤等勒熱夫和高加索方面蘇軍向頓涅茨克方向突進成功將把上百萬德軍和數十萬其他僕從國軍隊變成二戰最大的餃子。

說不定德國人會輸得比在斯大林格勒丟一個六集的正規時間線還要慘。

對了,題主似乎有一個很要不得的想法,就是「我們再消滅多少蘇軍就能贏得戰爭?」。記住,二戰納粹德國就是因為始終擺脫不掉這個想法才輸得那麼慘,前車之鑒吶,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啊,可別再有這種「消滅多少敵人才能贏」的想法了。

高明的軍事家和政治家想的永遠是「到什麼程度我才能和對手和談」。


謝邀。

這裡我就作比較簡單的回答。按照希特勒與德國總參謀部的設想,德國以及羅馬尼亞聯軍在取得於斯大林格勒的戰役勝利後標誌著蘇聯軍隊不再奢望可以回到烏克蘭了。那麼從民族地緣政治的角度上來說,這會影響到烏克蘭人和哥薩克人,現在是民族的站隊問題了。烏克蘭人從德軍進入利沃夫開始就在支持德國軍隊,黨衛隊烏克蘭師也是比較早組建的在東線由其他民族組成的軍隊,烏克蘭毫無疑問從整體上會倒向德國人。理想的情況下德國人會在烏克蘭建立軍事總督區,而一般或者說更加現實政治一點的考慮一個烏克蘭民族國家的親德政權像在一戰後那樣被扶持。而哥薩克人,他們則沒有像烏克蘭人那樣親德,但是因為新的主人的到來很快他們會迫於軍事壓力和其他親德俄國人一樣加入德國的輔助部隊。如果德國統治者足夠開明他們會在當地扶持酋長們和延續那一種遊牧軍事的政治傳統。那麼民族站隊則給德國減少了很多前線的軍事壓力,重要的是對巴庫油田的道路就暢通無阻了。如果這個時候北非戰場也同樣順利,那麼土耳其和伊拉克乃至伊朗就會重新考慮國際的立場,再加上希特勒對穆斯林世界某一種獨特的友好(似乎是德國領導人一貫的 德意志國王及西西里國王腓特烈二世 德國皇帝威廉二世 默克爾 這雖然可能只是個巧合暴論)。那麼蘇聯的將引發嚴重的地緣政治危機,韃靼人和中亞的獨立份子會蠢蠢欲動的期待德軍進一步削弱蘇聯的力量,而芬蘭人或許會因為局勢的改變選擇和德國人聯合加強對列寧格勒和摩爾曼斯克地區的進軍。如果這樣的潮流和局勢被推動,那麼下一個重要的就是列寧格勒,北方的德芬聯軍如果可以順利拿下列寧格勒在整個佈局上對莫斯科已經是兩面圍攻,雖然蘇聯主力的整體實力可能依舊在,但是德國以及各種盟友和傀儡政權地方獨立力量的軍隊已經準備好了一次全線進攻。但是德國參謀部可能會更加謹慎一點,不過勝利的天平已經開始慢慢的向德國人傾斜。但是從後勤補給的問題上來說,德國仍然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和行政資源包括戰略資源來部署和建構佔領區的後勤體系,這一點在時間上給蘇聯準備的機會和重整旗鼓的時間。但是我們仍然需要一個假設,假設德國的高級軍官們對奇襲和閃電戰重新拿起信心並且希望在蘇聯還沒有成軍的情況下發起一次突襲,這也是很有可能的。如果這樣的事情發生,那麼德軍也是需要付出代價的,且風險很高。無論哪種可能發生,德軍雖然有很大幾率獲得勝利,但勝利無疑會是苦澀且慘痛的。這樣的勝利對於德三帝國來說是很有地緣戰略意義的,東方的哥薩克倒下了,可以專心對付西方的愛爾蘭。而德軍因為一系列慘勝很難維持在俄羅斯地區的直接軍事統治,一個個的獨立政權和傀儡國或是總督區會建立,而德國人將有一支英國人無法撼動的陸軍來將西西里的盟軍趕下海。大概在這一切之後,德國人會和西方世界尋求和解,或又是陷入到長久的對峙當中,不過這對於希特勒和他的帝國來說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談細節容易引戰,能bb的地方太多。不聊細節。

既然是假設,那我就直接判定保盧斯勝利!不考慮什麼亂七八糟的其他情況。

保6贏了!好吧?把視線挪到莫斯科。

莫斯科沒贏吧?是不是也很接近勝利了?看見閃閃的紅星了沒拿下來,小鬍子和邁耶們是不是捶胸頓足暴跳如雷?為什麼沒拿下來?

是後勤。

管後勤的是小鬍子稱讚為天才的施佩爾,他的能力無需質疑。好了,現場的情況是,德三將領自己說的,物資下了火車以後還要汽車在運輸200公里才能到前線。什麼意思?這位將領的意思是,打到這兒,就是整個德國補給線的頂點了,再前進坦克就得喝空氣了戰鬥了。以戰養戰能滿足的資源其實是有限的,大部分還得後面供。

說白了,就是在當時的條件下,整個德三的供應鏈,只能讓士兵們到達的頂點,就是當年那個地方!那裡!是帝國所能達到的最遠邊界!蘇聯的力量卻還在不斷的聚集和壓縮,隨時等待著反彈!

沒有斯大林格勒,在距離斯大林格勒不遠的另一個地方,保盧斯還得停下!悲劇依然會上演。

什麼叫做消滅敵方有生力量?是消滅那股力量,讓對方無力與之對抗。德三沒能徹底讓對方無力,就意味著在某一個地點和時間點對方一定與之勢均力敵,於是出現了三個方向上的大對抗,分別是列寧格勒,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我們津津樂道其殘酷,實際上也是其是兩股對等力量的搏殺,如果不對等,那基輔會戰就是例子。結果我們都知道了,德三力量失敗,並且往後也沒能再強過蘇聯。德三在那兒到達了自己力量的頂點,對於蘇聯和整個二戰來說,一切就都註定了。你想想後來蘇聯紅軍在柏林堆了多少資源和兵力?都到柏林了蘇聯還能集結起那麼龐大的力量,德三還打什麼?斯大林羅斯福他們怎麼說?開始求援助求開闢第二戰場,邱吉爾老賤人說不成熟。後來慈父直接說你們不來我們就單獨自己解放歐洲了!邱胖才慌了。力量就這麼強,準備單獨碾壓了。

所以大家當時就明白了,斯大林格勒以後,德三的巔峯就過去了,轉折點已經到來,帝國倒計時開始了。


那麼,幾個月後的報紙頭條會寫著另外一場戰役蘇聯紅軍戰勝納粹德軍,可能在高加索、也可能是勒熱夫、可能是斯大林格勒迂迴後的第二次莫斯科保衛戰,真不行就葉卡捷琳堡……總之,蘇德戰爭很大,就像兩個人在掰手腕,所謂的戰爭轉折點,不過是雙方都想扳倒對方的一個瞬間,在這之前有一方是不發力的,當大家都咬牙切齒的時候,才產生了轉折。夏季攻勢德軍每一場行動都是百萬級別的,但是哈爾科夫的失敗讓蘇軍失去了防禦的信心,選擇了撤退,所以整個夏天德軍的戰鬥成果就是打下了一大片蘇聯領土,所有鉗形攻勢事實上都失敗了,藍色方案沒有圍殲到任何有生力量,直到浩浩蕩蕩的大軍走到斯大林格勒……


那有怎麼樣呢?雖然斯大林格勒戰役被稱為歐洲戰場的轉折點,但也僅僅是一場戰役而已。

蘇聯不會因為斯大林格勒戰役失敗而投降,美英不會因為斯大林格勒戰役失敗而與德國媾和,廣袤的蘇聯仍然有足夠的空間與德軍展開拉鋸戰。無非就是歐洲戰場多打幾個月的仗而已,二戰的結局不會改變的。

如果非要說改變,很有可能反倒不在歐洲。由於斯大林格勒戰役失利,蘇聯的反攻和諾曼底登陸都會推遲半年甚至一年左右。但太平洋戰場不會有太大的偏差,也就是說,太平洋戰場末期蘇聯還在集中精力進攻德國,蘇聯是沒有多餘的力量投入遠東戰場的。那麼蘇聯是不是還有機會進軍東北摘桃子呢?繼而朝鮮也很有可能不會分割為南北朝。(不過嘛,考慮到老金一夥兒一直在中國,很有可能依然會試圖武力解放朝鮮,抗美援朝還是無法避免的)


打贏了又怎樣呢?小鬍子有啥戰略設想嗎?佔領斯大林格勒其實並不能切斷蘇聯石油運輸通道,只能再向前,阿斯特拉罕,可能也沒效果,再再向前,已經到哈薩克的大草原了,難不成要到中國來?可在這個半個世界的武裝大遊行中,德軍在不斷損耗,蘇聯還在源源不斷地補充人和兵器,遲早還會把下一個哪變成斯大林格勒。


德國佬兵力就那麼多。真把支援勒熱夫的那些部隊弄過去,莫德爾這邊多半要崩,勒熱夫也是守不住的,莫斯科就更別想了。中間一崩列寧格勒那邊十有八九要撤圍。即使北方集團軍羣和中央集團軍羣成功撤退至白俄羅斯陽臺,在擁有波羅的海運輸線和首都交通樞紐的蘇聯人依舊可以發起一場巴格拉季昂行動,至於巴庫油田?北邊全崩了南方集團軍佔個巴庫油田又有啥用?


保盧斯能突圍德軍都已經賺大了,把斯大林格勒變成又一個基輔,德軍恐怕沒有那個實力


藍色行動最大的軟肋不在於斯大林格勒(後世諸葛亮復盤,德國人可以行進間奪取斯大林格勒),而是在於極長的側翼和短缺的機動兵力(這一點在奪取了高加索後反而會加劇),解決這一問題所需的守備部隊和機動部隊在哪呢?(就算要解決,恐怕得再提前改寫歷史,比如義大利人自己1940年守住了託布魯克和班加西,不需要非洲軍,省出2個裝甲師和2個裝甲擲彈兵師和一些義大利師用於南方集團軍羣之類的)


額...這樣的話短時間蘇聯高加索算是保不住了。德軍可以說在南部戰線取得決定性勝利。但此時北部列寧格勒尚未攻克,而對莫斯科,更是難以發起41年底巴巴羅薩那樣攻勢,加上此時德國已經對美宣戰,我覺得二戰結果還是不會改變,但是特別是東線戰局,最少也能延長一兩年。因為我覺得拿下一個遍地廢墟的斯大林格勒遠沒有莫斯科彼得堡那樣有意義。


這點我不清楚,保盧斯的三十來萬人是被甕中捉鱉了


毫無意義,即使德軍全殲蘇聯也毫無意義。

還有美國在,除非能全殲蘇聯+英國,纔可能強迫美國接受和平分割世界的談判


先借用德軍吧之前某個吧友發的一張兵力架空圖:

雖然這張圖有很多歷史錯誤,但基本上可以滿足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德軍實現完全勝利的兵力加強,如果實現,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的期間就會擁有近1000架各式作戰飛機、1000餘輛裝甲戰車和40餘萬齊裝滿員的生力軍,這樣就會直接產生兩個後果:

1、完全佔領斯大林格勒:德軍沒辦法佔領斯大林格勒城市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沒有切斷伏爾加河上的航運,讓崔可夫得到了源源不斷的增援,一旦這兩個集團軍加入戰場,就可能繞過伏爾加河,直接在伏爾加河以東形成鉗形攻勢,斯大林格勒的蘇軍將徹底陷入包圍。

2、因為在北方有三個集團軍提供掩護,高加索地區的德軍可以放心大膽的向前進攻,直至全部佔領高加索地區極大的緩解國內的壓力。

德國已經在進行總動員了,再加上源源不斷的石油,三德子可以展現的戰鬥力最起碼可以再強上一個級別,到了蘇聯可能首先因為人力資源的大量損失而退出戰爭,德軍就可以掉轉槍口,重新去進攻非洲、中東、印度、並在東南亞和日軍會師,而等到美軍參戰的時候,不付出上百萬甚至數百萬的人員傷亡,很難在這種強度的德國國防軍下取得勝利,二戰的結果也會走向未知。

這裡也要糾正三個誤區:

1、德國沒辦法進行總動員:

德國不需要進行總動員,光是1942年施佩爾接手德國軍工生產,就讓德國的武器產量實現了巨大飛躍。

2、美國的生產力高,十倍的火力優勢碾壓德軍:

十倍的火力優勢也意味著更高的戰爭成本,一旦這個成本乘以巨大的戰爭規模,產生的戰爭成本即便是美國也難以承受。比如說美國將軍們認為「敵方呼叫一個飛機中隊來支援,我們就呼叫十個來增援,以此來發揚我們在生產力上的優勢」,可如果敵軍的規模就是1000個中隊,那時在想要實現這樣的火力壓榨,美軍就要拿出一萬個空中中隊,可以想像到這種壓力有多大。

3、美國戰略轟炸NB,可以把德國炸回石器時代,最後大不了原子彈核爆柏林。

如果蘇聯退出戰鬥,德軍就會在波蘭和蘇聯東部獲得巨大的戰略緩衝地帶,英美轟炸機鞭長莫及,戰略轟炸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相反,一旦德國把軍工生產線東移,再加上蘇聯東部的工業和充足的石油,英美空軍的損失基本上是直線上升,就算美帝原子彈核爆柏林,但這種時候的德軍還是不會投降,盟軍的核襲擊反而會激發德國的戰爭意識,很有可能在美國核轟炸取得絕對勝利之前,德國已經把自己的核武器造出來了,兩個擁核國家互相對立


人家題主問的是改變後歷史會怎麼發展,一個兩個都在說不可能勝利,然後說一堆紙麵條件對比,我尋思這樣紙面對比就能比出戰爭?戰爭不是人打出來的?換說不可能的人回到那個時候恐怕就會說蘇聯不可能國勝了。真紙面比出來還要戰爭幹嘛?直接兩個國家列個數據,差的直接投降?歷史上少勝多,弱勝強的不少吧,不僅不對題目還在拋書包?


德國會再多喫幾顆核彈


德軍在巴巴羅薩計劃破產後就不大可能贏了,即使打下斯大林格勒如果代價慘重意義不大,除非像基輔那樣,德國就是靠頭一波閃電戰,一旦失敗就不可能消耗的過蘇聯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