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成這樣,本來就是存在的。當然,這個回答等於不回答。

我談談我的看法。

太陽和少陰,在六經學說中有詳細論述,內經中也有篇幅提到,但為什麼表裡,我思考了下,有一些有趣的推測。

對與不對另當別論。

六經的本質是什麼,是依附於臟腑這個主幹上的枝葉,那麼在人體胚胎階段,六經的雛形就逐漸生成,在這些生長成型後,又因為之前胚胎階段發育的功能不同而產生了不同的經絡。

人體胚胎階段,是男女精血交合而成,在第一聲心跳開始,由水火交融而成,生命就是奇蹟,從無生命的有機物到會思考會主動與宇宙交集的生命,則為奇蹟。

生命的本質是什麼,人體由一大堆有機物構成,但一大堆有機物不是生命。

因為生命本質是信息,信息是宇宙對抗熵增的唯一。

人和其他生命,都是宇宙中的一部分,宇宙中無序是主流,有序是稀有,因為封閉系統內熵增不可避免的增加,但熵增的速度必須得到抑制,否則無序增加的速度會越來越快,快到宇宙很短暫時間內就會毀滅。

而我們的宇宙是比較穩定的存在的(不穩定存在的既往存在不是我們現在的宇宙),所以,正是因為熵增的快速增加,無序增加到一個臨界點上,產生了對抗熵增的有序,這個信息的產生是生命的產生。

這就是從無到有。

生命是無序與有序矛盾臨界點的產物-信息的最大貢獻。

所以,人,從胚胎的第一個階段,必定是矛盾的交融合一:水火交融。

太陽寒水,少陰君火。

人體胚胎階段正是由水火開始,水是羊水等內外部營養,火是精血是遺傳信息的核心。

人體正常情況下,應為外部寒冷而內部熱,用寒冷包裹住內部熱量,皮膚的溫度略低於身體內部溫度,哪怕是在氣溫高過體表溫度,比如氣溫高到40多度,人體體表的溫度仍然維持37度,且人體內部溫度仍然維持略高。

故太陽少陰互為表裡,因為他們是矛盾的統一。

少陽與厥陰功能都為互通內外和陰陽轉換,手少陽三焦與手厥陰心包並不是一直都存在,在內經時期,人體的經絡並不是十二條,好像是十條還是多少條的我忘記了,但厥陰心包經我記得是之前是沒獨立標出來的,而後由後世標出因為功能作用被發現,而後成為表裡。

陽明太陰同理也是,是長期實踐後發現聯繫緊密後標誌位互為表裡。


看一下人體營氣子午流注的順序

手少陰午時,接著手太陽未時。

足太陽申時,接著足少陰酉時。

手厥陰戌時,接著手少陽亥時。

足少陽子時,接著足厥陰丑時。

手太陰寅時,接著手陽明卯時。

足陽明辰時,接著足太陰巳時。互為表裡是應用時的一種簡易記法。

傷寒六經體系與十二經絡體系是否一體、孰先孰後的問題。

不過有兩點可以確定的:經絡表裡先於臟腑表裡產生;十二經絡的表裡很簡單,就是解剖位置決定的。


腎(膀胱)、肝(膽)、脾(胃)。

解剖位置、臟腑、陰陽。

少陰君火、太陽寒水,厥陰風木、少陽相火

太陰濕土、陽明燥金。

四季從春生到冬藏,明白陰陽轉換就都懂了,這些三陽三陰說的是氣運變化在人體的生消,對應的經絡不過是氣的流轉。


其實這很好理解,腎與膀胱相表裡,肝膽相表裡,脾胃相表裡,從功用和臟腑學上來下手,六經和臟腑是對應的,是系統學


表裡分陰陽,表為陽,里為陰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