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以眾人待我,我以眾人遇之;人以國士待我,我固以國士報之。

韓信在項梁手下就已經是執戟了,項羽上來仍然是執戟。要勉強說有知遇之恩,那也是項梁的知遇之恩,跟項羽有什麼關係?更何況,「言不聽,畫不用」,這是要韓信路人當一輩子啊。

對項羽來說韓信就是一個路人,項羽從來沒有尊重過韓信,從來沒有拿正眼看過韓信。那麼對韓信來說,項羽也是一個路人。

別用「求田問舍」那一套邏輯來侮辱韓信。在某些人看來,給口飯吃就是莫大的恩惠,韓信應該感恩戴德了。韓信是誰?「國士無雙」!他稀罕你這口飯嗎?合著你還以為韓信的底線是混口飯吃?只要項羽沒虐待他他就不應該走?

對待有才能的人如果是項羽這種態度,早晚要完蛋。「天下健者,豈唯董公?!」如果有人以為自己是這世界上唯一牛逼的存在,看不起別人不尊重人才不拿人才當回事,這種人是平頭老百姓也就罷了,村頭樹下吹吹牛逼擺擺架子沒啥影響,如果幹大事,下場都很慘。


一般,既沒有惡意打壓,也不會刻意提拔,看自身功勞,按功提拔。

至於說項羽不接受韓信建言。

首先,言語本身就不可靠,說到和做到是兩回事,說到容易做到難。趙括的父親趙奢是戰國時期東方六國八大名將之一(其中有廉頗、李牧等人),但是雙方談論戰陣布設之道,趙奢都比不過趙括,但是實操呢?

為什麼有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是因為韓信看到蕭何、夏侯嬰多次向劉邦舉薦他,自己卻依舊得不到劉邦重用,只讓自己干一點微末小事,看不見希望才走的。

而項羽本身就比劉邦更有原則性(說剛愎自負也可,一體兩面,就看怎麼理解了),雙方理念不同(項羽、韓信),在這種情況下能聽一番話,就看中韓信,這隻能說是氣運迷惑了心智。舉個例子:范增被項羽尊為亞父,直到陳平離間計生效前,項羽一直都很尊敬范增,但是鴻門宴依舊沒有聽范增的話殺劉邦。


非常好了,只是有人更好

韓信出山之前,混的是一個吊蛋精光,飯都吃不上的地步,在今天就是無業游民

就這樣的人,還能當郎官

無尺寸之功,也給爵位

項羽對他已經很好了

當然了,也是韓信這人擅長走關係,我也不知道韓信是怎麼和鍾離昧成為朋友的,他就有這個本事

問題就出在他這個走關係的能力太強,到了劉邦那邊,他又和蕭何走了一遍

韓信這個人,兩手空空,就可以短時間內和高位者打好關係,讓領導信任他,推薦他

韓信不是只擅長打仗那麼簡單

他乾的事情在今天,就好像在京東有董事會成員推薦他,在阿里也有董事會成員推薦他

他需要做的只是進去而已,進去了就可以說服剛認識的董事會成員推薦自己

放眼天下,有哪個失業青年,還口袋空空的人可以做到?

400年大漢,就是大忽悠們建立的

劉邦是大忽悠,韓信也是大忽悠

而韓信不跟項羽干,無非是忽悠不了項羽罷了

他一個零經驗,零資歷的窮光蛋,跟董事長談公司發展戰略

項羽願意聽就不容易了,你信不信你有韓信的本事,馬雲也不願意聽一個級別這麼低的人教他阿里的發展戰略

至於劉邦,純粹是個意外

他不光聽,他還信

每個大忽悠,都特別珍稀自己能忽悠住的人

張良願意跟劉邦,就是因為他忽悠別人,沒人信,劉邦特別信

所以張良留下了一句大忽悠最經典的讚美:「沛公迨天授!」

懂了嗎?以後你發現誰好忽悠,你就說他是天授

哪有什麼天授,張良扯的那個黃石老人,除了劉邦之外,估計當時就沒有第二個人信

可找到一個大頭鬼了,張良肯定會珍惜,馬上夸人都誇的語無倫次了,還天授,天生的好忽悠?

而韓信遇到劉邦,也和張良遇到劉邦的感覺一樣

這麼好忽悠的老闆,我可不能錯過了

我一天兵都沒有帶過,他敢讓我做大將軍

中國歷史上最好忽悠的老闆,就是劉邦

過了這個村,下個店再走兩千多年也難有

你是韓信,你也很激動

幾大忽悠的完美結合,才成就了大漢400年

而項羽,他只是個正常人罷了

他已經很優秀了,不過他還是太正常了

劉邦這種不正常的人,屬於降維打擊

後來他的子孫劉備特地學他,聽完諸葛亮的忽悠,就讓亮仔做了丞相

也不問問亮仔有什麼業績,有什麼資歷

也許真正的大忽悠,都會欣賞連自己都能忽悠的人才吧

老子賣個草鞋,都能讓關羽張飛當小弟

我這麼大的忽悠,他一個政治上的處男,連居委會主任都沒當過,也敢教我做事?

此乃真.卧龍也


談不上好與不好,就是正常軍士待遇即「其所任愛,非諸項即妻之昆弟」,項羽的用人風格,實際上陳平的總結足夠好了。

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說,故去事項王。項王不能信人,「其所任愛,非諸項即妻之昆弟」,雖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

至於按功勞分配就算了

酈食其:於人之功無所記,於人之罪無所忘;戰勝而不得其賞,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項氏莫得用事;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攻城得賂,積而不能賞;

說幾個點:

第一:韓信是先跟的項梁,項梁定陶兵敗後屬的項羽。之後成為項羽的郎中,期間韓信立過什麼功勞,不知道。韓信成為項羽郎中的原因沒有任何的記載,但至少定陶之戰能活著回來本身就不簡單。此外,我是不知道靠鍾離昧之類的結論是怎麼得來的(小說?電視劇?還是純粹腦補?)。

第二:韓信能夠數次進言純粹就是因為郎中這個身份罷了,郎中本身就是君王警衛一樣的角色,什麼「允許」這個,「允許」那個的。

第三:不採用就代表領導每次聽完了?難不成採用就代表領導沒聽完?

第四:動亂時代,也不用說動亂時代,就是當代,也不是所有人到公司任職都是從最低等級的員工做起的啊,都是走的後門?韓信到劉邦那裡的第一個官職是連敖,是不是也靠的走後門?無論夏侯嬰還是蕭何的推薦,哪個不是面試詳談後做的決定?你管這個叫走後門?士憑藉遊說得到君主重用,本就是戰國遺風,本來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硬生生扭曲成走後門也是服了。


郎中這個官職許多人都做過。

灌嬰從劉邦西進時跟了劉邦,在宛城之戰後當了騎兵的主官,但他在漢元年才當上郎中。

樊噲從沛縣就跟著劉邦,還是劉邦連襟,但是樊噲到漢三年才當上郎中。

相比於灌嬰樊噲,項羽對韓信並不算差,看看灌嬰樊噲在郎中之前的履歷,再看看韓信。

韓信在給項羽的評價中已經說明了這種好的不好。韓信說項羽會跟士卒同甘共苦,但是給部下封賞時,印在手裡都要把角磨沒了,還捨不得給。

這樣的人大家可能都遇到過。

很多老闆就是這樣,對下屬很是關愛,但是一旦你要漲工資,要升職,要股權,就沒了下文。這樣的老闆大都很自負,公司是他一手辦起來的,他有過光輝的經歷,看手底人都是不成氣候的,恨鐵不成鋼的。

如果你是樊噲,灌嬰,可能都會願意跟這樣的老闆。但是你是韓信,你是要榮升CEO的男人,這時候誰跟你說項羽對你不薄,你估計都會跟他急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