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學習了陽明心學 。不敢說學完,自己對很多事的看法都變了,心態更好了。我以前動不動為外物煩心。現在學會了調節,裡面的觀點 「評價不等於事實」。讓我不在為他人的看法擾亂自己的心境。

還有他的知行合一觀點。不是簡單的實踐然後知道的意思。知是了解達到聖賢的方法一些正確的認識,行是去到生活中深化這些認識。

學習陽明心學給我最大的改變是勇於嘗試,以前我不喜歡運動不喜歡看書。我在知乎上去查他們的好處和方法再配合知行合一。戒掉了王者還有熬夜的習慣。每天都很規律,早上起來很早去鍛煉,上會網課然後讀讀書。晚上散散步聽聽書。陪家人時間也增加了。

他的另一個觀點「誠」,不欺騙自己。我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每天反思自己。客觀的評價自己的每一天。

知晝夜者,知生死。知道了每天的意義,然後就不會夢晝。不會渾渾噩噩的過每一天。

我還學會了休息,以前傻傻的天天從早到晚亂學,可能是高中養成的習慣。累了也不知道休息,現在學會了休息,累了就出去轉轉,打打球,散散步聽聽音樂。我還學會了思考,不人云亦云,思考聽的事情的真假。不是什麼都信,也不是什麼都不信。

總而言之,我更加積極向上了。不再渾渾噩噩。發明了本心。

咋沒人評論評論,點點小贊。互動一下啊?|?-?) ?

有人點贊太不容易了,想了解一點心學的可以去喜馬拉雅聽王陽明心學,秦東播講的。也可以去看看《傳習錄》葉聖陶譯。


接觸到這個思想體系一點點皮毛,對我來說收穫也頗大。

過去的兩個月在情緒上陷入了一個低谷,失戀所帶來的負面情緒就像打開了潘多拉魔盒一樣,就好像陷入了一個陷阱,在這種陰影之下,我絕對的否定了自己,隨之而來的是那種痛苦的無力感,交夾在我的生活中。無數負面情緒撲面而來,每天的絕大多數時間處於心情抑鬱的狀態,對生活中的好多事情失去了興趣,甚至我戒掉了遊戲,戒掉了抽煙等習慣。在一段時間內我甚至感到自己沒有價值,我的腦海中只充斥著自己的妄想,我一度以為自己的精神出現了問題,可是那又有什麼用了,我當時或許已經放棄了和他人傾訴的慾望,我幾乎感覺沒有人可以理解我。那段時間生活的就像一團行屍走肉。但是後來想想我還是要感謝自己的潛意識,我這種消極情緒並沒有向極端發展,也許冥冥之中我的內心還在進行自救,我的精神並沒有崩潰,在一次又一次消極體驗中我陷入了一種思考的狀態。

我從思考最基本的意義開始,自身知識體系的思想匱乏並沒有給我的思考帶來順利,我在一次又一次疑惑中開始了大量的閱讀。思考的前提,從認識自己開始,蘇格拉底以德爾菲神廟的銘言為自己的座右銘,「認識你自己」。我或許是一個極為感性的男生,我在待人處事的過程中,更遵從自己的意識,我習慣於從心所想出發,我總是站在主觀的角度出發。我更容易陷入一種被動狀態,缺少理性的我更容易沉浸在自己的主觀意識中。時至今日我又想起了高中時期班主任給我說的話:你總是覺得「你以為」,你的「你以為」能解決任何問題嗎。這句話我那個時候聽起來還覺得嗤之以鼻,我認為他這個班主任一點都不能理解我,他的那種理性在處理問題中和我自身的感性相衝突太大了。所以也鬧了很多不愉快。但是時至今日又一次想起班主任的話,原來一直以來或許是我在思想上出現了錯誤,班主任在高中時期給我指出來的問題所在到了如今都給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痛苦,要是那個時候都能懂他的道理,或許也不會有這麼多痛苦了。我漸漸的開始理性思考問題。從認識自己開始,我開始認識他人,我之前明白了一個道理,他人即地獄,除了生老病死之外,你所感受到的每一絲負面情緒,都是與他人交往所帶來的。在這種觀點的影響下我甚至越來越自閉化,是不是就不與他人交往了呢,我後來發現了問題所在,要是這樣想我認為就陷入了一種形而上學中了,人是社會的人,在人際關係方面所感受到的消極情緒直接面對,或許是最好的處理方法。逃避是最愚蠢的方式。這些道理說起來很簡單,但是只有自己切身去感受過,或許才能懂。回到認識自己的問題上,為什麼是認識人自己,蘇格拉底認為,萬物的主宰和原因並非外在的物質性的本原,而是內在的目的,即善。這與陸王心學所倡導的思想不謀而合!

在機緣巧合之下,我接觸到了王陽明的思想,我在教科書之外,重新認識了心學。這一段認識,不但是學問上的重新認識,更是在思想上的重新認識。我稱這個過程是三觀重塑的過程。這本身便是對認識論的重新開始,內心真的是一個神奇的東西,你對這個世界的認識,都是你內心對這個世界的感受,你內心所感受到的世界,就形成了世界觀。在我看來這就是一個間接的過程,在感受世界的過程中,你並沒有直接接觸到事物本身的「理」,你所看到的世界,是經過內心加工後反應給你的一個世界,這個加工過程會賦予這個「理」各種各樣的情緒,或悲傷,或興奮……一切情緒都是內心主觀所賦予的。就好比我失戀了,站在我主觀角度,內心賦予我悲傷的情緒,我會覺得像天塌了一樣,可是站在客觀角度,無非就是兩個原本就獨立的靈魂分開了而已,並沒有多大的事。聽歌也是一樣的,就像嵇康在《聲無哀樂論》中所表達的意思一樣,音樂是客觀存在的音響,並沒有積極消極一說,只是人內心不斷賦予它積極消極的意義罷了。這些都是內心對客觀事物加工所帶來的認識。並不是真實的認識,而什麼是最真實的認識呢,為這個問題我也思索良久,直到又更深一步接觸到心學的思想。《大學》一書中寫到:如惡惡臭,如好好色。這句話也是心學中經常引用的一句話,大致意思是聞到臭的味道就忍不住嫌棄,看到美女就忍不住多看兩眼(塑料翻譯)你並不會因為內心知道臭的味道才去嫌棄臭,也不會因為看到美女內心知道是美女才去多看兩眼。這本身便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在心學體系中這也是最真實的認識。話又說回來,如何做到這種認識呢,心學也給出了最終答案:知行合一。我認為的解釋就是,認識和行動是一個相結合的過程。講到這裡已經太抽象了。要理解這些內容,還是放在自身的實踐中,舉個自身的例子。還是拿失戀這件事來說,在失戀之後,我的內心很痛苦,為什麼痛苦呢?我的內心因為失去了這段愛情而痛苦。而放在客觀角度來看,這並不是一件多大的事情,只是兩個原本就獨立的靈魂分開了而已,而我的內心經過加工,給它賦予消極的情緒,帶來了巨大的痛苦。為了不痛苦我會怎麼辦呢?我會去聽別人的安慰聽別人的道理,可是道理我都懂了,我還是會很痛苦,為什麼呢?因為我聽到的道理並不是我內心最真實的感受,放在知行合一中,這不是真正的知,只是包裝過的知,這種知指導我的行動,我的行動也不是我想要的行動。所以在聽完那些道理後,我還是會很痛苦。只有我內心真正相信了那些道理,相信了那些知,我才會真正走出來,這就是行。這也是我理解中的知行合一。

在不斷的思考中,我的內心也越來越明朗,以前的失戀了只是翻看網易雲文案找那些悲傷文案慰藉心靈,但是我發現最後什麼也得不到,無濟於事。現在我開始越來越思考其中的意義,從哲學上思考,進行一場答辯。或許這些思考並不能改變客觀事實,但是對靈魂卻是一種升華。從而指導我們更好的生活。這也是思考的意義。慢慢的,我會變成一個更有趣的人。


不知道您說的學完,是指什麼?

若是看完,可以發發朋友圈吧。

若是理解,說明你已經了解四書五經,程朱理學等,嗯,起碼算得上國學大師吧


對我而言最大的就是知行合一。

一個想法不去做就等於沒有這個想法!所以有了改善想法,就立即行動!

至於致良知,也在參悟過程中。隨著接觸人越多,越發現,周圍人的心都蒙上了各種各樣的東西,有的是牆,有的是山!有的人把別人想得很齷齪從而限制了自己的步伐,有的人把世界想得太黑暗從而關閉了自己的心房。致良知就是告訴我們,不論人怎麼居心叵測,世界怎麼黑暗,我心光明。縱然如此我會遍體鱗傷,我心依舊光明,東山再起的我會比當前更加強大。若不幸殞身於此,問心無愧矣。


剛看完度陰山解讀的心學,收益非淺。建議所有人看看心學,果然是好學問題


逐漸有意識的斷掉習氣。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