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小时候也算经常被妈言语以及身体暴力,后来也有了心理以及精神层面的病,家族应该有点精神病遗传,父亲则是对我使用冷暴力以及言语暴力(冷暴力居多)。

但不能理解我(以及不少孩子)竟然对父母的依恋更加的多,更希望得到他们的认同。甚至有时没被打会产生感激……这是为什么?难道不应该是恨意吗?


每一个人的原因都不同,建议去看一下专业的心理医生。

可能你的父母小时候也遭受过虐待,可能是父母的遗传基因,可能是长时间身体习惯了这种体罚,就像家长经常说的一句话,不挨打难受。可能是抖m体质,可能有圣母情结觉得被施暴是解救暴力者。人的心思很复杂多种多样。

以前看过一个心理案例,一个女人结婚三次都被丈夫家暴。其实她的后两个丈夫以前并没有过任何暴力行为,人缘都挺好的。她经常用言语故意激怒对方,好像是故意激怒对方来家暴她。好像是把自己摆在一个拯救者圣母的角度,所以就需要一个被拯救的施暴者。我也不太理解,就是闲的没事找打吧。反正自己觉得开心就好,毕竟m还想找个s呢,如果不喜欢那就反抗。


心之爱心理咨询师,李晓文:

你好,恐惧让我们有更深的依恋。

拥有安全感的时候我们往往是向外探索,而在有深深的不安和恐惧使才需要回避,需要找依靠。

受过虐待的孩子严重缺乏安全感,有可能也没有机会很顺利的发展自己的自我意识,自我边界,更多的是被自己的恐惧幻想所包围,他生活在一个处处是危险的环境里,处处需要小心谨慎,整个人在一个防御的状态里,所以没有被打对他来说就是感激,因为他意识中自己应该是不被接纳,不被喜欢的,期待是避免糟糕的状况,所以没有被打就会感激。

恨意是拥有了自我意识,自我边界后的行为,恨是一个非常有力量的行为。当我们弱小的时候是不会感觉到恨的,只有变强大了,有资本了才有了恨和抗争的资本,国家如此,人更甚。没有安全感的孩子是没有机会建构自己的,没有自己的人也发不出恨来。这也就是为什么长程咨询对人帮助大的原因,因为我们在帮助一个人建构自我。

发布于 2019-01-09继续浏览内容知乎发现更大的世界打开Chrome继续超越幻术超越幻术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即过不恋

理解不了。小时候我爸打我,我会还手。绝不接受家长体罚。


理解不了。小时候我爸打我,我会还手。绝不接受家长体罚。


谢邀!因为恐惧


一开始的错就不是孩子的,但经常被打,打到怀疑人生,认为真的是自己不够好才挨打。所以更想表现出自己其实是好的,自己可以如何如何。以为自己依恋就可以避免挨打。被打成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其实呢。。。对方本来就有病。甚至以打人为乐。他的良心根本不痛。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远离带给你伤害的人,独自疗伤,重塑自我。


谢邀。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又称斯德哥尔摩症候群、人质情结、人质综合症,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这个情感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心、甚至协助加害于他人。

理论形成

1973年8月23日,两名有前科的罪犯Jan Erik Olsson与Clark Olofsson,在意图抢劫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内最大的一家银行失败后,挟持了四位银行职员。在与歹徒僵持了130个小时之后,警方设法打通了保管库,用催泪瓦斯将人质和劫匪驱赶出来,这场劫持拉锯战才终于结束。

然而,这四名遭受挟持的银行职员却十分抗拒警方对他们的救助,甚至在事件发生后几个月,仍然对绑架他们的人显露出怜悯的情感。他们拒绝在法院指控这些绑匪,甚至还为他们筹措法律辩护的资金,表明并不痛恨歹徒,并表达他们对歹徒非但没有伤害他们却对他们照顾的感激,并对警察采取敌对态度。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人质中一名女职员竟然还爱上劫匪Olofsson,并与他在服刑期间订婚 。

这两名抢匪劫持人质达六天之久,在这期间他们威胁受俘者的性命,但有时也表现出仁慈的一面。在出人意料的心理错综转变下,这四名人质抗拒政府最终营救他们的努力。

这种屈服于暴虐的弱点导致的特殊反应,就叫「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理论研究

斯德哥尔摩发生的这起案件激发了社会科学家的探讨,他们想要了解在掳人者与遭挟持者之间的这份感情结合,到底是发生在这起斯德哥尔摩银行抢案的一宗特例,还是这种情感结合代表了一种普遍的心理反应。

而后来的研究显示,这起研究学者称为「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事件,令人惊讶的普遍。研究者发现到这种症候群的例子见诸于各种不同的经验中,从集中营的囚犯、战俘、受虐妇女与乱伦的受害者,都可能发生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诱发条件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诱发一般有如下四个条件

1.人质必须真正感到加害者威胁到自己的存活。

2.人质必须相信,要脱逃是不可能的,感到绝望。

3.控制人质的信息来源和思想。

4.在遭挟持过程中,人质必须体会出加害者可能略施小惠的举动。

总结:造成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成因有二,一为人们对死亡的恐惧,为了保命不得不迎合加害者,对加害者谄媚;二为人性中对强权的屈服和膜拜。而以上的四个形成条件正是这两大成因的演化,这其实也和专制社会的形成有很强的共通之处。

演化历程

1.恐惧:因为突如其来的胁迫与威吓导致现况改变。

2.害怕:在不安的环境中,身心皆受威胁。

3.同情:和挟持者长期相处体认到对方不得已行为,且并未受到「直接」伤害。

4.帮助:给予挟持者无形帮助如配合,不逃脱,安抚等;或有形帮助如协助逃脱,向法官说情,一起逃亡等。

其他案例

1976年,法航139次班机被恐怖分子劫持到乌干达的恩德培机场。根据一名头脑清醒的女人质回忆,劫持过程中,留给她强烈印象的不是恐怖分子如何凶神恶煞,如何殴打、虐待旅客,而是每当恐怖分子头目发表演说时,全机舱里就会发出如潮的掌声。

事件发生后,这个叫做达维森的女人质在回忆中说了这样一句话:「现在,只是现在,我才理解:当人们想活命时,是最容易受骗的。」

此外,在2014年,年仅26岁的美女阿弗顿·伯顿疯狂迷恋美国史上「最臭名昭著连环杀手」、80岁的查尔斯·曼森,并且在监狱中与后者举办了婚礼,正式结为夫妻。年纪相差54岁的爷孙恋,对象还是曾经制造过一系列血腥谋杀案的连环杀手,让家人获悉后又惊又怒,拒绝出席婚礼。从某种意义上看,这也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案例之一。

重庆心诺心理咨询中心 www.cqxnxl.com


在这里我想说一下读书的好处。

我生在一个完全没有爱的家庭,三个孩子,我是中间那个。

没人重视我,也没人教导我。

我就像个野生动物。

没人管也有没人管的好。我爱看书,我想尽办法搞到各种课外书,我怎么看书也没人管,所以我的阅读量惊人。

在书里我学会女孩子要稳重大方,仪态端庄,因为世界名著里既不乏欧洲旧传统淑女的礼貌礼仪,也更有中国古典美人的幽闲贞静,我从小就懂得在人前温和多礼,吃饭喝汤不发出声音,坐下来双膝并拢绝不抖腿,听人说话时专注而深情。

这是我外表的样子,不知多少人赞我家教好,没当被人称赞,我都会微笑说没办法爸爸妈妈管的严,其实我也是调皮的很呢。因为我心里清楚我越是把教育的功劳归于父母,越显得我父母不凡,别人对我又不一样看待。

回到正题,我会对父母依恋吗?不存在的。

然而我依旧在人前一副对父母很依恋的样子,我上完大学就远离家乡,即使过年也不回去,但会在空间感慨思乡之情。中国的孝道,表演的成分很多,只要做出很孝顺的样子给别人看就行了。我父母有退休金,我也一样给生活费,但是,我完全不在乎父母的感受,就像当初他们不在乎我。

现在,父母对我又敬又怕,因为我有钱有能力,而他们完全摸不透我的心思。

我早就看透了所谓父母子女的一切,大家合力做一场戏,反正终有一天,曲终人散。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