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


APS-C 机身搭配 x mm 焦距的全画幅镜头,其视野等于 1.5x(佳能是 1.6x)mm 焦距的视野。

详情可以参考下面的解释,节选自我的知乎专栏《从零开始的摄影指南》:

从零开始的摄影指南?

zhuanlan.zhihu.com图标

视野 Field of View

在聊焦距之前,我们要先引入一个视野的概念。

视野、视角,目力之所及,一个用来描述可见范围的概念。

视野越宽广,那么取景范围越大,单个物体在视野里占比越小,反之亦然。

一般来说,我们用对角线的视野度数来描述一枚镜头的视野/视角范围。

比如 iPhone 11 Pro 上的超广角摄像头,就是 120° 的视野。

焦距 Focal Length

但众所周知,人脑对处理三角函数和非线性关系是比较菜的。

比如说你可以很简单地说出 120 是 60 的两倍,40 的三倍,30 的四倍,但是你能快速地报出面积为 120° 视野一半、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的对应的度数么?

我相信你不行(逃

所以为了方便,我们一般用一个线性的标度来衡量一个镜头的视野,这就是焦距。

焦距一般用毫米(mm)来衡量,数字越小、焦距越短、视野越宽广,反之,数字越大,焦距越长,视野越狭窄

等效焦距

所谓成像成像,镜头实际上成的是一个像,圆形的镜头圆形的像(请那位手拿 Anamorphic 镜头的同学坐下,改天叫你发言)。

但是感测器是矩形的,这就是为什么尽管镜头是圆的,但是拍出来的照片确是方的。

我们之前说过,镜头都是为一定的法兰距设计的,今天我们还要知道,镜头都是为一定的成像圈设计的,成像圈,指的是镜头投在成像介质上的那个像的大小。

全画幅镜头的成像圈面积要覆盖全画幅的感测器,APS-C 画幅的成像圈,只需要覆盖 APS-C 感测器就够了。

那么这会引发什么问题呢?让我们以上图为例。

假如我们用焦距为 X 毫米的全画幅镜头搭配全画幅机身

以此作为基准——因为 36x24mm 的 135 全画幅是最广为使用的格式之一,因此一般在跨画幅比较的时候都将其作为基准。


下面分情况讨论:

假如我们用焦距为 X 毫米的全画幅镜头搭配 APS-C 机身

你会发现,APS-C 感测器只利用了全画幅像场的中央很小的一部分,因此视野更窄了

回想此前学习的焦距相关内容,焦距越长,视角同样会变窄,那么焦距长到什么程度会和这个效果一致呢?

经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效果和焦距 1.5X 毫米的全画幅镜头搭配全画幅机身的视野是一致的:

这就是所谓等效焦距的概念。

视野(等效焦距) = 实际焦距*焦距转换系数。

等效焦距是对不同画幅、不同镜头之间进行视角比较的一个比较方便的工具。

其实原理也很简单,就是相似三角形——全画幅与 APS-C 对角线的比例是 1.5:1,那么在焦距上,要实现一样的视野,所需的物理焦距同样是 1.5:1。

焦距转换系数其实就是全画幅(它作为标准)与目标画幅的对角线长度比。

常见画幅的焦距转换系数:

  1. 全画幅:1
  2. APS-C(尼康、索尼、富士、宾得):1.5
  3. APS-C(佳能):1.6(佳能 APS-C 感测器要比其它厂家的小一圈)
  4. M43:2
  5. 1 英寸:2.7

假如我们用焦距为 X 毫米的全画幅镜头搭配 APS-C 机身

这个效果同样是和焦距 1.5X 毫米的全画幅镜头搭配全画幅机身一致。

这告诉我们这道公式不需要考虑镜头设计的成像圈,只需考虑其物理焦距即可。


比较特殊的情况,假如我们用焦距为 X 毫米的 APS-C 镜头搭配全画幅机身

注意,镜头的成像圈外是没有像的,所以它其实是:

所以这就是一般不推荐用小像场镜头搭配大像场机身的原因

由于像场覆盖不足,经常会在周围留下一圈暗角、黑边。

当然,你也可以利用全画幅开 APS-C 模式,这个在视频拍摄里偶尔会用到,这是后话。

佳能单反除外,因为 EF-S(佳能 APS-C 单反卡口)镜头和镜箱的奇葩设计,导致说全画幅的机身(EF)装 EF-S 镜头有一定概率出现镜头尾部深入机身过多,影响反光板正常抬升的情况,严重时可能会损坏反光板,俗称打板,所以绝对不要把 EF-S 镜头安装在 EF 机身上哦


我一直认定这是相机厂商的一个天大的噱头。等效焦距?不存在的。等效画幅才对。

举个例子,有两只全画幅镜头,50mm/1.8和75mm/1.8。都用f1.8拍摄,那75mm景深更浅,虚化更厉害,这个都没有争议吧。

那50mm/f1.8安装在半画幅机身上,应该等效全画幅75mm/1.8景深才对。但很明显,景深不会随著裁切而产生变化。半画幅得到的仍是50mm/1.8的景深,根本看不到75mm/1.8的景深效果。这个不用图片都能说明白。等效1.5倍画幅只是骗人的,理由只有一个,是让买不起或者不想投入太多的玩家寻求一个心理安慰罢了。

就好比全画幅镜头是白面馒头,半画幅镜头是苞米面馒头。我告诉你,半画幅镜头放到什么机身上得到的都是苞米面。再等效也是苞米面,怎么裁切也是苞米面。这个不接受任何反驳。

你的问题是什么来著?等效怎么换算?不用换算了,景深还是半画幅景深。一个镜头,只谈焦距不谈景深那就是耍流氓,应该起诉诈骗相机厂家。

……………补充内容

看来我高估知乎有些人的摄影常识了。

果然这是一个引战的话题,果然很多人不知道景深的概念,果然有些人不看图就不明白。

外框是全画幅的画面,位置不变光圈不变,其他都不变,半画幅相机只能得到中间白线以内的画面。很明显,后面那组冰块不会随著画幅裁切而更加虚化,景深不会变浅。50mm的景深,再怎么裁切也只能还是50mm的景深,OK?这么简单的道理都看不明白?!还在这乱喷。

如果画幅越小景深越浅,越虚化,那可好了,手机的景深都足以乘上十倍不止了,那虚化得多好啊。可惜事实不是这样。



不是你用什么镜头的事

就是相当于感光元件是一张纸

因为半画幅的纸小一些

所以记录的内容始终有限

所以半画幅相当于全画幅X1.5的系数

佳能是X1.6


M43×2=APS-C×1.5=135画幅


佳能是*1.6 尼康宾得索尼是x1.5


我的回答里有详细解释。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