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學生(理科生,不擅長寫作),以為對經濟學感興趣,這學期上了經濟思想史,老師時不時會布置寫作業,比如論述產業經濟對中國的影響之類的。做作業的時候一直卡殼,沒有思路,感覺學者觀點各異,不知道按什麼邏輯寫作,對之後繼續學經濟學失去信心。


經濟學作為一門社會科學,它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政治環境下的經濟學派或經濟學家,會有自己對於當時經濟的一種獨特的解釋,那就是他們的獨特的經濟思想——或者說經濟學說。

所以學習經濟思想史感到迷茫,紛繁複雜是很正常不過的事情。不知道題主本身的經濟學基礎如何,聯繫先從一些比較簡單的經濟學原理開始構築自己的經濟學思維與框架,然後再去回顧經濟思想史里某一兩位自己特別感興趣的經濟學家的思考過程。這樣會比較有幫助一點。

現貨正版西方經濟學輔導及習題精解 微觀+宏觀 第七版淘寶¥ 39.90去購買?


首先,回樓上,經濟思想史不是經濟史!經濟思想史可稱為經濟學史,是關於經濟學學科的歷史,經濟史是關於經濟活動的歷史。

覺得經濟思想史很難啃很正常,不是所有做經濟學研究的學者都對曾經的經濟學理論感興趣。

做學術工作不是必需熱愛經濟學下的每一個分支,而是對某一個分支感到格外感興趣,願意不斷探索、思考。最重要的是有自己的問題意識,希望通過經濟學理論去解釋某種現象。

經濟思想史並非不重要,但是不知道魁奈的經濟表、穆勒的功利主義都不會妨礙你去討論城鄉二元對立問題或是國民經濟核算問題。在社會科學的諸多學科里,經濟學大概是最不注重讀原典的學科,理論越新反而越容易受到追捧,尤其是那些被數理化的理論。而早期思辨性的理論逐漸被忽視,或是證偽。

只不過,隨著你的研究逐漸深入,你會越來越意識到經濟哲學的重要性,此時再去回顧經濟思想史,便很容易意識到先賢對於問題的思考到了何種深度。


建議去選真正的經濟學的核心內容:中級微觀、中級宏觀、計量經濟學。了解一下到底經濟學在研究什麼,然後再看自己是不是喜歡做這個。我覺得你學的這個和經濟學學術研究一點關係都沒有。

經濟學的研究和理科很類似,都是先通過計量發現一些特點,然後建模去解釋這些特點。

而且如果有可能,選完上面的課,認為還有興趣,那麼儘早去學高級微觀、高級宏觀、高級計量,去嘗試一下規範的學術研究,這樣才能有所了解。


做經濟思想史,首先要多讀書。有一定的閱讀量,是做經濟思想史的必要條件,雖然不是充分條件。


經濟思想史是經濟學的偏門,研究的是是經濟學的歷史,不代表經濟學這門學科現在的真實情況,所以不必要擔心。


既然是理科生,那就利用自己的優勢呀,為什麼要執著於經濟史,看看宏微觀,計量經濟學,再看看你是不是喜歡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