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偶爾可以見到有人在點心名稱裏用「菓」字,其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中的定位是已經停止使用的異體字(果)。


小時候看到《參考消息》總以為是《參政消息》


帳(賬)號

金桔(橘)

尖沙咀(嘴)

閆(閻)姓

蒜薹(薹)

粘(黏)土

這些異體字(更準確來講是俗體字,前四個曾被收入二簡)不僅是存在

甚至可以和規範字正面剛,桔子是我最喜歡的俗體(因為這個字在春節文化中根深蒂固——新年大吉的象徵),有希望擠掉橘子的正位。

歺(餐)廳

仃(停)車

廠元(原)價

這三個祘是二簡字的「鐵三角」,在手寫領域根深蒂固了,歺的發展潛力很強,健康證應用廣泛,而且偶爾應用於印刷。


喆、堃、啟、昇、徵......

這幾個算是比較常見的了。

「啟」「昇」「徵」的通用字,大家都很熟悉。

「堃」,不認識的人都會查一下,然後發現這是異體字。

唯獨「喆」,因為太常見了,大家已經完全意識不到它是個異體字。


乒乓球小將「梁靖崑」啊。他的名字就有異體字。


唯 惟

帳 賬

顎 齶


二簡字被廢止,其中部分字形留存於民間而成俗字:

禁止

廳、快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