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価」是「價(價) 」的日本新字體,網上找到的的解釋卻是「 古同『似』」(與?亻西 相混)。這是為什麼?

補充:網上一些字典對「笹」的解釋是:同「屜」(日本漢字)。但是查不到此字為「屜」的異體字的證據,而且作為日本漢字,它的意思是小竹子,而不是抽屜的意思。《康熙字典》無此字,甲骨文中有同形字,但是該字形應該已失傳,日本漢字中的「笹」應該是恰好與其同形。

笹_漢字「笹」的拼音_笹的解釋_笹什麼意思_笹念什麼 - 國學大師

情況相似的還有「枠」字,該字被解釋為:同「樺」(日本漢字)。但是按照字形應為「椊」的異體字,而且該字在日語中為「框架」而非「樺樹」之義。難道編字典的人看到一些中文裡沒有的日本漢字,就隨便找一個與之相似的漢字,當作它的異體字嗎?

相關問題:「笹」真的是「屜」的異體字嗎?


因為這是中國的字典。

浜還是濱的日本新字體呢,要不要把中國字典上的字義也給改了?


多年後審視,此回答不夠嚴謹。価作為價的俗字在明清小說中已存在。


一般認為,日本的新字形(你可以類比大陸的簡化字)並非新制,都是古已有之的漢字。但這並不代表日本所有新字形都直接對應該字古代的異體字。不新造固然是與日本的漢字政策相關,但也不能忽略巧合因素。【想舉幾個日本人原以為是自己新造的,後來發現古人用過的例子,但一時想不起什麼字了,先空著。】

中國大陸簡化字的缺點,知友們提過不少了。其中有一點:「寧」簡化為「寧」,但「寧」又是本就存在的漢字。日本也有類似的情況。比如:把「價」中的「貝」省略掉,形成「価」,而「価」又是本就存在的漢字。把「藝」中的「埶」省略掉,形成「芸」,而「芸」又是本就存在的漢字。【筆者查閱了幾個中日資料庫,暫時未找到古籍中「価、芸」用為「價、藝」的書證,料想即使有,數量也不會太多。萬能的網友們啊,不知能不能幫忙找到例子。】

日本的字典不會收錄大陸專用的用法。大陸的字典也不會收錄日本專用的用法(少數個別除外)。所以,一般日本字典不會收錄「機」作為「機」的簡化字的義項,而中國的字典也不會收錄「価、芸」作為「價、藝」的新字形的義項。


這個邏輯我想題主是清楚的,問題的焦點在於「価」是不是「似」的異體字。這點確實挺麻煩的。

首先,從字源的角度來看西(xī)和覀[襾](yà)確實是來源不同的兩個字。實際上現代漢字中的「覀」的來源十分複雜,為避免牽扯過多,此處按下不表。

漢語大字典

漢語大字典

但在用字規範執行力較差的古代,二者就分不得那麼清了。特別是「覀」比「西」少了曲折,書寫起來更便宜。這些異體字在整理的時候大部分恢復原來的寫法,但也有例外,如「垔」本是從土,西聲的。但大陸的標準寫法就改成了從「覀」,同系列的「凐 垔 堙 歅 湮 煙 甄 禋 籈 緸 薽 諲 鄄 闉 陻 黫」等字也都跟著變了。

漢魏六朝碑刻異體字典
敦煌俗字典
漢典-「垔」條
敦煌俗字典
漢魏六朝碑刻異體字典
敦煌俗字典

敦煌俗字典


我們回到「価」字。《漢語大字典》引《改並四聲篇海》如下。

再查《改並四聲篇海》,原字確實作「?亻西」,《漢語大字典》定型為「価」雖不能算大錯,但也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可能是在整理到「?亻西」時,發現該字並沒有編碼,而存在比較類似的「価」字,為了減少編碼壓力,直接採用。【《漢大》說「引《川篇》」,但書影中並沒有發現《川篇》字樣,可能不是一個版本。也許那個版本直接寫作「価」也未可知。但筆者目前只能找到這個版本,姑且這樣推測。】

最後,我們來看臺灣的《教育部異體字字典》。有了以上的層層鋪墊,看這段文字應該可以豁然開朗了吧。

由於例證不多,我寫的這些正確與否,還可以進一步討論,但因為這個例子說「一般字典對一些日本漢字的解釋經常有誤」,倒也談不上。


中國的字典是漢語的,是給中國人看的,除非是中國沒有日語獨有的和字才會是日本釋義。

沒有人查日本漢字會用中文辭典。

(西常見字體本來就是覀)

比如雫這個字,中國也有,只是中國字典裡是個死字 ,只有讀音沒有字義。但它還是個中國漢字。


你查的哪個字典?你不能把網上查的甩鍋給字典啊?我這邊查的現代漢語詞典並沒有收錄這個字,只收錄了其異體字佀


因為查的是中文字典,所以漢字解釋以中文優先。


地球上唯一指定漢字繼承國是中國,中國的漢字標準就是唯一正統的標準,其他國家(日韓越)的旁門左道沒有任何收錄或參考的價值和意義,它們對漢字怎樣魔改也跟我們沒有任何關係。

如果你想了解日本漢字,你應該查日語的辭書。


新字體「価」是舊字體「價」去掉了右邊下面的「貝」字。【「価」字也可以在中國視為「價」的新俗寫?】

很明顯和古同「似」的「亻西」字毫無關聯。


字體,及用的釋義版本不同

很多日本所使用的釋義相對中國來說並沒有更新

相當於看文言文一樣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