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給學校強加那麼多的責任,先教書後育人。一個學校那麼多學生,最多普及點常識,他根本管不過來。

素質的事,主要靠家庭。

任何一個學校,都有品學兼優的學生出來。

但任何一個熊孩子,背後必定有一個熊家長。


家庭教育要想出色,需要父母具備高學歷、高地位、……。

普通家庭不具備這類條件,儘管付出努力,也依然是停留在本階層,力爭保持不掉隊。

極少數上位的人,是因社會需求導致的機遇,惠及的比例不會超過該行業從業人員的0.5-1%。


對於學生,成長環境比較簡單,素質的培養也離不開這三個環境:

1.學校

2.家庭

3.教育培訓機構。

所以針對所有素質是不是都需要學校來培養的問題,答案不言自明:不是。

學校是學生主要的成長環境,學校這個環境除了學習任務當然包括素質的培養。公辦義務制教育有明確的說明,這裡不再冗述。

除了學校,人們常說家庭是第一成長環境,素質的培養離不開父母的言傳身教。比如所謂「子不孝父之過」。孝道作為人倫道德素質,這一點更多依賴於家庭的培養。

再次隨著教育產業化的推廣,教育培訓機構作為家庭教育固定支出已經成為消費常態,學生的部分素質教育需要由機構來承擔。

目前教育機構主要的經營重心集中在現金流,但為了讓經營形成穩定良心發展,一家好的機構除了課程產品本身,更應該圍繞會員的個性進行比如包括溝通、獨立、規則、利益方面的強化。

綜上所述,教育是一種長期的陪伴,素質更是學校、家庭、機構三位一起共同努力的課題。


還有家長


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是三大教育,學校教育雖然是專業化很強的機構教育,當然不能包攬所有的素質培養,起主導而無法起決定作用。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