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試教育,就是以滿足檢驗標準的為目的教育理念,其關注的更多的是標準,而不是產品。就像三鹿奶粉,你要檢驗氮含量,加奶的成本太高,我就加三聚氰胺,至於奶粉本身的質量,不是主要的關注點。

所以應試教育的核心不是試,而是應。應試教育的根源不是考試,而是看待考試的態度。作為檢驗教學成果的手段,考試是必不可少的,就像為了檢驗產品的質量,量化的質量標準不可或缺一樣。一個片面的質量標準,可能帶來「合格」的劣質產品,一套偏頗的考試機制,也會帶出一批低能的優等生。改善評價標準,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育質量,但並不能從本質上杜絕應試教育。當以「素質」作為評價標準時,也會自然的催生出針對「素質」標準的應試手段,樂器熱、奧數熱,都是這種表現的典型例子。這是功利主義教育思想的產物,不是一兩個政策所能改變的。要改變現在的教育亂像,需要改變的不僅是施教者,更是受教者。施教者的教育理念只能起到引導作用,受教者的價值觀才起決定作用。當前的社會,更多的人把學習當成一種投資,那麼以最少的投入換取最大的收益就成了最核心的追求,而應試教育,就是達成這種目標的捷徑。要改變社會的普遍價值觀,需要整個社會的進步。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教育問題本質上是社會問題,而社會問題的基礎是經濟問題。當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人們的生活得到良好的保障,大部分人有了安全感,不再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感到強烈的焦慮時,人們的關注點才會從知識的衍生價值回歸到知識本身,這時候應試教育自然就沒了市場。我們現在困擾的教育難題,其實就是我們所處社會發展階段的一種特徵。可以看到,現在真正重視素質教育的,基本是對未來充滿自信的少數家庭。而大部分人呼籲的素質教育,其本質,只是想改變「試」的方法,而並沒有改變「應」的心理。至於所謂西方教育的先進經驗,在我看來,不是他們做得好,只是他們富得早。


其實應試教育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應試教育所衍生出的產業。

其實,每個國家或多或少總會有考試的;而且事實是越發達的國家考試等教育評價體系越完善。試想一下,如果沒有中考和高考,怎麼決定誰能獲得入學資格呢?難道靠抽籤,這雖然很公平但不合理。或是綜合評價,這是比較困難的,因為主觀性強,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綜合評價,需要嘗試和探索。也就是說,綜合評價是個好方法,但現在還做不到。所以正如現在的評價體系,是一個從考試到綜合評價過渡的方案。

那麼在這樣一個前提下,你說這套方案好不好?答案肯定是有更好的,但它是比較適合的。

用考試來評價一個人,總歸比自我或他人介紹要客觀。但是,問題在於,在教學過程中是否仍然注重教以科學之精神,自由之意識與思考之習慣呢?當教學理念從育人到授人以考試之方法時,應試教育的衍生產物出現了,其弊利顯然。

那麼,當從教學理念轉變發展出新的教學產業,以致社會對教育的價值觀念轉變時,問題就出現了。如果說綜合評價只是時日尚未成熟,所以我們採取應試,那麼我們的評價體系總歸是進步的。這時候雖然教學理念有應試教育的色彩,但本質上還是以人為本,只要評價體系進步,教學理念也會隨之進步。但一些別有用心之人,他們發現應試教育也可以發展成商業。他們以各類補習機構賺錢,在社會上鼓吹考試對人的意義,鼓吹競爭意識,然後再發展壯大。民眾從贊同「讀書改變命運」到「讀書使你飛黃騰達」,從此大多數人讀書不為「真理、自由、服務」,而為競爭、權力、財富。當人們不在尊敬做學術的人,而嚮往讀書而過得好的人,社會對教育的價值取向也隨之轉變。試想,這時我們要改進評價體系,有多少商人不同意,有多少補習機構不同意。為什麼?這是行業命脈所在啊。甚至,有家長也不同意,因為新的評價體系不利於自己付出多年培養的孩子,斷了自己孩子的前途。這利害,遠遠比用考試評價一個人來的兇殘。

在一個人均月入不足萬元的城市,高考填報一次志願動輒上萬。甚至有補習機構,請來「北京名師」,一次800元,200多個人一個班來上次課。當應試模式使老師家長失去理智,嚴重影響學生正常發展時,這樣的教育不要也罷。

舉個例子,大多數情況下,家長老師視高中談戀愛為早戀,不視大學談戀愛為早戀。是什麼讓一個孩子高考後一下長大?其實孩子並未長大,而高中談戀愛也非早戀。只不過因為高中談戀愛可能會影響成績罷了。但是,拋開成績,學會怎麼愛一個人,怎麼處理感情,怎麼平衡感情與學業,這本身不算一門學業嗎?

有人說,這算什麼,還不是為了你好?對,你的初衷是好的,為了孩子今後可以過上好的日子。但我想說兩點:一是人的本質是自由,凡自由者,非懶散之徒,亦非無志之士。凡能把握自己的人生謂之自由。如果一個人不是自由的,卻過的很好,何異於富貴人家所養之寵物?二是如果你因為學習成績優秀而生活優裕,或是因為學習成績不理想而生活拮据,就認為生活的幸福源於成績之優越或生活之拮据因為成績不理想,這何異於坐井觀天。就算身邊有許多相似的例子,也要考慮時代和其他因素。

只要學習的目的不在於攀比,在於完善自己,在於思考,在於進步,在於長見識...就能真正地學到東西。只有自由獨立,才能真正思考,從而獲得新生。


應試教育不是最好的教育,但它一定是「最不壞」的教育。


作為一個在中國語境下反對應試教育反對很多年的人 我想說

如果評價很多「應試教育」需要知道什麼是「應試教育」

一般來說我門在說應試教育時可以會指以下三種教育

一 以考試作為誰進入大學的主要或者唯一標準的教育

二 教育中以提高考試成績為主要甚至唯一目標教育

三 中國應試教育中出現的獨特的傻逼情況的教育

這三點有很大區別的,對像我一樣的很大一部分反對應試教育的人來說:

並不反對一,(也許每個人對考試的模式,考試是否應該是唯一的模式有不同意見)

反對二,但能夠接受一定程度的二是不可避免的,認為也希望通過」技術手段「(教學方式,課程設置,考試內容,考試模式,校園生活等等等等)能夠儘可能的減少二的情況

強烈反對三 認為無論有什麼借口 三都是不應該存在的,即使「技術手段」不能解決,也應該用「強制手段」(行政干預,學生不服從,全社會的口誅筆伐等等) 解決

而知乎上一些力挺應試教育的人則是把所有反對應試教育的人說成反對一,好像反對應試教育就是反對考試決定誰上大學似的。 然後否認能通過「技術手段」限制二,然後得出既然二限制不了,所以三就是無法避免的結論。所以即使三很傻逼為了一的存在三的存在就是合理的........

個人認為完全不應試也就是沒有一的教育再現在社會是不存在的,為三那種應試教育說話的都是需要被消滅的。而一個教育二的程度則決定決定一個教育的好壞。

同樣考試成績決定誰上大學,但A地區學生通過這個教育提高了邏輯思維,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外語能力,找到了語文之美,增強了體質,找到了人生的規劃,並對學習對生活充滿了美好的期待。B地區的學生通過這個教育不但沒有提高上面的能力,反倒對徹底對學習失去動力,倒是提高了逆來順受的能力,且對社會產生極大不滿。 所以A地區的教育比B地區好很多。

但有意思的是,我們先是把A式教育歸為素質教育,然後再把反對B式教育歸為反對應試教育,反對考試。 最後就出現了用考試的合理性去支持B式教育,並且開始大肆污名化反對B式教育(中文語境下的反對應試教育)的人......

所以說,有人要隨便問我一句你覺得應試教育怎麼樣,我肯定回答 傻逼。 但要好好說這個問題,那就要好好定義一下什麼是應試教育?


應試教育不可怕,可怕的是絕對的權力引發絕對的腐敗。教育領域也不例外。

對於有錢有關係的人來說,分數低,不影響人家上大學,上好大學,還能輕鬆把分數線夠的寒門子弟擠下去。

現在說應試教育好壞,沒有用。關鍵是,公平公正如何保證。一張考卷承載不了這麼大的責任


個人理解身在其中得時候不要評價。從胸逃脫或者有一定能力掌控的時候,再去評價。


雖然令人疲憊 但是不得不說 這是最公平最有效最能識別綜合人才的最直接便利有效的方式


最標準,最能篩選大量人才,最公平,最有素質,最能保證人高質量成長的教育方式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