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中原,袁绍河北。孙权,大耳还是不变,会有哪些事情发生?


自古以河北对河南,西边要依仗晋阳,只要控制晋阳就能居高临下压制关西,北齐设霸府于此,唐朝从晋阳入关,五代更是谁控制晋阳谁就是下一个皇帝。而在东面谁控制邺城临漳一带谁就控制了北方经济的中心,北齐定都于此,曹魏以邺城为社稷,这里就是古代中原地区的经济核心地带。然后袁绍牢牢的掌控这两块地方。刘宋没守住河南、侯景只身南逃、后梁被晋阳军所灭、后唐被晋阳节度使所灭、后汉从晋阳南下统一中原,根据历史经验,如果袁绍再多活个二十年,老曹家明显更危险。毕竟你优势再大还能比朱温对李克用大不成。


不可能,黄河冬天会结冰,不算天险,北方必定会有并且只有一个长期的霸主,不是袁绍就是曹操。长江没有结冰期,所以才能划江而治。


思来想去只有两种可能:

1、曹操在官渡之战后挟余威转战关中,并且把统治中心转移到西北,到时候北方将会呈现曹氏和袁氏隔黄河而治的局面。不过这样一来刘备能不能夺取巴蜀就不好说了,并且曹操集团内部的人愿不愿意跟著曹操跑到关中去也很难说。

2、袁熙、袁尚两兄弟真把辽东公孙氏给灭了,然后跟曹操讲和,表面上服从曹操,实际上割据辽东。但这样一来的话袁氏偏安辽东一隅,不会有太大作为,存在感也不会太强,并且公孙氏在辽东经营多年,辽东人愿不愿意服从袁氏的统治也得打上问号。


谢邀。

如果真如题主所言,袁绍在北,刘备在西,孙权在东,那曹操就危险了。

袁绍不被曹操消灭肯定会厉兵秣马报官渡之仇,荆州方面不是刘备顺手牵羊,就是孙权趁虚而入,或者刘表长命百岁固守荆襄,反正曹操无暇南顾。

以刘璋那德行,张松法正那心思,刘备迟早也裂土称王。

更主要的是袁绍和刘备没啥深仇大恨,但他们和曹操可谓是势同水火了,秉著远交近攻的选择,也会南北夹击。

当初官渡之战的时候,刘备就曾在汝南煽动过叛乱,曹操从官渡前线的牙缝里挤出三千人还调动了驻守许昌的部队才镇压下去。

如果袁绍全身而退回到河北,肯定会重新考虑田丰沮授的策略,即使他嘴上不承认,也会徐图河南,沿河对峙,派轻骑长期骚扰曹操,毁坏屯田、招降纳叛。西联关中大小势力,自并州蚕食司隶,挑唆马腾韩遂;东线固守加里应外合,自青州经略徐州,收买沿海盗匪豪强昌貕等人;南结孙刘,邀刘备或刘表出襄樊攻宛城南阳等地,会兵于许昌;请孙权兵发合肥与广陵两地,孙权无论是哪路成功都能威慑中原人心震怖。

只要这种战略格局形成,曹操不被兵败也会人困马乏粮秣耗尽,疲于奔命最后分崩离析。

曹操也存在内部的隐患,朝廷官员和他的幕僚始终都存在矛盾,外面如果形势急转直下,曹操集团从内部瓦解也未必不可能。


曹氏危险了,北有袁绍,西南有刘备,东南有孙权……


曹袁之间必须有一个败亡。

换句话而言就是北方只能有一个霸主。

如果曹袁相持不下,那么根本无力进攻荆州刘表。

荆州集团与江东集团的战争会更加激烈!

刘表幼子继位之后没有北方的巨大压力势必会继续保持割据,而北方曹袁都会争取与荆州的新继承人的合作。

那么刘备本人就没有什么发展空间了。

按照历史进程,刘璋请刘备入川,没有荆州作为依据的刘备兵能有多少?

就算完成了控制西蜀,那么实力也大大缩减。

汉中之战前北方一定会分出胜负的。

首先曹操掌握天子 ,随时恶心袁绍,袁绍不敢自立,拥立又怕得罪其余诸侯怕围殴,只有继续保持臣子身份才是利益最大化。

然而袁绍的优势也会体现出来,兵多,将广,粮丰。

曹操面对这种情况估计就是屯田来应对了。

但是真到了大打出手的时候想一口气吞并对方绝对不可能。

实力是一个方面,其余诸侯的态度又是一个方面。

所以双方拼的是曹袁本人谁先死,袁大曹十岁左右,估计会先熬不住,然后袁氏内讧,曹操控制北方会比历史上费劲,不过也就是五年左右。

这个时候荆州集团和江东集团肯定也会分出胜负,荆州估计会姓孙。

然后刘备方面趁乱控制汉中。

好了,一切回到历史正轨。


这个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北方不统一的话,就会一直打下去。

大概率曹操要挂,然后袁绍去打赤壁之战。


直接没有三国演义,袁绍一统天下。

当时名噪一时的公孙瓒和袁术势力已经被袁绍和曹操击垮,当时最强大的诸侯就是袁绍,曹操官渡一输,或者一平,对曹操都是极度不利的。

四分天下基本上不大可能呈现,这样下去最好的结果不过是曹操,刘备消失。东吴可以勉强兴起,刘表或成为第三大势力,刘璋刘焉那边不大清楚,这个可以问问更懂的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