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譜:不違背史實,盡量詳實。


個人覺得讀一個人需要聽他本人說幾句,聽熟悉他的人說幾句,聽他所在領域的人說幾句,大致就有個七七八八的樣子了。

《胡適四十自述》是一定要讀的,因為這是他自己對自己的階段性人生總結,尤其是對這種成名比較早的學者,聽聽自己對自己的評價。 比較推薦的是他的詩集,因為他的白話詩寫的押韻又直白,加上他並不豐富的情史,所以應該反映了一位悶騷型學者的暗戀心路歷程。 當然,除了水經注之類的考據書以外,他對於民主政治和中國政治經濟方面的書,可以選擇一二本看看,因為這一類的文章比較散,所以你就按標題來選擇自己喜歡的領域了。

最後就是《胡適口述自傳》,這本書是胡適晚年在美國接受唐德剛口述的傳記,那個時候他打麻將講課偶爾寫作,經常跟年輕人交談,立體而豐富,加上唐德剛本身就是近代史專家,有些出入也能及時寫出來,誠意推薦。

胡適最大的好處就是學的雜而博,各種領域都有他開過山的痕迹,但就是都不夠專一,也和他成名較早束縛太多有關,關於這一點我寫了一篇小文,附在後面供你參考。

===============================================================================================================================================

《為什麼胡適先生糊不了清一 色》

說來有趣。

在胡博士家中,麻將打得最好的是夫人江冬秀。每每長城四方堆起、戰鼓幾家爭鳴,胡夫人披掛上陣手起刀落幾乎每戰皆捷,胡先生接手則伶伶落落幾乎每戰必敗。那時,常敗將軍胡適之打麻將最喜歡說的一句話是:麻將裡頭有鬼!

當然,胡適的聰穎是公認的絕頂。有人說胡適天分極高又出奇的努力,民國時天賦異稟的才子或忙著流連青樓為風流大打出手,亦或是遊走在才女家的客廳和閨閣之
間尋找存在感,努力不及胡適之。後天勤勉異常的人卻又總少了一分渾然天成的靈光,洋洋洒洒數萬字但就總覺得缺了一句靈力的透徹心脾,天分不及胡適之。

按理說天分極好的人麻將打得都不賴。

那時的張恨水可以一邊摸牌一邊寫小說按時交稿絕不拖延,手握32個博士學位的天才胡適打麻將卻不得要領,著急到讓這位打小看《神滅論》、篤定的無神論者,卻信了麻將里的鬼神。

有道是:徽州人輸錢,合肥人著急。

他的同鄉、史學家唐德剛在背後琢磨胡博士打牌,發現胡適抓一手雜牌連呼:「不成氣候!不成氣候!」可是「好張子」卻源源不斷,於是見了鬼的胡博士這邊不
放、那邊不走,東拼西湊,手忙腳亂,結果還是和不了牌。但見下家太太,專摸清一色,但凡「顏色不同」,管它「好張子、壞張子」,打掉再說。

唐德剛於是感嘆:胡適摸得一手的「好張子」,卻糊不了一把清一色。這句麻將的戲謔之言卻恰恰點破了胡適先生這一生的機要。

胡博士這一輩子,總是能在歷史運勢的潮起之時摸到好牌,而拿到好牌的他總會顛來想去的小心求證,沒了「統統打掉」去成清一色的決絕。這下可幸福了和胡博士

一個時代「打牌」的麻友們,胡博士左一張「文學革命」、右一張「紅學研究」,璀璨奪目開數個領域之先河,卻又有大度不扣牌,以其獨特的視野觀千器而識劍,
開疆拓土、引吭高歌,散盡好牌、四處點炮,為他人作月下舞、織霓虹衣。

對,胡適先生自己就是那個你連代表作也想不起來的人。

單就他一直吶喊的那轟轟烈烈的白話文革命,自己沒有寫出一部家喻戶曉的白話文小說或者詩歌,卻成就了魯迅的祥林嫂、錢鍾書的方鴻漸、沈從文的湘西小鎮,但
自己卻揮不出徐志摩的衣袖、撐不開戴望舒的油紙傘,也似乎沒有踱著達達的馬蹄打江南走過,更想不起誰是他人間的四月天。

就胡適的人生牌局而論,糊不出清一色無非二點:

一是牌面太雜。

胡適先生學貫中西,愛湊熱鬧,趕上不同的話題都有興趣了解,實在做不到一輩子只去研究一個問題,成一種花色。卻偏偏對於發現「好張子」的能力極強,開闢領

域的功力極盛,隨手散讀幾本閑書就來了興緻拋下手中研究去考據六祖慧能,這一研究就能提出極具革新的觀點。於是問題越來越多,主義越來越多,摸到好張子就
要細細品味一番,「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幾回,來回掂量細思,哪能受得了「顏色不同、統統打掉」的技癢,所以放眼望去皆是花牌,但卻單成就一派
「胡適學 識」 的獨特風景。

二是聽牌太慢。

胡適寫東西很慢,總是要把問題徹底搞清楚、弄明白,有把亂牌理順了再下筆的強迫症。同樣是糊「中國哲學史」這一花色,且看馮友蘭寫《中國哲學簡史》,第一
版錯誤百出,其後二三版再慢慢改正,有了觀點、先發再說,這種「成不成牌、碰了再說」的打法讓他以此書成名,馮友蘭一把成了「清一色」,而胡適先生仍在
「小心求證」、慢慢上牌的寫《中國哲學史大綱》。後人提到中國哲學史,不得不說馮友蘭,誰還記得那個低頭摸牌的胡適之。

但,胡適終究還是那個獨特的胡適。

如果胡適一輩子專心研究一個方向,那麼胡適就不是那個博學廣文、涉獵萬千、信手拈來、豐富多彩的胡適,那他就是梁漱溟、是錢穆、是陳寅恪了,反正不是那個
胡博士、胡大使、胡適之。更沒有了少年翰苑、中年大使、晚年院長的多姿人生,對胡適而言,清一色沒那麼重要,因為先生做的是人生牌局的「大贏家」。

一直以來,很多人跟我說他要早早地選一個方向,以後不管好張子壞張子,顏色不對、打掉再說,專心做一把人生清一色,糊出氣魄動天的驚鴻一瞥。

是啊,這個時代「因為執著、所以成功」的例子太多了,這個世界的牌局似乎催著你早早把花色定下來,因為這場人生的浮世繪經不起推敲、顧不上思量、等不了嘗
試,每個人都在低頭拚命做著清一色,待你想明白了似乎這一局已經推倒,是非成敗若黃粱一夢,彷彿晚一步的猶豫都讓那宮闕萬千都做了土。

於是,為著那滿堂的清一色,你得抓緊著打掉人生的「好張子」。

其實,人生的輸贏不在牌面,而在自己。你不妨一試摸出來的「好張子」,有時候眾人埋頭做清一色的時候,更需要四處散牌、博採眾家長短、為時代指路的胡適之。猶太人崇拜著開疆拓土的大衛王,卻在迷失耶路撒冷的路上渴求著紅海隔斷領路的聖人摩西。

有人說,如果照著自由女神像在中國樹立一尊「自由男神」的雕像,那人必是胡適先生莫屬。

這個沒有代表作卻寬容豐富的胡適之比起糊了各種清一色的贏家更具有了點亮時代的氣質,比起菲茨傑拉德筆下黛西家碼頭如呼吸般閃動著永不停止的綠光,那些百

年來看似支離的「胡說」——「容忍比自由更重要」、「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於不疑處存疑」卻仿似越久越明亮,點點彙集、閃爍成夜空中最亮的星。


胡適的話,其個人的學術論著並不值得讀,胡適本人的文學作品也有點一塌糊塗。如樓上所說,僅去了解胡適這個人即可,胡適本人的《四十自述》非常短,其個人的思想在故事裡有所涉及。另外作為胡適的弟子,唐德剛的《胡適口述自傳》《胡適雜憶》確實不錯,非常有參考價值,個人對於唐對於胡適的評價也比較認同。胡適本人的一些散文今天依然具有閱讀價值,《容忍與自由》。其他的值得讀的個人認為並不多,胡適的風骨比著作更有魅力。下面的幾個軼事摘自非常不學術的《非常道》,裡面有許多有趣的故事。

1.1918 年,27 歲的胡適到北大任教時,已成了全國知名的文學革命提倡者。林語堂以清華教員身份迎接他。兩人見面時,林「猶如觸電」。胡博士引用十五世紀人文主義者伊拉斯摩斯從義大利返

回祖國荷蘭時的豪語說:「我們回來了。一切都會不同了。」2.1917 年,胡適從美國留學回來,他在橫濱渡船的時候看到張勳復辟的消息,大為感慨說,看來中國根本的問題不是一個制度問題,而是人的素質,文化觀念問題。他決心回國以後二十年不談政治,只談用文藝重新塑造國民的靈魂。3.胡適曾對青年朋友們說:「現在有人對你們說:『犧牲你們個人的自由,去求國家的自由!』我對你們說:『爭你們個人的自由,便是為國家爭自由!爭你們自己的人格,便是為國家爭人格!自由平等的國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來的!』」
胡適的《四十自述》,胡適的半成品自傳,篇幅短小,適合入門,從胡適的小時候寫起,可大概了解胡適前半生的生平。然後可讀些胡適的散文集或演講集,比如畫報社有本《容忍與自由》,書中為胡適的演講和文章,淺顯易懂,可讀性強,可大致了解胡適的觀點和思想。然後再讀點後人寫胡適的書,推薦廣師大出版社唐德剛的《胡適口述自傳》和《胡適雜憶》,唐德剛是胡適的學生,曾在美國與胡適有許多親密接觸,書中既有史料又有吐槽,可讀性極強。至此可達成對胡適生平及思想的大致了解,如想更深入了解胡適的學術成就和歷史影響,則可讀卷帙浩繁的《胡適日記》《胡適文存》以及今人撰寫的各種胡適傳記等等。

《容忍與自由》好些,畢竟四十自述沒寫完。

胡適《四十自述》 | 內無武器,請勿疑慮?

mp.weixin.qq.com圖標胡適 | 我年紀越大,越覺得容忍比自由還更重要。?

mp.weixin.qq.com圖標


胡適有一本書 叫 介紹我自己的思想。建議題主讀一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