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是初学者,如果有什么不好的,望见谅!谢谢各位的指教!

比如这两首,完全可以合并成一首。

剪发

银白色的闪电经过,

下起黑色的雨。

程序员们沉默著敲著代码,

期待他们与落叶同寝,

在余生里发芽


写诗一定要写整体。

不要写残句,不上不下的。

要有一条完整清晰的发际线。


多读,建议是多读。

这一排里面写得最好的应该是《革命》,表达有东西。《岁岁花》不好,写诗不是写歌词,为了押韵写出来的「古风」对现代诗本身而言没价值。《剪发》和《路灯》我觉得是一样的问题,有词句无篇章,用一个比喻撑起来,除此以外没什么别的意思,不是不行,就是不够,作为一首诗来说能「成立」的东西太少,从修辞角度来讲现代诗现在这套东西也很复杂了,一个简单的比喻很难把诗支撑起来,不是说写的短就不好,「俳句」就很短,但俳句能够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有回答提到理论的「多义」「复调」什么的,我觉得没用,理论只是用来告诉你诗为什么好,怎么好,不是用来设定坐标,坐标系是由那些好诗人来修正的。要想写出来自己的、清晰的、完整的骨架,要摆脱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做法,自己是什么,要写什么,这点可能比词句的华美要重要得多。


挺好,我写诗十年左右吧,现在不写了,我就觉得挺好。

给个小建议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嘛。

第一,别脱离大众,不要一直为自己写诗,你要像一个新闻记者一样随时观察生活中以及社会中的问题,随时对问题做出深入思考并记录下来。这样,你的写诗的范围和深度会越来越大,就能不拘泥于卿卿我我的题材。爱情肯定是个好题材,但不能除了这个别的写不了。就像周杰伦一样,不仅情歌能写,关于父母的,哥特的,赛车的,生命的,讽刺社会的,反思战争的,中外各种风格各种题材的都能写,瓶瓶罐罐都能写,比如青花瓷,既有深度而且都写的很好听,这就是牛逼。

第二,千万别陷入越写越朦胧,越写越模糊的风格里面去,你写完一首诗,也想得到大家的肯定,但是写的别人一眼看不太明白,就完蛋了。这是很多诗人的弊病。隐喻要深入浅出,争取每个隐喻都让人既感觉恰当,舒服,又能基本一眼看懂。俗话说语不惊人死不休,但如果读者一眼看上去没看懂,就惊不著人了。

作为作者,你要先去理解众生,别指望众生先去理解你。


单看句子还可,但问题还是那个——我在别的回答提了几次,即特里伊格尔顿说的,「诗是道德的陈述」。

换言之,如果没有道德的陈述,就不能称为诗。

什么道德的陈述呢?

这个道德不是我们通常所讲的品德,善良或者无情,而是和「认识」对应的一个词语,你可以简单理解为「价值」。

认识是你对世界形象的描述,而道德是你在认识后,要持什么样的价值。

她站在大教堂宏伟的浮雕门前,她低著头

她站在大教堂宏伟的浮雕门前,她悲伤地低著头

第一句是认识的陈述,在描述你看到的画面。这个画面,你能看到,我也能看到,对你我来说,没有区别。

第二句是道德的陈述,有意处理这一画面背后的价值。你看到了她是悲伤的,而且诗人、读者A、B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对她为何悲伤都会有不同的解读。

这开始有诗的雏形了,但还不够,因为只有一句话。

回到你的诗歌,普遍较短,这会带来一个问题,难在三两句话中表达完道德的陈述。就如同短篇小说反而是最难写的。

我觉得你可以试著写长一点。这是其一。

其二,试著处理画面背后的价值。

@卡尔索的小贼 说《革命》还不错,我觉得它就是胜在处理价值了。

具体看下,《落地生根》这一首意在表达恋人的执著。

也许你会问,这不也是在处理价值吗?你看我对爱情的态度是如何至死不渝。

我觉得还不够,太单薄了。它只能算是一厢情愿,因为但凡认真爱一个人,可能都会这样想,这样做,所以这是一个廉价的情感,还不能称之为价值。

作为对比,可以看下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虽然描述对象不是恋人,但都是在陈述情感。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著的土地,这永远汹涌著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你可以感受到一种很汹涌、有冲击力的情感,我即便嘶哑了,也要歌唱各种苦难的画面。

这种情感不是每一只鸟都可以做到的,而是「我」这只鸟持有的价值,所以它就具有了诗歌的质感。

《落地生根》这一首也还好,毕竟还有一点点价值的表达,但《剪发》这一首就是很明显的问题,单纯描述剪发,只不过你说得生动了一点。

但是,然后呢?你要说什么?这才是最关键的。

今天刚好看到一首剪发相关的,贴上来给你看下。

诗/陈喜年——《给父亲理发》

父亲,你的头发又糟又乱

像后岗的草我来给你理理

父亲,你的头发全都白了

像后坡地里收了棒子的秋玉米空桔杆说出季节的深你疏疏白发说出了什么想当年它们是多么茂盛啊你用一头青葱的水草俘获了一位羊一样的女子把一群灰暗的日子点亮、抬高父亲,我越来越像你了只有头发还有区别

只有头发把我们分成了父子

父亲,冬天已至大地空空 一场纷飞的大雪覆盖了我眼前的星辰

这一首,前面在借头发回顾父亲的一生,后面在说一种无法躲避的轮回宿命,「我越来越像你了」,父亲,我像你疏疏白发一样,说著大地空空。

你看,诗人是不是在借头发表达价值了?这是不是一种道德的陈述?

其他几首,《路灯》这个比喻有点意思,但其实很突兀。

《误闯》还不如《落地生根》。

《像一个孩子》只看到了毫无来由的任性,因为它是一个孩子就可以这样吗?为什么任性呢?

也许,「被命运夺走了笑声,被生活丢人了黑暗」是他任性的理由。但我看到这个句子是没有触动的。命运只是一个中性词,没有冲击力,也说明不了什么。得去寻找任性的具体理由,再抽象表达出来。


很一般,甚至说起来有点差。

如果题主是真的想探讨交流写作心得,那接下来的内容你可以读下去。

如果是来听取赞美,听不得不同意见的,看到这里你就可以退出去了。

首先说问题,题主目前的作品,鲜有深度思考的作品。甚至说,这几首,与童诗无异。

甚至在想像力上还赶不上童诗。

这个是一个七岁的孩子写的。题目是《灯》。

灯把黑夜

烫了一个洞

是不是想像力非常丰富,天真烂漫!

题主的作品呢,想像力没有童诗丰富,思考深度呢,不及一般的严肃文学。

同时在文字驾驭上,也需要沉淀。

比如说《像一个孩子》,真的很难让人读完,节奏上差强人意,意像选择上也很庸俗。

现在说建议

题主不要急于输出,而是要大量的输入。说人话就是先少写,多读。

国内读汪国真、戴望舒、徐志摩、卞之琳、余光中,读海子、顾城、北岛、木心......李二棍、余秀华

海外读泰戈尔、聂鲁达、拜伦.......

然后学著写,模仿节奏、意像、语言,然后不断修改、打磨。

用10天时间写出一个作品,和1天写10篇作品,效果是不一样的。

文字吧,有的时候就是靠磨,得花功夫,沉得下心来。

而且题主也不需要只写诗,你可以写散文、微小说,来提升自己整体的文字布局能力,放得开收得回,在写长篇诗歌的时候,才能举重若轻。

以上,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果觉得我说的不对,也可以一笑置之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