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喜歡的人,對未來也有規劃,希望能夠面對自己的問題,但是暫時又不知道問題在哪。


沒什麼指點,心念會變的,道心暫時不足,遇到因緣馬上就能轉變,我們會卡在自己的心念下,轉不過彎,問題就在這。

什麼時候能通過修行,慢慢的看透自我,看透假象時,自然就少了分別所帶來的恐懼與擔心,解決方法就在是這個。


遠離佛教,進入社會,就好了


不知道你想出什麼家,在佛言佛,佛說我滅度後,正法余有五百年。迄今,佛法已經滅去兩千多年了,這就是現實現狀,即使我們不願意承認也是這麼回事,正法已經滅了,這是佛說的,不是我說的。當然,經本還在,這就是佛教真經《阿含經》。推薦給你,有心上人就成家立業,居塵修鍊。這是最好的途徑了。

我是過來人,也曾經去出家,為了信仰為了真理為了精進修行,結果又跑回來,死心塌地自學正經正法。為什麼?因為出家難,難修正法。因為末法時期不學正法了,把正法說成是小乘法而棄如敝履。本來出家是專修真經正法,是專業,在家是業餘。但是如果專修附佛外道偽佛經的話,就如南轅北轍,車越好馬越快,背道而馳,距離佛教真諦,乃至究竟解脫也是越來越遠。

佛住摩竭提國那羅聚落時,舍利弗亦在摩竭提國那羅聚落。有外道出家名閻浮車,是舍利弗舊善知識,來詣舍利弗,問訊共相慰勞已,退坐一面問言:賢聖法律中有何難事?

舍利弗告閻浮車:唯出家難。(問)云何出家難?答言:愛樂者難。(問)云何愛樂難?答言:樂常修善法難。復問:有道有向,修習多修習常修,善法增長耶?答言:有,謂八正道,謂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閻浮車言:此則善道,此則善向,修習多修習,於諸善法常修習增長,出家常修習此道,不久疾得盡諸有漏。

閻浮車問舍利弗:云何名善說法者,為世間正向,云何名為世間善逝?

舍利弗言:若說法調伏欲貪,調伏瞋恚,調伏愚痴,是名世間說法者,若向調伏欲貪、瞋恚、愚痴,是名正向,若貪慾、瞋恚、愚痴已盡無餘斷知,是名善斷。

復問:有道有向,修習多修習,能起善斷?舍利弗言:有,謂八正道,正見乃至正定。二正士共論義已各從座起而去。

閻浮車問舍利弗:謂涅槃者,云何為涅槃?舍利弗言:涅槃者,貪慾永盡,瞋恚永盡,愚痴永盡,一切諸煩惱永盡,是名涅槃。復問:有道有向,修習多修習,得涅槃耶?舍利弗言:有,謂八正道,正見乃至正定。二正士共論議已各從座起而去。

閻浮車問舍利弗:何故於沙門瞿曇所出家修梵行?舍利弗言:為斷貪慾、瞋恚、愚痴故,於沙門瞿曇所出家修梵行。復問:有道有向,修習多修習,得斷貪慾、瞋恚、愚痴耶?舍利弗言:有,謂八正道,正見乃至正定。二正士共論議已各從座起而去。

閻浮車問舍利弗:謂有漏盡,云何名為有漏盡?舍利弗言:有漏者,三有漏,謂欲有漏、有有漏、無明有漏,此三有漏欲盡無餘,名有漏盡。復問:有道有向,修習多修習,得漏盡耶?舍利弗答言:有,謂八正道,正見乃至正定。二正士共論議已各從座起而去。

閻浮車問舍利弗:所謂阿羅漢者,云何名阿羅漢?舍利弗言:貪慾、瞋恚、愚痴已斷無餘,是名阿羅漢。復問:有道有向,修習多修習,得阿羅漢耶?舍利弗言:有,謂八正道,正見乃至正定。二正士共論議已各從座起而去。

閻浮車問舍利弗:所謂阿羅漢者,云何名阿羅漢者?舍利弗言:貪慾、瞋恚、愚痴永盡無餘,是名阿羅漢者。復問:有道有向,修習多修習,得阿羅漢者耶?舍利弗言:有,謂八正道,正見乃至正定。二正士共論議已各從座起而去。

閻浮車問舍利弗:所謂無明者,云何為無明者,云何為有明?舍利弗言:所謂無明者,於前際無知,後際無知,前後中際無知,佛法僧寶無知,苦集滅道無知,善不善、無記無知,內無知、外無知,若於彼彼事無知闇障是名無明。

閻浮車語舍利弗:此是大闇積聚,有道有向,修習多修習,斷無明耶?舍利弗言:有,謂八正道,正見乃至正定。二正士共論議已各從座起而去。

閻浮車問舍利弗:所謂有,云何為有?舍利弗言:有謂三有,欲有、色有、無色有。復問:有道有向,修習多修習,斷此有耶?舍利弗言:有,謂八正道,正見乃至正定。二正士共論議已各從座起而去。

閻浮車問舍利弗:所謂有身,云何有身?舍利弗言:有身者,五受陰,云何五受陰,謂色受想行識受陰。復問:有道有向斷此有身耶?舍利弗言:有,謂八正道,正見乃至正定。二正士共論議已各從座起而去。

閻浮車問舍利弗:所謂苦者,云何為苦?舍利弗言:苦者,謂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恩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所求不得苦,略說五受陰苦,是名為苦。復問:有道有向斷此苦耶?舍利弗言:有,謂八正道,正見乃至正定。二正士共論議已各從座起而去。

(阿含經)


在家有在家的麻煩,出家有出家的麻煩。

家庭工作壓力巨大,造業嚴重,屬於喧囂的寂寞。然而五欲熾盛,物質追求應能部分得到滿足。

出家沒有收入,剋制慾望,承受貧窮是必然的事。社會地位暫時下滑,政z壓力也會很大。也不是找個寂靜地等著養老,有很大的課業修學壓力。

逃避的心態是不穩固的,如果情形改善,或許容易後悔。做人如果反覆不穩重,什麼事情都很難成功。

決定的原則是,即便沒有任何好處,但因為它值得投入一生,從而認定這條路義無反顧。不妨觀察半年,等到自身境遇好轉,同時保持聞思,再做決定。


請祥讀《印光大師文鈔》。印祖從不勸人岀家,甚至有很多學佛多年的居士也是一心出家,但印祖都是勸其不要岀家,末法時期,在家比岀家殊勝太多,除非真立大志,弘傳佛法,否則就是只做個規規矩矩的出家人,都對佛法無益,何況連做個規矩的出家人都很少,這還是印祖所在的民國時代,現在更糟糕。細讀師之文鈔,很多問題都會看的更清楚,幫助自己選擇。

因此敦倫盡分、閑邪存誠就好,印祖如是說,如在做好前八個字的基礎上,更能深信切願,老實念佛,則至善矣。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