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说,玉先生戏腔carry全场,周深美声勉强有姓名,霍尊只能挨打


8.09补充

看了深深今天的微博回复,他的戏腔是找老师指导过的,难怪他的湖广音中州韵那么有板有眼的。孩子真的付出的努力远比歌迷和粉丝看到得多得多。(截图里有原评论,正主路过如有看到,侵删,请私。)

————————我 是 分 割 线————————

emmm个人感受哈,非专业不喜勿喷。

玉先生和尊尊已经有过不止一次的合作舞台了。他俩有一个共通点,就是在流行歌曲中对戏曲文化的融会贯通,并不是那种生硬的添加,而是真的热爱并想发扬这个东西。深深的戏腔也很有韵味,但我不能确定他的立足点和前两位是否相同。因为他是一个非常高级的Vocal,唱歌该有的技巧他都有,所以我不能确定他是出于服务歌曲去学的戏腔还是出于热爱戏曲去学的戏腔。

国风唱将「人妖仙」,这是我私心里对三位的定义。玉先生近些年给我的感觉是「入世」。抛开舞台剧不论,在他的新歌里已经很少有出道初期标志性的男女声对唱形式,或者说他从早期炫技式演唱回归到了质朴感演唱。尤其当他经历诸多风雨以后渐渐沉淀下来,中年男子的稳重和儒雅在他的歌曲里体现得十分明显。其实从《莲花》开始他就有明显的入世感,有万物始于尘而归于尘的通透。最近发行的《无尘》给人感觉是行者从「人」的角度去参禅,引导普通的你我回归本心,箪食瓢饮,青灯蒲团的简单生活。我强调玉先生「人」的特色,是因为接下来要说到正好站在他对立面的「仙」,尊尊。《卷珠帘》的初版并不是中国风歌曲,但是填词搭配上偏于小众的岛腔,很容易让人产生「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的画面感。尊尊的优势在于他是唱作型歌手,他知道什么适合自己并基于此去创作,所以他的作品少有踩雷的。这也造就了他高开高走,一直在自己的领域里「仙」下去,无所谓大众的眼光,只去做自己想要的音乐。这种「仙」同时还体现在唱腔上(我没有学过声乐,言多必失,大家自己体会啦这一part)。相比起来,他的作品更贴近古时「雅乐」,有祭典中祭司与凡人的脱节感,像是从上帝视角向世人窥探,一切都是无所谓而有所悲的旁白。掀翻我天灵盖的《归一》最能体现这种神性的悲悯和不为所动——我见众生皆苦,我知世道人心,然万物皆有其轮回因果,我只做壁上观。和玉先生合作的《天地有灵》中,玉先生的人世知冷暖和尊尊的旁观者劝世人,对话感非常明显。(玉先生因为半路出家,难免被拉去对比尊尊得学院派指点的京剧唱功,所以不放其他更有代表性的合作。)

然后勒,深深。周星星同学和两位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不是纯粹的国风歌手,只是他的嗓音可以很好的演绎国风歌曲,而他的成名作《大鱼》又是国漫里程碑的推广曲,近年来孩子又凭借自身努力发展成了古装剧ost大户,难免让人误会。深深是有戏腔的,但就是前文说的,不能确定他是出于各种意义学的戏腔,这很重要。戏腔不同于小嗓,玉先生和尊尊都是系统锻炼的小嗓(玉先生是可以唱的,只是他平常更偏自成一派的假声),戏腔只是贴近小嗓的唱法(目测大多古风唱见的戏腔是仿京剧旦角),在发声位置发声方式上都有偏差,大概就是卖家秀和买家秀的区别(无贬义)?深深的戏腔有个先天优势,嗓音条件。他可以不用强硬的捏著嗓子发出女声(先看清我说啥,有些喜欢强调少年音的杠精给我注意),所以你听不出他戏腔里的违和感(有违和感的大佬的话,参见老妖)。而且他咬字的习惯真的非常让人舒服,因为他是为数不多会把京剧韵白(湖广音,中州韵)体现出来的流行歌手,泪目。扯远了,我为什么觉得周星星是「妖」,还是因为那句,歌手该有的技巧他都有,但是他的技巧只服务于作品而不刻意外露,往往会让你在听的过程中忽略他那些细致入微的处理,只会让人觉得他的歌曲感情充沛,共鸣极强。他是他歌声里最好的演员,风情万种,可以诠释人情百态,而不是定在某一个位置上做旁观者(玉先生的入世、尊尊的神性都是他们特有的明显的风格,而深深的风格是可塑性强,变化多端)。也是音色原因,深深的国风歌曲会让人觉得不谙世事的少年或者少女感极强。「妖媚」原本是贬义词,但放在这里形容他的歌非常合适,深深是典型的歌媚,人不媚。如果你听过《梦回神都》的吟唱,你就会明白我说的「妖媚」的意思。他有时把自己处理得像一把人形乐器,而不是歌手。还有一点不同于前两位,周星星的大招是美声加吟唱,而不是戏腔加吟唱。假如纯合作国风戏腔歌曲,周星星可能会在技巧上落下风。作为国服第一辅助,他是遇强则强,遇弱也会低下去迁就对方。和前二位合作的话,大概率贡献歌曲的渲染烘托。比方和玉先生合作,玉负责劝世,他负责展示世间温暖;和尊尊合作,尊负责神怜世人,他负责扮演受苦的世人,就酱。

玉先生的舞台是手眼身法步的剧作品,尊尊的舞台是星耀长夜的尊式雅乐,深深的舞台是不设限,无标签,只求唱好每一首歌。往往会把三位放在一起,大概是因为他们都极其充分的诠释了「艺术是不分性别」的这句话吧。但,其实,我还挺奶三位合作的。


我比较喜欢一言不合放视频,霍尊和李玉刚合作过,没和周深合作,那我就发霍尊和李玉刚合作的视频吧

李玉刚戏腔,霍尊流行唱法:

https://b23.tv/TB1D6B?

b23.tv

李玉刚戏腔+流行,霍尊小嗓+流行:

https://b23.tv/rSP06b?

b23.tv

再放个霍尊和戏曲大家合作的,于院于智魁和杨院杨赤:

https://b23.tv/XdUvw9?

b23.tv

霍尊的小嗓(也就是所谓的「戏腔」)是比不上专业戏曲演员,但霍尊只能挨打,呵呵


只是单纯的来纠正一下个别回答里里关于周深的唱法

周深一直做的是流行和美声的融合,他在很多采访里说过,参见大鱼最后的吟唱

戏腔好像从来没有作为周深主打的唱腔,越剧版大鱼是在一档综艺里周深拜小师父学习的,节目是说拜师一天,当然实际情况不可能只学了一天,但一定不会太长,所以完完全全不能说是正经学习过

其他类似秦淮景也好,缘分一道桥也好,只是在节目中个别歌曲需要,深深会去专门找老师学几句,但也仅限于节目里这首歌的演绎

所以没有可比性,周深是美声+流行,不是戏腔+流行


难说嘞,

这问题我也想像了好久好久,自从李、周、霍三位有众多相似的引我浮想联翩之后,同台合作也不是不可能。

说他们仨共同点多,至少从外行眼光看是这样,

1?都内行国风音乐。就各自主打歌来看,《新贵》《大鱼》《卷珠帘》,哪个不带国风色彩。

2?都精於戏腔(真的不想用这个词,可实在想不出词可以替代)/或者说高音吧。玉先生其xiqiang更贴近女声,或者说那就是女声,因此男女声互唱是他在舞台上常有的。深深那xiqiang比较罕见,唔,但也十分出色,也算是标准,比如说我本人最爱的越剧版《大鱼》那段。还有霍霍,那小嗓老专业啦,最惊艳莫过于《北京一夜》.......

3?都偏向女性色彩???算了这我有点方了

共同点还有好多好多,但我实在说不上来,相信熟悉他们仨的朋友们还了解很多,但就他们仨各自的演唱方向看,也有许多不同

李玉刚与霍尊合作很多了,像《国色天香》《天地有灵》《白月光》......本嗓前者更为质朴厚重历经风雨后那儒者气息又带有佛教韵味,后者众所周知那是使人升华让人上天仙气飘飘云雾缭绕耗费干冰不少。那么xiqiang呢?玉先生高音最上头之处,从沉重而朴素的平凡男子,瞬间上升为雍容华贵光辉绚烂的贵族女性(你知道我说的是杨贵妃,而今日《经典咏流传》上,他表现的《昭君出塞》一人分饰两角也是如此);霍霍小嗓,则完全不同,那属于中规中矩的唱戏。前者华丽,后者古朴,二人合作?对不起在高音方面,我还听得出一丝违和。

然后再两人之间夹个深深,,,,,男声较薄所以他声音更像女声,而且我们都知道他使用美声的概率>使用戏腔的概率,这就可以想像,若真的合作,深深也许会来几句戏腔,但美声一定必不可少啦。

好的说了这么多,综上所述,仨人要合作,几率虽小,但也不无可能。然后,至于作品。。。。

1、首先时间要长,三个人一人用多种声线来一句,就有六七句了吧。再两两对唱,每个人又有多种声线,(这里要用到数学排列组合,不想算)。然后最终是要三人合唱,那场面,好歹也要半分钟才过瘾。这么算下来,三四分钟是远远不够,至少五六分钟罢。

2、其次曲风,三位作为公认的国风歌手,毫无疑问是中国风。戏腔啊女高音啊什么的一定会有,否则对不起观众朋友们。

3、再然后歌曲内容可能是串烧,也可能是新歌。若是串烧必定是那仨人主打歌妃鱼帘

好的,现在让我们开始想像

前奏走起,

玉先生苏苏的嗓音首先映入耳帘,

接著霍霍仙气十足的上台了,

再接著镜头一切,深深独特的声音让人耳前一亮;

这些大概一人一俩句。

然后前方高音高能了,

玉先生华丽地将副歌开启,

这时深深以美声相衬,响遏行云。

间奏,为霍霍的小嗓念白。

重复以上内容

最后仨人合唱,我知道这时视频已经看不清了,因为弹幕全是「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戏幕落

本人知乎处女之作,就交给他们仨了


我一时间竟分不出来是霍尊黑还是周深粉丝还是披皮黑还是在搞拉踩???

有个姐妹分析题主的身份,被折叠了,呵呵^_^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