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讲讲织田信长做大的根本原因。在那之前,请先思考一下,什么样的地区容易做大?什么样的地区不容易做大?

简单来说,处于一群小势力之间,可以各个击破的地区,就容易立足和做大。处于几个大势力之间,就比较难以做大。

所谓大势力,一般是在室町时期就有法理占据大片领地的大名,如山名、细川、大内、上杉等家族。而小势力一般存在于大势力的夹缝之间(如山名和大内之间、细川周边等)、或者出现于大势力消亡后的尸体上(如关东)、或由于地理原因必然无法保留统一的室町大名的地区(如奥羽、信浓、近江等),还有一种特殊情况,本该是大势力的家族,由于被足利将军封了飞地,导致乱世爆发时必然无法保全的,如斯波、畠山、一色的领地就是这种情况。

织田信长家族所在的尾张,就是大势力斯波已无力控制的领地。

对于大势力而言,小势力是可以被降服的,大势力吸收小势力以充实自己,并与其它大势力争雄是战国时代很常见的事。反过来,对于小势力而言,如果出生在大势力身边,则必须依附大势力(如毛利、北条早期)才能在夹缝中得以生存,如果大势力出现可乘之机,小势力就会反叛,成为大势力的蛀虫。

小势力容易被吞并,但也容易背离,大势力难以战胜,可一旦被战胜,就会分崩瓦解,这就是日本战国的规律。

了解了这些基本原理,再往下讲就容易得多了。


织田所在的尾张是一个乱国,其周边有三个邻国,北边是美浓,西边是伊势,东边是三河,这三国也是陷入内乱的地区,不仅如此。三河周边有远江、信浓两国,这两国本身也是乱国;美浓的另一有效邻国是近江,也是乱国;伊势的邻国志摩、伊贺、大和、纪伊也都没有大势力存在,所以尾张完全处于「乱中之乱」,不仅它自身没有大势力,它的邻国、邻国的邻国也都没有大势力,想在这里生存本就是非常容易的。

在织田信长的时代,尾张北边有岩仓织田、犬山织田,南边有清洲织田和织田信长所在的胜幡织田,这四家是织田氏在尾张的基本盘。除此之外,尾张西南有服部氏,东南有水野氏,以及一些更小的自治地。

尾张最早是斯波氏的领地,但由于斯波家的分裂,尾张的主要家族织田伊势守家因支持邪恶的斯波义廉,在斯波义廉倒台之后也跟著失势,被赶到了岩仓建立了新城,之后尝试掀起叛乱也以失败告终,因此彻底衰落,而其旁系就跟著斯波义敏及其后人在清州城崛起了。

清洲织田由于是一个新兴家族,他也需要利用自己的旁系对南尾张进行控制,因此出现了「清洲三奉行」,织田弹正忠家是三奉行之一,其家主织田信定建筑了胜幡城,他的孙子就是织田信长。他们一家可算得上是织田氏旁系的旁系。

本来如果清州织田家经营得好,是有可能成为尾张最大势力的,问题就在于今川当时在侵吞斯波家的远江,斯波义达说什么也要收回来,他一方面打败了不想出兵的织田达定,使本该崛起的清洲织田陷入了衰落,又带著清洲织田在远江引马城(也就是后来的滨松)吃了败仗,斯波义达因此失势,但清洲织田也因此再度被削弱了。在这种环境下,胜幡织田氏逐渐脱离了清洲织田的控制,织田信秀就是在这种环境下继承了家督之位。

按照常规剧本,应该是将势力伸向尾张腹地并建立柳之丸(后来的那古野城)的今川氏会成为这一带的最强势力,但巧就巧在,今川氏亲在织田信秀继任家督的前一年就死了,他的儿子今川氏辉当年只有14岁,并且也只当了10年的家督,就跟著他爹西去了,这引起了栴岳承芳(今川义元)和玄广惠探的家督之争。导致今川势力大幅衰退,松平清康也在此期间席卷了三河,并在征伐美浓(原书记载是美浓不是尾张!)的途中被家臣所杀。

这里要插播一个知识点,复读机们总是爱复读一些无聊言论,强调胜幡城周边的津岛多么富庶,事实上津岛根本就没有很富!津岛位于海东郡,木曾川主流位于海西郡的西侧,海东郡并不能很好地享受到木曾川带来的主要沿河经济优势。再者,从美浓抵达三河的主路,向来是从尾张西北,途径清州、热田直至三河。而伊势国的主路更是直接由桑名渡海直至热田,这两条主路都不经过津岛。津岛充其量就是一个中规中矩的米产地,要说经济力,它在尾张还排不上号呢!

更简单的一点,织田信定、织田信秀在津岛积累了几十年财富,这几十年间你看到他们做了什么?他们什么都没有做!

1533年山科言继去了胜幡城说这城真大,有什么意义呢?《名古屋合战记》里说织田信秀1532年就智取了柳之丸(那古野城),事实上山科言继1533年那一趟同样也去了柳之丸,并且确定柳之丸还在今川氏丰手里。横山住雄最终判断织田信秀智取柳之丸的时间应是1538年。这一时期今川氏辉已经去世两年,松平清康去世三年,在这种环境下,织田信秀仍是骗取了今川氏丰的信任,放自己与家臣混入城内,并在城内放火、里应外合才占据了柳之丸,换言之,凭当时的织田信秀,强攻柳之丸是够呛的。

但夺取了柳之丸的意义十分重大,前面提到,虽然津岛的财富不值一提,但整个尾张同时占据两条主路的,正是热田,而夺取柳之丸,便可以借机控制南边的热田!这是织田信秀得以崛起的关键!为了彻底控制热田,织田信秀把那古野城(改建后的柳之丸)交给儿子吉法师(还未成年的织田信长),自己在距离热田更近的地区建立了古渡城作为居城。

占领了热田的经济力是非常恐怖的,仅两年后,织田信秀便挥师三河安祥城,并向伊势神宫捐赠了价值超过一千贯的材木和金币(因此获封三河守)。据《多闻院日记》,织田信秀还在1543年向朝廷捐赠4000贯用作修缮禁里的费用(今川义元捐500贯,17年后正亲町天皇登基,毛利元就捐了2000贯,对比可见热田的财力)。

突然暴富的织田信秀捐钱如流水,简直不可一世。这期间美浓的土岐氏被斋藤道三篡位,爱多管闲事的织田信秀便与朝仓宗滴一道围攻美浓,联军先是击败了斋藤军、夺下了大垣城,但在从稻叶山城撤围的时候遭受了斋藤道三的突袭,联军溃败回国。

在这之后,斋藤氏和清洲织田氏虽然与织田信秀敌对,但凭此时的财力,已经足以应对,且有余力继续对三河用兵。但在1548年被腾出手来的今川军在小豆坂打败之后,织田信秀东进的希望也破灭了。不久后织田信秀就病死,而织田信长和织田信行兄弟俩也随即分裂。


下面是织田信长的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织田信长早期的统治力并不强,除了自己的八百亲兵之外,他一般很少能调动别人与他协同作战,相对的,织田信长的军队集结迅速,战力强悍,这为日后的家臣集住奠定了基础。织田信长凭借自己强大的军事能力,先是为斯波义统报了仇,占据了清州城,又在与弟弟的争斗中胜出,大体统一了尾张南部。接著攻陷了尾张北部的岩仓城,实现了全尾张名义上的统一,在著手收复东尾张失地时,引起了今川义元的反扑。但骁勇善战的织田信长亲率不足两千精兵直接将今川军斩首,挑著今川义元以下三千多颗首级回了清州城,自此声名大噪。

有人说织田信长征伐美浓用了很多年,说明他很菜,其实这是不对的。应该反过来说,在织田信长势力还小的时候,今川义元、斋藤义龙就在不断骚扰他,在长良川之战后,斋藤军追击过织田信长、挑拨北尾张的织田信安在清州城外放火、挑拨织田信长的庶兄织田信广偷偷占据清州城,自己率军在尾张边境伺机而动、派出刺客想趁织田信长落单的时候将其刺杀……但种种手段均以失败告终,像极了用尽各种手段都吞不下越后的武田信玄。

在穷尽各种办法都无法拿下尾张之后,斋藤义龙终于被气死了。织田信长也改变策略,由打透今川转为攻略美浓。开头说了,在一群小势力中,想要生存是很容易的,一旦吃掉另一个小家族,就可以开始滚雪球。但大势力之间的较量却是很难一招定胜负的,尾张与美浓就是如此,织田信长的策略是将美浓化整为零,把一个大势力分割成多个小势力,用步步蚕食的办法逐渐削弱美浓的凝聚力,最终在1567顺利拿下稻叶山城,这标志著织田信长已经加入百万石大名豪华午餐。

后面的故事就很无聊了,近江、伊势在他这百万石大名面前简直吹弹可破,唯一一个大势力是篡夺细川的三好氏,但此时三好长庆已经作古,松永久秀这一派人毫不犹豫的抛弃了三好三人众。这个情况就像关东墙头草一样,小势力们见谁打过来就向谁投降,毫无立场可言。接著便是一场滚雪球,要不是信长包围网延缓了滚雪球的速度,他还能更快。。。

除本愿寺之外,织田信长在近畿,其实是没有势均力敌的对手的。能排得上号的,一个是东边的武田,一个是西边的毛利。织田信长在长筿之战中重创武田军,并又像滚雪球一样分割蚕食武田和上杉的领地。在消灭武田之后,本该在毛利领地再次上演长筿之战的途中,织田信长遭到了明智光秀的反叛,死在本能寺,他的滚雪球之路也因此截然而至。

故事讲到这里,我们的结论就会变得很尴尬。

织田信长能够做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他出生在一个完全混乱的地区,但凡是个人就能生存。

2.他不是最富的,但在那个环境里,他完全有能力成为那个最富的。

3.在稍大一点之后,就开始滚雪球,吞掉所有稍小的对手。

4.如果对手和你一样大,就把他分割成小块,再继续用滚雪球之术。

看似简单,但其实织田信长本人的军事能力在这里起到了最关键的作用。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织田信长毫无下限的搬家之术。

这是什么意思呢?

你看织田信秀一生中,从胜幡城搬到了那古野城,然后是古渡城、末森城,哪里哪里有战争、哪里需要他,他就搬到哪里去。

织田信长也是如此,他开局在那古野城,然后是清州城,攻打美浓时搬进了前线小牧山城,然后入主稻叶山城,改名岐阜之后在这住了很久,在长筿打败武田胜赖之后,著手建造安土城,之后移居到了这里,本来在夺下石山本愿寺之后打算在这里建城,但因为死在本能寺而没能实现。

可能有人说这有什么?我玩信野的时候也会把资源兵力和将领都转移到前线啊!

哎,别人可就没这个胆了,北条龟缩一辈子小田原,武田一辈子踯躅崎馆,上杉一辈子春日山城,很多实力强悍的大名,本来完全有机会号令天下,但就因为舍不得自己在老家的根,而丧失了机动优势,最终使领地只能拘泥于小小一块。你看丰臣秀吉说打朝鲜,马上全国搬到名护屋城。德川家康在蚕食今川领地时,也知道从冈崎搬到滨松。有没有机会是一回事,但在机会将临时能够抓住也是一种本事。主城前置这小小的行为正体现了当局者何以家为的决心,他们从来不被无聊的「一国之主」的身份所禁锢,而是拥有永无止境的野望、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意志。

你再问我织田信长做大的根本原因,我就可以回答你:心怀天下就是他的根本原因。


信长所在的尾张地区,可能比起广袤的关东平原的农业和京都、堺等地的繁华商业略有不如,但浓尾平原及环伊势海沿线的农业商业也是极其发达的,从信长之父信秀时期开始,通过津岛等商业已经积累了不少财富,而且伊势周边沿海及伊势神宫信仰,给尾张的发展带来极大推进。农业方面从其浓尾后来检地的石高来看,也是比较发达的。所以在消除了今川的威胁和本家内纷后,再加上拿下美浓,信长的实力就已经是天下排得上号的了。实际上从信长继承家业到拿下美浓准备上洛也用了十七八年时间,占了其生命的三分之一。其做大后又做强的一个措施就是拥立足利义昭上洛,纵观战国时代曾经上洛或者在洛中的势力,都是在当时或者当地的强力势力,比如大内、细川、三好等。信长的很多后世认为较为先进的政策,实际上并不是什么新政策,只不过执行得较好。经过元龟年间的困难时期,其势力越来越大,推进统一事业的进程也越来越快。所以做大的根本原因我觉得要是比较暴力的概括的话,一是其领国底子较好,二是成功拥立义昭上洛,三是拔擢了不少后世看来比较有能的家臣。当然,其做大的过程也不是一两句能概括清楚的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