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龙啸天,十全十美!(长11,2次海射,8次陆射,均圆满成功!)

2020年9月15日9时23分,我国的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完成第二次海上发射(首次商业海上发射),「一箭九星」将「吉林一号」高分03-1组卫星送入535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沧海一声笑·【长征十一号·海上发射视频】我们的太空的视频 · 6.6 万播放

别的不方便说,说说亮点吧,有五个:

亮点一:首次真正意义上的海上商业化应用性发射

2019年,长十一火箭实现了首次海上发射,主要目的是突破海上发射稳定性、无线通信可靠性等关键技术,对整个海上发射技术方案进行全套考核,全面验证海上发射技术流程,初步构建多方融合、资源共享的海上发射模式。

本次长十一火箭海上发射任务在首次技术试验成功的基础上实施。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副总指挥金鑫介绍,从这一发起,长十一火箭开始正式执行海上发射任务,应用性发射的主要目的就是把卫星打到预定轨道上。

亮点二:规范模式开启海上发射常态化

海上发射常态化,就意味著把海上发射变成一种能够按照规范开展的发射模式。长十一火箭首次海上应用性发射任务的成功就标志著该火箭海上发射常态化自此拉开大幕。

据了解,海上发射采取军地协同、地方政府深入参与的模式。「在各方协同的过程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所以通过这次发射,把这种组织模式进行总结、基本上规范下来,后续形成一个海上发射组织模式的文件,这将进一步提升海上发射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推动十一海上发射常态化奠定坚实基础。」金鑫表示。

亮点三:首次实现火箭总装测试发射一体化

据了解,此次长十一火箭在北京仅完成部段级装配,之后全部立足于东方航天港的一体化技术厂房,完成了火箭的箭体对接、测试、装填和星箭对接等各个环节,快速转运上船,运输至发射海域实施发射。

这是我国首次初步实现火箭总装测试发射一体化,大幅缩短了发射链条,提高了发射任务的时间利用率和可靠性,提高发射效率和效益,彻底打破了以往火箭生产与发射场分离格局,减少分解和总装次数,以及长距离铁路运输环节。

亮点四:首次采用通用性更好、有动力的驳船作为发射平台

本次长十一火箭海上发射任务选用通用性更好的「德渤3号」驳船作为发射平台。类似吨位和船型在国内有多艘,可根据发射计划灵活选用,不会受某艘具体船只档期的限制,这大大增加了海上发射的灵活性。

据了解,「德渤3号」总长接近160米,宽近40米,大载重约2万吨,时速为每小时20多公里,全电力推进,具有快速调载功能。

指标表

相较于长十一火箭第一次海上发射使用的「泰瑞号」驳船,「德渤3号」动力船结构更加细长,在海面上受浪涌影响,船上振动环境条件更加恶劣。因此,型号队伍开展了大量试验和深入细致的模拟分析工作,确保火箭设计可靠,完全能够适应海上环境变化。

此外,「德渤3号」自身带有动力,行驶速度更快,可快速运抵发射海域实施发射,发射效率更高。

亮点五:首次实施太阳同步轨道的海上发射

本次发射中,长十一火箭成功将吉林一号高分03组卫星送入535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这也是我国首次实施太阳同步轨道的海上发射,意味著海上发射的轨道适应性更强。

此前,长十一火箭虽然在陆基发射场执行过多次太阳同步轨道发射任务,但在海上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尚属首次。相较于2019年6月5日首次海上低倾角发射任务,本次任务中,长十一火箭要将9颗重约42千克的卫星送入距离地球535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对其运载能力要求更高。太阳同步轨道的发射射向固定,海上发射选择的发射海域和发射点一旦得到验证,后续可相对固定。同时,目前太阳同步轨道的发射任务比较频繁,且陆地发射残骸落区选择越来越困难。因此,实施太阳同步轨道的海上发射将更加突显出海上发射的优势。

还有就是:我国的航天发射场的范畴,要新增了哟。山东海阳,将来会是一个响亮的名字。

发布于 2020-09-15继续浏览内容知乎发现更大的世界打开Chrome继续苏47战斗姬苏47战斗姬俄罗斯的小飞机~

谢邀@林亮亮

别的回答都在谈论火箭,而令我更惊讶——甚至有点震撼的,是长光卫星惊人的小型化和系统集成能力。

犹记得大约半年前看到这张图时,还质疑是不是少打了个零;半年后,长光卫星就真的实现了这上面的指标:全色解析度1m,幅宽17km,重量40kg,以至于可以使用长征11号一箭九星……

当年的ppt其实是一箭十星233,少了一颗也无妨

不,先生们,这可不是那种玩玩性质的立方星。这是需要长期在轨稳定工作的商业遥感卫星。这玩意儿需要一整套热控系统、轨控姿控系统、供能系统、大带宽通信系统来保证其有效载荷正常工作,而这些东西下来,留给有效载荷的质量可能只有10kg;然后长光就用这10kg实现了幅宽17km,解析度1m@500km,然后把这么些东西打包装进了这么个小盒子里,以至于长征十一号可以塞下十个,快舟一号甲都能塞五个——你问我什么感受?

(逃)

现在看来,军方一直抠门得不行,万年2.7t平台尖兵,可能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呢……

我已经在思考这玩意儿整合进A2/AD系统,以及军用版快速补网的能力了——这种能力,至少现在,NRO暂时没有。

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我们现在也没有NRO的分辨力和幅宽;期待传说中的鳖KH-11。传言中,这玩意儿以后会有长五发射任务的哦?

敬请期待。

更新:今早刚看到的视频。

吉林一号对战斗机的拍摄跟踪

虽然知道之前它拍过火箭发射,但看到这个视频又让我震撼了一次——谁知道它还能做到什么呢?

敬请期待x2。

另:追赶NRO,不止是卫星——中国的任务徽标逐渐洋气起来了!

有内味儿了吧?
这个还不那么明显

这个你把中文遮住说是NROL-46我都信

美国的徽标反而土气起来了233

牛、牛头人?

不过话说回来,NRO这个名字本来就很土哈哈哈哈

N:National 国家

R:Reconnaissance 侦察

O:Office 办公室

国家侦察办公室,简称国侦办

哈哈哈哈哈哈哈(逃)

茫茫大海,蛟龙问天!近日,在我国西南某空军基地范家屯发射场,国侦办遥六十六重型运载火箭托举著我国某新型遥感卫星验证星成功入轨。该卫星在轨期间将开展多项科学实验,主要用于国土测绘、资源普查、防灾减灾、农作物估产等领域,将为MAGA伟大建设提供信息化保障……

有内味儿了吧~?别打我——(逃


别的回答都在谈论火箭,而令我更惊讶——甚至有点震撼的,是长光卫星惊人的小型化和系统集成能力。

犹记得大约半年前看到这张图时,还质疑是不是少打了个零;半年后,长光卫星就真的实现了这上面的指标:全色解析度1m,幅宽17km,重量40kg,以至于可以使用长征11号一箭九星……

当年的ppt其实是一箭十星233,少了一颗也无妨

不,先生们,这可不是那种玩玩性质的立方星。这是需要长期在轨稳定工作的商业遥感卫星。这玩意儿需要一整套热控系统、轨控姿控系统、供能系统、大带宽通信系统来保证其有效载荷正常工作,而这些东西下来,留给有效载荷的质量可能只有10kg;然后长光就用这10kg实现了幅宽17km,解析度1m@500km,然后把这么些东西打包装进了这么个小盒子里,以至于长征十一号可以塞下十个,快舟一号甲都能塞五个——你问我什么感受?

(逃)

现在看来,军方一直抠门得不行,万年2.7t平台尖兵,可能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呢……

我已经在思考这玩意儿整合进A2/AD系统,以及军用版快速补网的能力了——这种能力,至少现在,NRO暂时没有。

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我们现在也没有NRO的分辨力和幅宽;期待传说中的鳖KH-11。传言中,这玩意儿以后会有长五发射任务的哦?

敬请期待。

更新:今早刚看到的视频。

吉林一号对战斗机的拍摄跟踪

虽然知道之前它拍过火箭发射,但看到这个视频又让我震撼了一次——谁知道它还能做到什么呢?

敬请期待x2。

另:追赶NRO,不止是卫星——中国的任务徽标逐渐洋气起来了!

有内味儿了吧?
这个还不那么明显
这个你把中文遮住说是NROL-46我都信

美国的徽标反而土气起来了233

牛、牛头人?

不过话说回来,NRO这个名字本来就很土哈哈哈哈

N:National 国家

R:Reconnaissance 侦察

O:Office 办公室

国家侦察办公室,简称国侦办

哈哈哈哈哈哈哈(逃)

茫茫大海,蛟龙问天!近日,在我国西南某空军基地范家屯发射场,国侦办遥六十六重型运载火箭托举著我国某新型遥感卫星验证星成功入轨。该卫星在轨期间将开展多项科学实验,主要用于国土测绘、资源普查、防灾减灾、农作物估产等领域,将为MAGA伟大建设提供信息化保障……

有内味儿了吧~?别打我——(逃


中国航天终于又有一个领域跟美国航天的差距缩小到25年以内了。

发射平台是改装的货船,怎么看都是岸炮上舰的感觉。

先答题。

海上卫星发射平台的优势有三个。

1,发射场占地广阔,对周边安全构成危险。海上发射平台既节约土地又可以设置在广阔的大洋中央,不会扰民。

2,低纬度地区的发射场可以利用地球自转,减少百分之几的能耗。我国国土主要集中在温带、亚热带地区,只有海南岛有一个北纬19.61度的发射场。有了可移动的海上卫星发射平台,我们可以获得更低纬度的发射位置。

3,地球71%的面积是海洋。海上卫星发射平台可以前往更多的发射地点,便于发射任务入轨。

再吐槽。

这是我1996年启用的的剪报本。

山东少先队真理报,整版整版的刊登UFO研究,我非常喜欢看。一张报纸,正面介绍UFO,背面教小朋友写作文。

这是关于卫星海上发射平台的文章。海上发射平台已经被美国领先二十年了,希望中国能抢到文章中预言的电磁发射的头筹。传说2020年我国会发射羽舟火箭,采用地面电磁弹射发射电推火箭——羽舟。

文章里说的「1998年启用」的海上发射平台就是奥德赛平台。该平台跳票一年,1999年通过「天顶号」火箭完成首次发射任务。

再看几篇科技旧闻。

海上风力发电,根据这篇1996年的译文,国外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就开展了。我国本世纪开始建设海上风电场。

中国首个盐融蓄能太阳能发电站2018年在甘肃建成。美国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掌握该技术。

1996年,家里有网路了,我持续了两年的剪报习惯就丢掉了。


发射地,发射航线,溅落海域 来源:东方钟摆的推
噫噫噫噫噫噫噫噫噫

一二级跨射湾湾!很有精神!

湾湾表示,不慌,尽在掌握!

哎,不是说要多写干货,少抖机灵的嘛??

没办法啊,实在忍不住要嘲讽一下某岛........


来来来来来,看我说什么来著,尽在掌握吧?

伪国防部声明:充分掌握

一箭9弹和东风上舰这都是扯淡的,技术难度更高的弹道导弹核潜艇都搞出来了,还是在四十年前以前的事,那早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这个最大的意义有两个。

第一是低纬度地区发射相对来说要廉价的多,但是我国低纬度地区领土不多,最好的办法是啥,就是直接弄一个海上平台出来。

第二是未来打太空战的时候迅速补射和反卫星有了最根本的优势。

中美都有反卫星技术,这个大家都知道,但是被反了卫星总不能两眼一抹黑,那就补射,补射卫星在地面上好侦测,海上就不一定了,完全可以搞一艘核动力(民用级就可以)的半潜船,带上几十发固态小型火箭。

一旦需要补射的时候,上浮,发射,半潜,走人。

必要情况下甚至可以改造一两艘老旧的弹道导弹核潜艇用来发射卫星(美国改造过用来发射巡航导弹的弹道导弹核潜艇),打仗的时候你有反卫星我不怕啊,哪怕补射上去的小型卫星只能用几天甚至几个小时就被击落,那能因此打赢一场战役也是划算的。

廉价、发射迅速、准备快、技术实力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