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是什么化学成分让酒变甜、变香、变苦、变辣等等,按理说就应该可以通过随意搭配这些纯净的化学成分混合出符合我们期望口味的酒啊,为什么没听说谁通过这种方式来严格生产饮用酒类呢?


题主如果深入了解白酒行业甚至酒行业,就不会这么问了。

但凡能数的出来的白酒品牌,几乎都要加香。

什么是加香,就是通过人为添加香味或者口感物质,来提升白酒香味和滋味,或者达到产品品质稳定。

除了做加法,还可以做减法,除去辣口感和让人上头的物质,达到一线喉,入口柔。

如果这种小修饰小改动,还不算大刀阔斧的手术刀般的操作,我们还有纯~勾兑白酒。

首先要声明,勾兑二字是中性词,不是贬义词。但是在民众心里,勾兑就是妥妥的贬义词。所以白酒品牌也尽量不会在宣传上和勾兑二字扯上关系。事实上,你去超市买白酒,随便拿起一瓶,就是勾兑过的酒。

当把勾兑看作白酒生产的一门技术,就会坦然了——错的不是勾兑,而是内心的误会。

那我刚才说的纯勾兑酒,可以达到白酒香味的90%,而口感上要更单薄些。由于纯勾兑酒的目前的这个特性,适合生产口感干净利落的酒饮品,比如伏特加,加香酒饮料。

纯勾兑酒的主角,自然是乙醇。以现在的技术,乙醇可以达到很高的浓度和「纯净度」,上文中说的口感干净利落,或者柔和少刺,均是现代乙醇处理技术的结果。

乙醇现在9成还是发酵法得来,而食用乙醇,全部都是发酵法。所以,崇尚天然的朋友可以稍微放心,即便是纯勾兑酒,也不是「化学」的酒,也是99.9%天然的东西。


酒、醋、酱油,这些都属于微生物发酵后产生的液体,都是酿造食品。

酿造的时候根据微生物菌种不同,酿造原料和环境不同,会产生千变万化的风味,其中主要的成分我们能分析出来,微量的成分是分析不出来的,就算你知道大概有哪些成分,也很难完全分析出它们的含量、比例。

就像大自然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一瓶天然酿造的酒,其中的微量成分可能有成百上千种,非常复杂。人工做不到全部模拟,即使做到了,成本也很高,可能比酿造还高。

这三种液体现在市面上都有酿造的和勾兑的,还有部分勾兑的

酿造的卖的都比较贵,大部分还会在瓶身自豪的写上 纯天然酿造 几个字。

纯天然酿造的酒一般叫原浆酒。

我觉得,纯天然酿造的产品卖的更贵是理所应当的,因为人家确实工艺比较复杂,生产流程长得多,风味物质也比较复杂,也更能满足一些消费者追求天然,追求复杂的口感的喜好。

但是,勾兑的产品也不能说不好。我作为一个消费者,有时候就爱买勾兑的,一个是便宜,一个是酿造有时候味道并不如勾兑。

我不怎么喝酒,据说很多纯原浆酒味道并不好,不如原浆加勾兑调味后的味道好。

我再说说我比较常买的酱油吧,有的酿造酱油酱香醇厚滋味复杂,但有的酿造酱油有豆腥味,有的还有苦味还是别的异味。毕竟天然酿造可能不是那么稳定吧,每家的产品差异比较大,有时候很贵的酿造酱油,我反而品味不来。我觉得勾兑酱油就挺好,便宜,稳定,纯粹的鲜味。

所以

1.想完全复制天然酿造的所有成分,目前难以做到。

2.酿造还是勾兑,我认为都有其存在的必要,买哪个看消费者个人选择。


哎,时代不同了,「1000种微量元素」这个梗居然这么多人不知道……这又不是我说的,有时间复制开头这句到评论里嘲讽,却没时间多看一句?

=====================以下是原回答========================

当下的化学水平达不到,如下图所述,就算是蒸馏过的白酒也蕴涵了1000多种「微量元素」[1],而现在报道的化学元素总共才118种,所以化学方法是做不到的。

算了,不抖机灵了。

他(x台集团名誉董事长)想说的应该是xx酒里有1000多种化学物质。白酒里的高级醇啊,醛啊,酯啊,确实很多,跑个气相色谱会出密密麻麻的峰(记得当年做仪器分析实验还真有人买其他白酒来对比的)。但「不像制造化学试剂一样制造」这个说法可能是被酒类广告的宣传骗了,其实现在的酒出场也会做做调香什么的,不是完全的「天然」。不过这种东西背后的产业那么大,宣传力摆在那里,「被宣传」很正常。

先辟一下上面截图里的谣,没有什么「千年白酒文化」。

烧酒【释名】火酒、阿剌吉酒【集解】 时珍曰∶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近时惟以糯米或粳米或黍或秫或大麦蒸熟,和曲蒸取。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

【气味】辛、甘,大热,有大毒[2]

为了创造「传统文化」的假象,他们找了一些学者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找了几个加热低度酒的例子,强行说是「烧酒」,先是拉到宋朝,后来拉到唐朝,再后来甚至有学者考证出东汉时期中国就有蒸馏酒的技术了。一些资料[3][4]在反驳后面那些人的考证时字里行间写满了「无语」两个字。再到后来,他们病态到了考古中一旦发现蒸馏器,就有人写文章说要看看是不是用来蒸酒的。李时珍写的太实在,可把他们害苦了。(同样的剧情还有海昏侯墓里的「冬虫夏草」,发现疑似冬虫夏草的时候铺天盖地的宣传,什么「冬虫夏草发现史提早千年」都来了,后来发现不是冬虫夏草立刻就没人提了。)

说回酒的问题。不管怎么说,现在厂商把酒和传统、历史、文化挂上钩了。传统的东西,怎么可以和化学挂上钩呢?虽然现在市面上大部分的酒上市前为了质量和品质稳定,是要调香和勾兑的,但这些可以定义成是「传统工艺」啊。这就像可口可乐的7X配方一样,玄幻且模糊的东西才能形成「文化」,才会有卖点,才会有人愿意花高价去喝一类致癌物。

说到一类致癌物,之前的回答讲过醇代谢的问题。

既然酒精是一类致癌物那究竟是我们低估了酒精的危害还是高估了其他致癌物的致癌能力??

www.zhihu.com图标为什么甲醇会使人中毒??

www.zhihu.com图标

酒中的成分和作用确实复杂。主要成分——乙醇其实是为数不多的可以大量饮用的醇类有机物,高级醇代谢更慢,会「上头」,而甲醇和乙二醇的毒性比乙醇大很多,但乙醇也是一类致癌物,即「对人为确定致癌物」。总之,古人说烧酒「有大毒」诚不欺我。

之前见过有人说「你可以仔细对照中英文的致癌物清单,绝对没有酒精/乙醇,只有代谢产物乙醛」,其实一类致癌物清单里是有「酒精饮料」和「酒精饮料中的乙醇」的。哎……金钱可以改变历史也可以使人盲目。第一张图里的「有机食品」「有益健康」之类的说法就更夸张了。

而其他成分,或者说「风味成分」有什么作用,或者说危害,研究得也很清楚[5]。比如下图里讲的啤酒,以前一些小啤酒厂技术不到家,特别容易「上头」,还当成特色呢。后来也学会除去部分甲醇和高级醇使口感「清爽」。

所以他们是知道成分的作用,也是会控制的成分的。但即使做了这些「化学操作」他们也不会宣传,他们更会的是创造概念,比如「固态法白酒,液态法白酒和固液态法白酒」的概念,还有年代酒的说法。

相关的酒类宣传的软文,尤其是白酒,经常会强调1000种微量元素和高级醇的事,来表明酒和食用酒精是不同的。

二、喝酒不是就是喝酒精吗?白酒和食用酒精主要成分不都是乙醇吗?

白酒与食用酒精的主要成分都是乙醇和水。

但传统的中国白酒其主要成分除了乙醇和水以外还含有酯、酸、醇、醛类等物质。不同的酸、酯形成不同的白酒风格,如清香型白酒、浓香型白酒、米香型白酒、酱香型白酒和兼香型白酒等等。

食用酒精是高纯度酒精,即高纯度乙醇。无酯、无酸。形成白酒芳香的高级醇微乎其微。传统的白酒其酸、酯、醇、醛的计量是以克/升或毫克/100毫升为单位,食用酒精则是以毫克/升位单位。[6]

我觉得吧,食用酒精一般也是发酵制成的(不是所有化工原料都是从石油来的),而且为了纯度达标还要除去高级醇这种「杂质」。如果按题主说的,要增加口感和醇厚再去用化学方法加入高级醇,多此一举

但还真有这么干的,前面提到液态法白酒就是例子。液态法白酒(GB/T 20821-2007),很多地方直接叫勾兑酒。

液态法白酒是以粮谷、薯类、糖蜜等原料,经液态发酵、蒸馏成食用酒精的工艺路线、再经串香、勾兑、调配而成的白酒。[7]

所以「制造化学试剂一样制造酒」也是有的,「先制成食用酒精、再经串香、勾兑、调配」基本就是日化品或者精细化工的套路。不过现在一说「化学」大家想到的都是添加剂什么的,所以勾兑酒不会强调自己的制备方法,而是强调做勾兑酒的食用酒精也是由发酵产生的。

互联网上一直有人再问如何区分勾兑酒和酿造酒,品酒大师也给出了各种很玄学的区分方法。这事情的核心是人们对天然事物的向往,对人造事物的怀疑。这个思潮一千多年前就有了,大家觉得勾兑酒「不天然」「不正宗」,所以勾兑酒也不会说自己是勾兑的,造成了「所有酒都是天然的」这种印象。伊本·西那(ibn-Sīna,980—1037),波斯人,被誉为「世界医学之父」。

《炼金术的秘密》[美]劳伦斯·普林西比

就是这个认识让所谓「天然维C」能卖几十元一瓶,天然的「含1000多种微量元素」的酒也是一个道理。

上面这些营销出来的概念,比如「千年酒文化」「天然高级醇风味」「有益健康」,在一些人心目中几乎是「真理」了,没必要去争论。只希望更多的人能看清什么是宣传吧。

====================1113更新========================

开头的那篇采访真的是「宝库」,最让我感慨的是这么多年了居然还在。

参考

  1. ^http://news.sina.com.cn/s/2012-03-22/095924156733.shtml#opennewwindow
  2. ^本草纲目 谷部第二十五卷 谷之四 烧酒
  3. ^后德俊, 周嘉华. 中国古代日用化学工程技术史[M]. 山西教育出版社, 2011.
  4. ^周嘉华. 中国蒸馏酒源起的史料辨析[J]. 自然科学史研究, 1995, 14(003):227-238.
  5. ^任永新, 崔进梅. 浅谈啤酒上头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方案[J]. 啤酒科技, 2009, 000(005):28-30.
  6. ^https://www.sohu.com/a/240357707_100008183
  7.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6%B2%E6%80%81%E6%B3%95%E7%99%BD%E9%85%92/16448844?fr=aladdin


有这么干的。

比如英勇的苏联红军,在没有伏特加的时候,直接酒精兑水,然后杀向德国鬼子。


禁酒令之下的酒、3K党、斧头帮、黑帮及芝加哥之王阿尔·卡彭

导语:一战与二战期间的禁酒令催生了美国纷乱的众生相,有狂热支持禁酒的3k党,有喜剧色彩的斧头帮。也有靠著贩卖私酒大发横财的黑帮。当时黑帮中最有影响力的人叫阿尔·卡彭。卡彭及其黑帮对美国乃至整个世界有著重大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卡彭三教训:重机枪比冲锋枪好使;要按时向联邦政府纳税;做爱一定要戴安全套。


清教徒、3K党、斧头帮与禁酒令

塔利班组织曾声称:"和卡彭的所做所为相比,我们的行动并没有那么可怕"。塔利班所指有两重意思:第一、卡彭居然卖酒,这是作恶。第二、美国人(卡彭)干的事,实在是丧尽天良。

  禁酒令之前,有几个事件的时间节点,值得关注。

  1875年 ,旧金山市(华人最集中区)制订了美国第一个针对华人的地方禁毒法 。禁止吸毒当然是对的 ,但其立法是种族歧视使然, 因为它并非「基于鸦片危害健康的考虑 ,而是人们相信 ,鸦片会促使这些中国苦力比不吸鸦片的白人工人更卖力地工作 ,从而抢了白人的饭碗」 。于是南方的一些州陆续出现了排华为目的的禁止吸食鸦片的法案。

  1905年,可口可乐公司声称不再在可口可乐中掺入古柯碱(可卡因)。可口可乐诞生之前是作为一种药而出现,随后变成了一种饮料。尽管可口可乐这么声称,但是其重要原料依然是古柯叶,这使得这种声明备受质疑,在二战后的多次检测中,在可乐里依然发现有苯甲基芽子碱(古柯碱的正式称呼)的成份。

  1914年《哈里森毒品法》(Harrison Narcotics Act)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禁毒立法,它的制订和执行对后来美国社会的毒品问题及毒品政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

  1917年美国宪法第十八修正案通过,由此禁酒法案生效,到了1919年补充的《沃尔斯特法案》(Volstead Act)有了更多的细则—— 根据这项法律规定,凡是制造、售卖乃至于运输酒精含量超过0.5%以上的饮料皆属违法。自己在家里喝酒不算犯法,但与朋友共饮或举行酒宴则属违法,最高可被罚款1000美元及监禁半年。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禁酒写入宪法的也仅美国这一家。从法律条文的规格上来看,禁酒令的规格远高于上面提及的其它法案。

  美国之所以会出现如此严格的禁酒令,是因为美国本质上是一个清教徒国家,宗教氛围浓厚,西方的宗教说酒是不好的。比如《圣经》上说:「不要醉酒,酒能使人放荡,乃要被圣灵充满。」 

  很多具有所谓高尚情操社会学家都把酒看成是犯罪和贫穷的根源。其中以妇女组织最为热衷。

  到后来妇女开始有投票选举权,她们对于男人们酗酒之后乱七八糟的生活状态的不满,于是纷纷把票投给了支持禁酒令的人。

  1917年,美国对德国宣战,德国由于是对手,在美国的德国移民,也跟著遭殃。德语首先被禁,德文报纸接著不能印了,德国名字要改,如汉堡包( Hamberger)改名叫Salisbury steak,Sauerkraut(腌白菜、泡菜)改作Liberty cabbage(解放白菜、自由泡菜),美国主要的酿酒师、酿酒厂都是来自德国的,因此,禁酒也就等同于爱国,啤酒,当然也要禁掉了。

  就这样禁酒演变成不同利益集团的政治角力:工人觉得酒精是资本家控制自己的工具;资本家认为酒精让工人的生产效率降低;蓄奴州的原奴隶主害怕黑人喝酒之后激情投票;清教徒拿禁酒当武器反对天主教徒移民;政客凭著禁酒团体抢占爱国的道德高地……

  在极端的禁酒者当中有两伙人是冲锋在第一线——3k党与斧头帮。

  三K党(Ku Klux Klan),Ku-Klux二字来源于希腊文KuKloo,意为集会。Klan是种族。因三个字头都是K,故称三K党。原称是白人种族集会,又称白色联盟和无形帝国。

  3k党就是美国的纳粹党+ISIS组织。它就是一个被人唾弃的极端种族组织,然而在1920年的巅峰时期,三K党拥有4百万以上的成员,甚至一度包括杜鲁门总统这样的政客。

  3k党是禁酒令的最坚定的拥护者,驱动3k党的理念是极端的宗教道德主义,在这个时期的3k党它的宗旨中包括了:禁止离婚、禁止通奸、禁止饮酒、反移民(盎格鲁撒克逊人除外),反黑人,反天主教,反对除基督教以外的其他一切信仰,并且寻求建立一个纯粹的白人国家。

  在禁酒令期间,3k党及其支持者做了一件惨绝人寰的种族大屠杀——塔尔萨大屠杀。根据俄克拉马州政府调查委员会的官方记载,这次事件从 1921 年 5 月 31 日下午 4 点开始、到 6 月 1 日中午 11 点军队出兵平息,在这恐怖、混乱不到24小时的一天中,塔尔萨有 300 多人死于非命、8600 多人受伤,1256 间住宅被焚毁、215 处房屋遭抢劫、35 个街区被破坏、1 万多人无家可归,誉为「黑色华尔街」的富人区被夷为平地……

  在这场屠杀中,黑人也奋起反抗。可是架不住白人暴徒的强大的火力。

  最后,在警察与国民警卫队的袖手旁观下,白人暴徒出动十多架飞机,丢下大量的自制的燃烧弹与炸弹后,黑人放下武器投降。

  最终参与种族屠杀的白人没有任何人因为杀人、放火、抢劫受到起诉。禁酒令开始的头几年3k党更是打打杀杀,看到喝酒的人就上去干仗。

  跟3k党的残暴滥杀无辜相比,美国的斧头帮则很有喜感。

  凯丽内森(Carrie Nation)是美国女子斧头帮的龙头老大。凯丽的一生坎坷,母亲死于疯人院,第一任丈夫死于酗酒,第二段婚姻,她经常被醉酒后的老公毒打,于是她积极去教堂做礼拜,后来两人离婚。在目睹了男人饮酒对女人造成的伤害之后,凯丽在主的感召之下,突然顿悟,正如圣经所讲的一样——酒能使人放荡,乃要被圣灵充满。

  于是她把女人的不幸统统归结于酒精。

  有一天凯丽看到一副叫朱迪斯斩杀赫罗弗尼斯的画,该画来自圣经里的旧约的故事。她突然又顿悟了。于是凯丽女士开始一手拿把斧头,一手拿圣经,并且唱著玫瑰颂或者诸如哈利路亚等歌。

  1900年6月6日,是美国斧头帮成立之日,那天凯丽「蒙主感召,茅塞顿开」,决定以一手拿把斧头,一手拿著圣经的激进的方法,践行基督徒的禁酒道路。

  当天她高唱赞美诗,拿著斧头冲进一家酒馆,把东西砸烂。当时泡酒馆的男人哪见过这么生猛的女人,谁也不敢上前阻拦。最后酒馆老板自认倒霉,并自嘲的说道:「与其天天听她那歌声如驴叫的玩意折磨人,还不如让她砸了场子。那驴叫一样的歌声是天天折磨人,砸了场子也就是这么一次,反正砸了还可以买过……」

  到后来,凯丽帮主有过一个月以内砸遍堪萨斯的100多家酒馆,最猛的一次是,一天之内拿著斧头疯狂的砸酒馆,当天连续4次被逮捕入狱又被释放。她的事迹登报之后,获得了全国的舆论支持,可以说是20世纪初媒体捧红的第一位「平民明星」,是名副其实的乘风「砍浪」的老姐姐。

  到了禁酒令时期,她有了自己的粉丝团,这些粉丝不少也高举斧头,唱著赞美歌。帮主举著斧头砸到哪粉丝团就跟到哪。

  这样无端的砸人的东西是犯法的,再加上人总是要吃饭的,因此凯丽出售一些签名斧头这样的周边产品,来抵扣被捕之后的罚金。

  再后来,丹佛这样的首府城市还给这位「斧头帮帮主」专门开设了演出。演出中最具特色的就是斧头舞并配上凯丽如驴叫一样的歌声。每到这时,往往是掌声雷动,就这样为理想献身的基督徒板斧护法,逐渐淹没在美国大众娱乐的洪流之中。

  禁酒令实施后,凯丽女士更是大受欢迎,因为全国禁酒了,找酒难度增加了。于是一些私酒贩子就想到了利用斧头帮来打广告。他们以禁酒者的名义告诉凯丽帮主有地方贩卖私酒,于是凯丽急匆匆的跑过去兴师问罪,私酒贩子早就准备好了几瓶酒让凯丽砸。等凯丽砸完后,私酒贩子跟著痛哭流涕的表演一番,然后花大价钱买下那斧头。

  等帮主离开后,私酒贩子把斧头挂在店门口,这个斧头就成了类似曹操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或者是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样的句子,成了一个有名的招牌。


无酒精酒、医用酒、毒酒——重点(前面只是背景介绍)

  禁酒令实施的头几年里,取到了一定的效果,比如酒厂彻底消失,打老婆的现象有所减少,醉卧街头的醉汉也有所减少。但是彻底禁酒肯定不行,它首先把很多美国人变成了伪君子。

禁酒令之前,想喝就喝,喝了就承认,没什么大不了的,有了禁令之后,喝个酒全都变得偷鸡摸狗一样,喝酒是犯法,所以喝酒的人,一定是人前一套人后一套,这无疑造成了公民的道德滑坡。据统计,到1921年,美国政府共逮捕了约50万人,其中约30万人被判刑,不排除少部分人是真的犯罪,但是大部分人并无犯罪前科,而只是因为喝了一点酒。而很神奇的是美国国税局(IRS)从这50万喝酒犯事的人身上弄出了10亿美金,平均每个犯人身上弄出了2000美金。

  禁酒令尽管很严格,但是它留下了几个口子,于是有很多人钻这个法律的空子。比如说:喝酒本身不违法,只是不能买卖;再比如说,在自己家小范围的种点儿葡萄酿酒喝,也没人管你。天主教,犹太教的宗教活动也被允许少量使用葡萄酒。于是很多人以敬神的名义偷偷的喝酒。不过他们不能卖酒给别人,只能偷偷的送给别人喝。

  一些啤酒厂为了生存,他们也是拼了。最终他们想到了两招来应对禁酒令。

  第一招就是推出「无酒精啤酒」,如「Near Beer」的酒精含量只有0.5%左右,正好踩在法律的红线内。

  这种酒完全不够劲,但是聊胜于无吧,总比喝水强。

  第二招就是反向操作说明书的方式卖酒。啤酒厂出售啤酒花等原料,同时送一份详尽的说明书,上面醒目写著免责声明:「禁止下面的操作,不然可能发酵出啤酒,由此导致的一切后果概不负责。」

  当然,酿酒是一件实践操作的事,并不是看说明书就行的。大部分人酿出的啤酒苦得要死,有部分人酿出的啤酒居然是酸的。不过这些人总是傲娇的喝下自己酿的苦酒,毕竟比水好呀,况且这是自己酿的……

  卖啤酒的这么干,卖葡萄酒的也学著啤酒卖葡萄砖同时送如何DIY葡萄酒的手册。而制作葡萄酒要复杂不少,最后那些DIY葡萄酒的,酒上面无一例外地都长白毛,但是毕竟是自制的葡萄酒,他们把酒上面的白毛弄掉,以及其贪婪的姿态把那些酒喝掉……

  啤酒、葡萄酒属于酒精度数比较低的,喝起来很不过瘾。对于高酒精浓度的酒,当时获得的渠道主要是医院。美国有5家威士忌酒厂之所以能存活,他们就是把威士忌当药用酒精卖给医院。

  酒鬼们一看医院卖酒,而且是上好的威士忌,这可把他们高兴坏了,于是一些人天天生病,然后去诊所开威士忌,当时的药用威士忌是有定额的,一个月一个人的用量大致就150毫升的样子,这哪里够呀。于是很多人鼓动全家生病,然后能开出更多的医用威士忌。

  当时美国的医生,都是要遵守希波克拉底誓言。卖威士忌当药,让他们良心会痛。为减少这种良心上的谴责,他们看著可怜兮兮装病的人,于是在开药的时候,往往会再开上点阿片类的药,这些药当时认为可以用来戒断成瘾。

开这种戒断成瘾的药很快出事了,在1919到1925年期间出现了三件影响特大的案例。 

  1919 年的「韦伯案」(Webb v .U .S .)、1922 年的「伯尔曼案」(U .S .v .Behrman) 。这两个案例判决的结果,认为医生开麻醉剂给病人是犯罪,这个判罚结果导致大量的医生诊所被查封和相当的医生被当成毒贩而逮捕 。

  1925 年的「琳达案」(Linder v .U .S .)中推翻了「伯尔曼」一案的判决, 认为「瘾君子」有权象别的病人一样享受治疗,医生开麻醉剂是正常的,医生不应该当成毒贩。

  不管如何,在医院,威士忌可以被医生作为处方开给病人,医院变成了禁酒时期的买酒好去处,但是医院里的酒数量有限,它无法满足社会上对酒的需求。

  于是这些人盯上了工业酒精。在禁酒令期间,每年美国的工业酒精都要失窃5000万加仑。

  美国政府一看这哪里行,为了断绝瘾君子的念想。美国政府下令,所有的工业酒精必须掺入杂质甚至是有毒物质,总之工业酒精要变得没有办法喝。

  当时的工业酒精的制备方法有多种,其中一个途径是利用秸秆等植物为原料进行制备,这种方法得到的工业酒精其它杂质相对少点,不过甲醇的含量比较高。总之,工业酒精含量最高的杂质是甲醇。

  很快在美国很多人喝这种工业酒精勾兑的「假酒」中毒的人多了起来。这类中毒的症状主要是双目失明,甚至死掉。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从美国诞生了一个非常有效的治疗含甲醇的酒中毒的方案。最高效的一步是,先让甲醇酒精中毒者,少量喝上一口正宗的威士忌,再进行下一步的处理。

  当然,中毒的人多了起来后,私酒贩子也变聪明起来,他们努学习化学知识,或者雇佣化学家对工业酒精进行「纯化」。魔高一尺道也要高一丈,美国政府命令酒精制造厂在其中掺入的物质越来越复杂,以提高净化的难度。于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化学战」在政府和私酒贩之间展开。

  1927年,有真正的化学家买了各种私酒进行成份分析,发现里面的有毒成份千奇百怪,包括甲醇、菎、蒽、煤油、汽油、苯、镉、锌、汞盐、乙醚、甲醛、氯仿、丙酮等等。

  在这场毒酒战中有不少倒霉的酒鬼买到没「净化」好的酒而致死的,仅就1926年的纽约市的数据,就有约1200人因喝到这种酒而致病,约400人身亡。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1200人当中,致盲的比例并不高,只有20人左右致盲。这个数据说明了两点,第一、对待甲醇中毒,纽约的医生有一套成熟的治疗方案;第二、中毒的原因更多是其它物质起的作用,比如煤油、苯等等。


南北酒、鸡尾酒、黑帮的崛起

  到了20年代中前期,喝酒成了一个技术活跟高风险的事,连续几年偷鸡摸狗一样的且冒著生命危险喝酒的美国人,慢慢迎来了他们心目中的大救星——私酒贩子,而这些私酒贩子很快成为黑帮。

  私酒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美国国内偷偷摸摸私自生产的;第二类是从国外走私进来的。

  第一类私酒在美国国内已经是臭大街了,酒精度数稍微高的酒,都要准备丢掉性命。于是从国外走私进来的酒自然口碑极好。

  而国外的酒分为北派与南派。北派酒是从加拿大走私进来的。当时加拿大还是英国的殖民地,是被英国有效管辖的。北派酒以威士忌为主。

  南派酒又分为古巴(加勒比)走私进来的朗姆酒跟墨西哥走私进来的龙舌兰酒。

  朗姆酒有很多名称:「尼尔森之血」,「恶魔杀手」,「巴贝多之水」等等,最有名的是「海盗的饮料」。它是以甘蔗糖蜜为原料生产的一种蒸馏酒。古巴产甘蔗,一般认为朗姆酒的原产地在古巴,朗姆酒是用甘蔗压出来的糖汁,经过发酵、蒸馏而成。根据不同的原料和酿制不同方法,可以得到颜色各异,酒精浓度不同的各种品类,朗姆酒的酒精含量在38%~50%、酒液颜色有琥珀色、棕色,也有无色的。颜色这块很好体会,就是从红糖到白砂糖的过程。

  龙舌兰酒是墨西哥的国酒,被称为墨西哥的灵魂。龙舌兰酒的主要原料为龙舌兰科的植物,由于是蒸馏酒,它的酒精浓度较高,一般在40度左右。龙舌兰酒的喝法比较独特,它跟威士忌跟朗姆酒传统的对著瓶口吹酒不同,喝的时候先在手的虎口处放点盐,备好柠檬片,先舔盐,然后一口喝掉,最后咬柠檬片,滋味妙不可言。

  但是卖酒毕竟是违法犯罪的事,于是酒吧里的酒保为了躲避突袭检查,通过添加各种果汁,糖浆,可乐,可卡因的溶液,以及其它的药剂来遮盖基酒的酒精味,很快酒保被尊称为调酒师,同时鸡尾酒文化迎来了大爆发。这种鸡尾酒文化的大爆发同时迎来了美国毒品特色的全面爆发。

  当时不少的酒吧,柜台新颖,初一看以为走进了化学实验室。很多仪器就是出自于实验室仪器的变形。酒吧这种社交形式,为下一轮的毒品风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毒品具有强烈的社交属性。吸毒者往往是扎堆吸毒,第一次接触毒品的人极少是单独吸食。

  而酒吧这种夜店的新型社交场地,在禁酒令结束后,迅速成为吸食毒品的主要场地。这种酒吧夜店的习惯使得后来吸毒人数疯狂的增长。

  同时,当时的鸡尾酒基本都是添加了毒品的。南派毒品主要是添加可卡因(古柯碱)而可卡因主要是来自古柯叶的提取。北方的酒则比较多的添加兴奋剂、壮阳药;当时的鸡尾酒什么都敢往里面加,如:古柯碱(可卡因),尼古丁(来自烟叶),奎宁(金鸡纳碱来自南美的一种植物),马钱子碱,大麻素等等。

  黑帮控制下的地下酒吧,也是一直麻烦不断。其最大的麻烦就是3k党。3K党手上有枪,且下手狠,时常干法外之事。

  到了20年代中后期,3k党就被黑帮打得没有声响了。3k党再也不敢在公开场合讲禁酒的事了,更不敢纠结人去酒吧暴力禁酒了。

  酿酒曾经是美国第五大产业,可以想像其经济规模有多大。而黑帮靠著贩卖酒,手上有了大把大把的钞票。

  于是黑帮购置了火力强劲的武器。他们的最爱是汤普森冲锋枪(Thompson Submachinegun,绰号:Tommy Gun,译文:汤米冲锋枪)。汤普森冲锋枪由于开枪的声音嗒嗒嗒地似打字机,还被称为「Chicago Typewriter」,即芝加哥打字机,此外还有芝加哥小提琴(Chicago Violin),压死驴冲锋枪的称呼。中国早期称之为「手提机枪」或「冲锋机关枪」或「盘子枪」等。

  由于是和平时期,美国军方购买这种冲锋枪少之又少,因为这种枪贵,一辆福特汽车卖400美金,而一把汤普森可以卖到200美金,子弹费另算。当时中国北伐军的大元帅府铁甲车队下了大血本才配装了18支汤普森;正是由于订单少,枪械公司Auto-Ordnance Corporation(AOC)已经快揭不开锅,正打算关门的时候,黑帮大量的订单纷纷飞来,迅速的救活了这家公司。

  手上的家伙厉害了,黑帮见到3k党一次就打一次。而且手段越来越嚣张,侮辱性越来越强。到了后期,黑帮成员甚至以撒尿的方式侮辱3k党成员。一种方式是对著打趴下的3k党成员的身上直接撒尿;另一种方式是,对3k党围著的那十字架撒尿。

  用金钱购买而来的重火力,黑帮把3k党打得不敢出声;不过在金钱与利益面前,黑帮之间的火拚也是一塌糊涂。在黑帮的火拚之中,阿尔·卡彭脱颖而出,他成了一个影响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的人。

后续就不贴了,也就是美国禁酒令时期,有大量的勾兑的酒,而且是工业酒精勾兑的。


有人说补充一下后续,讲卡彭本身就有点跑题了。那就随便讲几个例子

禁酒令的深远影响

  禁酒令深远的影响著美国的社会,并随著美国影响力的增强而影响整个世界。以特朗普当选总统后的几个例子就可见端倪。

  2016年特朗普当选为美利坚合众国的总统。于此同时,沉寂多年的3k党开始有所公开活动。

  与禁酒令时期的被黑帮打得不敢吭声的第二代3K党相比,此次的3k党称之为第四代。尽管第四代3k党不再提禁酒,也不提明显的种族歧视问题,但是他们依然大声疾呼,禁止堕胎,以及白人优先的极端保守主义。

  跟3k党死灰复燃相对应的是,美国的吸毒人群依然保持增长。而美国的瘾君子与毒贩颇具特色——「鸡尾酒」的吸毒方式与「有良心」的毒贩。

  多种不同毒品一起混合吸食又叫做鸡尾酒的吸毒方式。例如:可卡因跟冰毒跟大麻素三种以上的不同的毒品再加上其它调味的东西一起混合吸食。

  上面是美国毒贩给瘾君子的一份非常详尽的芬太尼的使用说明书。里面列出了芬太尼的剂量,跟其它毒品如何混合,包括如果吃多了,会吃死的情况,如何急救等等方式。类似的这种说明书往往是跟避孕套一起交给瘾君子。讲究一些的毒贩还会在避孕套的外壳加上卡彭的头像,其意思是吸毒以后再去做爱一定要记得戴套。而标有卡彭头像的避孕套,往往会加上一句: FUCKING CAUTION。 

  上面一张关二爷扛加特林的图片在网上很容易找到。而现实中,在美国有一些毒贩就是拜这种使用加特林的关老爷,而且这些毒贩并非华裔。这种异化的偶像崇拜是怎么形成的,扛加特林的关羽怎么就成了美国毒贩的庇护神了?成了他们跪拜的对象呢?

  扛加特林对应卡彭的那句重机枪比冲锋枪好使。这个可以从历史上的黑帮相关的电影得出线索。卡彭死了之后其形象搬上了大量的影视作品。

  而后续的有关黑帮的电影,比如美国的《教父》系列,比如香港的《英雄本色》等电影。都有禁酒令时期卡彭时代的影子。

  《教父》里马龙·白兰度饰演的老教父,卢西安诺就是其原型之一,卢西安诺本人后来也得了梅毒,不过他比较幸运有用青霉素治疗。而教父里面诸多情节都在纽约黑手党的干预之下导演与演员较好的完成了其艺术形象的塑造,在影片中也有卡彭这么一个角色,不过把其丑化了。

  《英雄本色》中周润发塑造的小马哥跟《教父》系列有相似之处——即风衣,冲锋枪。总之只是拿著刀砍来砍去的黑帮相关的电影都有点拿不出手。

  而关羽之所以被选中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关公是一个「业务」很广的神,他还是一个财神以及佛教里的珈蓝菩萨。IRS是毒贩最忌惮的一个强力部门,在美国贩毒也是要交税的。而拿著重武器的财神显然是不用怕拥有装甲车的IRS的。

  于是一个「鸡尾酒」方式的偶像——扛加特林的关羽被部分美国黑帮成员顶礼膜拜。因为它不惧拥有装甲车、战斗直升机等武装的IRS。

  阿富汗的塔利班说过:「和卡彭的所做所为相比,我们的行动并没有那么可怕。」2019年10月29日特朗普就公开指责芝加哥的有关当局,他表示:「芝加哥是美国之耻,相比之下,阿富汗是一个安全的地方。」一时之间舆论一片哗然。

  在特朗普谋求连任期间有媒体捅出了他的纳税问题。「在赢得总统职位的那一年,缴纳了750美元的联邦所得税」,「在入主白宫的第一年,他又缴纳了750美元」。「在之前的15年中,他有10年根本没有缴纳任何所得税,主要是因为他报告的亏损比他赚的钱多得多。」

  一时之间特朗普缴税问题成了一个焦点。美国的黑帮成员有人说,如果特朗普竞选不成功,IRS扳不倒特朗普的话,他们将扛加特林的关羽换成扛加特林的特朗普,这样的偶像更具有现实意义。

  大家正在热议特朗普缴税的问题的时候,「懂王」突然感染了新冠。随后,特朗普接受「鸡尾酒」抗体疗法和瑞德西韦治疗方案。对于鸡尾酒的这个说法,全世界并没有感到一片茫然。在中国,一个在婚宴上喝醉就的人说:「红酒、白酒混著一起喝真的很容易醉……」这样混在一起的方式就叫鸡尾酒的方式。

另外现在的一些酒吧有所谓的失身酒,也就是乱加各种药的行为导致的。

疯狂绅士:捡尸中的禽兽、酒、毒品和兽药及其它?

zhuanlan.zhihu.com图标

上面一大堆掐头去尾,稍微能应下题。现在把其中的几个关键点说一下。

1、酒之所以为酒,共同的特性是里面含有酒精。白酒只是其中的一个或者一种。

2、酒精兑水也是白酒,但是同酿造的比少了很多其它的物质。

3、酒精勾兑水这种酒喝了会死人,主要是因为里面含有有害成份,尤其是甲醇含量比较高。美国禁酒令时期有大量这种例子,中国、印度也有喝这种假酒而死人的,原因也是含有甲醇。

4、现在的各种鸡尾酒可以看成是随意搭配这些「纯净的」化学成分。这种纯净的是打引号的,最关键的是不能吃死人,不能喝出毛病来。最好是有各种感官的刺激,以及口味的变化。这种感官的刺激包括颜色的变化,亮度的变化,比如发光的鸡尾酒,著火的鸡尾酒,有蓝光,红光,琥珀光等等。

5、酒的各种变形大量的存在。比如酒里面兑兽药(),然后有人喝了壮阳。比如红毛药酒,比如把烟碱加入到酒里面,都有过。另外酒还有其它的变形,比如酒心巧克力,就是巧克力包住酒。而且酒不一定就是用来喝的,可以是用来消毒,涂抹的。

6、各种酒的类型都可以看成一种化学试剂,比如白酒、比如葡萄酒、比如米酒、比如啤酒、比如格瓦斯、甚至菠萝酒、可乐酒、化学试剂不是局限在某种单一化合物的溶液。

7、酒本身的含义早就脱离了纯物质属性,更多的是各种吹牛逼,各种所谓的「文化」。总体而言都是鄙视勾兑的,而所谓的勾兑更多的是体现在高浓度酒当中,尤其是白酒当中。啤酒、葡萄酒比较少所谓的勾兑。而在中国,参考其它的回答,清一色的把酒局限在了白酒的范畴,这些看法显然是有局限性的。


盐选专栏真实黑历史:毒枭和他们的邪恶帝国作者 陈敏会员专享¥ 19.90去查看?

【威士忌双支组合】乌克兰原瓶进口洋酒 阿尔卡彭威士京东¥ 88.00去购买?

鸡尾酒一定程度就是这种所谓的勾兑。

上面的这个酒吧,里面是不是跟化学的仪器是一样的?


我家是酿酒户,所酿的酒就是那种喝起来不烈,但是后劲特别大的米酒。

当初选择酿酒,最大的原因是村里其他酿酒户不太讲究,而我父亲喜欢喝酒,嘴又比较叼,别人酿造的酒很难满足他,没办法只能自己酿造了。

至于市面上很多勾兑的那种廉价白酒,我父亲喝都喝不会喝一口,他觉得没那味儿,以前从超市买来一瓶白酒,喝一口就直接吐掉,嘴里直呼:[漏野货]。

经过复杂酿造工艺制作出来的米酒,口感确实很绵柔,绵柔过后又带著股强烈感,打开蓄酒的瓦坛,酒香四溢,在房间内弥漫。

这种酒香和口感,不是像制造化学试剂那样能够简单制造出来的。

酿酒前,我们需要煮酒米,再将煮熟的酒米平铺开使其适度降温,接著撒上酒曲粉末和酒饼粉进行充分混合,最后再装入桶中封存放置两个月左右,等待微生物发酵完成。

封存多久,其实也是有讲究的,其他人一般是一个月,这样能够保证多产多销。而我家酿酒为追求好品质,往往会放置到两个月。但还要考虑季节性,比如夏天气温高,那么就不需要两个月,大概40天左右就取出煮酿制,不然酒味儿就不对了,会微酸,而且米酒味淡,不够香。要是在冬季呢,那就需要多放几天再取出来进行酿造,这时酿出来的酒,味儿刚刚好。

酒饼粉要是放多了,口感就会变苦。

这些都是血泪的教训啊,以前刚开始酿造的时候手艺不好,经验也很缺乏,我家产出的米酒品质不稳定,不知道被多少熟客打电话来说味儿不对,问是不是偷工减料了,他们愿意给多一点钱买好酒。

放下手机,父亲沉重地叹息,自言自语道:以后还能卖酒给谁啊!

一开始怀疑是酒曲的问题,我们就打电话问卖酒曲的阿婆,询问是不是酒曲中少了某种草料,以至于酿造出来的酒味儿太淡。

最后,才在进行发酵的酒米桶中发现了问题所在,天气炎热,发酵过快,桶盖处有许多细小的白粒虫卵。没办法,只有拿两桶来酿造留著自己制作泡酒,其余就扔了。

这只是发酵程序,酿造的过程更为复杂,米酒的烈性就看酿造中天锅换冷水的次数。

而火候的掌握也很重要,出酒后要保持火候稳定,火太大以至于蒸馏过猛,米糟中的杂质也会升腾,然后随导酒管流出来,酒就坏掉了。

要是大锅里放的开水太少,就很容易烧焦正在煮的酒酿,蒸馏出来的米酒就会有一股烧焦味。

我父亲平时性子散漫,做事极缓慢,可是一旦进行酿酒,便仿佛换了一个人,非常的认真,他远远的坐在火堆前,眼神直盯著正燃烧的火柴和蒸器上不断冒起的水气。

每次进行酿酒前,父亲都会推上电闸抽水,将泉水从山底下的老井中抽上来,确保酿酒房房顶的水塔是满的,再进行酿酒。这样做是因为我家在酿制米酒时往往需要换四次冷水,突然没有水就会很尴尬,再从厨房提水过去很麻烦。

进行酿酒的过程通常需要六个小时左右,每酿一次酒,就要烧掉约八十斤木柴,用掉一缸泉水,午餐时还要看火候,只能是轮流吃饭。

也许有人会问,这么辛苦的酿酒,是不是很赚钱?其实真不赚钱,酿一次酒大概能产50斤米酒,一斤米酒也就4元,减去酒米,柴木等成本,基本不赚钱。主要是我父亲喜欢喝好酒,并且酿酒剩下的米糊能兑猪饲料喂猪,才支撑到现在。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