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年龄对于人的影响是各方面的,从能影响撞球运动的角度来说,发力的稳定性可能会在30-40岁时达到巅峰,眼神也是。但是对于全局的掌控,走位的细腻程度,球感,在球员保持练习的情况下,是可以累积起来的。但是,年龄对于人的影响是不同的,有的人坚持锻炼,在40岁时,还能用拥有30岁的身体,却有了更多的经验累积。昨天奥沙利文调皮的打了146,他的天赋表面上是进攻的连贯,走位的细腻。实际上,他也一直锻炼身体,坚持长跑,并且是个浪漫的完美主义者。正是这些向上的东西,才使得他的天赋没有浪费,造就了我们的偶像。


谢邀~同为爱好者,但打球及看球的球龄只有6年,希望回答能对你有一些理解上的帮助。要回答年龄对撞球运动员的影响,首先我们要先明确一点,年龄的增加会伴随著生理及心理的成熟,甚至是衰老。生理上: 对于运动员来说,保持健康是从事运动和保持高水准的最重要前提,就以篮球为例,许多运动员在经历了伤病之后,就无法再回复到从前的水平,甚至是直接生涯报销退役的。当然撞球运动和其他大部分运动不一样,希金斯曾说过「撞球是属于控制自我的运动」。但是,在经历大量的训练以及紧凑的比赛后,人的身体还是会有劳损和产生伤病的可能的。撞球运动员的主要伤病包括:a.腰部问题(塞尔比为例,现任世界第一就曾多次因为腰部问题缺席几项重大排名赛和邀请赛)b.肩部问题(下述讲的都击球动作都以最标准的斯诺克击球姿势为标准,具体姿势可以庞卫国老师的教学视频为例,当然撞球没有绝对的标准,许多运动员还是能以不同的姿势同样保持高水平)(所有撞球运动员都或多或少会有,因为撞球对身体姿势的要求非常高,俯身击球的动作,左手做支架的动作,都是会对肩膀造成伤害的)c.脖子问题(还是回到击球动作,俯身下巴贴著球杆击球时,为了保持视线的平齐以及瞄准击球点和进球点,脖子需要往上仰,长期仰著脖子会压迫到脖子周围的神经和血管,也会造成一定的伤病,可以看到国内的高水平撞球运动员包括九球及斯诺克等,都会选择通过给脖子拔火罐来减轻疼痛和舒缓神经)d.视力问题(由于要不停地对焦,以及长时间高强度地使用视力会导致视力的下降,同时,由于撞球运动对灯光的要求比较高,一般都是在高亮的环境下进行训练和竞技,所以球面对灯光的反射和忽暗忽明的灯光也会有影响)e.其他问题(有些运动员会伤到手,由于手架和站姿问题,绷直的腿也会有一些影响)

心理上:

相比生理上的影响,心理上的影响可能更关键,很大程度上是决定性的因素,插入一个不太好的话题,在2016年曾拿到世界第一的丁俊晖,在近半年来母亲饱受伤病折磨的期间,个人的发挥一落千丈,虽然也有在排名赛拿到冠军,但更多的是不稳定,撞球是一项对专注度要求非常高的运动,特别是斯诺克,所以在一定的层面上来说,心理因素也是占比较大的影响。 还是以丁俊晖为例,07年的温布利大师赛,火箭奥沙利文以10:3的摧枯拉朽之势大胜丁俊晖,丁俊晖也是泪洒赛场,并且遭受到了当地观众的嘘声,而当时的他也只有20岁,没有足够的经验和强大的内心来面对这场全球撞球观众都聚焦的比赛,实际上,他年少成名,并且背负了他那个年纪不该有的压力和负担,并且在斯诺克运动中最伟大的球员奥沙利文面前,完全无法招架。而近几年再面对奥沙利文时,他也在失利后表达了对火箭球技的赞赏,和众多对手谈笑风生,说明他的心理承受能力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有顶尖球员的范儿。许多解说也在节目中说到,丁俊晖确实表现除了更加成熟的球技以及心理素质。 扯太远了,我们是要说年龄的影响!----------------------------------------------------------------分割线----------------------------------------------------------------- 心理上的影响包括经验、心理素质、判断、专注力、抗压能力等等。 当然,所有的这一切,都会随著年龄的增加而有所上升和下滑,但是不能以一个共性去判断,因为每个人的心理都是不同的,而且没有一个标准可以去说明心理于年龄就有一个完全的正比或者反比的关系。只能说,大部分的撞球运动员,随著年龄的增加,会更加有经验,会拥有更好的心理素质,对球形和球势的判断也会提高,但是专注力和抗压能力就只能通过大量的训练来调整。 对于心理上的影响,暂时没有更多的想法,这里只是简略回答,如果大家喜欢,我会继续追答,哪怕能给答主和大家带来一丁点的启发,那也就足够了。以上,谢谢!
如果是业余爱好者,年龄就变得无关紧要了,下至六七岁的儿童,上至六七十的老人,都可以拿起杆子,摆好姿势打几局。

如果是半职业或者职业运动员,年龄便是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撞球这项运动中影响一个人成绩的不外乎以下几个因素:准度,走位,心理素质。首先准度,这个是受年龄影响最大的。不难发现,在80年代以后的斯诺克运动中,年轻球员多以准度最先出头,亨德利,奥沙利文,威廉姆斯,罗伯逊,特鲁姆普…20-30甚至35岁之间,准度不会有太大变化(除了柯普那种因为身体原因);35岁以后则开始慢慢下降。现代斯诺克球员姿势多为戴维斯,希金斯等人发展出来的「标准姿势」,随著年龄的增长,后手、瞄点方面皆会慢慢出现偏差,导致准度出现偏差。走位方面,随著球龄的增长,对于线路的熟悉度肯定是上升的,但是走位说到底是打点和力度的结合,这两点无疑皆受年龄影响,但是对于个人来说,增长和下降的时间是各有不同的。最后一点就是心理素质。这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拿亨德利来说,亨德利当年横空出世,准度走位皆在世界顶尖水准,一出场把大家干了一遍,连戴维斯(80年代的球王,拿了6个世锦赛,28个排名赛)都直接说,这小子成就估计会在我之上,果不其然,90年代的亨德利,上打老前辈,下压75三杰,豪夺7个世锦赛,36个排名赛,75三杰只能从残羹剩饭里面捞得一点,但是在02/03年(?不记得了,差不多是这两年),空运导致陪了自己几十年的杆子没了,从此再也没有拿过冠军(当然不排除竞技水平下降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小丁,这个。。。不用多说吧,知道的都懂。。。

闲著没事侃两句,权当饭后茶谈。
谢瑶撞球运动员最小的从四岁(我见过的)就开始进行启蒙,有的甚至更早。之所以从娃娃抓起是因为除了培养肌肉记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大脑对于撞球在桌面上的行进轨迹,力度等进行最初的判断和经验的积累。这些从小开始接受启蒙的运动员,并不是说所有从就开始接触撞球的人比更晚接触的人要更容易成才。只是说更早的人在思维还没有受到各种束缚的时候在对于撞球这项运动上能产生更多可能性。…………………………………回到主题。要想了解年龄对于职业选手的影响,必须赘述一下年轻,来对比年老。我们分为5-1010-20

20-30

30-40这个年龄是按照普遍的身高来说,有一些少年身高在少年时期就已经不需要踩在箱子上的不提。,,10岁之前基本都是现在按照身高减去书桌再加40公分来练习撞球(只指斯诺克)这个阶段是枯燥的基本功,很少会有实战和乱玩,因为英国人比较古板。10-20就开始更复杂的杆法练习和实战应用练习,与各种大师和非职业选手,以及教练切磋,积累实战经验。并且有些选手开始参加业余和职业比赛,比如鹰眼艾伦,丁俊晖和特鲁姆普(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训练,天才)20-30这个年龄段对于职业选手非常关键,根据性格不同他们能走的多远也会不同,奥沙利文除外,这是最暴躁的天才。比如亨得利,希金斯都是在这个年龄段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首先视力必须保持良好。其次心态已经慢慢不那么急躁。才能有稳定的发挥。在我看来,一些像傅家俊这样的选手在此年龄段还没有特别稳定的发挥基本可以认定这个选手不属于热情和天赋很高的类型。说到这里有人会质疑。请看我往下说,当我们看见年轻时候的马奎尔,罗伯逊,大磨王,泰勒,不同时期的他们在赢得比赛后都不会压抑自己的情绪。往往受到儒家思想影响的种族会在需要激情的时候无法释放,导致压力过大,没办法做出正确的决定。30-40岁的选手经历过各种比赛,各种失败,已经不再计较,不再给自己压力。更多的会专注到对于局势的分析。我举个例子,场内观众手机响了的时候,年轻选手往往会失去专注度,而这个年龄段的选手再次趴在书桌上的时候不再受到刚才的影响,这就是经验。超过40岁后选手更在乎自己的家庭。对于输赢基本不会再顾虑。视力下降,体力下降,导致专注度不够,所以在赛场上的准确度没有年轻选手表现好。在我看来,对于一项运动的热情永远是我们爱这个选手的原因,无论他的年龄大小,看看老戴维斯带著儿子参加九球比赛就知道了。


泻药从专业运动员的职业生涯可以看出来,撞球相对于篮球、足球等身体对抗性更强的运动来讲,运动员在场上驰骋的时间可以长的多。大家提的注意力方面,我倒觉得不用特别关注,跟脑力劳动有点类似啦~必然会随著年纪的增长到达一定峰值,然后往下降,但是可以保留在峰值的时间要比其他运动长的多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