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刷到了一個幾十萬贊的短視頻,內容大致是講真正焚書坑儒的人是項羽,而不是秦始皇,秦始皇把所有書收藏起來是為了統一文字,統一六國思想,還說項羽屠過城,十分好奇,這事的真假?


始皇置酒咸陽宮,博士七十人前為壽[1]。僕射周青臣進頌曰:「他時秦地不過千里,賴陛下神靈明聖,平定海內,放逐蠻夷,日月所照,莫不賓服。以諸侯為郡縣,人人自安樂,無戰爭之患,傳之萬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始皇悅。博士齊人淳于越進曰:「臣聞殷周之王千餘歲,封子弟功臣,自為枝輔。今陛下有海內,而子弟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無輔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今青臣又面諛以重陛下之過,非忠臣。」

始皇下其議。丞相李斯曰:「五帝不相復,三代不相襲,各以治,非其相反,時變異也。今陛下創大業,建萬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異時諸侯並爭,厚招遊學。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當家則力農工,士則學習法令辟禁。今諸生不師今而學古,以非當世,惑亂黔首。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亂,莫之能一,是以諸侯並作,語皆道古以害今,飾虛言以亂實,人善其所私學,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並有天下,別黑白而定一尊。私學而相與非法教,人聞令下,則各以其學議之;入則心非,出則巷議,誇主[2]以為名,異取以為高,率群下以造謗。如此弗禁,則主勢降乎上,黨與成乎下,禁之便。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3],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制曰:「可。」

【注釋】

[1]為壽:飲酒時獻祝壽辭。

[2]誇主:在君主面前誇耀自己。

[3]偶語:相對私語。棄市:古代在鬧市執行死刑,表示與眾共棄,叫「棄市」。

【譯文】

秦始皇在咸陽宮設置酒宴時,七十個博士上前為他敬酒。僕射周青臣頌揚秦始皇的功業萬古流芳,自古以來無人能比。秦始皇十分高興。但博士齊人淳于越說:「商朝和周朝統治天下一千多年,是因為分封親族子弟和功臣。如今,皇帝擁有天下,卻沒分封他們。做事不取法古制而能長久的,從未聽說過。周青臣當面阿諛奉承皇帝是加深其過失,不是忠臣的行為。」

秦始皇將這些意見下發給群臣商討。李斯說:「五帝的制度也沒有重複的,三代的舉措也沒有因襲的,各自用自己的方法來治理國家,這並不是故意要跟前代相反,而是因為時代變化了。如今,皇帝開創大業,建立了萬世不滅的功勛,不是愚儒們所能理解的。從前,諸侯紛爭,所以才用優厚的待遇招徠遊說之士;如今天下已經安定,政令出於一統,老百姓居家就應努力從事農工生產,士人就應該學習法令刑禁。現在,這些儒生不效法當今而要學習古代,用來非議當今,搞亂百姓的思想。古時候天下紛亂,無法統一,所以諸侯並起,說起話來都是稱引古代而非難當世,矯飾虛言,攪亂事實,人人都認為自己私下所學是正確的,以此來非議皇上所建立的制度。如皇帝一統天下,分辨是非,一切取決於至尊至上的皇帝。而那麼私家之學相互勾結,非議法令教化,他們一聽到朝廷的舉措,就用各自所學的主張來妄加議論。入朝時在內心不以為然,出朝後就在街巷上議論紛紛,用大言欺騙君王來盜取名譽,用奇談怪論來標榜自己的高明,率領手下的追隨者對政府造謠誹謗。像這樣再不禁止,就會使君主威勢下降,朋黨之風在下邊形成,應當加以禁止才對。我請求下令史官把《秦記》以外的史書全都燒掉,不是博士官的職務而敢私下收藏《詩經》《尚書》和諸子百家典籍,應全部搜送到官府燒掉。有敢聚徒論說《詩經》《尚書》的當眾處死,以古非今的誅滅全家,官吏知情不舉的以同罪論處。命令下達後三十天內不燒書的,處以黥刑,發配邊塞充軍。只有醫藥、卜筮、種樹等方面的書籍不燒。如果有人想學習法令,就以吏為師。」

秦始皇同意了李斯的看法和建議。

—————————————————————

這是史記里關於焚書的記載。那個視頻我也看了,感覺不夠客觀,把秦始皇跟項羽相比,那肯定是項羽更殘暴,但也說明不了始皇不是暴君,沒有可比性啊。

歷史問題還是得辯證地看,人物也都是一分為二地來看的。始皇有功也有過,從後人的角度總體上功大於過,但沒必要給過錯洗白,除非有證據。

對於存疑的歷史問題,拿出證據來。


這些問題你不應該在知乎上提

你應該自己翻翻《史記》《漢書》

焚書坑儒確實是秦始皇所為,不過項羽殘暴更甚始皇,這也是他滅暴秦而失天下的原因。

焚書

「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制曰:「可。」(《史記秦始皇本紀》)

坑儒

於是使御史悉案問諸生,諸生傳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皆阬之咸陽,使天下知之,以懲後。益發謫徙邊。始皇長子扶蘇諫曰:「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蘇北監蒙恬於上郡。(《史記秦始皇本紀》)

然而 秦始皇焚書坑儒,意在維護統一的集權政治。是大一統事業的一部分。

而你提到項羽屠城,懷疑真假。我只能告訴你,項羽屠城坑俘,煮人父母。論殘暴始皇猶不及也。

項羽還是一個次將的時候,懷王諸將就評價其剽悍,屠城「無遺類」 就是沒有一個人活著。

懷王諸老將皆曰:「項羽為人僄悍猾賊。項羽嘗攻襄城,襄城無遺類,皆阬之,諸所過無不殘滅。」(《史記高祖本紀》)

懷王任命宋義為上將軍,項羽從屬。然而項羽以下犯上,殺宋義自立為上將軍。然後大破秦軍於巨鹿。隨之夜坑秦降卒二十萬。

於是楚軍夜擊阬秦卒二十餘萬人新安城南。(《史記項羽本紀》)

劉邦先入關中,與關中秦人百姓約法三章秋毫無犯。然而好景不長,項羽入關之後屠咸陽,甚至把秦宗室屠戮一空,秦始皇就此絕嗣。

居數日,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史記項羽本紀)》

沛公遂入咸陽,封宮室府庫,還軍霸上。居月餘,諸侯兵至,項籍為從長,殺子嬰及秦諸公子宗族。遂屠咸陽,燒其宮室,虜其子女,收其珍寶貨財,諸侯共分之。(《史記秦始皇本紀》)

項羽殘暴在當時是人盡皆知,只不過後世失意文人為失敗者塑造了一個「英雄」形象。但當時的史料明明白白的記載著項羽的屠城史,我僅僅挑了幾個典範,史書中還有許多。

這也是為什麼項羽百戰百勝,彭城之戰甚至三萬楚軍大破漢諸侯聯軍五十六萬。最終卻是失敗者。單說彭城之戰,劉邦出漢中時只有三萬漢軍,而打到彭城的時候已經諸侯聯軍五十六萬。那些諸侯可都是項羽分封的,卻都選擇了劉邦,人心向背可見一斑。


秦始皇「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史記·秦始皇本紀》:

始皇置酒咸陽宮,博士七十人前為壽。僕射周青臣進頌曰:「他時秦地不過千里,賴陛下神靈明聖,平定海內,放逐蠻夷,日月所照,莫不賓服。以諸侯為郡縣,人人自安樂,無戰爭之患,傳之萬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始皇悅。博士齊人淳于越進曰:「臣聞殷周之王千餘歲,封子弟功臣,自為枝輔。今陛下有海內,而子弟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無輔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今青臣又面諛以重陛下之過,非忠臣。」

始皇下其議。丞相李斯曰:「五帝不相復,三代不相襲,各以治,非其相反,時變異也。今陛下創大業,建萬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異時諸侯並爭,厚招遊學。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當家則力農工,士則學習法令辟禁。今諸生不師今而學古,以非當世,惑亂黔首。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亂,莫之能一,是以諸侯並作,語皆道古以害今,飾虛言以亂實,人善其所私學,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並有天下,別黑白而定一尊。私學而相與非法教,人聞令下,則各以其學議之;入則心非,出則巷議,誇主以為名,異取以為高,率群下以造謗。如此弗禁,則主勢降乎上,黨與成乎下,禁之便。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制曰:「可。」

《史記》原文寫得清清楚楚(當然,有的人不信《史記》,只信《大秦帝國》《秦吏》之類的另當別論),秦始皇燒了書。

項羽後來進咸陽放了把火,有沒有造成書籍的破壞?

有。但是,不能把責任全甩給項羽。


至於焚書的目的,《過秦論》已經說得清楚了:

於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上次有個孫皓暉的「弟子」跟我說什麼焚書是為了鎮壓儒家的「反革命思想」。

其言大謬。

人家說得很清楚,「《詩》、《書》、百家語者」都要燒。

啥叫「百家語者」?難不成諸子百家只有儒家?

哦對了,還有,「非秦記皆燒之」。

六國的史書也不能要。

這能僅僅叫做「鎮壓儒家的『反革命思想』」?

秦廷下令,大部分書籍都只能由官府收藏,誰敢違抗,大刑伺候。

原則上說,民間只能藏「醫藥卜筮種樹之書」。

很明顯,就是愚民政策(即賈誼說的「以愚黔首」)。


法家向來主張愚民弱民。

《商君書》:

國弱民強,民強國弱。故有道之國,務在弱民。……民,辱則尊爵,弱則尊官,貧則重賞。

《韓非子》:

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行。

焚書事件便是「明主之國,無書簡之文,以法為教;無先王之語,以吏為師」這一法家思想的具體表現。


項羽乾的,當時我就在場。


歷史書上記載的那麼清楚秦始皇焚書坑儒,你還想翻案不成。不過項羽沒坑儒,但是項羽烹儒啊,殺降屠城,都是殘暴之人,把這兩人擺一起沒錯了。


秦始皇,《史記》里很清楚,項羽焚過秦宮書籍,坑儒,呵呵,這哥們之前可是坑了二十萬降卒


焚書,焚的什麼書???一個書就能代表所有書嗎???

儒,在漢武帝以前,儒真沒什麼地位,你去看看孔子,活的多狼狽。墨家有言,儒家喪天下,要是對統治階級不利,殺儒沒什麼不可以

很多雄才大略的帝王都不喜歡儒生,秦皇,漢武,漢武,漢宣,儒家務虛,務不了實,國家要發展,儒起不了什麼實際作用,只能做裝飾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