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普及教育,為什麼感覺沒有出現偉大的文學家?


因為你既不懂文學,也不關心,所以你的「感覺」都是錯的


要看如何定義「偉大」。

一般意義上,對文學家是否「偉大」的定義,需要更「廣泛且深遠」的認可和影響

深遠」的認可,不僅需要在當世,還需要在後世。

廣泛」的認可,不僅需要在作家所處的語言範圍和社會,還需要在其之外的社會。

而如果再談到「影響」,就更加浩瀚了。

本人也沒有能力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清楚這個屬於「文學研究」的範疇。

所以,我就不自量力,簡單地談一下我自己對於「深遠」、「廣泛」和「影響」的理解。

1,影響。

文學及其作品的影響,維度很多。我們只談其中較為明顯的一點,舉個例子:

但丁、薄伽丘等人定義了現代標準的義大利語;

普希金等人定義了現代標準的俄語;

魯迅等人定義了現代標準的漢語;

……

他們,肯定會被稱之「偉大」。

2,深遠。

剛剛提到的但丁、普希金、魯迅等……因為其的影響不止在他們所處的時代,還深深地影響了他們的後世,所以,這就是深遠的一種體現。

當然,還有一類作家,他們的作品在他們所處的時代影響不大,但對後世的影響很大,也可以稱之為「偉大」。比如大家都熟悉的曹雪芹、蘭陵笑笑生等等等等……

只舉一個小例子:

菲茨傑拉德。他的《了不起的蓋茨比》從成書、出版發行,到他死去,幾乎沒有什麼銷量。沒有銷量就代表著沒有得到當時社會的認可。而到他死去後不久,世界大戰爆發,他的作品突然受到了社會空前廣泛的關注。

為什麼

原因深遠複雜。所以只說其中的一個小點:

菲茨傑拉德較為完美地代表了他所處的時代,且精準地把握住了那個時代的突出特徵,且能形象具體地描繪出那個時代……

但是,

所處在那個時代的人,體會不到。

因為,那個時代的每個人都對這個時代感同身受,因而覺得稀鬆平常,沒什麼大不了。

然而,

後世的人想要追憶那個遙遠的時代,菲茨傑拉德就是最完美的路徑

同樣能代表那個時代的還有歐亨利等等等等……

相反

如果一部文學作品只在當世流行一時,而被後世甚至當世迅速遺忘,那麼,只能稱其為「暢銷」。

3,廣泛

一部文學作品,如果能引起和作者所處的小範圍的社會群體的認可,尚不足以稱其為「偉大」。

但是

如果其能得到除此之外各個社會群體的認可,就可以稱其為「偉大」了。事實上,所有我們現在稱之為「偉大」的作家都有這個特點:

不勝枚舉,只舉兩個吧:

威廉-福克納的作品,幾乎只發生於一個小縣城,後世稱之為「約克納帕塔法」體系。這個體系的思想認知也很小,代表了美國式清教徒。

然而,他的作品卻在時間的長河中被不同地區、不同國家、不同種族、不同語言、不同文化、宗教信仰的讀者所接納。

比如,他還影響了萬里之外的馬爾克斯。

馬爾克斯也是如此,一生幾乎都生活在一個小鎮里,但是作品卻被全世界認可。

為什麼可以做到這樣?

因為他們的作品已經不是反映一個時代這麼狹窄了。而是反映一個亘古不變的文學主題—

人性。

所以,文學即人學。

總之,回應一下問題:

這個時代有沒有「偉大」的文學家?

讓時間檢驗,

讓後人評判,

讓全人類定義。


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社會背景下活躍的文學形式是不同的。同樣,如今文學的軾微,更多只是狹義的人們理解意義上傳統形式文學——詩歌、小說、戲劇不如巔峰時期那麼興盛。但廣義上,以圖像、影像為重要載體的文藝形式在蓬勃發展。

文學的發展跟當時的社會發展階段和意識形態有密不可分的關聯。

簡單梳理下不同類型文學的興起:

古希臘時期,神話是最重要的文學,人們真正相信,人和神共同生活於平行空間,因此神們有血有肉,會犯人類同樣的錯誤。

中世紀時期,史詩和英雄傳奇極為流行,並發展至後人難以企及的高度,人們以傳唱的形式,將這些傳奇故事一代代保留,期間,作者往往隱藏在幕後,由於文字是貴族的專利,這些傳奇故事多有內核,而確定的文字版本流傳下來的較少。

小說的流行可以說是市民階層高度發展的產物,隨著社會分工日益細化,在城市中,許多貴族婦女不再從事生產,轉而享受閨房之樂,這也讓一批迎合女性心理的愛情小說家得以進入人們的視野,這些故事中,對於小人物性格和個性的塑造開始變得重要,「文藝復興發現了人」,某種程度上正是一種高度的概括。這個過程中,印刷術顯然也有推波助瀾的重要作用,不必再聽游吟詩人的詠唱,只要識文斷字,就能自己閱讀,這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

此後,小說成為文學的正統,其他形式似乎都有那麼點多餘了。以至於出現了登峰造極的作家。創造的經典在流行度和傳承性上都超越了時空。

直到影像出現,文學變成了一種附庸,負載於作品的劇本很難說是一種獨立的文學形式。同樣的問題也拷問了現當代的作家們:許多人不甘心變成這種附庸,而希望用更加獨特的展現形式去展現文學之所以稱為文學的「唯一性」,更注重探索人類深層次的精神世界和隱秘的內心。這導致的一個結果是,先鋒的文學開始以表現思想性和哲學性為擔當,可讀性大大降低。

例如,法國新小說流派羅博格里耶等人、伍爾夫、普魯斯特的意識流等。

這就是為什麼,你我往往看不懂那些後現代的文學作品,但卻為學院派所津津樂道。

可以說,當代並不是沒有優秀作家,但時人受到的干擾過多,即便優秀,也很難「出圈」,只能在學院派的圈子活躍。文學大師受追捧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謝邀

「文學家」一般是後人對在好幾種文體上有突出表現的前人的稱呼,沒有稱呼同時代的人為文學家的,除非你百年了,或者別人調侃你:

「你可真是位文學家呀」


普及教育,不是出現偉大文學家的前提。偉大的文學家,更不是普及教育能夠造就出來的。就好比中文系還出不了幾個作家。

現在的教育,能夠做到不扼殺孩子的天性和創造力就已經不錯了。學校只要質量,家長狠抓分數,這樣的教育能出偉大的文學家?

整個社會都被求取金錢、權力、地位、個人優質生活的價值觀所導向,這樣的土壤能出偉大的文學家?整個作家的圈子都體制化了,不入圈子的人又被主流圈子所排擠,這樣能出偉大的文學家?

在寫作表達上,有些東西你涉及到了,審核不通過,沒法出版,這樣能出偉大的文學家?優質的作家要寫點東西都只能轉彎抹角、打擦邊球,這樣能出偉大的文學家?

曹雪芹寫一本書,十年修改,五次增刪。現在的網路作家們日更萬字,有點名氣的小作家都想著如何寫出馬上能出版的書,儘快地名利雙收。大家都這樣,就是不想當偉大的文學家。

陀思妥耶夫斯基很偉大,被判死刑,臨刑前才被赦免,從鬼門關走了一回。發配苦寒之地服役十年,終身被癲癇病折磨,被貧窮和債務纏繞,不得不遠走國外躲避債務。曹雪芹舉家食粥酒常賒,這樣的日子都能夠忍受,而把心思專註於他的藝術上。這就是偉大的作家。現在有人想過這樣的生活嗎?

偉大的人物,必然清楚自己的使命在何處,必然有自己的信仰。有了這些,才能夠忍受各種現實生活的極限。這樣才能深刻地領悟人性與大千世界,寫出撼動人心的作品。

天才,是要在自己身上,克服這個時代。大眾,就是輕而易舉地被這個時代所同化了,很輕易地就丟失了自己的本色、本性、本真。沒有這些,何談偉大?不過千篇一律罷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