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向别人学习?我们自己不能创造一个只是体系吗?


如果你听说过德国伟大作家歌德的一句话,估计更觉得没有存在的意义了。他也不无感慨地说:凡是值得思考的事情都已经被人思考过了,我们所要做的不过是重新思考而已。

其实,从思想层面看,我们所说的所写的所信的,几乎都是别人的,只不过是被我们理解了,并以自己的语言加工后展现出来的。但本质上是别人的。

但知识的创新并不是不可能,也并不是专属于学者的,差别只在于学者有专业素养,创新的几率更大罢了,就像一个老农民更容易种出庄稼一样。

创新也分不同的层次,刚才说的表述性创新是最低层次的,还有更高层次的组合创新、批判创新乃至原始创新。

但所有的创新几乎都是建立在消化吸收前人的成果基础上的。牛顿说:如果我看得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对于解决问题而言,了解前人的成果往往就有答案了,但对于知识创新而言,为了超越前人而言,这才刚刚开始。

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定好选题以后,都强调做好综述的重要性。其实,这是对前人成果的梳理,分门别类,比较异同,尤其要看清分歧点,往往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综述做得好,是可以出组合创新的。

有了历史脉络的梳理和面上的考察,就可以深入研究其中某个学说或理论,带著批判的眼光,前前后后打量一番,边边角角都清一清,有时就能发现它的瑕疵和不足。虽然你无力摧毁整个理论大厦,但可以做些修修补补的工作。这就是批判性创新。

其实,很多学者终其一生都停留在批判性创新的层次,很难进入原始创新的境界。原始创新来自于人类思维从未涉足的领地,填补的是人类知识的空白处,是往往只有天才头脑或坚韧不拔的人才能取得的成就。

祝你好运!
你说你想创造,那你去创造啊,看看你能创造出什么来,

前两天,上知乎,才知道中国的抑郁症患者,在知乎上面表达他们的痛苦,数量有这么多!

而他们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五蕴十二因缘十二处十八界】不明。

佛祖【无常,无我,寂静涅槃】的三法印,可以把他们从抑郁症的地狱里就拔出来!

这一瞬间,感知到佛法真的是很深很深,佛法直接进入人类的心识与内心!

===========================================================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 学诚法师 身病与心病

爵士猫1 天前

没有啥,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魔鬼。只是有的人控制了魔鬼,所以正常,不痛苦。有的人被魔鬼控制了,就有点奇怪了,这就是抑郁症。

抑郁真没啥。只是你要通过修行,战胜心里的魔鬼。

谁不是从抑郁里面爬出来的。

你我都是在修行。修啥?就是战胜心里的魔鬼。这个魔鬼,道家称为邪气。佛家称为业力。现代心理学称为潜意识。西方的佛洛依德,荣格就是研究潜意识的。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黑暗时期,这个黑暗可以来自外部,可以来自自己的心里。来自自己的心里,就是所谓的抑郁症。抑郁症是现代的新的疾病。

古代没有所谓的抑郁症。古代的人,因为信这个神仙,那个关公妈祖,等等,所以神仙关公妈祖,就可以战胜你我心里的魔鬼。

现代的人,不信神仙关公妈祖,信仰科学理性,就是信仰自己的内心的科学理性思想,对不起,只有你我自己来战胜心里的魔鬼。这就是修行!

现代社会,强调科学与理性,这些观念在中国不过是近100年的事情。但是中国人的文化有5000年来中国人一直信仰上天的神灵,比如信这个神仙,那个关公妈祖,比如信仰自己的祖先,读书人还信一个孔子孟子的。5000年的中国人,生活中遇到黑暗,可以向上天的神灵诉说。我们的黑暗期,向上天的神灵诉说,神灵就给我们战胜黑暗中魔鬼的力量。

可是,现代了,我们都被教育上天的神灵,比如信这个神仙,那个关公妈祖,是不存在的。但是我们的内心,还是5000年来代代相传的内心,还是需要上天的神灵安慰的内心。

上述就是现代社会,你我都有抑郁症的根本原因,因为你我的内心本就脆弱,本就不可能自己依靠一己之力完全抵挡黑暗中魔鬼的力量。

如果你认知到上述问题,应该先专业人士寻求帮助,可以先5000年来中国文化的儒释道需求帮助!

========================================================================

人所谓的坏种,就是谈一个人处处违反现在的社会伦理道德标准,行为处处使大家认为此人就是坏种。坏种,业力与阿赖耶识使然也。

坏种的对立面就是天才。

天才就是谈一个人的行为,处处显示符合现在的社会伦理道德标准以上,处处充满智慧,比如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就是天才,莫扎特在音乐界就是天才,林彪在军事界就是天才。天才在某一领域有超出大众的智慧与能力,而此能力用后天的学习完全不能解释,此天才行为为基本上是源于前世的业力与阿赖耶识。天才,,业力与阿赖耶识使然也。

大众的大多数不属于上述坏种与天才的极端分类。

大众的大多数一般分为成功人士与不成功人士。

成功人士与不成功人士,他们的行为前世的业力与阿赖耶识的作用不明显。大众的大多数人的行为,还是主要受制于后天教育,出身,以及环境因素。

但是在成功与否方面,人的前世的业力与阿赖耶识的因素,还是深深的影响大众的对外部世界运动的选择,以及深深的决定著大众的心理结构以及对幸福快乐的感知程度的高低。

成功人士,就是他的行为模式与现今社会的伦理道德标准和商业利益模式高度匹配,说句俗话,就是成功人士就是处处是绿灯,怎么那么顺!怎么那么爽!

非成功人士,就是他的行为模式与现今社会的伦理道德标准和商业利益模式,不匹配,处处碰壁,买彩票就从来没中过,买股票就是总是被套牢,总是比他人在工作与生活中慢一步,说句俗话,就是非成功人士就是处处是红灯,怎么那么衰!怎么那么背!

一个人成功与否,大众的行为结果必然影响大众的心理结构,以及对幸福快乐的认知!所以媒体每到年底,就搞【今年你最快乐的事情】的评比!全球媒体就要拼比【今年全球富豪榜】【今年全球最有魅力的男人】【今年全球最美的女人】!等等,就是人类知道幸福快乐是一个很奢侈的东西!

幸福快乐真是是一个很奢侈的东西!

佛祖在2500年前,就已经认知到这一人类生活得真相。佛祖才有【一切生活是无常的,永恒变化的,非可以永恒持有的】【人的生命是无常的,永恒变化的,生命非可以永恒持有的。生命并定要生老病死】。

佛学就是建立于上述朴素的生活真相上面!

但是,由于每个人前世业力因缘不同,阿赖耶识不同,有的大众就对幸福与快乐十分看重,他会很注重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给他的心理的感受,他就不容易忘记快乐的事情,痛苦的伤害,也就是有的人总是追求很奢侈的的幸福快乐的存在。

崔永元有句话,就是痛并快乐的!崔永元是一个著名的、曾经的抑郁症患者!但是由于崔永元的坚强的毅力,以及持续的修行,崔永元战胜了抑郁症!崔永元得到了佛学称为的【正法的证果】。

------------------------------------------------------------------------------------------------------------------------------

人类的历史就是不断地黑暗魔鬼降临的历史,而后又是人类战胜黑暗与魔鬼,重新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社会如此,个人也如此。

1346年开始,黑死病在欧洲爆发!在1346年鼠疫爆发后的短短5年内,第一波的鼠疫就导致了欧洲1/3到1/2的人口死亡。义大利和英国死者达人口的半数。严重影响了当时欧洲宗教和经济活动。在瘟疫流行的年代,欧洲人口的剧减已成为最严重的社会问题。直接结果,就是引发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大航海活动,以及宗教改革,导致中世纪的欧洲进入了近现代的科学与理性的欧洲!

1346年开始,黑死病在欧洲爆发,直接改变了人类的基因结构!

英格兰德比郡的小村亚姆(Eyam)有一个别号,叫「瘟疫之村」。由于亚姆村从1630年代起就实施死亡登记制度,而且几百年来人口流动较少,历史学家可以根据家谱准确地追踪幸存者的后代。以此为基础,科学家于1996年分析了瘟疫幸存者后代的DNA,发现约14%的人带有一个特别的基因变异,称为CCR5-△32。

这个变异并不是第一次被发现,此前不久它已在有关艾滋病病毒(HIV)研究中与人类照面。它阻止HIV进入免疫细胞,使人能抵抗HIV感染。三百多年前的瘟疫,与艾滋病这种诞生未久的现代瘟疫,通过这个基因变异产生了奇妙的联系。

   直至今日,约十分之一的欧洲人天生对艾滋病具有抵抗力,这可能归功于欧洲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瘟疫———黑死病。

-------------------------------------------------------------------------------------------------------------------

上述有关黑死病的研究说明什么!???????????

他说明了,人类的历史就是不断地黑暗魔鬼降临的历史,而后又是人类战胜黑暗与魔鬼。黑暗与魔鬼,恰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催化剂与助动力!为了战胜黑暗与魔鬼,人类社会必然会进行社会发展模式与方向的重新选择。

同样,个人的生活经历就是不断地黑暗魔鬼降临的经历,而后又是人类战胜黑暗与魔鬼的经历。

个人与黑暗与魔鬼的搏斗,就是个人的修行!

个人与黑暗与魔鬼的搏斗,就是个人处在抑郁症的黑暗时期!

个人冲出了抑郁症的黑暗时期,你就是战胜了你内心无比强大的黑暗与魔鬼,你的心理结构得到了重建,就是佛学修行中的证果以及四禅八定!

个人冲出了抑郁症的黑暗时期,你的基因都会重组,产生类似瘟疫幸存者后代的DNA,带有一个特别的基因变异CCR5-△32。而你经过重组的基因结构以及心理结构,是你家族宝贵的财富,可以通过你的孩子世代相传,你的家族就会因此高贵和有不尽的福报!

这是远的后果!眼前的结果,就是你又快乐了!你的父母,亲戚,朋友又快乐了!

快乐的修行吧,坚定地修行吧,抑郁症就是你借以强大的魔力与工具!

========================================================================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 学诚法师 身病与心病

1999年有80多位诺贝尔获奖者在纽约探讨「21世纪人类最需要的是什么」,最后得出一个共同结论就是:健康。身体健康、体质健康、精力充沛、人的情绪乐观、身心的快乐,这些都非常重要。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有一个定义说: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还包括了躯体的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就是适应社会能力很强很好)和道德的健康。

每个人活在世上都希望自强不息、生生不已,不断能够发展。人是万物之灵,人身非常的难得。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有神性,亦有兽性。神没有道德,以无兽性故;兽亦没有道德,以无神性故。人者,兼者有神性和兽性。所以,只有人有道德。」过去中国的儒家也谈到,人是「异于禽兽者几希」,也就是人既有动物的一部分特性,同时又是万物之灵,又有灵性,这种灵性是其他的有情不好比的,比不上的。所以过去的儒家就告诉我们:要存天理,去人欲。王船山曾经说过:「天理即在人欲之中,无人欲则天理亦无从发见。」就是天理与人欲的一种关系。佛教讲「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从这里面也就是说明了一个问题:人内心的烦恼、内心的智慧、内心的灵性,内心的觉悟是并存的。那我们人是不是自己的灵性在起作用,自己的觉悟在起作用,自己的智慧在起作用?如果不是的话,那可能就是烦恼在起作用,贪婪、嗔恚、愚痴、无明,种种有毒的、有害的心理在起作用。这样我们的心理就不会健康,心理不健康,就会影响到我们身体方面的不健康。

人对外在种种的执著,对外在种种的追求,放不下、看不清,但我们追求的目标,要达到的这种目的,可能恰恰是偏离我们内心的灵性的,这样我们的行为可能就是恶的,有害的,造的因缘也都是有害的因缘。反过来说,如果我们人内心是清净的、善良的、觉悟的,我们所造的业就是清净的、善的力量。用佛教的话来讲,就是广积资粮、福慧双修,既修福报,又增长智慧。

---------------------------------------------------------------------------------------------------------------------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 学诚法师 身病与心病

佛讲:一切法都是佛法,一切因缘都是佛法的因缘。我们人生病、治病都是佛法的因缘,都能跟佛法联系在一起。我们对这些疾病也应该有一种堪忍的心,过去讲「难忍能忍」,就是能够承受得了内心及身体方面的痛苦。怎么来忍受?怎么来看待?我们要了解到身心的苦痛也都是因为因缘形成。我们身心方面有各种各样的疾苦,都是因为有有害的因缘;这些有害的因缘断除了,有害的因缘远离了,那人的身心就好。

人的压力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可能有各种各样的错误感觉,就是看到外在的事项上面种种变化,内心当中有各种各样的阴影,各种各样的感受。实际上用佛教的观点来说,世间都是无常的、不究竟的,但是我们对这些无常的事物、不究竟的事物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错觉和执著,很难真正在当下大彻大悟——悟到无所得的原理,这样,一些美好的事物就非常容易在我们内心中留下回忆,深刻的回忆,(让我们)流连忘返。实际上,我们的心、意、识,心就是妄想,意就是执著,识就是分别,妄想、执著、分别。我们无法离开心意识,离开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一旦有了妄想、分别和执著,那我们对客观外境所缘的一切都会成问题,都会成无明。

佛教里面常常讲无常、无我,「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名为佛教的三法印,为什么佛教一直要强调无常和无我?其目的就是要让我们的心意识对客观的外在的事物减轻分别、执著、妄想的度,减轻这种力量,那我们内心才能够解脱,才能够减少痛苦,才能够健康。

-----------------------------------------------------------------------------------------------------------------------------------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 学诚法师 身病与心病

健康问题根本在心

英国的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展望二十一世纪》里谈到说:「贪婪本身就是一个罪恶,他是隐藏于人性内部的动物一面,人类如果要治理污染,继续生存,那就不但不应该刺激贪欲,还要抑制贪欲。」就是如何来对冶我们内心的贪烦恼——贪欲的烦恼。

贪欲,嗔恚、愚痴,佛教名为三毒,三种剧毒。贪的烦恼如果同人的欲望结合在一起,这种欲望就是有害的、有毒的,就是有害的欲望,有毒的欲望,对自己、对社会都会引发有害的后果。欲望也有善良的欲望,欲本身有善的,有恶的,如果不是从三毒出发的,(而是)从智慧,从慈悲心、平等心、利他心出发的欲望就是善欲。我们做一件事,一个企业,一个公司所生产的产品、食品,对人究竟是有害的还是有利的是健康的还是不健康的,这应该是最重要的,这必须从人的道德层面,(从)我们内心对社会的责任方面(来认识),我们(要)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有后果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否则,我们可能常常会遇到、看到、碰到、接触到种种不好的现象。

为什么有人会做那些没有道德的事情?其原因就是人内心的烦恼、无明、贪婪在起作用。佛教里面的《正法念处经》讲:「心清净故,血则清净,血清净故,颜色清净。」医生曾经也做过调查、化验,信佛的人血比较清净,这就跟我们的心有关,信佛的人,他的内心如果清净,他的血就清净,人的毛病也就会比较少。

所以修行也就是改变,改变我们的身心,让我们的身心越来越健康,越来越有力量。内心有力量以后,人才能够做更多的利益众生的事业,做更多的对社会有益的事业。所有的这些都需要来改变,来提升我们人的内心的境界。

---------------------------------------------------------------------------------------------------------------------------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 学诚法师 身病与心病

(一)身心互依

佛教讲身心这五蕴,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五蕴和合。色蕴就是我们的身体,这个身体是会变坏的;受蕴是我们内心当中的种种感受,有痛苦的感受、有快乐的感受,有非痛苦非快乐的感受;想蕴就是我们人活这一世,能够有各种各样的记忆,我们经历的事能够记住,我们读过的书也能够记住,我们心里的活动也能够记得住,所有这些都是我们想蕴的作用;行蕴就是我们内心的活动,内心的造作,心里的状态;识蕴就是我们的识了,心意识,八个识。受想行是我们的心所,心所的活动,内心的活动,与我们的肉体和合,就成为人,成为人的身心。

《瑜伽师地论》里头谈到说:「同安危者,由心、心所任持力故。」因为有心跟心所任持的力量,所以能够让我们的色身不断、不坏、不烂。「即由如是所执受色或时衰损,或时摄益,其心、心所亦随损益。」所以身心互依,是非常密切的。

(二)身心不二

明朝的一如法师说:「一切诸法唯心本具,即是妙色妙心,心即是色,色即是心,心外无色,色外无心,互具互摄,故名不二。」就是色心不二,我们如果能够悟到这一点,觉悟到这一点——色心的关系是不二的,是相依的,我们内心就不会为自己的烦恼所动摇,外相就不会为客观外境的种种境界所扰乱,我们就能够远离主观跟客观的对立,我们就能够远离和解脱落入种种名言概念的是非价值评判的标准中去,能够逐步逐步与佛法的标准相应,能够顿悟,能够解脱,能够自在,能够快乐。我们不自在、不快乐,其实就是对外在法界的真实境界的扭曲、曲解、误解所造成的。反过来说,外在的这些境界仅仅满足了我们内心的烦恼,而不是用我们内心的智慧去关照,所以种种的分别产生种种的执著,就有善有恶,有喜有憎,有高低,有贫富,有是非,有对错,这样种种的二元对立。实际上佛法告诉我们,要正确的来认识世间一切的境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一个人对世界对人生种种的感受,就如喝水一样,水温到底有多少度,合适不合适,是烫的还是太凉了,我们应该有这样的一个正确的感受。我们如果知道这个水是热的,知道这个水是冷的,这个太冷了我们不能喝,太热了我们也不能喝,最后有一个如理的取舍,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就不会活在一种盲目的、无序的、混乱的、迷茫的生活当中。

===================================================================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 学诚法师 身病与心病

佛法告诉我们,自己的行为要承担后果,反过来说,我们自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我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才会有好的结果。我们的行为不好,是因为我们的心不好、思想观念不好。我们没有很好地、长期、持续地来培养好的、正确的、健康的、善良的思想和观念,就会导致一些恶法、恶念、妄想在内心滋长,这样我们的行为就没有力量,或者说我们的行为就会错谬,我们行为就会为恶。所以一个人,如果(是)贪心很重的人,他可能夜里做梦发大财;嗔心很重的人,他可能做梦的时候经常跟人家吵架,乃至于跟人家打架。这都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佛教告诉我们要明心见性,要能够生死自在,活著自在,到走的时候要得到自在。我们走的时候要得到自在,活的时候更应该自在;活的时候不能自在,走的时候怎么自在?

观音菩萨名为观自在,只有自在,才是解脱的一种境界。所以我们需要行善,常常行善,心心念念都要行善。我们不需要在这些外相上面去分别、计较、执著,外相上面我们是认识不清楚的,并且认识不完,一天看到的人、看到的事、看到的境界多如牛毛,听到的事也非常多,接触的境界也非常多、非常广、非常杂乱,如果我们内心当中不清明,不清净,没有力量,我们根本就没有办法来面对这个世界。

缘的境界越多,外在的境界经历得越广,可能内心越会受影响,最后内心装的都是很多无用的垃圾。信仰让我们能够非常理性地、非常理智地、非常自觉地来观照自身的缘起和世间的缘起。只有认识清楚自己和世间的缘起,才知道这些因缘果报。一件好的事情的成办,有好的缘起;一件不好的事情的出现,也有不好的缘起。通过这一系列的缘起,我们再来推广,我们再来观照,这样我们对世间的因缘果报,对自己的因缘果报,对现世的因缘果报,乃至(对)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三世的因缘果报之间的连续性,就会慢慢有笃定的信仰和体认。所以,信仰不是一种教条,它(让我们)能够非常理智地来认知这个世间。

所以我们需要善护自己的心念——各种各样清净的念头、善良的念头,我们应该要护持。


谢邀。人各有志。每个人存在的意义是他们自己赋予的。有的人有志于继承并发扬前人的智慧,有的人更愿意创新创造。不存在谁对谁错的问题。只是后者选择的路更难走而已。

愿是因,果就是路,而不是路的尽头。

如果真想好了,选择前人没走过的路,那么求仁得仁,不要后悔。


可以啊,只要你能创造自己的理念,让别人信服,就可以了啊。开始还不懂的时候,肯定都是用这前辈的经验,等你成长到有一定的自主能力,和个人观念,大众观念时候,你就可以创造属于你自己的理念,但前提是有人认同你才行,简单说就是,教主,找教众。

很肯定,你不是医生或者不是学医的


问题在于面对浩如烟海的知识库无所适从了,如果把知识比作圈,你要先摸到边,才能看到更远的地方。

如果把知识比作海,你我皆是深海的鱼儿,不同的是,我们看到了天空,拥有了肺,却没有游上去的力气与决心。

或者把已有的知识变得更加简单易学,让以后的人能更容易的够到边界,或者沉下心来,就硬生生莽穿一条路来,让知识的圆圈多一个点。

但是现实生活往往局限著你我,柴米米米米米米米米油盐盐酱醋茶,总不能不吃饭,不穿衣服,知识需要统合整理,如果有一家公司就专门做知识整合,然后为研究生或者博士提供还未被证明的思路,或在其他领域应用的很好,然后在这个领域也能用,但是还没人用的东西,去指导工程实现。

人这一生其实特别渺小,渺小到必须去寻找能将意志传承下去的群体,这样有了坚持,才不会在虚无面前迷失方向。

硬是要强调个体也可以,个体是过程,是传承,差别在于,坚持的东西变得抽象,变得与时俱进了。

所以,一个人就想莽穿基本法的,概率太低了,实事求是的说,我们只能作为人类莽基本法的先遣兵qvq,这么想想,还真的是怪可怜的。

但我不会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总有一天,我,我们,会飞翔在天空之上,向宇宙发起冲锋。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